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技能竞赛心心理辅导
Ⅰ 如何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使其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等。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辅导和援助。学校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内容。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一般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对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克服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第二课堂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重点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 □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避免把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 苗艳丽摘编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Ⅱ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让他们对自己有个起码的认识,要有一个自我评价。这个很重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专自己内心世界的关注属,从而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2就是人际交往的辅导。要正确处理好与朋友的关系、亲子的关系、师生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爱护,同时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很强的还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而且青少年一般比较冲动,要注意引导他们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自我控制不良情绪。3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问题。要让他们把握好“自然”和“适度”。4就是克服考试焦虑。中职生还没踏上社会,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全面,而且又很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交往范围,树立正确的交际方向。再者光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不够的, 还要有德育教育贯穿始终,“知情意行”都很重要,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在知情意都做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行”的教育,切不可盲目的进行。
Ⅲ 比赛前怎么给选手做心理辅导才能不紧张
在比赛前一定不要给选手太大的心理压力,比如就是说一些让他紧张的话,就是一定要拿第1名之类的,然后这样的话选手就会非常的紧张,导致自己发挥的就不太好,但是也不能让他们太过于放松,这样就不利于他们的一个发展。
Ⅳ 浅析中职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辅导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而也会影响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林克伦说过:“当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不一定是教师的主要角色,除非我们考虑到在本质上改善学生健康的过程,但许多老师并不把这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如果一个老师对他工作中的诊断方面一无所知,那么他所做的比他应该做的成效要小得多。如果教育是为健康的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则教师应该清楚他们心理卫生工作者角色的重大责任。”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教师不仅有着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心里健康的责任。那么,如何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呢?本人从工作实践中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态度上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老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有无正确的“学生观”是关键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这种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走进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地因材施教。
二、要对心理教育有新的理解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心理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注重心力、潜能、德性的教育),是发展性的教育(培养学生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
三、育人先要育己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在给《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序言曾提出:“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育人’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教师研究的热门的主题上,而是要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解放?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的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因此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班集体心理健康的潜能
1.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为集体做贡献→获得集体的赞美和认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对其产生激励的力量→使其为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在班级中迅速健康的成长起来。
2.有力的把握情感功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正确的认识只有在肯定的情绪体验后才会被纳入个人观念体系,并使之转变信念。因此,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就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并获得肯定情绪体验的途径之一。
3.从建立自主合作的管理模式入手,选拔注重个性品质作为班干部,并注重塑造学生崇尚科学、善于合作、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既宽容又独立并具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格。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讲解和传授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的认识,并让学生懂得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自我控制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心理剖析和调控能力。 五、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首先,牢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个别心理生活指导的前提,而教师是建立此关系的关键;情感教育是进行个别心理生活指导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将心比心,这样才会理解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其次,要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为自己提供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并为之量身订做可行性的心理辅导方案。
总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需要我们有责任心,需要我们有对学生的爱,需要我们有健康的自我,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创新的精神,更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的耐心、细心和恒心。
Ⅳ 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给予学生最缺少的东西――表扬和鼓励。
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初中,亦或是在家庭,恐怕得到最多的就是批评、挖苦和冷落,得到最少的就是表扬、鼓励和笑容。表扬、鼓励和笑容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阳光和雨露。没有了这些,小苗就会枯萎。所以,我们的做法就是:不仅要欣然接受这些问题学生,而且要慷慨地给予他们最缺少的东西――表扬、鼓励和笑脸。《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她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因此,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想要更多地激励他们,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多与他们谈心,用爱心、耐心开启他们的心灵!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自信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自信力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做人价值的内在动力机制。在生活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人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和生活的成功。
3.帮助学生走出早恋误区如果学生早恋,切莫急躁。
怒发冲冠,一阵痛骂,那会适得其反。必要时低调冷处理,反而可让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时间,对有自制力的孩子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早恋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是了解孩子和解决早恋的关键。职业中心招收的学生多是被高中淘汰下来的中下等生,问题学生自然比较多。面对这样的一些孩子,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足够的耐心和不倦的爱心,要用一双充满欣赏的眼睛去看他们,要用一只善于赞美的嘴教育他们,要用一颗装满真情的心去呵护他们。唯有这样,那些倍受冷落、尚未长大的孩子才会重新充满热情、重新燃起希望、重新焕发信心,坚强而积极地走好他们的人生路。
Ⅵ 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而也会影响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林克伦说过:“当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不一定是教师的主要角色,除非我们考虑到在本质上改善学生健康的过程,但许多老师并不把这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如果一个老师对他工作中的诊断方面一无所知,那么他所做的比他应该做的成效要小得多。如果教育是为健康的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则教师应该清楚他们心理卫生工作者角色的重大责任。”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教师不仅有着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心里健康的责任。那么,如何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呢?本人从工作实践中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态度上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老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有无正确的“学生观”是关键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这种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走进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地因材施教。
二、要对心理教育有新的理解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心理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注重心力、潜能、德性的教育),是发展性的教育(培养学生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
三、育人先要育己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在给《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序言曾提出:“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育人’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教师研究的热门的主题上,而是要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解放?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的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因此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班集体心理健康的潜能
1.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为集体做贡献→获得集体的赞美和认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对其产生激励的力量→使其为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在班级中迅速健康的成长起来。
2.有力的把握情感功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正确的认识只有在肯定的情绪体验后才会被纳入个人观念体系,并使之转变信念。因此,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就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并获得肯定情绪体验的途径之一。
3.从建立自主合作的管理模式入手,选拔注重个性品质作为班干部,并注重塑造学生崇尚科学、善于合作、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既宽容又独立并具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格。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讲解和传授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的认识,并让学生懂得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自我控制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心理剖析和调控能力。 五、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首先,牢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个别心理生活指导的前提,而教师是建立此关系的关键;情感教育是进行个别心理生活指导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将心比心,这样才会理解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其次,要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为自己提供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并为之量身订做可行性的心理辅导方案。
总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需要我们有责任心,需要我们有对学生的爱,需要我们有健康的自我,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创新的精神,更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的耐心、细心和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