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心理辅导
⑴ 疫情期间 容易出现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可采取哪些简单的心理自助和疏导方法
疫情期间容易出现哪些心理健康问题?疫情期间要注意抑郁。抑郁症在心理上是最大的障碍。
⑵ 在疫情期间 怎么教育孩子
长春金钥匙找孟主任提示您: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和技能,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终身受益的。如果出现网隐,抖音刷不停,心理障碍请及时到心理医生做梳理。来清华路与同志街上交汇即可。
⑶ 疫情期间亲子关系及心理健康方面让你困惑的问题是什么答案
一天期间亲子关系的心理方面问题,会让我觉得和孩子表面上越来越近,但是却管控不了他玩游戏的情况
⑷ 作为家长,在疫情期间辅导孩子学习,容易吗
作为家长,在疫情期间辅导孩子学习,容易吗?
为各位家长发声:太不容易了。
第一、家长文化水平有高有低。
对于高学历的家长来说,因为本身文化水平高,辅导起孩子来说还算容易。但是对于那些小学、初中学历的家长,让他们辅导孩子学习,真的是难如登天。
我的一个发小,小学五年级毕业,他家孩子成绩不好,他每天辅导孩子,得把小学的内容重新学一遍。
家长们,相信你们已经体验到辅导孩子学习的乐趣和痛苦了,我说的对的话,欢迎给个赞。
⑸ 疫情期间家长要如何调整儿童的心态
现如今因为疫情的原因,本来应该坐在教室里面好好学习的学生都在家里面上起了网课,老师们被迫当起了女主播。家长们一个个在家里面都快憋疯了,更别说孩子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一下子在家里面待半个多月,估计也被憋得够呛。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也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一:生活规律。
虽然说大家都在家里面隔离,但是现在学生本来应该上学的,所以说,家长要尽可能的帮助孩子适应规律生活,该早起的时候就早起,该听课的时候就听课,就像在学校一样。不能说是每天无所事事的吃吃睡睡,家长首先就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疫情当前,这是一场属于全国人民的战争,也是对父母和孩子的考验,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好预防之策,在不久的时候,我们都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谈笑风生。
⑹ 疫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解决措施
疫情期间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因为由于这段儿时间尤其是去年过年那一段时间,疫情兼职的时间非常的长,好多同学获得数,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一直都在家里没有去学校里上学,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只有那些自律比较强的孩子,或者是家里条件比较好一点儿的孩子。才在那段时间没有落下课程。所以疫情对孩子的心理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在这段时间,由于放松的时间长了,就容易养成了一种懒惰的心理。做什么事情都比较怠慢了,这个时候要想改变他们这样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一些对孩子要进行引导,让他们重新进入一个紧张的状态,积极的状态,第二个就是父母,还有老师,一定要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要给孩子看到我也是和你一样在努力的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当然了同时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说教,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好好的学习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⑺ 新冠疫情期间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受到疫情影响,青少年可能出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疫情影响下,青少年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
情绪问题
恐慌焦虑:面对疫情肆虐的新闻十分担忧、害怕,过分担心自己及家人身体状况,一旦身体出现不舒服就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担心延期开学、网络教学可能影响正常学业甚至导致毕业延期、就业推迟;白天过于紧张,无心学习,晚上又会觉得虚度时光,产生负罪体验。
抑郁绝望:因为疫情而感到人生无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一切失去兴趣;因为武汉或湖北户籍可能受到歧视,伤心难过;自己或家人已有明显症状,但无法及时就医而痛苦绝望,或者已经就医但担心无法治愈而绝望崩溃。
歧视心理:将武汉或者湖北等同于病毒,对武汉人或湖北人极为歧视,肆意调侃甚至恶意谩骂。
行为问题
长期居家生活,无法进行线下社交活动,容易导致青少年孤僻疏离或是过于沉迷线上社交;过分依赖电子媒介获取疫情信息,过分沉迷于网络视频或是过分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影响睡眠。
家庭问题
长期居家生活,由于观念、作息和行为上的差异,青少年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二、建立政府、专家、机构、大中小学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维护机制
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专家为引领,以社会专业机构为辅助,以家庭亲子教养为支持”的“五位一体”心理援助体系。
在政府支持和专家指导下,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专业的引导作用,指导和帮助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具体工作。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研人员及心理健康专家通力合作,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判,对学校心理老师提供专业的培训与督导、咨询和建议,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家庭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应激反应的“第一战场”,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协助作用,与家长共同指导儿童、青少年掌握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
三、大、中、小学要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课
引导学生对病毒的暴发、传播、预防形成科学的认识。通过权威平台、权威媒体获取疫情消息,对于非官方渠道的各类信息理性批判,不轻信、不传播,切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引导学生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社会秩序树立坚定的信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各类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只要我们增强防范意识、遵守防控措施,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同地区青少年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有所不同,学校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情况,对受到疫情直接影响最为严重的青少年群体给予特殊的关怀。
四、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充分利用不同的平台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援助服务。
结合已有的在线疫情心理援助课程,教会学生简单的情绪调节方式,以应对恐慌、焦虑和无助等负性情绪,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援助。
充分发挥“健康中国”“12320”以及其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作用,对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无法帮助的、需要更专业帮助的学生进行转介。
必要时利用已有网络直播平台,以网络教学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远程心理健康指导。
五、重视心理辅导中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心理辅导工作需要由具有专业背景、专业资质的机构和教师来做,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该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心理援助培训,组织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督导。
在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时应遵循心理咨询的原则要求和伦理规范,不能把所有学生都视作有问题的学生,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咨询方法和干预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要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恰当的帮助,对于无法处理的个案应尽早转介至专业机构,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帮助。
⑻ 疫情当下,小学生在心理,学业,生活方面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还停留在2019年的我们怎么都不会想到,2020的开头就这么不安稳。刚刚迈入新年大门,世界各地多发灾难,澳洲火灾、美国流感、非洲蝗灾,还有最牵动我的心的发生在中国的疫情。现今各省各市都已经封锁,各小区也是大门紧闭,今年的宣传标语都变成了“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死路。”长期的闭门不出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已经开学的小学生。
小学生们正是身体成长的高峰期,长期的封闭在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眼看着桌上的菜一天比一天少,不挑食的还好,可是小学生哪有几个不挑食的?每天吃的越来越少,身体营养慢慢就跟不上了。错过了这一个成长期,不一定还会有第二个了。而且小学生们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每天上课时间一结束就是手机电脑,家长想管也管不住,长久以来对身体的伤害也大。
疫情当前,大家都希望能早日结束,你不出门我不出门,病毒就无处感染。再坚持几天吧,胜利终于会到来的!
⑼ 疫情期间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结构化面试
以初中生为例,谈谈我个人的认知。
首先:把握好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基本版心理状态-对事权物是非曲直有基本认知,接受外界信心较强
其次:具体到本次疫情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有疫情肯定会对学生心理状态有影响的认知,现在学校一般都建有微信群,针对本地区疫情(政府层面)通报的数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个问卷星调查,探访每个学生心理状态,每个人性格和家庭环境不一样,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把收到影响较大学生挑选出来,重点关注
再次:结合家长告知这一情况,毕竟疫情期间,家庭教育还是占主导,引导家长带领学生多关注正面新闻报道,按照专家提醒在家做好防护,让学生感受到有人关注,背后有依靠,一定会没事的,减弱恐惧心理
最后,疫情期间,大部分地区都安排了网课,结合家长,科学合理规划好每天学习,充实每一天,教师在每日检查作业中也多予以激励鼓励,通过学习转移对疫情的注意力。
总之,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辅导是需要老师,家长协力去做,做好勤沟通,多观察,把爱传递给学生。
⑽ 疫情期间,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你觉得可以做好哪些点滴小事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隔离,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2、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
在疫情压力下,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情绪支配。面对负面情绪,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
3、科学看待疫情防控,学习情绪调整方法
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来维护情绪稳定,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4、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5、密切亲友互动交流,做到隔离不隔心
在家里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沟通平台与同学交流、与亲友保持联系。相互鼓励与支持不仅能够减轻孤独感,也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并增进彼此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