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辅导工作方案
1. 社区如何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
多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也可以办有奖互动讲座。
2.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目前社区心理健康促进针对人群主要涉及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群体。社内区心理健康促进活动面向整个容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各种社区组织及相应社会文化环境等。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主要特点包括
1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3 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有特定的传染源。
3. 社会心理学实讯,设计一个针对青少年的社区辅导活动方案(帮助青少年克服网瘾的辅导活动方案)
Lz你好,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东西,已发送,以下可以参考,望采纳。
4. 学校心理工作坊方案包括哪些部分
为进一步提高松江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切实提升本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根据《上海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沪教委德〔2011〕59号)文件精神,帮助松江区中小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烦恼,满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面向全区的教师、中小学生和家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一、功能定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面向全区的教师、中小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工作。“中心”着重开展教师的心理发展培训,着眼于全体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提升。“中心”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疑难案例的探讨、心理课题的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等途径,凝聚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力量及社会资源,提高全区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为本区中小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松江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将成为松江区中小幼教师的心理培训基地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中心。
二、总体目标
“中心”要形成科学的工作规范和运作机制,促使可持续发展,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通过两年的努力,使“中心”工作做到全覆盖,覆盖到松江区的所有中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所有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均按要求配备具有职业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
三、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中心”要对中小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及生涯发展指导;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危机干预等服务;对中小学领导与教师进行心理咨询相关培训。
2、第二阶段:“中心”要加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建设,要整合区域内各校心理咨询室的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多方力量,对心理咨询涉及到的人、财、物进行有效调控与使用,使其作用最大化。
3、第三阶段:“中心”要开展基于热点、难点问题的心理咨询项目研发与成果推广,如开展《松江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松江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运作机制的研究》等课题,提高“中心”服务的科学性。
4、第四阶段:“中心”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与反馈功能,实行松江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设达标工程。定期对“中心”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定期组织专家团对区域内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推出一批示范性心理咨询室。
四、硬件建设
松江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坐落于方塔北路318号,扩建后的面积达110平方米。在软、硬件建设中,本着工作需要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墙壁和窗帘颜色改成绿色、蓝色、浅黄色等多种温馨色系,各个房间安装空调,更新墙壁挂图,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营造舒适的外部环境。
“中心”的功能区主要有:
1、接待室:既可接待来访者,又可进行个人心理测试。为方便来访者进出,接待室设在学院二楼东侧。配有录音电话、电脑、打印机、单机版心理测试软件、沙发、桌子等。
2、团体心理辅导室:用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团体心理辅导,配有组合式课桌椅,团体心理游戏器材,墙壁上挂有施加心理暗示的挂图。
3、宣泄室:用于接待来访者宣泄情绪,改装宣泄墙,引进声音宣泄仪、抱抱人。
4、咨询室,用于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有两个小房间,配有沙发、茶几、鲜花、面巾纸等;
5、松弛室:用于来访者的心理放松,引进先进的身心放松系统和生物反馈系统,有按摩椅、音乐放松椅。
6、沙盘辅导室:沙盘、玩具架、玩具、椅子等。
五、人员配备
1、中心设心理咨询专职老师1名。心理专职教师具体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协调、服务和指导工作,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的职责。
2、一支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都具有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资格或国家二级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能利用业余时间为本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性公益服务。
3、建立心理咨询专家顾问团。由市级以上心理咨询、精神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专家组成,定期对中心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价。
六、具体举措
(一)理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工作。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并加以落实与推进。本区在德育工作督导以及温馨教室评比等活动中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其中。深入推进全区中小学在生命教育、学科教学、社会实践、班级工作等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育课题研究及推广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电话辅导、心理测试、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面服务。面询时间为每周六和周日下午14:00至16:00,其它时间预约后接受面询。开通咨询热线,通过电话咨询解决来访者即时的情绪困扰。录音电话全天候开放,确保让突发事件中的当事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中心既接受来自本区基层学校心理辅导室转介来的疑难个案,也对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机构。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一是知识宣传,根据每年心理普查中发现的学生问题,编制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免费发放给家长。二是家长工作坊,培养小学起始年级家长的自我觉察能力,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并教给家长一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能。三是专题讲座,每季度开展一次家庭教育专题指导讲座。四是家长咨询,每年一次走进社区对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家长进行免费咨询和答疑。
(二)建立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松江区“强师兴教”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培育50名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目标,并不断完善松江区骨干教师培养、使用、考核等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育德能力与学术科研水平,推进松江教师队伍优质、内涵发展。在骨干教师评选中,设立了教心学科特级教师,成立了区享受政府津贴人员导师带教组,开展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分期分批选送基层优秀教师参加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学习,对取得学校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教师采取学费全额报销的激励措施,有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统筹规划和管理,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面向全区教师分年段、分层次开展心理培训,为全区教师搭建心理培训的平台。
1、高级研修。开设心理辅导高级研修班。为“中心”全体辅导教师搭建继续教育的平台。二年内,让全体心理教师至少参加1次市级以上心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面向区内中小学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根据松江区“十二五”教师职务培训的要求,在“区县教师教育管理平台”上建立课程库。各学校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能力。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坊专业支持机制
利用工作坊的模式对全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供个案工作坊、心理课题研究工作坊和心理辅导课工作坊供老师选择。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坊中共同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策略,组员间相互支持,共同感受成长。
定期开展案例研讨和课题研究活动。每月组织一次专家团队针对一线心理辅导教师近期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典型案例进行研讨,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每季度一次邀请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督导。每年对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心理跟踪普查,从中发现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提出课程式或建议性的对策。
5. 如何开展社区心理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实际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首先要在社区逐步建立并完善心理服务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从组织体系看,一要建立相应的各级社区心理健康工作机构,比如在区的层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卫生、民政、公安、发展改革、财政、教育、残联等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提供可用的资源与保护措施,包括政策与配套措施的提出、信息的清晰、环境的支持、跨部门的整合等。二要在社区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如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设网站、咨询热线,设置心理咨询室、活动室等。三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每一个人身处的每一社会系统都是个体的整个生态大系统(包括家庭、学校、邻里、社区等)中的子系统,因此社区心理服务要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如调动社区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以及NGO和NPO(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学校、私人心理诊所、生命救助热线等公益组织,共同提供社区心理服务。从运行机制来看,“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是对工作机制的高度抽象概括,但需要细化,如:明确服务规则,即建立相关的职业伦理与道德守则;区内心理咨询专家社区轮流坐诊,接受开放式预约的服务;在校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护理等专业的大学生社区心理服务实践机制;社区内学校、图书馆、幼教机构开放机制;相关的配套补偿机制,如大学生实践计算学分,拥有心理咨询专业资质的志愿者服务社区实行补休等;以及督导、监督、评价机制等等。
6. 如何进行社区心理服务
1.进行社区人员结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调查,首先要了解社区住户的基本情版况,了解当权前住户主要存在哪些困惑和问题需要解决。这是开展社区心理咨询的重要前提。
2.针对调查情况,分类整理问题,拟定开展社区心理咨询工作计划:首先,邀请专家、名流做一次讲座,聚集人气;其次开辟社区心理咨询宣传栏,介绍现代社会及家庭的常见心理疾病状况和 治疗方法,介绍正确对待心理疾病的方法。再者,召开社区里的小区座谈会,了解群众对心理咨询方面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或者开一些和热点有关的座谈会,通过此加强和住户的联系交往。
3.在工作局面打开以后,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下列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不定期走访住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总之,社区心理服务主要是心理疾病的预防,出现心理疾病时的尽快疏导和解压,有针对性的对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家庭和人群开展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宣传,使住家了解心理疾病是怎么一回事,正确对待和化解。真正出现大的问题,可能还是要送到专门机构和医院治病
7. 如何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1、与社区搞好沟通协调,取得社区组织的帮助和支持。
2、在社区进行调查,了解社区群版众心理健康的现状权。
3、搞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可以印一些小册子分发给大家。
4、有的放矢地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众进行辅导。
8. 社区要搞心理咨询室,记录怎么做
首先要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记录患者所提供的信息,然后根据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做出对应的解答,最后留15分钟总结本次心理咨询;
9. 对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建议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见附件),切实做好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纲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纲要》精神,贯彻落实《纲要》要求,摆到教育工作突出位置,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要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效减少学生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
3.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针对个别或学生团体而实施的心理疏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开展心理辅导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遵守职业伦理道德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热线。
4.通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宣传心理健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公共文化机构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现实中积极向上的生活素材,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