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学习心理辅导吴增强

学习心理辅导吴增强

发布时间: 2020-11-27 20:05:58

1. 问题是“联系实际谈谈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要求1500字左右,请高人回答!

PC版

1、学习的概念;学习的分类。

答:学习可以分为广义的学习与狭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即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学习活动。

学习分类一般有五种:第一种,我国的对学习的分类,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种,加涅按学习结果的分类,可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第三种,按学习的意识水平进行分类,可分为: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第四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可分为:认知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以及情感领域的学习。第五种,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按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与学习者知识经验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完)

2、什么是正强化和负强化?举例说明。

答: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今天小明拾金不昧,老师奖励他一个苹果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表现好,减刑)小明今天字写的很漂亮,妈妈说他今天可以不用扫地。(完)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替代性强化功能及启示)。

答: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该理论认为行为的习得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是直接经验的学习;第二个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形式。他认为观察学习经历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以及动机过程。班杜拉提出的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他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分开来。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他提出三种强化。直接强化:在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强化,为学习者提供诱因和和信息。替代强化:观察者因为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情绪反应的唤起—替代强化的另外一个功能)自我强化:观察者遗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启示待补充)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答:布鲁纳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基本结构的理解;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评价: 1、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2、他将认知学习理论付诸于教学实际,为教改提供了理论基础,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教材编写等方面观念上的变革,影响较大。3、他所倡导的发现学习,不仅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4、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把学生的学习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是不对的。5、布鲁纳过分强调发现学习,过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在时间与经费上也是不经济的。(完)

5、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答: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中主要有两点,有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实质是符号(语言文字及其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其条件是首先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以及学生具有同化新知的有关观念,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潜在意义的材料,然后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这样就能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心理意义上的获得。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三种认知同化方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以及组合学习。所谓接受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发现,学生接受的是一种经过有组织,有意义的加工后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评价:贡献:立足教学实际,将认知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局限:偏重知识掌握(接受学习),忽视能力培养。教学思想不符合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没有给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完)

6、什么是学习动机?举例说明。

答:所谓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其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有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之分,也有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之分,还有交往性动机与成就动机之分。比如说一个孩子本身的求知欲加上外部的奖励就触发了其学习努力的动力,这个就是学习动机。(完)

7、自我效能论;成就动机论;归因理论

答:自我效能论感: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结果因素就是强化;期待就是先行因素。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学习活动心象实现的内容和性质。3、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四个: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论的代表人物有:阿特金森,麦克来伦,默里。其中有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情况,这种理论就会产生了如下影响: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期望—价值理论对教学工作的启示:1、根据学生的不同成就取向,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2、适当掌握评分标准:成功必须在所有学生可及的范围内,但又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所谓归因是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是一种认知动机理论。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韦纳认为归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对教学工作的启示有:1、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方式,使其形成积极的归因。2、帮助学生形成努力归因——一个内部但可变的归因。(待补)

(论述题)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

答:所谓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社会、学校和家庭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逐渐变为学生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对于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学吸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设置合理目标,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唤起学习热情;第二、兴趣激发。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已有的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第三、学习的反馈。所谓学习的反馈是指对学习过程或结果的了解与知悉,其具有激发动机与提供信息两方面的作用。其原则有:反馈要及时、具体,而且要经常;从教师反馈最终过渡到自我反馈;倡导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第四、表扬与批评。应注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针对个别差异,适当选用;把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第五、外部奖励,研究表明适当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但运用不当会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实行有效奖励,在进行有效奖励的时候要注意:1、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2、奖励要与学生付出的努力相一致3、对已有内部动机活动,慎用物质奖励4、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第六、学习竞赛。竞赛是鼓励进取、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习成效。要注意的是,加强宣传;增加获胜机会;不宜过多进行。(联系实际待补)

9、什么是德西效应?举例说明。

答:所谓德西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因为对某一行为,如果多次受到外部奖励,个体就会产生他人决定感,或从自我决定感变为他人决定感,结果,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条件下,就会表现出行为动机的丧失。

Tips: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完)

10、什么是学习策略?举例说明。

答:所谓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或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现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例如: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比如,记忆英语单词,如果一遍一遍的记,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最终也能记住,但是,保持时间不会太长,记忆也不会很牢靠;如果采用分散复习或者尝试背诵的方法,记忆的效果和效果一下子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就是一种学习策略。(完)

11、学习策略的类型(迈克卡的分类)。

答:按照迈克卡的分类: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可以分为监视策略,计划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可分为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完)

12、什么是组织策略?举例说明。

答:所谓组织策略是指:根据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一定归类、组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其实质是发现要记忆的材料的共同特征或性质,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例如使用列提纲法,即运用简要的语言描述新知识的内在层次,体现出知识的结构组织,促进理解与记忆。比如对于《晏子使楚》全文的理解,可以列出提纲:(1)晏子使楚(2)楚王侮辱(3)晏子反击(4)楚王失败。(完)

13、什么是精加工策略?举例说明。

答:所谓精加工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其记忆的学习策略。其本质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例如其中记忆术——谐音联想法,利用相似的声音线索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1314,就可以用“一生一世”谐音来记忆。(完)

14、元认知策略的分类。

答:所谓元认知策略就是:个体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预估其有效性。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为、策略的效果。可分为:领会监控与注意监控。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完)

15、学习习惯的特点。

答:学习习惯的特点有:稳定性,一种稳固的神经联系;自动性,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约束性,一种无形的、内在的约束。(完)

16、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方法(代币制)。

答: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如下几种:认知法、强化法、行为塑造法、链索法、自我管理法、榜样示范法、集体熏陶法。所谓代币制,是指系统地运用代币来矫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行为的程序。其具体操作的程序是:明确目标行为;确定代币;确定强化物;拟定代币交换系统;执行与实施;消除代币等。其优点有:1、使强化作用更加有效。马上发放,及时强化;强化物多样,避免饱厌;明确看到进步,增强兴趣和信心。2、用代币惩罚学生,比体罚好。3、代币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工具。缺点有:费时费力;容易产生对代币的依赖性。(完)

17、考试焦虑的三种基本成分

答:考试焦虑的三种基本成分为:认知成分、生理成分、行为成分(完)

18、过度考试焦虑的危害

答:考试焦虑的危害有:首先其会干扰认知过程,具体有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干扰回忆过程,瓦解思维过程;其次,危害心理健康: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最后,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身体免疫技能。(完)

(简答题)19、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答: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神经类型和身体素质。人格特征,特质焦虑水平高的人,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内向、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认知因素是决定因素,考试情境作用于个体,需要通过认知作为中介,才会唤起考试焦虑对考试性质的认识、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计都直接影响焦虑水平。 外部因素有:学校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大搞题海战术的学校、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学校,专制的教师、高焦虑的同学都会对考试焦虑产生影响。家庭因素:管教过严、期待过高、期待不适合子女的兴趣与专长,高焦虑的父母这些都会影响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社会因素: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对考试焦虑的产生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完)

20、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系统脱敏法+案例分析)

答: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主要有:认知调整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以及系统脱敏法等等。其中系统脱敏法其基本原理为: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脱敏步骤:引出考试焦虑反应的集体刺激情景(“明天要考试了”、“我被一道考题给难住了”等);将上述刺激情景从弱到强排列;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按焦虑等级,在大脑想象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注意:对于焦虑等级的脱敏,每次数量不宜过多。一般每天进行一次,每次包含的“焦虑等级”不宜超过三次。若每次这样想象放松后焦虑效果还是没有减轻,则说明脱敏没有发生,就应改用其他的方法会寻专家帮助。(案例分析,联系实际,待补)

(选择题)21、临场发挥技巧

答:(一)基本的答题技巧

1、明确答卷要求(1)听并看清说明和要求;(2)填好身份信息。 2、安排好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先易后难”的好处:(1)保证把能够拿到的分数先拿下来;(2)迅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降低焦虑反应(3)按题目序号做,避免漏题现象。【 Tip:两种“先易后难”答题方法:(1)按照顺序,先易后难;优点:迅速缓解考试紧张心理,避免把时间过多地花费在难题上。适合于考试容易紧张的学生。(2)通读试卷,先易后难.优点:全面了解,科学分配时间,初步估计结果.缺点:如发现很多难题,会加重紧张情绪,造成慌乱。适合优秀、自控力强的学生。】3、合理控制答题时间;控制时间的具体策略:(1)根据题目分值安排时间,确定答案详略(2)先易后难,先熟后生(3)避免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草稿上:尽量不打草稿;草稿要有秩序。(4)时间不够时的应急策略:不放弃,能做多少算多少;不让题目空着不答;尽量写下所有要点(5)不要提前交卷。4、仔细检查,查漏补缺:(1)是否有遗漏;(2)重新审题;(3)有无笔误;(4)验算;(5)检查时的猜测不如答题时的猜测。5、书写快而清晰,卷面整洁:影响主观题的评分;加强平时训练。

(二)考试中意外情况的处理

1、怯场的处置:(1)自我放松;(2)自我暗示;(3)转移注意;(4)回忆考试成功经验;

(5)想象美好生活情境 2、记忆卡壳(1)放下这道题,先做别的题目(2)利用多种线索帮助回忆(3)利用试卷上的其他试题帮助回忆。(完)

22、学习疲劳的含义及其表现

答:学习疲劳是指持续过度的学习或学习动力不足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的倦怠。分为早起疲劳,显著疲劳以及过度疲劳。生理表现:视力减弱、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不足、失眠等。心理表现:心情忧郁、情绪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完)

23、学习疲劳的形成机制

答: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遭到破坏,致使兴奋性降低而转入抑制状态,从而导致学习疲劳。学习生理疲劳的形成机制:由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引起的,能量消耗比补充快,废物积累比排除快,造成生物节律紊乱,人体器官活动能力的失调和降低。(心理疲劳形成机制待补)

(论述题)24、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疲劳的防治。

答:学习疲劳的防治分为两方面,生理疲劳的防治与心理疲劳的防治。首先关于生理疲劳方面的防治。第一、要学会科学用脑:要合理安排时间,抓住用脑最佳时机,把握自己的生物节律,根据生物节律安排学习,适应学校的作息制度。善于交替学习:用脑有节奏,内容有变化,使大脑各个区域轮流休息。可以进行学科交替、左右脑交替、动静交替。运用优势兴奋法则:学习会引起大脑皮层相关工作区神经元的兴奋,进而形成优势兴奋灶。第二、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能,能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REM睡眠利于神经系统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记忆;欲望满足,宣泄压力。第三、适当增加营养。膳食要合理平衡,主副搭配合理,养成定时、定量进餐习惯,不要迷信补品。第四、加强体育锻炼,活动类型要合适,活动强度要适中。其次关于心理疲劳方面的防治。(联系实际,心理疲劳的防治待补)

25、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的关系。

答: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显然是不同的,生理疲劳是为学习所累,不能再学;而心理疲劳是倦于学习,不想再学。但两者密切联系,任何一种疲劳总有另一种疲劳相伴随,极度的生理疲劳会使人产生厌倦情绪,精神崩溃;心理疲劳也会引起生理疲劳。(完)

(简答题)26、什么是学习困难?如何理解学习困难的含义?

答:所谓学习困难现在有两种看法:学习障碍与学业不良。狭义的学习困难专指学习障碍,广义的学习困难包括学业不良。总的来说“学习困难”是指一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Tip:所谓学习障碍就是指学习失能。一般认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引起的在获取与应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和社会技能上有明显的困难。所谓的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水平的学生。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以及成绩不足】学习困难的涵义我们可以认为有如下几点:1、智商属正常范围。2、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3、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同年龄学生。4、学业成就明显低于潜在能力。5、学习困难具有可逆或基本可逆性。6、学习困难之间是有差异的。(完)

27、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

答:学习困难的成因有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在心理因素上有:认知能力缺陷,基本学习技能失调,动机与情绪问题,个性因素原因。环境因素有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是很清楚,老师的PPT上也很模糊,我没有那本书,也许书上有,自己看看吧)

(选择题)28、学习障碍的分类。

答:学习障碍的分类,按柯克等的分类可分为发展性学习障碍与学业性学习障碍。按照吴增强等的分类标准可分为暂时型学习困难;能力型学习困难;动力型学习困难;整体型学习困难。(完)

29、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与训练。

答: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与训练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感觉运动障碍的辅导与训练。大肌肉运动能力训练,如翻滚的能力、坐的能力、爬行能力、行走能力、跳的能力等。精细运动能力训练,如眼动训练,手指操作能力训练等。感觉动作协调能力训练,如视动协调训练,听动协调训练等。第二、认知能力不足的辅导与训练。注意力训练,如游戏辅导,感觉统合训练等。知觉能力训练,视知觉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及问题解决技能训练。自我监控训练。第三、动机情绪问题及社会性发展不良的辅导与矫正。如行为矫正法,角色扮演法,角色转换法,合理情绪疗法。第四、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原则与教学模式。在教育原则上要有整体化的教育观念【Tip:一方面指对学习困难儿童本身的帮助应该从认知和非认知两个方面入手;另一方面指教育应该针对所有儿童,不能把一部分儿童从正常的教学班级和教学环境中分离出来,使他们有被隔离和贴标签的感觉。】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多样化的教育安置【Tip:隔离式特殊学校,隔离式特殊班,随班就读,资源教室——随班就读的一种做法】温暖尊重的教育态度。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成功教学【Tip: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2. 学习的心理学定义是什么认知策略辅导的的要点有哪些

一、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涵义

对学习策略(1earning-strategies)的解释众说不一。梅厄(Mayer,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任何被用来促进学习效能的活动。”这个定义比较宽泛、含糊。其实促进学习效能的途径很多,激发学生动机也可以提高学习效能。也有人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普雷里、威土顿等人(Pressleyetal,1990;Weinstein&Mayer,1986)则将定义具体化,“学习策略是引导成功地执行学习任务的认知计划”。它包括选择和组织信息,复述学习材料,提取记忆中的信息,增进理解材料的意义。策略还包括激发与维持积极的学习心向,如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合理的学习价值观以及培养积极的学习期望和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策略既可能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也可能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还可能是内隐的规则系统。

综合上述观点,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或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只要是能提高学习效果的各种不同的方法、技巧都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点:(1)主观能动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方法。(2)有效性。运用学习策略是为了取得学习的高效率。(3)过程性。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它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方面的问题。(4)通用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由于学习任务和学习者个人特征不同,每个人、每次学习采用的学习策略都不可能完全雷同。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看,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套规则系统或技能构成,具有通用性。

(二)学习策略的种类

1.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

丹塞雷(Dansereau,1985)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把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基本策略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具体地直接操作信息的方法、技能,如识记、保持、回忆、组织、应用等策略。辅助策略则是用来帮助学习者维持内在心向,以保证基本策略有效地发挥作用,如学习目标的定向、时间管理、注意力分配、自我监控等,其作用是引起学习者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调整自己的理解、注意和情绪,另外也包括控制和修正正在操作中的各种基本策略。

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迈克卡等人(Makeachieetal,1990)根据学习策略所涵盖的内容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元认知策略下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学业成功的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它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其他人的支持等。

综合上述分类,我们从基本学习策略、支持性学习策略与自我调控策略三方面分析学习策略的辅导。

二、基本学习策略与辅导

基本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认知加工的策略,因此,也有些研究者称之为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

(一)复述策略

1.什么是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如要记住一个电话号码、一个陌生人的名字等,都需要采用复述策略。

复述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已为许多研究结果所证实。肯宁等人(Kenney,Cannizzo&Flavell,1967)给一年级小学生呈现八张图片,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图片,研究者发现,有些儿童在15秒的保持时距内嚅动嘴唇,而另一些儿童在15秒内没有表现出复述迹象,实验结果表明前者的记忆测验成绩明显优于后者。

2.复述策略的辅导

复述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

(1)逐字重复。逐字重复的复述形式是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贮存至长时记忆的主要形式,通俗地讲,可以加深记忆“痕迹”,便于信息提取。

(2)划线。划线是在需要复述的信息较多时而采用的一种有用的复述形式。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背诵一篇较长的课文,通过划线可以突出重点信息,忽略一些次要信息,以减少记忆的负荷量。

(3)概括。概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的、书写的)将课文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但当学习材料太多时,概括的效果将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可将材料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概括。

(二)组织策略

1.什么是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以便于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运用组织策略可以使学习内容由繁到简、由混乱到有序,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

2.组织策略的辅导

组织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编码过程,但比编码更复杂,是对信息的更深层的加工。组织策略运用的关键就是如何建立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1)聚类组织法

聚类组织法是一种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的方法。研究表明,对含有不同类型且随意排列的词组,先“聚类”,并按类别来回忆,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卡菲尔(Kafer,1967)的研究表明,被试在回忆同类的包含关系的词表时,确实进行了类的群集,并且被试的回忆成绩显然比记忆一个同样长度却没有明显的类的包含关系的词表的那些被试要好。

例如:要学生背诵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的名称,可以按照序列逐个背诵,但这样做费时费力。于是可以按照一定形式将要背诵的信息组织归类,例如,可按地理区域加以组织——东北、西北、西南、中南、东南、华东、华北。

(2)概括组织法

概括组织法是指以摒弃枝节、提取要义的方式组织信息。布朗(Brown)等把概括归纳为五条原则:第一,略去枝节,概括时省略不那么重要的材料;第二,删掉多余,已涉及的内容不再重复,尽管前后在形式上稍有不同;第三,代以上位,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一个类的标记去总括属概念,如以“花”代替“水仙”、“玫瑰”、“牡丹”等;二是用一个更一般的行动去代替一系列具体行动;第四,择取要义,找出主题句;第五,自述要义,对无现成主题句的段落,在阅读之后概括出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

下面我们以纲要法为例来具体说明概括组织法。纲要法是一种提取材料要义、组织纲目要点的方法。常用的纲要法可分为数字纲要法和图解纲要法。

数字纲要法即以数字表示材料的层次,体现其逻辑关系的一种方法。其编写主要在通读、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将材料分为几个层次,每层次包括若干要点,以数字(一、二、三……或1、2、3……)方式将材料的纲要表现出来。

例如:著名的《晏子使楚》一文,就可列出以下四层数字纲要:

一、晏子使楚 二、楚王侮辱 三、晏子反击 四、楚王失败

这样《晏子使楚》一文的内容要点就容易掌握了。

数字纲要法中的纲要通常可借用大小标题、主题句、关键句;若无现成的主题句、关键句,则应用自己的话概述要义作为纲要。

图解纲要法是运用图示或连线、箭头等手段表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

例如:学生在学完各种四边形后,可概括出下图,揭示各种四边形的关系。

图解纲要法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且概括性强,有利于我们一目了然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或内在联系。

(三)精加工策略

1.什么是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elaborationstrategies)是指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人为联想等方法对学习材料作充实意义性的添加、构建,以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这是一种深加工策略。例如,要从图片上辨别各国的首都,可以联想各国首都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华盛顿的白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等。

精加工策略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当学习材料本身意义性不强的时候,一般采用人为联想的方式,赋予其某种意义,以帮助记忆;二是用于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可采用形象联想法、歌谣口诀法、谐音联想法等方式,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做摘录、画线、列提纲、提问、记笔记等方式进行。

2.精加工策略的辅导

精加工策略多种多样,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住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许多著名的演说家常常利用这种方法记住自己演说的要点。例如,从教室到食堂要经过球场、健身房、音乐室、游泳池、草地,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地点,现在要记住的内容是香蕉、荔枝、汽车、巧克力、鸡蛋。在特定位置与要记住的项目之间可做多种联想:球场上打球的人个个都是香蕉式的身材;健身房周围都是清一色的荔枝树;音乐室里发出的音乐声像巧克力的味道一样,有点苦,又有点甜;草地上正围着一群人正在煮鸡蛋。这样,按照自已熟悉的位置,就能提取要记住的内容,一般来说,这种联想越奇恃,记忆效果就越好。

(2)谐音记忆法

所谓谐音记忆法就是根据要记忆的材料与某些谐音的关系,使之建立某种语音联系的方法。据说有一个私塾先生,每天让学生背诵圆周率(丌:3.1415926535897932394626…), 自己却到山上寺庙里与一和尚喝酒。学生们总是背不会,一天,有一学生编了一顺口溜,学生们很快就背会了,结果使先生大吃一惊。这个顺口溜是:“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这里,学生将枯燥的数字与有意义的语音联系了起来,从而轻松地记住了这些枯燥的数字。

(3)寻找联系法

寻找要记忆的信息的联系,是促进记忆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卡图纳(C.Katona)曾以数字为学习材料对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作了对比实验,其实验材料是:

5 8 1 2 1 5 1 9 2 2 2 6

2 9 3 3 3 6 4 0 4 3 4 7

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意义识记,努力找出规则来记忆;另一组为机械识记,以三个数为一组来记,第一组的记忆效果明显优于第二组。①

(4)先行组织者方法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组织者就是关于学习内容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其作用是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常常呈现在新内容之前,所以称为先行组织者。例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前,先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程序相同”的这一先行组织者,能使学生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迅速而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精加工策略时,应重视以下几点: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速度不宜过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其有时间对新学习内容进行精加工,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第二,课堂教学中,尽一切可能来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只有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学习,才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学只有根据学生已知的内容来进行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第三,教学中,穿插精加工策略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精加工策略。

三、支持性学习策略与辅导

支持性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具体方法的运用等。支持性学习策略促使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部状态,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学习策略。

(一)学习计划与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

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管理的一项技能。但由于中小学生的独立性正在形成中,缺乏时间计划与管理的经验与能力,学习中总是觉得忙忙碌碌,却又看不出在忙些什么,没有什么结果。吴增强等的研究(1992)发现:53.5%的学习优等生能制定学习计划,而学习困难学生仅为29.75%。所以,缺乏学习计划的技能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应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学习目标要适当、明确、具体。(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就是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掌握的知识,包括学习科目和学习手段。(3)时间安排。这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一种调理,又称为时间管理。尤其是课余时间的安排更为重要。

对学习计划的时间管理进行辅导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一次学习时间不宜太长,要指导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2)培养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应该心中有数。(3)要注意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4)充分利用最佳学习时间。

(二)学习环境的自我管理

1.学习的自然环境

学习的自然环境包括空气、温度、光线、噪音等。舒适的环境对人体各部位机能的正常发挥具有明显的影响,反之,则会使人产生不适、情绪烦躁、反应缓慢等症状,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要保证学习环境中空气的流通与气温适宜,同时让学生养成定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的良好习惯。

2. 学习的物质环境

学习的物质环境包括学习的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的摆设等。如条件允许,家庭应为孩子提供一间书房,作为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减少干扰,形成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3. 学习的心理环境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高兴、快乐、喜悦、热情等情绪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焦虑、痛苦、忧伤、愤怒、冷漠等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

为了更好保持个体良好的心理状态,除了从外界加以适度的调控外,重要的是从个体内部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个体无法左右外界因素时,个体内部的自我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学习环境的辅导中,以下几点可以参考:(1)劳逸结合,避免因身体发生问题,而带来心理上的不适,进而影响个体的注意、记忆、思维、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功能的发挥,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与他人人际关系不良而产生对学习的影响。(3)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抵御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三)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

学习永远离不了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如参考资料、讨论、向他人寻求帮助等。但是,很多学生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参考资料的选择与利用

参考资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活跃思维而编写的辅助学习材料。在选择和利用参考资料时应注意:(1)参考资料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杂;(2)要选择权威机构或权威人士编写的参考资料;(3)参考资料的内容是对书本内容的深化与补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但也不能完全超越学生的接受水平;(4)参考资料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接受水平;(5)学生不要过分依赖参考资料。

2.广播电视节目的选择与充分利用

很多家长限制孩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觉得耽误时间,有时还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其实,很多广播电视节目,如新闻调查、科技博览、军事天地、时事纵横等,对学生开阔眼界、积累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3.网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查找、收集资料,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网络上也充满着五花八门的不健康的东西,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特别需要教师的指导。

四、自我调控策略与辅导

(一)什么是自我调控策略

自我调控策略是个体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方法与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意识、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机与行为,以达成他们的目标的心理活动。它包括学习过程中个体确立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步骤、调节学习努力程度、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时间、执行学习计划、检查与分析学习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方法和策略。

自我调控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明显的差异,调控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主动弥补不足和弱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自觉抵抗干扰,学习目标明确;而调控能力差的学生则无计划,缺乏时间观念,学习态度不端正,消极被动,有畏难情绪,易逃避或放弃。

(二)自我调控策略的辅导

1.齐姆曼自我调控十四法

齐姆曼对众多的相关文献与研究进行汇总,提出了十四种学生普遍可以操作的自我调控策略,现摘录部分如下:

(1)自我评价。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对自己学习成效的检查与评价。例如:“我检查了自己的作业,没有出现错误”,或“我复查了数学作业,发现有两道题做错”等。(2)组织和转换。指对学习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安排,例如,“我在写作文之前先列一个提纲”。(3)目标确定和计划制定。即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以及对与这些目标有关的程序、时间的计划安排、具体行动等。例如,“考试之前我制订一个两周的复习计划”。(4)寻求知识。即完成作业时,努力寻求与任务有关的知识,例如,“我在开展动笔之前,先去图书馆查找尽可能多的、与主题有关的资料”。(5)记录与监督。自己动手记录课堂讨论内容和学习结果。例如,“我记录小组讨论的要点”、“我列一个自己的错别字表”、“做一本自己的错题集”。(6)安排环境。自己选择或安排学习环境,以便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例如,“我避开容易使自己分心的事情”,“我关上收音机,集中精力做我正在做的事”。(7)自我预测后果。对自己学习成败可能得到的奖惩进行想象和安排。例如,“如果我考得好,我就去看场电影”。(8)练习和记忆。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记住学习材料。例如,“为了准备数学测验,我默写数学公式直到记住它”。(9)寻求社会帮助。主动寻求同伴、教师的帮助。例如,“如果我在完成数学作业中遇到困难,就找个同学帮助我”。

2.出声思维法

出声思维(thinking aloud)是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方法。自我调控过程是活动主体内在的过程,难以观测,而且它总与具体的特定活动相联系,难以程序化。因此,可由训练者先提供具体的、外显的指导,然后,通过出声思维进行示范。示范是指训练者用语言描绘自己自我监控的过程,使得调控过程中不可直接观察的心理过程,能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要求学生通过出声思维进行练习,可更好地体会调控过程。例如: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进行大声思维。调控预测过程练习:“从题目来看,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关于绿化环境的”,“下一段会讲为什么地球气温在升高”;调控想象过程练习:“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辽阔的草原,那里有蒙古包、成群的牛羊和唱着歌的牧羊女”;调控理解的补救过程练习:“我最好重读”,“这是个生词,我要查查它的意思”等。4

3.直接指导法

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必须要让学生了解、掌握有关自我调控的知识,具体包括对自己的认知特征、监控过程的任务特征、策略特征、条件特征和调控结果的认识。教师可通过讲解如何运用策略来呈现知识,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指导可用于以下活动:回顾和检查前一天学习的内容,呈现新的内容,提供反馈和修正,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等。

直接指导的程序如下:

(1)将学科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明确的目标组织学习。(2)确定步骤和选择有组织的系列材料。(3)用丰富的例子进行充分的指导和讲解。(4)设计许多问题,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5)予以反馈和修正。(6)积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直接指导法有利于促成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在运用时应注意教师应对策略程序进行解释和示范,而且当学生在尝试运用策略时,教师应给以指导和反馈。但是,直接指导法也有一些局限,尤其对于较复杂的学习策略,如熟练阅读者所使用的许多策略难以进行直接辅导。

4.规程化训练

规程化训练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里,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自动化。实践表明,基本技能与自我调控能力密切相关。例如,在阅读技能中,只有掌握基本的重读技能、略读技能、释义技能、总结技能、查字典技能等,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因此,基本技能的训练成为培养自我调控策略的重要方法。

规程化训练的基本步骤是:(1)训练者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的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而且使用简练的词语来标志每个步骤的含义。(2)通过活动实例的示范来展示如何按步骤进行活动,并要求训练对象按步骤活动。(3)要求训练对象记忆小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使之自动化。

实例:自我调节学习课堂应用实例

第一步:自我评价与监控。教师要求该生详细记录学习以及准备考试的情形以便做自我评价。在自我记录中,教师可以帮助她追查到不理想成绩背后的根源:对较难的阅读材料不能很好地理解。

第二步:目标设置与策略汁划。建议该生将阅读理解的任务分解为各个部分,例如找出重点,或者根据课文中的每一段内容为自己设立具体的子目标。学生需要确定采用某种策略改善阅读理解。例如:为了帮助她识别课文重点,教师可能会建议,开始时关注每段的第一句话,然后快速浏览该段中其他句子是否更能揭示段落的意思。如果没有的话,那么第一句话就被选定了。应该用笔画出选定的句子,或单独记录在另外的纸上,以突出其重要性。

第三步:策略执行与监控。开始,这个女孩还需要教师或者其他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反馈,这样会帮助她进行更为有效的自我监控。一旦精通了这种句子选择策略,就继续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策略结果的监控。将自我监控的范围扩展到阅读理解的结果,以及使用策略的过程方面。教师可以让她经常进行阅读理解的自我效能怦估,以促进自我监控的转移,并通过历史小测验提供更多的反债。通过把考试成绩和自我效能的评价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我判断的不精确性,从而使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变得更为实在。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