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逆反心理辅导

逆反心理辅导

发布时间: 2020-11-27 18:24:40

Ⅰ 当我产生逆反心理时,应该怎么办

一、如何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标志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真正的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观念交错冲突矛盾斗争的开始,是中学生开始系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对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从短期的影响看,逆反心理没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轻则对老师和家长的肺腑之言置之不理,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失去了升入更高级别学校深造的机会,重则学生被推到社会的另一面,对非法犯罪行为产生认同,对学生的一生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1、正确看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学生进入“心理断乳”期的正常表现,许多家长应知道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了,因为思维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叛逆意味着成长,成长意味着进步,成长中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来解决,只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认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会选择回归,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逆反心理体现了学生渴望被关注的需要 逆反心理只是学生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学生渴望和周围人不一样,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和周围人一样,以获得足够多的认同,“别的同学都有”是很多学生让父母买东西是最常用的理由。对整个学生人群而言,他们一方面要显示出与成年人的不一样,喜欢听让成年人血压上升的歌曲,说着成年人听不懂的名词,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早日成年,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所以有的学生会用吸烟、早恋等标志性的符号给自己打上一个“我长大了”的标签。总而言之,逆反心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凡事都要拧着干,处处和大人作对,只要学生有被认同的需要,他们就有机会被转化。 3、合理疏导逆反心理 当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出人意料的言论时,教师不能简单的认为他是在故意和老师作对或者是在哗众取宠,就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教育。也不能一味的采取“冷处理”,把学生晾在一边,而应该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心理符号:“我太孤独了,我太需要理解了,他们都不理解我,快来关注我吧”。应该寻找机会多和他们沟通,多听听他们怎么说,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增加他们被认同被肯定的感觉。很多喜欢在课堂上“抬杠”让老师难堪的学生,他们这种逆向思维的能力完全可以开发利用到学习中,启发他们把这种挑毛病的习惯用在做题上,挑出题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理解出题的意图,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学的知识结构。 对于家长,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更加直接,简言之就是“不听话”,这一阶段的孩子是与父母吵架最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对于孩子家长不能简单的程式化的训斥,因为千篇一律的批评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味的迁就乃至忍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的,相反会觉得父母一味的容忍自己,是对自己的敷衍,内心被关注的需要根本没得到满足,他们心中的叛逆情绪会变本加厉,不断的挑战父母的忍耐极限。父母应该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并且少做评价性的结论,多做陈述式的概括,让孩子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宣泄自己的情感。但是对于某些个别问题,一旦孩子与父母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孩子选择激烈的方式发泄,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的这种情绪得到宣泄,不能在心中越积越深,同时又要选择好时间和场合,让这种宣泄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激烈争吵之后,还是要有一个相对冷静的交流,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也要及时的进行,家长要知道到底是那句话激起了孩子巨大的反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 4、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多数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作最强烈的时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之后会和家长老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但是有个别学生这一阶段的问题没得到充分的解决,这样的学生始终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显示出反社会人格的倾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知好歹”、“软硬不吃”。这样的学生转化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既渴望受到关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赏识和表扬,这样的学生听到两三次比较夸张的表扬就会心生警惕,认识到自己并不像老师表扬的那样好,继而怀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扬有多少是真实的,从而加重内心的自卑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绪。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帮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我称之为消极关注,即表面漫不经心,背后下足文章。比如:我希望让这个同学从回答简单的问题开始建立信心,寻找机会表扬,但是直接扔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会让他感到难堪,加重内心的自卑感,这就需要营造一个看似偶然的环境。例如这个同学坐在第四排第四座,我就把最容易的问题放在第四个来提问,第一个问题让第一排第一座的同学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看似漫不经心的让第二排第二座的同学来回答,以此类推,这样让他回答第四个最容易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再比如,我知道这个同学的学号是15,而讲课当天是5号,提问之前先故意问一下今天是几号?然后回答问题的顺序按5,15,25来安排。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可以绕过学生排斥别人的心理防线,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集体生活,更多的被他人认同。 与这样的学生的沟通语言措辞也要非常小心,往往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句话,敏感的学生听到了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几个月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又重新开始。比如很多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都会用“我能理解你内心的感受”这类表示共情的言语,但对敏感的学生这句话就不适用,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排斥别人的关心,根本就不会愿意更不会相信别人能这么快理解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让他感受到你渴望关注他的愿望“我实在不能理解你刚才的观点,但是我很愿意努力地尝试,这需要你的配合,你能每周都和我做这样的交谈吗?” 所以对这样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要以诚相待,持之以恒,有了这样的决心就会发现,转化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其实比预想中的要短。 二、逆反心理的辅导策略 1、关怀、尊重与赏识。 具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外表看来满不在乎,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的关怀、体贴,必将有助于他们敌对情绪的缓和以及对立双方心理上的沟通。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表扬。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 2、沟通、交流与信任。 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家长、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亲子、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3、心理教育与辅导。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多渠道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调节好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心理卫生学这门学科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选学,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可通过自查、自治,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生心理的作用。 4、主动倾诉与宣泄。 引导学生将内心矛盾、不良情绪利用感情倾述、自娱自乐、体育活动等方式,将其释放出来,以求得心理平衡,缓解或消除不畅。当然,感情的闸门不可任其乱敞,文体活动也不可没有节制。因为校有校纪,家有家规,自己也要自律。所以,对宣泄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方式要进行合理地选择,做到既不违背常规和纪律,又不压抑自己,让自己的心理情感得以顺利抒发。 5、加强同辈指导。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正常心理所产生的是一种推动。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及能兴风作浪者,有效控制和指导更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也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同时逆反心理也具有积极意义。逆反心理的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心理学界将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一般情况下,逆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与人作对,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保护自我或突出自我,并在内心筑起一道“防感染层”。 因此,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是正常的,是每个人自我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对逆反心理的体验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对于健全其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6、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 主观努力方面: 1)、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2)、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家长、教师的有些方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中学生应当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作法,不逆反。 客观保障方面: 老师和家长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调儿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学生们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他们的标准,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 2)、注重事实,耐心劝导学生改正错误 家长和教师在批评和娇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认识错误很害怕,等着挨批,可教师并未这么做,而是表示理解,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这样一来,最终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 宽容包括允许反复。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反复,并抓住反复的机会进行进一步教育,促其继续进步。抓反复,要反复抓。绝不能见学生进步过程中有反复就全盘否定。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产生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 遇到学生违反纪律或与教师"顶牛"时,教师要冷静,出现僵局时更要先冷一下,拖一拖,这样有利于使双方都冷静,防止把话说过头,伤了感情。另外,教师还要做一些思考和调查工作。当过后再处理时就容易心平气和,且更客观一些。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顶撞行为。 对于中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学校不切实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一种反叛惩罚。学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去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今天未必可行。学生不满意"老一套"的东西,与成年人相比,更少有传统的习惯思维与保守思想,更不会固步自封,因此比较容易发现成年人思想中习以为常的问题;相反,对新鲜事物与新鲜思想的吸收能力又比成年人强。就这点来说,中学生学生身上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积极性与合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从学生逆反心理反应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与缺陷,及时加以调节与改善。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逆反心理的发展,对学生固执与偏见的做法,会妨碍学生接受正常的教育。逆反心理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则不一定有道理,因此需要做具体分析。而且,一旦逆反心理形成为一种心理习惯,就会显得固执、怪僻,凡不合自己心意的,明明是对的,硬说是错的,明明是好的,硬说是坏的,丧失了认识真理的客观标准,丢掉了实事求是的应有态度。所以,及时纠正逆反心理是很必要的。 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尊重与赞美,是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一剂良药 卡耐基曾经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扬和鼓励。”自主理论认为,人们都存在一种自己做主的倾向,当对方施加压力,使自己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别人意见,甚至做出与要求相反的事来。老师若要以犟制犟,非要把学生棱角磨平不可,那他就可能口服心不服,逆反心理更重,从而拒绝接受教育;或是自暴自弃,玩世不恭,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对学生理解与尊重,多些赞美,多点微笑,在和谐的氛围中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尊重与赞美,是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一剂良药。 8、把逆反作为破除旧思维、建立新思路的起点,并进而引导学生向真正的创新思维发展。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要尽一切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动肝火,因为人在发火的时候是很容易说错话做错事的,而对于老师的过失学生是很难谅解的。多跟学生交流是化解学生逆反情绪的有效方法,也是发挥教育效能的重要手段。交流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和有针对性的。 走进学生的内心,保护其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兵家打仗要知己知彼,医生看病要望闻问切,育人则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要想开锁就不能只看其外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提高自信心。我想,只有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才会在人的生命中留有深深的印痕。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 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做人难,育人更难。敲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永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的目标。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对学生中已经或既将发生的负向逆反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 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也就是要做到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我们希望也相信,通过全校教师、全体社区成员和所有学生家长的协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撑起一片明朗的天空。

Ⅱ 青春期孩子逆反,需要找心理辅导吗恐怕孩子不接受。

尽量不要找心理医生,否则会适得其反,孩子有可能还以为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呢,反而制造了他心里的阴影。在这方面应该慎之又慎。青春期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很正常的过渡期,这时候作为家长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解和疏导孩子的思想。每个孩子在行为表现内容方面有着深与浅明与暗的区别,家长应从思想各方面引导孩子平稳过渡是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更不能先期像如临大敌,大张旗鼓地要解决什么大问题似的,孩子没感觉到什么家长反而紧张起来。。。

Ⅲ 快点救救我啊,求一份以青少年逆反心理为主题的心理活动教案

http://..com/question/240014766.html?an=3&si=1
http://..com/question/100039581.html?an=3&si=2
http://..com/question/168126972.html?an=3&si=3
http://..com/question/216354712.html?an=3&si=4
http://..com/question/213127920.html?an=3&si=5

Ⅳ 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辅导策略
1、关怀、尊重与赏识。
具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外表看来满不在乎,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的关怀、体贴,必将有助于他们敌对情绪的缓和以及对立双方心理上的沟通。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表扬。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
2、沟通、交流与信任。
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家长、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亲子、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3、心理教育与辅导。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多渠道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调节好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心理卫生学这门学科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选学,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可通过自查、自治,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生心理的作用。
4、主动倾诉与宣泄。
引导学生将内心矛盾、不良情绪利用感情倾述、自娱自乐、体育活动等方式,将其释放出来,以求得心理平衡,缓解或消除不畅。当然,感情的闸门不可任其乱敞,文体活动也不可没有节制。因为校有校纪,家有家规,自己也要自律。所以,对宣泄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方式要进行合理地选择,做到既不违背常规和纪律,又不压抑自己,让自己的心理情感得以顺利抒发。

Ⅳ 中学生逆反心理怎样疏导

找一个懂事的同龄人和他聊 成年人应该不会疏导成功

Ⅵ 怎样处理中学生逆反心理

中学生的父母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自从上中学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听父母的话了。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打狗,他偏撵鸡。这就是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方产生的另一方的意志、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的心理和行为。
逆反心理在有的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明显一些,这些孩子有时会母亲气哭,把父亲气得发抖;在另一些中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弱些。但每一个过来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段时间和自己作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从上初中开始发生,初中二三年级时表现得最为突出,上高中后,孩子的逆反心理开始慢慢减退。父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上初中后,父母就应当有孩子和自己作对的心理准备,就应当放弃管教小学生时所形成的管教方法,而代之以平等的、交流式的、说服的方法。父母应当清楚孩子的逆反,并非有意和你作对,有意气你,而是在表现他们的并不成熟的自我,这说明他们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维了。这时的孩子表面上处处和父母作对,实际上他们内心仍然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只要父母的教育是平等的而不是强制的,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不是呆板的,父母的说教是心平气和的而不是唠唠叨叨的。
2.对于青春期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诸如标新立异、奇装异服、偷照镜子、偷着化妆、偷看异性、手淫等现象,父母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大逆不道而粗暴地一味训斥甚至打骂。而应因势利导,体谅和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些基础上再来指导、教育孩子,从而使他们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3.在一些小事情上,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比如给孩子买什么样式的衣服,干某件事选用什么方式等。即使孩子某件事没听大人的话,干错了,那也没有必要责怪孩子。相信孩子会在挫折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明白大人的话大多数是有道理的,而且许多事情,孩子不吃一堑,难长一智,仅凭大人的间接经验是不够的。孩子正是在挫折中长大、成熟的。如果在小事上不让孩子受点挫折,过于面面俱到地管教孩子,就会让孩子听腻了,那么孩子也会在大事上听不进父母的话,如是就会在大事上遭受挫折。
推荐阅读》》》
初三父母多倾听多交流
太原搏强学校立足于针对性格孤僻、厌学、沉迷网络游戏、早恋、离家出走、打架斗殴、暴力倾向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小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辅导和矫正,坚持温馨关爱、心理疏导与强化训练相结合。关注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心理特质,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激发孩子自我成长本能,辅之以强化训练,磨练学生意志,形成良好习惯!

Ⅶ 如何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

青春期的叛逆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作为家长,当你们的孩子们的表现没有使你回们满足,不要答一味的责怪孩子,也不要显示出自己的份量,也不要总是当着他的面在别人面前说一些是他没自尊的话,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他就会跟你耍个性,就会呈现出一些异常的表现来维护他的自尊心。我曾经就是一个叛逆的青少年,我完全了解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那么叛逆了,就是你们做家长的太过于权威性。要想改变孩子们的叛逆,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教导,孩子犯了错你要对他进行合理的批评和教育,而不是彰显自己的权威,动不动就把他以前的错误搬出来。我想,叛逆的人大多都是中学生,那时候是青春期,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又没有什么自由,看你们什么都有,内心就感到不公平,再加上要对你们家长的绝对服从,这必然会导致叛逆。 叛逆都是轻的,有的严重的都会憋出心理疾病,长大了很有可能走向犯罪道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家长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该管的要管,但是不要什么事,有用没用的都管,尤其是一些无理的。这样管制的太严格,太较真,孩子们的心理一定难以承受。记住,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奴隶!

Ⅷ 怎么解决中学生逆反心理

一、如何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标志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真正的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观念交错冲突矛盾斗争的开始,是中学生开始系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对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从短期的影响看,逆反心理没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轻则对老师和家长的肺腑之言置之不理,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失去了升入更高级别学校深造的机会,重则学生被推到社会的另一面,对非法犯罪行为产生认同,对学生的一生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1、正确看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学生进入“心理断乳”期的正常表现,许多家长应知道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了,因为思维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叛逆意味着成长,成长意味着进步,成长中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来解决,只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认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会选择回归,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逆反心理体现了学生渴望被关注的需要
逆反心理只是学生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学生渴望和周围人不一样,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和周围人一样,以获得足够多的认同,“别的同学都有”是很多学生让父母买东西是最常用的理由。对整个学生人群而言,他们一方面要显示出与成年人的不一样,喜欢听让成年人血压上升的歌曲,说着成年人听不懂的名词,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早日成年,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所以有的学生会用吸烟、早恋等标志性的符号给自己打上一个“我长大了”的标签。总而言之,逆反心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凡事都要拧着干,处处和大人作对,只要学生有被认同的需要,他们就有机会被转化。
3、合理疏导逆反心理
当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出人意料的言论时,教师不能简单的认为他是在故意和老师作对或者是在哗众取宠,就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教育。也不能一味的采取“冷处理”,把学生晾在一边,而应该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心理符号:“我太孤独了,我太需要理解了,他们都不理解我,快来关注我吧”。应该寻找机会多和他们沟通,多听听他们怎么说,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增加他们被认同被肯定的感觉。很多喜欢在课堂上“抬杠”让老师难堪的学生,他们这种逆向思维的能力完全可以开发利用到学习中,启发他们把这种挑毛病的习惯用在做题上,挑出题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理解出题的意图,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学的知识结构。
对于家长,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更加直接,简言之就是“不听话”,这一阶段的孩子是与父母吵架最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对于孩子家长不能简单的程式化的训斥,因为千篇一律的批评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味的迁就乃至忍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的,相反会觉得父母一味的容忍自己,是对自己的敷衍,内心被关注的需要根本没得到满足,他们心中的叛逆情绪会变本加厉,不断的挑战父母的忍耐极限。父母应该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并且少做评价性的结论,多做陈述式的概括,让孩子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宣泄自己的情感。但是对于某些个别问题,一旦孩子与父母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孩子选择激烈的方式发泄,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的这种情绪得到宣泄,不能在心中越积越深,同时又要选择好时间和场合,让这种宣泄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激烈争吵之后,还是要有一个相对冷静的交流,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也要及时的进行,家长要知道到底是那句话激起了孩子巨大的反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
4、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多数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作最强烈的时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之后会和家长老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但是有个别学生这一阶段的问题没得到充分的解决,这样的学生始终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显示出反社会人格的倾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知好歹”、“软硬不吃”。这样的学生转化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既渴望受到关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赏识和表扬,这样的学生听到两三次比较夸张的表扬就会心生警惕,认识到自己并不像老师表扬的那样好,继而怀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扬有多少是真实的,从而加重内心的自卑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绪。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帮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我称之为消极关注,即表面漫不经心,背后下足文章。比如:我希望让这个同学从回答简单的问题开始建立信心,寻找机会表扬,但是直接扔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会让他感到难堪,加重内心的自卑感,这就需要营造一个看似偶然的环境。例如这个同学坐在第四排第四座,我就把最容易的问题放在第四个来提问,第一个问题让第一排第一座的同学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看似漫不经心的让第二排第二座的同学来回答,以此类推,这样让他回答第四个最容易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再比如,我知道这个同学的学号是15,而讲课当天是5号,提问之前先故意问一下今天是几号?然后回答问题的顺序按5,15,25来安排。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可以绕过学生排斥别人的心理防线,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集体生活,更多的被他人认同。
与这样的学生的沟通语言措辞也要非常小心,往往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句话,敏感的学生听到了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几个月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又重新开始。比如很多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都会用“我能理解你内心的感受”这类表示共情的言语,但对敏感的学生这句话就不适用,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排斥别人的关心,根本就不会愿意更不会相信别人能这么快理解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让他感受到你渴望关注他的愿望“我实在不能理解你刚才的观点,但是我很愿意努力地尝试,这需要你的配合,你能每周都和我做这样的交谈吗?”
所以对这样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要以诚相待,持之以恒,有了这样的决心就会发现,转化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其实比预想中的要短。

二、逆反心理的辅导策略
1、关怀、尊重与赏识。
具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外表看来满不在乎,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的关怀、体贴,必将有助于他们敌对情绪的缓和以及对立双方心理上的沟通。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表扬。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
2、沟通、交流与信任。
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家长、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亲子、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3、心理教育与辅导。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多渠道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调节好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心理卫生学这门学科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选学,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可通过自查、自治,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生心理的作用。
4、主动倾诉与宣泄。
引导学生将内心矛盾、不良情绪利用感情倾述、自娱自乐、体育活动等方式,将其释放出来,以求得心理平衡,缓解或消除不畅。当然,感情的闸门不可任其乱敞,文体活动也不可没有节制。因为校有校纪,家有家规,自己也要自律。所以,对宣泄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方式要进行合理地选择,做到既不违背常规和纪律,又不压抑自己,让自己的心理情感得以顺利抒发。
5、加强同辈指导。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正常心理所产生的是一种推动。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及能兴风作浪者,有效控制和指导更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也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同时逆反心理也具有积极意义。逆反心理的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心理学界将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一般情况下,逆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与人作对,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保护自我或突出自我,并在内心筑起一道“防感染层”。 因此,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是正常的,是每个人自我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对逆反心理的体验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对于健全其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6、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
主观努力方面:
1)、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2)、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家长、教师的有些方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中学生应当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作法,不逆反。
客观保障方面:
老师和家长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调儿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学生们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他们的标准,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
2)、注重事实,耐心劝导学生改正错误
家长和教师在批评和娇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认识错误很害怕,等着挨批,可教师并未这么做,而是表示理解,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这样一来,最终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
宽容包括允许反复。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反复,并抓住反复的机会进行进一步教育,促其继续进步。抓反复,要反复抓。绝不能见学生进步过程中有反复就全盘否定。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产生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
遇到学生违反纪律或与教师"顶牛"时,教师要冷静,出现僵局时更要先冷一下,拖一拖,这样有利于使双方都冷静,防止把话说过头,伤了感情。另外,教师还要做一些思考和调查工作。当过后再处理时就容易心平气和,且更客观一些。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顶撞行为。
对于中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学校不切实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一种反叛惩罚。学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去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今天未必可行。学生不满意"老一套"的东西,与成年人相比,更少有传统的习惯思维与保守思想,更不会固步自封,因此比较容易发现成年人思想中习以为常的问题;相反,对新鲜事物与新鲜思想的吸收能力又比成年人强。就这点来说,中学生学生身上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积极性与合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从学生逆反心理反应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与缺陷,及时加以调节与改善。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逆反心理的发展,对学生固执与偏见的做法,会妨碍学生接受正常的教育。逆反心理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则不一定有道理,因此需要做具体分析。而且,一旦逆反心理形成为一种心理习惯,就会显得固执、怪僻,凡不合自己心意的,明明是对的,硬说是错的,明明是好的,硬说是坏的,丧失了认识真理的客观标准,丢掉了实事求是的应有态度。所以,及时纠正逆反心理是很必要的。
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尊重与赞美,是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一剂良药
卡耐基曾经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扬和鼓励。”自主理论认为,人们都存在一种自己做主的倾向,当对方施加压力,使自己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别人意见,甚至做出与要求相反的事来。老师若要以犟制犟,非要把学生棱角磨平不可,那他就可能口服心不服,逆反心理更重,从而拒绝接受教育;或是自暴自弃,玩世不恭,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对学生理解与尊重,多些赞美,多点微笑,在和谐的氛围中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尊重与赞美,是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一剂良药。
8、把逆反作为破除旧思维、建立新思路的起点,并进而引导学生向真正的创新思维发展。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要尽一切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动肝火,因为人在发火的时候是很容易说错话做错事的,而对于老师的过失学生是很难谅解的。多跟学生交流是化解学生逆反情绪的有效方法,也是发挥教育效能的重要手段。交流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和有针对性的。
走进学生的内心,保护其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兵家打仗要知己知彼,医生看病要望闻问切,育人则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要想开锁就不能只看其外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提高自信心。我想,只有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才会在人的生命中留有深深的印痕。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
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做人难,育人更难。敲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永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的目标。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对学生中已经或既将发生的负向逆反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

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也就是要做到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我们希望也相信,通过全校教师、全体社区成员和所有学生家长的协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撑起一片明朗的天空。

Ⅸ 怎样正确有效的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认真观察中,我觉得大多数学生都会有逆反心理,但是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处理恰当,就可以把学生消极的心里状态转化为积极的心里状态。在这里,我所建议的有以下几点: 1.深厚感情的建立 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要当众点名批评他们,要采取个别劝告的方式,多鼓励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能耐心等待;当学生犯错误时,应该讲清道理,使学生心服口服……总之,教师的宽容能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上进心。多几分宽容,就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平时,和他们多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而且还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当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亲近、信赖时,就会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出于好意的劝导而愿意接受。 2.提出适当的要求 给孩子设定一个能够达到的目标,待他实现后再提出一个高一层次的目标。如此循环往复,既可以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又可促进他不断进步。 3.追求自身的完善 教师首先要以自己规范的行为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可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而最重要的是通过人格的力量“以人教人”。教师要养成一种完整的人格、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一种求实致远、朴实高雅的品位,学生在这样人格的濡化下,才能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4.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要尽可能的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教育光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才能解决,而多数家长又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对于家长有问题的,班主任必须要给家长指出来,指出他们将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并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教育方法,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条件。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去更好的了解,教育孩子,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