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心理辅导室调查表

心理辅导室调查表

发布时间: 2021-03-07 07:06:52

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表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老师
时间 地点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联系方式
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
目标: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2、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希望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采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使到班集体的其它成员认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的重要性;并可适当让其充当班里的班干部,但一定要与其签定任职前的自我管理合约,通过激励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预,从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
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一同进行家访;详细向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
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
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1、营造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后,我分阶段地对该同学进行心理晤谈。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他阐明辅导的目的和现状,运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触情绪;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量表测试其心理特征。第三阶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式。最后阶段主要是解释为他设计的“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2、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
(1)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制造严重的冲突事件,进一步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 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提倡“和谐”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团体心理治疗的12个效能。
4、 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要分别肯定,对存在的人格障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帮助他改变自我,改善环境。

辅导后记: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治其症结,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本个案成功之处也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详实调查,认真思索为基础,长时间的予以关注、关爱,用爱心去叩开孩子封锁的心扉,融化其对老师设定的心理防线,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两次谈话辅导就能办到的。

效果反馈:
通过近一个月来的一系列辅导,其科任及同学陆续反映,该同学近来进步很大,连续两周没有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事件,性格也呈现开朗乐观积极的一面,心理日渐走向成熟健康。我叮嘱班主任继续给其鼓励,同时也提供更优越的环境让他成长。但整个过程,我必须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指导。

⑵ 学习心理动向教育调查

把脉大学生心理动向 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临近之日——

记者深入高校就大学生四大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在问及“哪方面的压力最大”时, 被调查的50%学生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和恋爱四个选项中,选择了就业压力;27%的学生选择了学业压力。

5月12、13日,本报记者深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随机邀请在校大学生填写《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表》,共发送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

经统计,在有效问卷的学生中,大一学生24人,大二学生34人,大三学生46人,大四学生6人,研究生21人,博士生8人。分析显示,本次调查的主要人群是非毕业班本科生。

在调查人群中,男生66人,女生73人;其中来自农村的40人,来自城市的96人(有3人未填写该项)。

在回答“哪方面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有70人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和恋爱四个选项中选择了就业,占总人数的50%。此外, 27%选择了学业,13%选择了恋爱,10%选择了人际关系。

就业篇

求职中最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据调查问卷显示,50%的人认为就业造成的心理压力大,其中84%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11%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正常。这组数据或许不会出人意料,大学生对当下就业形势有较充分的认识。

直面就业形势,大学生心理压力大是必然的。通过进一步对调查问卷分析,44%的人认为最欠缺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17%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13%选择沟通协调能力。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言系大四学生梁同学说,她从大三就开始在新东方做兼职,辅导学生高考。 “或许在别人看来,我有些功利,每天除了学习还拼命地工作,但是我觉得到毕业时也要面临就业问题,还不如早些接触社会,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有忧患意识的。”

当问道“你认为自己就业最缺乏什么”时,一位在校大学生对记者说:“工作经验比较重要。除工作经验外,专业知识及沟通能力也是自己必须掌握的,它们可以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记者从一些高校了解到,很多企业在招聘时特别看重毕业生的有效实习经历,尤其是行家的点评。同时,一些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也告诫毕业生,太杂的实习经验在应聘时并不管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最想获得:用人单位信息

调查问卷显示,36%的人认为最想获取的信息是用人单位信息。此外,24%的人认为是职业规划辅导,23%的人认为是应聘技巧,还有13%的人认为是专业出路。

北京某高校大四刘同学,曾面试了一家事业单位。经过一轮面试后,才知道竞聘岗位做什么。他对记者说,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只有从网上得知有关用人单位的信息,学校在这一方面提供的信息不多。

“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不对称。作为学生,要积极主动了解企业的招聘信息。”一位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多是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专业出路方面的信息,这个有一些作用,但我们更多地是希望得到用人单位的信息。建议学校应该多举办高校和企业洽谈会,让大学生直接面向企业。”

在就业压力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时,有专家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意提早规划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那么在就业时一定会做到胸有成竹。”

学业篇

8成多大二学生:学业压力来自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调查显示,在认为主要心理压力来自学业的同学中,40.5%的人认为考研是最大的学业压力。此外,同学们还认为压力源自论文写作和等级考试等。

调查还显示,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大学生感受学业压力的来源有所不同。63.5%的大一学生认为拿奖学金是自己目前最在意的事情;83.6%的大二学生则认为自己的学业压力主要来自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69.2%的大三学生表示复习考研是学业上的主要压力;71.8%的大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最是头疼。

大二学生陈琳略显骄傲地告诉记者,她第一次考英语四级就拿了601分的高分。尽管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自己的能力在考试中得到了证明。小陈还表示,自己会加倍努力,以优异成绩通过在本学期的英语六级考试。

面对各种学业压力,大学生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缓解呢?调查显示,56.8%的人首选适当的娱乐活动,比如玩电脑游戏、到KTV唱歌。此外,还有同学选择运动(40.5%)、主动和老师或同学交流(32.4%)、大哭一场(11.3%)或找心理医生(6.8%)。

调查中,86.4%的大学生表示学业压力在自己的学习当中扮演着正面的角色。适当的学业压力能够促使自己更关心学习,有利于成才。也有13.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压力过大,从而导致情绪低落、心中郁闷,严重者甚至习惯性失眠、身心疲惫,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具体而适当的学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一入学老师就建议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学业规划书。老师说应该及早考虑自己在大学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备无患,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会从容不迫。”刚刚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小余说,“学业规划对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课程、等级考试、考研复习……一件件做好了,学业压力在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消解了,也会成为我学习的动力。”

“大学生必须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首都师范大学的张老师说,“它能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能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

恋爱篇

两个同学的恋爱故事

北京某高校小李和男朋友是高中同学。上了大学以后,他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不能天天见面,但是感情依旧很好。

然而,就在他们大二的时候,男孩子突然决定要去西班牙留学,这给小李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还是支持了他的决定。

在这两年里,由于距离太远,他们连打电话的机会都很少。再加上逐渐出现很多观念上的分歧。最后,他们分手了。

小李在接受采访时说:“分手的那段时间,情绪特别的不好,偶尔会和朋友聊聊,但是大部分时间是自己默默承受。”

北京某高校小刘也在为恋爱烦恼。男朋友比她高一年级,现在已经工作了。近期,他们经常争吵,彼此都非常烦恼。

请不要对心理专家说“不”

“虽然学校有心理咨询室,但我宁愿向同学诉苦,或者去操场跑几圈。”大四学生小李说自己这几年从来没有找过心理医生,他认为自我调控能力是最重要的。不过小李同学并不否认心理医生的作用,“自我调节能力差,或者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有必要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

调查显示,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于恋爱。分析显示,当他们遇到爱情困惑的时候,80%的人不会选择去咨询,只有20%的人认为可以去找心理专家。

为何不去找心理专家呢?调查表明,17%的同学认为心理专家不可信任,32%的同学担心自己被别人误解为“神经病”,27%的同学认为咨询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有15%的同学认为恋爱问题是隐私,不方便说,并担心信息外漏。

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工商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张宏宇老师说:“恋爱是一种比较私密、内心深处的情感,当同学们遇到恋爱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找亲朋好友倾诉,这是比较好的方法。但当遇到困境的时候,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的时候一些问题不方便对周围朋友说,不妨去找心理老师咨询一下,毕竟老师是长辈,是过来人,并且有很强的专业背景,能够帮助同学们进行理性的心理疏导。”

对于同学们所担心的信息安全问题,张宏宇老师说:“咨询的信息都是严格保密的,老师们会很客观、很理性地去帮助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不必担心。”

人际关系篇

同寝室室友可能很陌生

在本次调查中,有10%的大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是最大的心理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的同学是女生。

在回答“你在与同学或朋友的交往中有以下哪项不适”时,80%的女生选择了“与个别人难以相处”。

一位接受调查的大二女生对记者说:“身边有些同学的行为方式与性格我难以接受。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朋友,接受不了就不交往,反正也不是没有谈得来的同学。”

记者问她在宿舍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她说:“有,但就一两个。我不能强迫别人按照我的思维来,反正只是休息的时候见面,反正也不怎么交流,互不干扰就行了。”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这是由成长环境决定的。同时,地域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施钢表示,“一旦长期无法融入新的环境就会迅速造成大学生自我封闭,也容易让其他同学产生排斥心理。”

“我们还发现,人际关系障碍高发于女生群体当中。”施钢说,女生的基本活动单位并不局限于班级和寝室,在寝室中又会有一个甚至多个小圈子。如果有的女同学在人际交往上产生问题,就容易产生相互对立的小群体或者被孤立起来,宿舍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与旅馆无异。

性别带来的心理差异

通过分析问卷,在“你和朋友关系减弱或疏远的原因”这个问题上,60%的女生选择了“不喜欢对方行为上或人格上的某些特点”。“你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女生的回答则集中在“猜疑”和“相互利用”这两个选项。

心理专家提示,女生的感情比较细腻,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加之生理上的原因,女生的心理往往比男生更早熟。这就造成了她们对自身以外的人和事都抱有一定的警惕,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更注重对方的行为和性格上是否与自己的思维相冲突。处于问题当中的女生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等小事都会猜疑半天。而源于自我中心意识和警惕心理,女生们防范别人占自己小便宜或利用自己的心思要比男生严重的多。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学女生在面对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的时候往往不把其看成是心理问题。

面对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现实情况,各高校的心理辅导中心都已经有所行动。施主任告诉记者,中国农业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一方面努力增加女性心理辅导员的数量;另一方面,正在采取一种新的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组咨询方式。这种方式不仅针对女生,男生也包括在内。对于女生打破互相之间固有的一些看法和成见很有帮助。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及早在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注意到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心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随着90后一代进入大学,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⑶ 心理咨询师考试动机调查问卷

建议用表单大师做问卷,支持线上收集填写和分析

⑷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怎么填

姓名 个人 简介 籍贯 年,班级 Email(QQ) 血型 身体 状况 既往病史 身体发育状况 家庭住址 家庭人口 父亲 家庭 状况 母亲 家庭其他成员情况 家庭经济年收入 家长的教育方式 是否是单亲或离异家庭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览表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览表 学年度 成绩等级 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 学习 生活 状况 学习动机 学习意志力 考试心理 担任班干部职务 业余活动 睡眠状况 精神状态(心理倾向) 精神状态(心理倾向) 人际 关系 状况 成功经历 困惑与烦恼 心理干预(主要从学生的性格及近期的情绪状态,生活习惯,学习情况等进行了解。 ) 心理干预(主要从学生的性格及近期的情绪状态,生活习惯,学习情况等进行了解。 关注程度评估(以心理干预的程度取:一般关注,重点关注,跟踪关注。 ) 关注程度评估(以心理干预的程度取:一般关注,重点关注,跟踪关注。 备注: 学生要客观如实填写个人资料。 备注:1。学生要客观如实填写个人资料。2。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严格保密。本资料不得带出咨询室,不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严格保密。本资料不得带出咨询室, 得复印。非专职心理辅导人员不得查看本资料。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一般人事档案, 得复印。非专职心理辅导人员不得查看本资料。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一般人事档案,不得作为学生品行评 定依据,更不得作为学生终生档案放入人事档案材料。学生心理档案一般要在学生离校后封存。 “ 定依据,更不得作为学生终生档案放入人事档案材料。学生心理档案一般要在学生离校后封存。3。 心理 干预” 干预”与“关注程度评估”由心理辅导老师填写。 关注程度评估”由心理辅导老师填写。 与父母关系 与老师关系 与同学关系 失败经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家庭氛围 亲子关系 职业 职业 家庭联系 家庭联系 宗教信仰 是否独生子女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生理缺陷 性别 民族 性格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爱好特长 联系电话 消极心理

⑸ 急需心理学方面的问卷调查 的 提问

大学生与心理学问卷调查
性别: 年级: 专业:
第一部分(任意选项)
1、你认为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的关联程度如何?( )
1-联系密切 2-无关紧要 3-说不清楚
2、你知道你的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吗?( )
1-知道 2-不知道
3、你曾经去过或者想要去心理咨询室吗?( )
1-没有 2-有想过 3-去过
4、你借过或买过和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吗?( )
1-借过 2-买过 3-两者皆无
5、你对于心理测试有何感想?( )
1-大部分很准确,可以了解我所不知道的自己 2-太专业了 3-没什么想法
4-其他(请说明 )
6、请给“人格”一词下定义:
7、如果你遇到心理问题,你对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态度如何?( )
1-会去咨询 2-不一定会去咨询 3-不会去咨询 4-和朋友说说 5-和陌生人倾诉
8、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
1-上选修课 2-心理咨询 3-自己看书 4-上网查 5-其他(请说明 )
9、你认为高校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哪些人?( )
1-有精神病的人 2-有心理障碍的人 3-情绪调节有困难的人 4-想改变个性不足的人
5-在恋爱、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了实际困难的人 6-想更好开发潜能的人
10、 你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哪些是迫切需要开展和加强的?
1-课堂教学 2-个别咨询 3-举办宣传月活动 4-建立心理网站
5-学生心理健康自助组织 6-其他(请说明 )
11、如果你在下列问题上遇到了困难,你更愿意找哪一种性别、年龄、职业的咨询员,接受哪一种方式的咨询。
咨询员性别:1-同性 2-异性 3-均可
咨询员年龄:1-老年 2-中年 3-青年 4-均可
咨询员职业:1-医生 2-教师 3-辅导员 4-均可
咨询方式:1-面谈 2-电话 3-网上留言 4-QQ 5-通信 6-均可
资讯内容:1-恋爱 2-社交、人际关系 3-学习、工作困难 4-情绪调节、个性培养 5-头昏、失眠、无力 6-恐惧、焦虑、抑郁 7-心理疾病 8-性问题
第二部分
1、如果你能改变自己,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
1-知识 2-出身 3-财富 4-性格 5-外貌
2、你认为自己经常处于哪种情绪当中?( )
1-快乐 2-平静 3-无聊 4-郁闷 5-烦躁 6-兴奋 7-不清楚
3、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
1-学习成绩不理想 2-恋爱不成功 3-不适应宿舍生活 4-经济困难 5-就业竞争太激烈
4、你觉得目前压力大吗?( )
1-快要崩溃 2-大 3-一般 4-没什么压力
5、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
1-转移(心里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 2-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 3-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 4-顺其自然、自然调整
6、你如何评价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
1-非常高 2-较高 3-一般 4-无
7、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 )
1-谈恋爱 2-上网或打游戏 3-自习或听课
4-泡吧 5-图书馆 6-其他(请填写 )
8、你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 )
1-不是,独自应付 2-会听朋友意见 3-偶尔会 4-完全是
14、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
1-满足心理或生理的需要 2-打发无聊的时光 3-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选择人生伴侣 4-随大流,不落伍 5-情到深处
15、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
1-很满意 2-一般 3-有所不满 4-非常不满
16、依你看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1-很好 2-一般 3-不太好 4-很差 5-没考虑过
17、毕业后你的选择是什么?()
1-就业2-考研3-不知道
18、你的生活费用最大支出在哪两个方面?()
1-学习方面2-穿着方面3-娱乐方面4-恋爱方面5-饮食方面6-其他(请注明):
19、你认为自己的性格:()
1-外向 2-内向
20、你的爱好特长是:

⑹ 求有关《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问卷

让我们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面问题、厌学逃学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意志障碍、问题行为、人格障碍、依赖心理、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剖析了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有实践价值的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 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⑺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求助行为调查

《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发布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2月28日,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网围绕涉及大学生心理困扰产生原因、现状及对策等10个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近万名大学生进行网上投票。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从而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以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了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一、调查结果■83%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当问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时,处事乐观、热情诚恳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6%),心平气和、与世无争(51%),吃的下、睡的香(38%)。■九成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次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67%)、就业压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48%)、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45%)、学习压力(44%)、经济困难(26%)、不适应大学生活(16%)。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对未来就业的担心与自身素质的严厉要求。人际交往:人际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生自卑、孤僻、害羞等无法和别人较好的沟通或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人际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教育与企业的需要脱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问题。情感问题: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是友情、爱情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情感困扰主要集中在恋爱困扰。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部分同学通过爱情排解心理压力,有的女同学或者男同学过于腼腆,和异性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38%的大学生遇到烦心事或感到压抑时不向任何人诉说。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倾诉的对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师(9%)、学长、学姐(6%)、心理咨询员(5%),而有38%的大学生选择不找任何人。调查结果从积极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学遇到心理困扰会他人倾诉,从反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受传统心理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讳疾忌医,极力掩饰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烦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为什么选择向朋友倾诉而向父母倾诉的人少呢?大学生认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语言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沟,自己的一些事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认同。而且大学生已经成年了,能够独立生活、独立解决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果碰到一点点问题就向父母倾诉,父母不了解情况,往往干着急,也难以解决问题。■87%的大学生会开导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调查结果显示:当周围朋友存在心理问题时,87%的大学生会开导他、8%的大学生认为事不关己,无所谓、对外宣传他有问题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远躲多远。表现了大学生热心、乐于助人的一面。■85%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在问及多长时间去一次心理咨询室时,1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一个学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选择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大学生达85%。3、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发挥作用不大,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不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人员信任度低、咨询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前来高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并不多。■95%的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对待心理问题。在问及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时,95%的大学生表示要认真对待,根本不用在意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68%的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依次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68%)、解答一些思想问题(56%)、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50%)、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30%)、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39%)。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在不同的年级、性别需要辅导的内容不同,当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渴求专业心理辅导员能对自己提供一些帮助。■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应该加强的工作是深入学生中多沟通。调查中:5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深入同学中多与同学沟通,2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12%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仅有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二)高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要讲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深入同学中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苗头及时给予沟通与辅导。(三)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提高认识,掌握技巧、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肯定对方、真诚热情。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法。(四)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一方面政府要继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加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财政支持,为大学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要转变学习方式和就业观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实现多形式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下基层、到西部去、到中小企业就业。(五)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调适策略:引导大学生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时疏导大学生情感问题。

⑻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不少于2500字啊

《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发布
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2月28日,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网围绕涉及大学生心理困扰产生原因、现状及对策等10个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近万名大学生进行网上投票。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从而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以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了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调查结果
■83%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
当问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时,处事乐观、热情诚恳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6%),心平气和、与世无争(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次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67%)、就业压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48%)、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45%)、学习压力(44%)、经济困难(26%)、不适应大学生活(16%)。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对未来就业的担心与自身素质的严厉要求。
人际交往:人际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生自卑、孤僻、害羞等无法和别人较好的沟通或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人际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教育与企业的需要脱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问题。
情感问题: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是友情、爱情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情感困扰主要集中在恋爱困扰。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部分同学通过爱情排解心理压力,有的女同学或者男同学过于腼腆,和异性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38%的大学生遇到烦心事或感到压抑时不向任何人诉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倾诉的对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师(9%)、学长、学姐(6%)、心理咨询员(5%),而有38%的大学生选择不找任何人。
调查结果从积极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学遇到心理困扰会他人倾诉,从反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受传统心理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讳疾忌医,极力掩饰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烦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为什么选择向朋友倾诉而向父母倾诉的人少呢?大学生认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语言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沟,自己的一些事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认同。而且大学生已经成年了,能够独立生活、独立解决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果碰到一点点问题就向父母倾诉,父母不了解情况,往往干着急,也难以解决问题。
■87%的大学生会开导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调查结果显示:当周围朋友存在心理问题时,87%的大学生会开导他、8%的大学生认为事不关己,无所谓、对外宣传他有问题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远躲多远。表现了大学生热心、乐于助人的一面。
■85%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
在问及多长时间去一次心理咨询室时,1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一个学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选择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大学生达85%。3、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发挥作用不大,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不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
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人员信任度低、咨询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前来高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并不多。
■95%的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对待心理问题。
在问及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时,95%的大学生表示要认真对待,根本不用在意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68%的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依次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68%)、解答一些思想问题(56%)、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50%)、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30%)、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39%)。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在不同的年级、性别需要辅导的内容不同,当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渴求专业心理辅导员能对自己提供一些帮助。
■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应该加强的工作是深入学生中多沟通。
调查中:5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深入同学中多与同学沟通, 2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12%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仅有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要讲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深入同学中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苗头及时给予沟通与辅导。
(三)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提高认识,掌握技巧、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肯定对方、真诚热情。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四)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一方面政府要继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加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财政支持,为大学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要转变学习方式和就业观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实现多形式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下基层、到西部去、到中小企业就业。
(五)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调适策略:引导大学生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及时疏导大学生情感问题。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