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家学生的心理辅导
A. 住校中学生想家怎么办——如何引导中学生渡过思家关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告别幼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错综的时期。尤其是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许多同学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心理过渡现象。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重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纠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症下药,努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在我们学校,不少高一新生由初中时的走读生变为现在的寄宿生,从周记上反映的情况看,许多学生流露出对父母对家庭强烈的思念意识。在此,谈谈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和做法。一、思家现象的剖析1、生活上的依赖感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寄宿生而言,生活上由过去依赖性的家庭生活突然转变成独立性的集体生活。他们当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平时在家父母的呵护、照顾,形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极强的依赖性。一下子要面对吃饭、洗衣服这样简单而又具体的问题,往往会手足无措。另外无计划用钱,不合理安排饮食,自我意识强而很少考虑别人的需求之类的弊病暴露无疑。尽管他们有独立自主的主观愿望,但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与之相适应。他们为之苦恼,又感到无奈。若不及时加以调整,任其发展,必将影响正常的在校学习生活。2、感情上的依托感离开了亲人,感情上失去了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此时易对新的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加上有可能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暂时不适应,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并迁怒于教师。此时,迫切需要建立学生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尊敬和仰慕之情。它能及时地填补因失去父母感情上的依托感而带来的感情上的空白。它能增加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动力。3、认知和技巧方面的不成熟高一的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交际技巧,常常导致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自身内心的封闭性的矛盾,进而产生焦虑、烦躁、苦闷、孤独的心理,于是思念亲人,心情忧郁,精神不振。二、思家现象的疏导剖析了原因,我就有的放矢,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1、心理上辅导、生活上关心高中新生最先最多接触的就是班主任老师,对班主任相对比较依赖。我就利用此一契机,加强与全班学生的接触,尽快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使新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与老师、同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超前预见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及调控难度,做到主动防范,使学生能尽快地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渡过过渡期。我对学生讲,老师看见许多学生周记里写到对家庭父母的思念内容,感情是那样的真挚感人,这是人性中很美好的东西,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但是,如果因此而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在校学习生活,那么就应该好好加以反思了。对我们而言,想家只能是暂时的,而学习是永恒的。要知道,你父母将你从那么远的地方送到我们这儿来上学,目的是什么。明晰了目的,我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生活。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雏鹰要想翱翔蓝天,就必须离开父母温暖的羽翼,用自己稚嫩的翅膀去接受风雨的洗礼。于此同时,我还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予以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某一学生的周记中写道,每天晚上上床后,就情不自禁地流泪想妈妈,当梦里出现与妈妈相见的场面,甭提有多开心了。另一个学生写道,从星期一开始就盼望周末放假的日子。我都一一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通过个别谈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缩短了心理过渡期。班上有个学生双手残疾,在学生食堂就餐有诸多不便。我主动同三楼的教师伙食房的工作人员商量,安排他到那儿就餐。在指导中,我要求他们要尽快熟悉环境,了解熟悉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增加感性认识,消除陌生感。还引导学生面对寄宿生活,要掌握积极倾听的技能。教育他们能够对他人的情感表示尊重和理解,学会虚心向同宿同学学习,对他人的长处表示赞赏,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心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善于结交朋友。当你感觉到孤独时,朋友会给我你带来欢乐,当你感到委曲时,朋友会给你安慰。有了朋友,生活就变得绚丽夺目,有了朋友,苦和甜都有人分享。朋友多了生活也就变得快乐了,想家的念头也就会少了。此外,一个干净、整洁、优雅的宿舍环境,会让身居者感到亲切、心情舒畅。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就应该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要知道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一种情操的磨练。当我们在书籍中畅游、在练习中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被知识所吸引,我们就会因成功而自豪,我们就会因学习而快乐。2、组织各项活动尽快建立一个团结、健康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使人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摆脱失落和孤独感。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有利于新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使他们尽快的溶入新的集体,依靠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成长,在团结互助中提高。前一段时间,根据学校的工作布置结合班级具体实际,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组织广播操训练开学不久要开展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我敏锐地觉察到,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学生的思想由思家转移到学校生活中来,并借此培养他们班集体意识和荣誉感。我利用我班实习班主任学的是体育专业这个有利的条件,同体育老师积极配合,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时间,数次将全班拉到操场上进行强化训练,自己到场督促。结果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当学生们看见奖状后,大家都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第二、制定班级管理章程和班级奖惩条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个班集体必须在科学规范的层面上运行,以此来体现大家庭的特征。为此,我制定《班级管理章程》(草案)和《班级奖惩条理》(讨论稿)在《班级管理章程》(草案)中明确我们的班级目标是:本学期,我们要争得两个以上的奖状;一年后,我们的班级各项考核位居同类班级的前列;三年后,我们每人都考取不同类别的大学;十三年后,我的班级的同学都成为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才。到那时,再相聚,我们会骄傲地说:我们曾是某某中学高一(五)班的成员,我们为因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学习、共同的情感而自豪!目标的确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班级主人公意识,他们将班级视为自己的家。第三、人人唱班歌,个个参预与班徽的设计为了营造温馨进取和谐的班级氛围,我自己动手作词,要求学生人人会唱班歌。班歌的具体内容是:五十一名同学,五十一株禾苗。都是兄弟姐妹,组成温馨的家。扎根a中沃土,怀抱青春理想。我们葱郁,我们绽放。五十一名同学,五十一株禾苗。都是兄弟姐妹,组成进取的家。沐浴灿烂朝霞,迎来满天星光。我们茁壮,我们健康。五十一名同学,五十一株禾苗。都是兄弟姐妹,组成和谐的家。涵养浩然之气,汲取知识营养。我们收获,我们辉煌。我选用了《五十六个民族》曲调,这个曲调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同歌词的内容也很协调。因此,容易学唱,并能很快投入充沛的感情。在班徽的设计上,我提出人人参预个个献技的原则。先由每个人设计创作,要求用最简洁明了的线条和颜色,包含尽可能丰富的内涵,以揭示我们班级的特征。在个人设计的基础上,再在小组交流,确定小组方案,最后将各小组方案拿到全班讨论,修改通过一个班级方案。此项工作,目前还处于个人设计阶段,相信每个学生正在开动脑筋,考虑自己的方案。第四、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氛围利用若干堂语文课刚开始的几分钟,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通过初赛人人得到了上台表演的机会,再通过决赛选拔出班级朗诵方面优秀的学生,并及时给以公布奖励。国庆放假前,班级将出一期黑板报,我在上面用简洁的语言,对全班学生提出总动员:五班人人好强,急待初试锋芒。学习你追我敢,争先当仁不让。通过以上活动,使住宿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从强烈的思家情结中解脱出来,同时强化了全体同学的班集体意识。目前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
B.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一、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为很好地实现目标,首先应对学生存在的心理现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此开展了“中学生心理行为情况调查”。从学习、与人相处、有哪些不良习惯,怎样看待家长、老师的批评,与异性交往持何观点、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私下里与同学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等二十九项内容,以不记名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十二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对升入理想学校缺乏信心的占71.3%。对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不能正确对待、厌烦的占71.4%,认为自己有不良好习惯的(如:抽烟,上网吧,说谎等)占49.7%,在精神上需要别人帮助的占63.4%。在“最害怕的”一栏中有72%的同学填考试成绩不好,遭家长老师的批评;对与异性的交往过密有31.3%同学不赞成,有42%的同学表示不会有坏影响;私下谈论与学习做人无关的占71.9%。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调查,掌握了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具体工作:
1、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介绍同学们在校表现,向他们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积极创造适于学生成长的社会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通过召开“让别人妒嫉我吧”主题班会,培养同学们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业的毅力。通过主题辩论“怎样对待家长、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指责”,帮助同学们培养耐受挫折、宽厚待人、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坚忍不拔的性格。把握好时机,以不定形式,训练同学们胜不骄、败不馁、不自卑、不怯场等心理品格以及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
3、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自觉成为教育的主体,即把外来的要求转变为自觉行为时,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而自我教育的前提便是一定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体验、自我概念、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形式。自我意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和制约。自我意识较高的同学,一般都有较积极的自我形象,容易悦纳自己,做到自爱、自重、自信、自尊,而这恰是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之路的基本条件。为此,班主任要帮助每个同学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如在班级张贴“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标语,以及与之相关的条幅,营造环境,时时警觉同学。让同学们喊响“三我”口号——“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一定做好”,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的“积极进步二十要”,将它们制牌挂于教室前方,创设氛围,让同学们时时对照,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意识。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及时指出同学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予以引导、纠正。学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会产生改正和提高的愿望。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鼓励,从而使其产生奋进的信心。除运用的自我督促、自我命令、自我鼓励手段外,还注意让同学们做到自我计划、自我禁止。让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还要帮助学生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冷静地观察自己,客观地去分析自己的个性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探索自己的实际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动机水平、正视自己的价值。如:开展以“我有陋习吗?我现有的习惯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为主题的演讲讨论。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都受到了很好地教育,无陋习者认为更进一步提高,有的也有了很好地认识,以致努力改正。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其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班主任要帮助学生首先做好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亲近的同学、老师、家长的友好相处。要引导学生掌握积极倾听的技能,准确领会他人意图的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与对他人的长处表示赞赏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向他人提出请求和委婉地向他人表达否定性意见的能力等。如:开展主题演讲“沟通理解是关键——正确对待父母、老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求先认真写好演讲稿,然后进行演讲交流;开展“我应向他们学习”主题演讲,以致同学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等。
4、正确引导同学们对升学问题的认识。造成学生厌学、抑郁等不良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升学的压力(能否考上理想学校,选择好理想的专业)。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同学对此很盲目、很被动。从而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拓眼界,使学生认识到社会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满足社会需要便是自我价值的最好实现。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确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值和奋斗目标,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不背包袱,发挥好潜能,从而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二、注重反馈,提高效能。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班主任应注重做好心理辅导效能的追踪反馈。从班主任角度讲,要求不断地把自己头脑或生活中储存的信息输送给学生,让这些信息作用于学生,引起学生的反应,从学生方面讲,要不断地把班主任输入的信息再以不同的方式输出。让这些信息重新作用于班主任。学生的信息输出能力反映了班主任心理辅导效能的高低。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低不同,知识基础和潜能也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心理辅导的效能就公有不尽相同。有的部分输出,有的原型输出,有的同时发出新的信息。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信息的输出情况,及时跟踪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地、及时地调整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学生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反馈。成功,对一个学生本身来说,是对其进步的最高奖赏,能激励其更好进步。同时,成功者又是一个绝好的榜样,褒扬他是激励其他同学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学管理中,通过评出每月“进步之星”的做法,让同学们去体验转变、进步的喜悦,追求成功。另外,将走出校门(或就业或升学)同学的感受——取得成功的经验,特别是他们在校时的心理表现、变化等。以书信、座谈等形式反馈给在校同学。激起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前进的信念,增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进而产生健康的心理活动,提高心理辅导的效能。
三、情感交流,贯穿始终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属非智力因素,是对人的身心各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不仅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的确信,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示,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过程,认识的程度也与情感有关。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注意运用好“情感”这一杠杆,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重视和增强自己活动的感染力,以丰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其次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发挥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迁移功能,设法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的积极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即“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应随时把着眼放在如何增强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中,注重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C. 如何做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1、对学生多鼓励和肯定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时要适时给予赞赏。特别是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以他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稍有进步就给予肯定,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当然,学生犯错误时也要批评指正,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尺度。不当众用尖酸刻薄的字眼去讽刺挖苦学生,而是用“爱和诚”代替“严和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2、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教育是激励学生进取的好方法。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充分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使学生总能够看到成功就在前方,离我并不遥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尝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竞争的精神
没有竞争,社会就没有进步,更没有发展。学生处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从小就应培养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不怕挫折的健康心理。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不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进步。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种种良好习惯是建筑健全人格的基础,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没有强壮的体魄;没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就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没有良好的学习、活动习惯,就不可能有高度发展的智力和高效益的工作成果。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教师要正确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循循善诱,一步一步提高要求,如: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与人和睦共处的合作精神,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提高素质。
D.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1、首先对精神紧张和有焦躁不安的学生,对待这一类的学生一定要了解情况,细心与他们讲解,大胆开朗的开导他们。2、对于自卑和饱受折磨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勇气让他们战胜自己,而且要告诉他们世界上有很多坚持励志的人,鼓励它们并且给他们创造机会让她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3、对于意志薄弱,有信心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多多的经历磨难和挫折,要让他们学会坚持不放弃,挑战自己,多多参加一些体育竞赛。
4、对于学习不上进的学生,要端正他们的学习目标,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从兴趣出发,严格要求他们,做到对自己自律自省。
在面对全体学生加强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要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疏导,"问题学生"就会演变为基础教育的"次品"。"问题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或学门心理状态差,有的是自制心理状态差和欲求心理状态差,还有的是受到其他人的误解或未得到老师的关心与肯定而引发出"问题",等等。
因此,对"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疏导应当根据不同对象来潮不同的疏导方法,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方法上不能企求简单化、千篇一律;在时间上,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否则就不能达到疏其心、导其行的目的。
学生心理疏导可以找豚海心理咨询咨询,聚集了全国具有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专业人员,对于学生心理疏导是专业的。
我是看到广告到店后可以领取免费心理测评,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体验一下,没想到老师和蔼可亲、也非常专业,首先了解了我个人情况,还签了保密协定,这个非常赞,确实效果不错,老师引导我去探寻内心真实的想法去认清自己,然后给予意见和建议
E. 如何做初三学生的心理辅导
初三总复习阶段,多数教师把大量精力放在选题,组卷,讲解和辅导等教学环节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而事实上,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不仅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而且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我在几年来教学工作中积累的几点经验,愿与在座的朋友们探讨切磋。 一、如何针对学生的“高原现象”予以指导。 在中考前复习中,许多同学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 这种现象是极其有害的。因为越是临近中考,大家就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大家就会有再学无用、空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这也是造成许多同学本来成绩不错而中考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克服“高原现象”,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点”。为此,可指导对平时每次检测的得分情况分项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对所统计的数据逐项加以整理,将其中明显偏高或偏低的数据去掉,计算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使学生看出自己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将自己的“弱点”找出来。第二,针对学生的“弱点”,准备一些质量较高的训练材料。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材料的选择也应因人而异。第三,拿出一定时间,指导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定点训练。根据以往的经验,以一个月左右为宜,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前7天用于定点训练,然后选择一套难度适中、质量较高的综合题进行自测(最好是中考题)。最后对自测结果做补缺练习。这样做的效果不仅是提高了学生的阶段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增强信心,克服焦躁不安的情绪。 二、对阶段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心理指导。 中考前学生往往会把阶段考当作中考的演练,同时也会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实力。有的同学如果阶段考后成绩相对低一些,或是距自己心理期望的目标相差较远,或是与别人相比相差较远,就会有中考即将失败的预感,甚至从心理上开始体验失败了。这种心理体验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自卑是个人对自己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在这种评价中,学生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实际水平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疾病。其实考试成绩的起伏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学生根本没必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衡量自己真实水平的量标。如果把每次考试都看成是中考的演练,必然会使自己造成过于紧张,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自己日常的心情和复习迎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要同学生一起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寻找失败原因的过程也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在考前和考中的表现,可以重新对自己进行评价。正确评价本身就能减轻失败受挫的心理,如果以前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而现在正确地评价了自己,就不会有失败的体验了。 2.鼓励学生发泄内心不快乐感受。内心失败受挫的感受,会在发泄中得以缓解和消除。带他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建议他和自己的好朋友谈一谈,做一些体力活动等都是好的策略。 3.给这样的学生留一些对自己有优势的作业。当阶段考不理想时,不要总是追忆考试过程,也不要经常和同学谈论此次考试,更不能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多做一些自己平时做得最好的事情,使自己找回自信。做一些相对较容易的作业,特别是不要放弃成功的努力,因为任何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 4.最后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学生任务卷入,避免自我卷入。任务卷入可以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本身,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来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得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而自我卷入会导致学生专注于学习结果,通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高低,往往对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对“一心二”用的学生的心理辅导 小峰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家教也好,从小善于自律,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最近学习中出现了一个很苦恼的现象。邻座一个女同学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因此而分神,但这一倾向很快就被自己发现了,得到了很好的纠正。他为此而自豪,也以此为戒,每日三省。并不自觉地把自我检查的范围扩大,经常反省自己的方方面面,若是每日没有认真反省,就会感觉很不踏实,慢慢地,自我检讨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临近考试,他不能允许自己有任何的缺点,或者说,他认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都是不可原谅的,都要进行认真地检讨。 然而,他发现,自己不出差错几乎不可能。他也发现,自己经常用整节课来声讨自己,声讨的同时,不仅批现象,批本质,还联系未来的前途来强化自己的错误。这些,大大地伤害了自己的自信心,他对自己越来越失望了。 从小峰的现象来看,他的确自律很严,这可能受自身的性格和家庭的熏陶有关。(经考察其母亲是医生,处事稳定,极有条理)。 此学生的问题从学习心理角度上来讲,是由对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开始,导致对学习活动更严重注意力分散。也许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的缺点在于忽略了自我检讨的目的。自我检讨不是以惩罚自身为目的,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才是最后的目的,他对于检讨过程的认识过于看重了,以至沉于其中不能自拔。其实这是逃避学习的一种典型表现,既在检讨自身中获得快乐,又可逃避学习活动的痛苦,也逃避了学习成绩下降所带来的责任,以至于把时间用在检讨自身,在学习上反而没有了充足的时间。丢弃了本质去追寻表面现象。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⒈无论在考前或在平时都应该很清楚地知道,注意异性同学或是在疲劳时走神都是正常现象,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一种现象。不能因此受到惩罚,它是人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道理很简单,学习累了就要休息。不知道累是一种病态。 ⒉在休息后或在不应该休息的时候,再有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改过来就是了。比如老师正在上课,发现自己走神了,马上回来跟上老师的思路就行了。如果这时再有其它的想法只会离老师越来越远。这种走神现象还有很多种表现,比如上课时思维速度与老师不一致,与老师讲的内容不一致,在疲劳状态下的心不在焉等。 ⒊集中注意力时如果无能为力,当注意力不能从一个不合适的地方转不回来时,可以让意志力暂时妥协一下,因为一道题或是一个知识点的确会使我们的意志力望而生畏,这时可以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平时感兴趣的学科,以这个兴趣对抗那个诱惑也许容易一些。也可以试着集中在一个尽可能小的目标上,如要记住一个字、一句话,要解开一道题,把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应该的目标上去。这些方法往往是见效的。 ⒋如果注意力的分散成了一种不良习惯,也可以利用环境来促成注意力的集中。如有的同学写作业时总是喜欢玩东西、吃东西、喝水、上厕所,磨蹭够了才写作业,这些同学们可以自觉地把自己学习的桌面布置得简单一些,不允许有任何无关的东西存在。坐下以后,限制自己在半小时内不离开课桌,这会减少走神的诱因。 当然,集中注意力最终是个意志力问题,每种方法都有意志力的参加,小峰同学经过两个月的训练,逐步改正了这种不良习惯。 四、对“完美主义”学生的心理辅导 有一个女学生,她对自己的学习有充分的自信,认为如果不出意外,考上一个比较不错的重点高中是问题不大的。因为从小学习时起,她的学习成绩就是班里的前几名,一直到现在仍然是如此,平时的学习成绩已经说明了一切。 可是,当前中考来临时,她突然厌学了,不愿考试了,见到学习就心烦。她认为自己马上就要高中了,自己尚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习方面还有许多缺点。高中的同学是各校的精英,她到了高中里还能象初中一样名列前茅吗?中考是否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呢?是否会破坏自己的形象呢?要是不如意的话,她接受不了这事实。所以她莫名其妙地开始厌学,自己给自己泄气,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焦虑。她说,她觉得宁可不上重点中学,她不愿意让别人比下去。不上学了可以干点其它的事,行行出状元嘛。 当然,她虽然是这么说,但她在学习上一点都没有松劲。心里想的和手上做的完全不一样。她处于矛盾中。 她不仅在学习上如此,在平时也是如此,无论什么事,一定要干得最好最满意才为止,不能容忍自己有一点纰漏,不能容忍学习成绩的下滑,不能容忍对别人的失礼,她努力把自己塑成一个完人。这个同学从小到现在一直处于优裕的环境中,是受宠惯了的人,凡事必要求完美,不完美就不能接受,宁可不上重点中学也不能破坏了自己的完美心态。 一般来说,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除了意外的刺激以外,大多是由于独生子女从小过度地受宠所致,比如,老师和家长不厌其烦地表扬,自己长期以他人的榜样自居,尤其是当前社会和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重视到了病态的程度,片面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英才,人人崇尚第一,忽略个人的特征,忽视大多数人都是凡人的事实。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这些人在同一个社会里,肯定要有所区分,比如,人有文化水平的高低,家庭条件的优劣,先天遗传的好坏,种种机遇也是不同,这就造成了在某方面人与人的素质的不同,这是现实。素质好的人也不是在每个方面都好,而是某个方面好一点,另外的方面差一点,素质差一点的人也是如此,尽管某个方面不太好,但在另一些方面却是别人不可替代的。比如,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他在研究数学领域的“哥达巴赫猜想”方面独步天下,硕果累累,他的才能几乎无人可比,但是他在生活方面却是了奇地“差”,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走到外面去常常忘记了回家的路。走路时,常常因为思考问题而撞到电线杆子上,还要不停地向撞到的电线杆道歉。 对学生来讲,更是如此,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好坏之分,但我们不能说在哪此地方、哪些方面说绝对的好。事物还是发展的变化的,别人也在发展进步,极有可能会超过我们,更何况如果把我们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嘛。 针对这个同学的情况,在她同意的前提下,为她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回家以后,为自己开一个单子,上面列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真反省。同时也为同班一个中等水平的同学列一张单子,上面写上同样的评价内容。 这项工作对她来讲可能很困难,因为他们很少如此认真地反省过自己,第一次写不出来没有关系,第二次、第三次继续写。反省的结果出人意料,她看到了自己有许多的优点,也有许多的失败和挫折,有许多的不如人意,比如有很多时候对人不太周到,有时学习不太努力,交往不太热情,怎么原来没有注意到呢?怎么能够跟班上其它同学一样有如此多的相同的问题呢?这个发现对她打击很大,打破了自己原来编织的完美童话。 下一步是打破她的禁锢,让她念几句话,“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与我班上的任何一个同学一样,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与社会上每个阶层的人一样,是平等的”,“我与班上学习或者品质有问题的同学相比,有一些地方不如他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也如此”。她虽然不愿意,认为有些话侮辱了她,但由于她对我的信任,还是念了出来。看得出来,她努力地克制着自己,脸红了,流汗了,气喘嘘嘘,心理上做着激烈的冲突,我耐心地期待着她的进一步努力。一遍遍地重复,最后她终于能够大声地流畅地朗读了,好象在读一篇课文。 经过几次深入地训练,她就会认识到,原来的完美是不可能的,原来的缺点早就存在,只是由于自己不良的心态,故意地将其忽略了,对自己的缺点有意识地逃避了。 完美主义的心理状态基本解除了,为学习和生活解除了不必要的干扰,丢掉了不必要的负担,把精力用在学习和生活中,效率更高了,中考在即,轻装上阵。她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五、考前的心理调整 考前对学生进行如下心理疗法。 1.激活兴奋点,进入良好应考状态。 中考也许是人生中重要的挑战之一,但我们不妨把中考当作一件对自己既很重要,又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来做,体会那种专心致志、力无悔、苦中有乐”的开心果。 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我是最棒的 前世界重量级拳王阿里就运用了这一方法,每一次上场打拳之前,在更衣室,在摄像机前或在走廊中,他逢人就大喊;“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我能击败任何人,我立即就要他倒下,因为我是最棒的!”当时,没有人了解这种方法的威力,所有的人不断地嘲笑他,觉得他是神经病,但是,当他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并且真的在他说的时间内击败了对方,登上世界拳王的宝座时,人们再也不嘲笑他了。 有一次,阿里并没有照他从前出场前的那套程序自言自语,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一场比赛中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下一次比赛他再度大喊:“我是最棒的!”并且更激烈地挥动双拳,直指对方说:“我是最棒的!你会立即倒下!”在那场比赛中,他真的又做到了,再度重登拳王宝座。 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很好,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激活兴奋点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自我暗示的技术。是人们通过诸如自我内部对话等等手段,对自我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的结果,往往使自己的观念、心境、情绪等发生转变。对中考信心不足和容易紧张焦虑的考生,可经常对自己说说和写下这样一些话:“我正在达到我的目标”、“考试是我非常喜欢的事”、“我这次一定能考好”、“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等。考前反复用这些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就容易鼓舞自己的斗志。 2.让紧张焦虑发散出去,克服“考前焦虑症” 临考前,考生心理高度紧张。这时的正确做法是理智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把过分地指向和集中到“考试”上的注意分散开去一些,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比如说,组织学生有意识地、适当地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打打乒乓球、跳跳舞、唱唱卡拉OK,到周围公园“半日游”,或拍几幅照片、画数笔画,或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压力感会被分散开。 3.担心随着笑声除 在应考前,组织考生运用点搞笑的艺术,对消除紧张心理大有帮助。简单易行的做法是记些幽默、笑话、有趣的故事或小品的情节,临考前大家聚在一起,每天默诵数遍,从内心深处对这些引人发笑的内容进行细细地品味。有条件的话还可与亲朋好友在一起搞一搞幽默交流,或模仿幽默故事中的情节,掺入自己身边真人真事的内容,或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一些即兴的短暂表演。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F. 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1
对于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这类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在弄清原因的前提下,与学生谈心说理,耐心开解,以消除他的恐惧不安情绪。
2
对于“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类学生,教师应重点启发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让他们明白,人的才能是多元的,这方面不如别人,那方面却可能超出别人。高尔基童年饱受贫困、磨难,却成就了他的顽强与坚毅,贝多芬晚年遭受失聪之苦,却谛造了他的伟大乐章。所以人不能丧失信心,相信通过努力总会取得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3
对于“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坚强的意志是在与困难作斗争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应通过课内外一切活动为学生锻炼意志创造条件。首先,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退却,或转向老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他们攻克堡垒,以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其次,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等方式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
4
对于“散漫懒惰,无心向学”类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对他们要多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又重视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悉心地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此外,对他们应严格要求,要他们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逐步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当这类后进生有了点滴的进步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充分享受做一个好学生的乐趣,使其增强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从而慢慢改变其懒散厌学的作风。
5
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持的态度,又是原则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教师切忌对他们讽刺、挖苦、处罚,应亲近他们,同他们交朋友,引导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让他们安定情绪,减轻紧张程度;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苦恼之处,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应在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6
教师与家长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当然是主角,但还需得到家长这个配角紧密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懂得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给家长相关的基本知识。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包办、不代替,而要启发引导,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考试、竞赛受挫折时,不责备,不斥骂,而应多鼓励,让孩子跌倒后重新站起来,迈开坚实的步伐努力向前,直到取得胜利。此外,教师通过约见家长、家访、信访、电话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对策,以保证学生身心人格健康发展。
G. 如何对内向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性格内向的学生大多性格害羞恬静,有自己一定的想法,不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在班级没有存在感。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同学老师交流少,直接沟通比较难,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疏导。
一、不吝啬表扬和肯定。在课堂活动中给他们制造发言的机会,并根据他们勇敢发言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使他们树立自信。
二、人为制造师生人际关系。发扬班集体团队力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或者兴趣小组,并根据他们的特长予以任命相应的职务,使他们主动和教师形成工作关系,保持长期定期的生活交际,克服他们畏惧交际心理,从被动和同学及老师打交道久而久之习惯这种人际关系,从而为他们勇敢踏出第一步奠定基础。
三、发挥同学带动作用。在课堂活动中,鼓励性格活泼外形同学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在班级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使他们感觉有信任的人可以倾诉。
四、鼓励他们与他人与自己多重渠道对话
用日记、写信等方式进行心灵对话。班主任应该鼓励他们写日记,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把日记当做自己的倾诉对象,让日记跟自己的心灵对话,班主任通过日记有针对性的翻阅,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对性格内行的学生进行辅导。其次还可以鼓励学生给家人或者老师写信,老师保密。老师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并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