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辅导
① 请分析学生常见的七种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及辅导措施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
其产生的因素多种多样,总结来看,有不自信、精神敏感、负面经历的心理暗示不断强化等。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三大、三高、三低、一滞后”。“三大”:学生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经济压力大。“三高”:家长期望高、社会期望高、自我期望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材欲望非常强烈;“三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力低;情绪波动大,调节力低;面对挫折,承受力低。“一滞后”:我们的心理教育与引导工作滞后。正是这种“欲”与“不能”又“必须完成”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工作滞后,缺乏预见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1、 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这种模式已经悄然渗透到校园,步入大学想轻松度日已经不可能。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里的竞争相比社会上的竞争一点也不低。这首先表现在学习上。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大学生不仅必须对自己的所学专业,以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而且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还必须学习如何有效的支配时间,有效的学习等,这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
2、 大学生负载的期望过高
在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下,受教育,特别是进入大学,受高等教育的人毕竟仍占少数。因此,一旦有些人考入了大学,可以说他们就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样的大学生几乎承载着整个家庭,或整个村庄的人的期望。特别是那些从边远的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他们承载的众人的期望更高。大家都觉得在那样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那么,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在大学里,以及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的更好,而事实上大学里人才济济,在一个新的集体里,他们是否能像在原来的集体里一样突出是不确定的。因为在原来的中学里,考核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主要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的,而大学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要远远复杂得多。原来优秀的学生到了大学并非就一定优秀,而且你考试成绩很好也并不能代表你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更不能代表你能够在方方面面都特别突出。但是当大家都意识不到这些时,家长就可能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当学生不能表现的如家长期望的那样时,家长就会不断的给学生压力,有时甚至爱也成为了压力,使得大学生在大学起步时就背负了过高期望,结果就有可能被这样的期望压垮,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从社会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对大学生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大学生是我们的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来源。作为对一个企业或单位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社会当然期望自己未来的员工都应该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即能用,用即能干,干就干的出色。
从个人角度讲,现代大学生思维敏捷,对个性、对自我的追求越来越明显。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有发展,都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大学生都是满怀对大学的美好梦想,希望自己的人生从此以后大不一样。而实际是,大学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大学的学习很紧张,甚至超过了高中,而这样的生活是很枯燥的,而实际的自己也不是理想中的自己。自我期许过高,而现实也不尽如人意,心里的不平衡就会加剧,结果必然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3、大学生心理素质差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低。面对越来越大的现实压力和越来越重的精神负担,任何一次小小的挫折或困难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把他们压垮。
从心理适应方面看,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普遍都比较低。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都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在运转,在学生心理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教育和引导,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思维模式单一等问题,等到发现需要面对许多新的、陌生的知识时,或面临新的问题时,学生们常常会感到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或紧张、或恐惧、或逃避,实际问题无法解决时,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从情绪控制方面看,大学生阶段正处于人的思想情感发展和丰富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很快,而且他们很敏感,学习和生活非常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但在大学里,学生的生活相对于中学时期,还是要独立得多,父母、老师与学生接触大大减少,而学生们在自己的情绪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就突然失去了依靠,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而在情绪化的状况下,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决定,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这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本来情绪就不好,结果学习又不好,没有效果,或者是决定干的事是错误的,或者是干的不好,使自己的情绪进一步低落,甚至影响到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可能会丧失自信。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他们不可能有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从心理承受方面来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的心理承受力低。他们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都是家长的希望和寄托。为了能够考上大学,他们都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可以说是享受尽了家长和老师的无尽的关怀和呵护。他们大部分人很少遇到什么大的打击,即使生活艰难,这种艰难也有父母、家人在承担,他们对此并没有切身的体会。我们的家长、老师也没有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意志品质的教育和锻炼,一旦上了大学,发现并遇到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在遭遇挫折或受到打击时,他们的心理就出现问题。
4、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长期以来,我们对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抓得很紧,甚至有过分之处,但是我们对他们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却可以说是疏于引导。原来一直进行的思想教育也由于缺乏效果而流于形式。当他们需要独立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由于原本就毫无准备,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而运转的,成绩的高低,能否达到重点大学的分数线等等,以分数为标准的衡量指标,使得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目光死死地盯住学生们的分数,而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几乎被人遗忘。即使有人想重视,也会被“考不上大学,什么都不是!”的理由顶回来。当这些心理素质极其薄弱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随着家人、老师对学生的控制的减弱,学生们需要自己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时,他们的心理问题就变得格外的突出了。
在高等院校里,大家又普遍把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走向未来社会的资本,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专业为将来更好的就业而进行的。对于将来择业有用的东西就学,将来择业没用的东西,学生们就不愿意学习,而且由于这种以实用为主的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因此在各个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直都是弱项中的弱项。直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学校都没有心理咨询机构,学生中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不能及时地给以解决。从而使学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出现蔓延。高校中普遍对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发现慢,工作滞后。
在措施上,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强化心理引导。由于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尽管不完全是思想问题,但大都与他们的思想不成熟有很大关系,只要我们在他们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对他们的思想认识进行积极的引导,就可以使他们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因此,高校除了要加强原来的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教学引导外,还应该在大学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面临的问题,学会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释放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第二,建立心理健康的干预机构,进行有预见的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咨询排解心理困惑为辅,尽可能不要出现或发展为心理疾病。这就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要走在前边。心理教育机构要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通过心理素质的问题测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筛查,并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及早发现问题,主动出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而且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但我们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此。因为人的心理和思想毕竟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不可能仅仅通过一次调查问卷就发现并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我们甚至都发现不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教育引导工作必须要做得扎实,做得细致。
第三,提高我们的辅导员工作的层次,加强师生沟通。从理论上说,到了大学,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应该是学生的辅导员。因为授课教师一般讲完课以后,就很少与学生接触,即使有答疑课,这时也多是针对大家的,针对专业知识的,他们很少与学生单独接触,更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或心理需要。而辅导员则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思想以及日常生活的。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辅导员基本上就是一个变相的保姆,基本上照顾了学生的日常事务,不出什么大事就万事大吉了。一旦出了什么事情,也是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很少过问,这实际上是工作不到位。要真正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仅仅依靠心理咨询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咨询毕竟是少数,关键还是引导。因此,我们的辅导员工作就必须在思想理念上进行更新,他们必须想办法把自己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热情和更大的真诚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积极的引导。
② 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表
你对本校区学生生活条件的评价
1 校园自然环境 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2 校园人文环境 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3 住宿条件 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4 体育设施(含操场)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5 教学环境及设备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6 伙食状况 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7 医疗条件 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
8 学习氛围 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9 购置物品 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10 校园治安状况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11 校园文化活动A 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二 对下列观点请表明你的看法
1 及时行乐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2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3 即使对朋友竞争也不能顾及良心和道德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4 正当的索取,无私的奉献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5 相互理解是人生一大快事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6 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7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利用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8 进入大学了要好好休息一下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9 进入大学要多参加各种课余活动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10学习,学习,再学习 A 同意 B 不同意 C 难以判断
三 你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择三并排序)
A金钱的多少 B 权利的大小 C 社会名望的高低 D人格是否高尚
E生活是否舒适潇洒 F是否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G其他
四 你加入共产党的主要目的是
A信仰共产主义 B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 C能得到好处
D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材
E为使自己生活的充实而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F周围要求入党得人比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
五 你生活中感觉最苦恼的问题是(可多选)
A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 B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
C社会变革快,难以适应 D 集体缺少温暖 ,同学之间没友谊
E办学条件落后,不能适应日益增张的文化生活需要
F教学改革滞后,不能满足渴求知识的需要
G对所学的专业感到没有前途,失去兴趣
H陷入个人问题的矛盾中,不能自拔 I其他
六 你对大学生在宿舍内乱喊乱叫,乱扔杂物等行为
A反对,应从严管理,从严处理,维护大学生形象
B反对,应加强教育引导,从轻处理
C赞成,这是个人自由
七 你对大学生通宵上网
A赞成,大学生是成人,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B不赞成,但学校也不应该管理。
C不赞成,学校应从严管理
八 你觉得上网对你的学习有无帮助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点帮助 C一般 D没有任何帮助 E有害而无利
九你觉得你需要多长时间适应大学生活
A、较长时间B、两个月左右C、较短时间
十你觉得在大学里较难适应的是
A、自然环境B、人际关系C、学习方法D、生活方式
十一你觉得大学学习与中学的最大不同是
A、授课方式相差大B、自学能力要求高C、课程难度大D、学习范围广
十二你对校园绿化的看法
A、满意B、还可以C、一般D、不满意
十三.你认为要更好地改进宿舍管理,应在哪些方面努力(可多选)
A.硬件建设 B.制度建设C.环境卫生 D.管理者敬业态度
E.大学生自律 F.文明氛围G.其他
十四、你和室友的关系
A、相互交流,学习上互帮互助B、关系融洽,但学习上很少交流
C、关系一般D、与个别室友存在矛盾
十五.迈进大学校园,以下哪种感觉最符合你目前的心态呢?
A.终于可以松口气,痛快玩一玩了
B.“革命尚未成功,还要继续努力”
C.稍作一些调整后,好好学习
D.从现在起开始准备考研
十六.你觉得为四年大学生活定个计划
A.很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必要
十七.你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有何态度
A.深恶痛绝 B.敢于出面制止和批评
C.看不顺眼也懒得去理 D.无所谓
十八.你怎样看待学生特困补助
A.政府和学校的关怀 B.帮了一定的忙
C.治标不治本 D.杯水车薪
十九.1。如何看待贫困生贷款问题
A.急需 B.不需要 C.无所谓
2.你如何看待国家奖学金
A.需要 B。不需要 C。不了解
二十.你认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
A.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
B.多开与本专业结合,顺应潮流的选修课
C.参加勤工助学,争取自给自足D.承担一定社会工作 E.不断学习,自我塑造
二一你在军训当中和同学的关系磨合的怎样?
A.很融洽 B.一般
C.很不好 D.有过冲突,关系紧张
二二.你最想从大学里学到什么?
A.综合能力 B.专业技能
C.实用技能 D.社会交往知识E.其它
二三到目前为止,你对所录的专业的了解情况
A、对此专业毫不了解B、有一点了解
C.很满意、感兴趣 D.不满意、不感兴趣E.无所
二四、刚进入大学的你
A、自信而充满活力B、对学习和未来充满迷茫C、得过且过
二五、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大学生活
A、一心一意学好专业课B、多阅读一些书籍,不断提高自我涵养
C、尽量参加学校的学生会等部门工作,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D、打工和参加社会实践,为将来找工作做准备
主观题:(如写不下,可将答案写于背面。)
(1)对你所在的院系有什么看法,是否满意?是否觉得有前途?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解
(2)刚进入大学的你困惑的问题主要有那些?如何解决?
(3)你对辅导员老师有何要求,希望辅导员给自己怎样的帮助和指导?
回答者:welcomeln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18 18:29
③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个农村女生的逆境独白
不久前,马加爵成了各大报纸和杂志上的热点。他因为杀害了四名同学而闻名全国,也给全国人民留下了面目狰狞的杀人犯形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痛恨他的极端行为,但作为同是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我理解他曾经有过的一些境遇和心情。 幸运的是,经过了种种磨砺和挣扎,我走出了困境,就像趟过冰冷河水的人终于上岸。这种经历对我来说,是一场磨难,也是不可多得的心灵财富。就在关于贫困生心理问题被热烈讨论的今天,我愿意讲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也许能给在校的贫困生、农村生一点启示。 仿佛从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华的都市 我考上大学那年,是全县的文科第三名。我们村已经十多年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了,连邻居婶婶大娘都为我高兴。乡亲们特意送来红包表示祝贺,村头的奶奶给了我20元钱,直夸我有出息。 进了大学校门,头一个感受就是新鲜,我仿佛从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华的都市。我没见过火车、没见过大海,没见过那么宽的马路、那么高的楼房。初进校门,我惊呆了:比家里墙上的画还要漂亮呀!校园依山傍水、建筑物起伏有致……我一屁股坐在校园门口的一棵树下,再也不愿意站起来。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到处闲逛。第一次去肯德基是陪一位同学结算暑期工的薪水,那杯加冰的可乐真好喝啊!当时我还不知道肯德基是世界著名的快餐店,心里特别羡慕同学,心想,要是自己有机会来这里打工就好啦! 因为觉得新鲜,所以也很愿意表现自己,主动认识同学,争取给老师多帮忙,但就在表现的过程中,我陷入了尴尬境地。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白痴,即便再使劲儿表现也无济于事。上课时,老师带来投影仪,我坐在前排,老师随便点了我过来帮忙,可我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旁边,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学校开了电脑课,这是我头一次瞧见电脑长啥样儿。我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旁边的同学熟练地开机、打字、做图。那一瞬间,我忽然理解了什么是被人取笑的“土”———我真的很土! 学生会要招新人,我满怀信心地报了两次名,要知道,从中学起,我一直都是班干部。可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被拒收。原因是我无任何特长,书法、唱歌、跳舞、排球、网球,哪样都不灵。我想,要是我长得漂亮一点,或者衣服再光鲜一点,也许他们会让我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吧!可我是个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孩子。我头一次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对自己产生了全面怀疑。我忽然发现,除了考试,我居然什么都不行。 就连我上医院看病,都被医生数落一番。在校医院,我紧张得不知道该怎样向医生讲自己的病情!还是一个同学帮我向医生讲述症状。我至今记得那个医生的轻蔑眼光:“看看你,再看看人家,差得多远!还是大学生呢,连话都不会说。” 我像被重棒猛击了一下!恨不得一头扎进地缝里。在那天的日记本里,我狠狠宣泄着耻辱感,恨自己的不争气,居然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我愤怒地写道:谢谢你(指医生)告诉我这一点!我发誓,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事……直到现在,那一页的日记上还有清晰可见的泪痕。 日常生活中与别人不和谐的小事太多了 所有的遭遇仿佛在时刻提醒我,我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身上打着农村的烙印!这个烙印带给我太多的不平、委屈,甚至是怨恨。我只能默默忍受,一点一点努力改变。但是,从哪儿下手呢?日常生活中我与别人不和谐的小事太多了。 因为我口音浓重,连食堂的师傅都会责怪我说不清“四”和“十”。宿舍的同学也经常拿我开玩笑,尽管没有恶意,但次数多了,我心里很别扭。 我找来词典,把可能会发音错误的字和拼音抄在本子上,一个个地纠正。没人的时候反复练,每天讲话之前都要先想想再说,这样一直坚持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我去做家教的那家家长说:“真奇怪啊,你是从农村来的,却没有口音。”听到这话,我真想大哭一场。 同宿舍还有一个农村来的女生。有时候,我们经常悄悄相互提醒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培养城市生活习惯,避免丢人。 一天中午,只有我们俩在宿舍,我正在吃饭,她突然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以后你吃饭不要弄出这么大声音。”我当时真想跑到我妈面前质问她:这些知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后来放暑假时,我还真问我妈了。她很惊讶,因为她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学来的技能好像从未让我感到自信 在大学,同学们的价值标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中学,只要你学习好,老师同学就喜欢你。可现在同学们比较的是谁会玩、谁能出风头、谁见多识广、谁有组织能力,甚至是谁的家庭背景好、谁的衣服贵、谁有钱,而这些,我都没有。 为了跟同学们玩在一起,我花费了很多心思。城里同学都会“转笔”:在做作业、思考问题的时候,手指灵活一翻,玩出各种花样。大家还暗暗比较看谁玩得好。为了学会“转笔”,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在宿舍练,为此摔坏了好几支笔。 宿舍里有个同学的姐姐是商场收银员,这个同学因此会点钞。看她点钞,大家都觉得新鲜,都跟着学。我突然发现这项技能是个普遍的“空白”,大家起点都一样,我就拼命练。直到现在,我点钞还是又快又准。 我还学过打响指、报名学电脑。为了跟上大家时髦的话题,我特意记住了很多名车的牌子,像奔驰、宝马、本田、丰田等。 但是,这些好像都没有让我感到过自信,因为我总在学别人早已熟知的知识。而且“生活方式”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它是长期积累、不断学习并溶入血液的过程,我学得很累,也很生硬。就算我掌握了很多,可我的独特性在哪里? 整个大一上半年,我每天都感到压抑和恐慌,经常一个人发呆。实在烦闷之极,就躲在宿舍使劲打被子。我一度怀疑自己根本不该来上什么大学。 应当说,我人缘儿还不错,有几个谈得来的好朋友。但我很少求助于别人,宁愿自己摸索、摔打。 一篇作文让我找到扬眉吐气的感觉 我的生活终于出现转机是在大三。那个教我们应用文写作的、脾气古怪的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文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是小学的作文题目,很多同学觉得与课程无关,草草了事。可我写得很认真,我从小学起,作文成绩一直是班里数一数二的。 没想到讲评课上,那个老师竟大肆表扬了我一番,这可是“怪老师”从未有过的。他说我有“慧根”、有思想,如果以后好好写作,会成绩斐然,并建议大家传阅我的文章。 同学们纷纷来借我的文章。我想自己当时一定脸红了,但心里美滋滋的。我这个默默无闻的人,第一次被人重视起来。从此,班里、系里的同学都知道我的文章写得好。 不久,系学生会需要一个秘书长,辅导员问我愿意不愿意担任。我当时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因为学生会的工作,我认识了更多的人。跟其他同学、老师逐渐熟悉起来。后来,我参与并组织了多项活动,比如矿泉水的市场调查、中央电视台的居民收视情况调查、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等。在日益丰富的活动中,我锻炼了能力,性格也更开朗了。最重要的,是我逐渐找到了“自我”。 在矿泉水调查活动中,我认识了现在的“老板”———我的研究生导师。我在调查中的表现得到了他赏识,他主动问我愿意不愿意以后到他的公司工作。也正因为后来加盟到他旗下,我开始接触趣味盎然的管理咨询、职业咨询和心理学。 因为追求成长才会遭遇阵痛 考上了研究生,并学习了心理学之后,回过头来看待那段心态不平衡的岁月,感慨良多: 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怨恨自己、怨恨我的出身。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我与城市同学的差别是社会环境不同造成的,既不是我父母的错,也不是我的错。 如今看来,磨砺中的压力和焦虑都是我的财富。应当说,当环境转换、压力增大的时候,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但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换句话说,因为你追求成长,所以才会遭遇这么多阵痛。 而且你会发现,所有快乐和幸福感都来自你一步步地成长,而不是你目前是什么水平。我从一个起点很低的地方走来,每一点进步都会让我感到满足,这是条件优越的同学体会不到的。我是个空瓶子,给我一点儿水,就觉得是收获。而有的人本身就端着盛有水的瓶子,遇到点波折就叫喊:“哎呀,我的水没有了!”不容易产生幸福感。 我还学会了宣泄。以前我认为流泪是不好的,常常躲起来哭。现在我认为,哭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我哭完,也不会觉得自己软弱。另外,当你烦闷的时候,找一个信任的朋友聊聊天,或痛快地打一场球、购物,都比一个人生闷气强。 最重要的是积极储备、耐心寻找机会。我常常想,“作文”是我的一个机遇,但是不是我特别幸运呢?不见得。关键在于,我们虽然承受痛苦,却依然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我相信,只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机会一定会青睐于我。每个人都有优势,只要努力,肯定会有展现自我的那一天。 我至今深深怀念和感谢的,是我们宿舍友善可爱的姐妹们。记忆中的温馨片段是我大学生活最美好的剪影。我的很多的“第一次”都是和她们一起度过的,第一次吃海鲜、吃荔枝、坐电梯、学游泳等等。我的第一件棉外套也是在她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下买的,她们怕我不认识路,不会砍价,特意陪我去……这件衣服我穿了整整四年。 虽然我现在离开了那个城市,但我仍然认为那里是我的半个家,因为曾经的岁月,我的同学们、朋友们曾扶持、陪伴我一起走过。
参考资料:http://em-cn.com/chuangye/Print.asp?ArticleID=6067
回答者:还能问吗 - 初
http://..com/question/6275586.html?si=2
看看~~~~~~~
④ 三.对自尊心极强的贫困学生进行物质援助时,应如何做好心里方面的工作,帮助他们打
一、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
2.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健全助学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含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学费减免、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但它只能缓解少部分亟待解决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的压力,而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依赖社会和受资助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的人口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但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各种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疏导,就会影响到其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贫困生终究要走上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
4.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国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高校要建设和谐校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促进贫困大学生群体与学校、社会的融合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困难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扶助一个贫困生,往往能带动一个贫困家庭、家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是较大的。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心理。贫困大学生把取得大学学历作为日后提高就业水平,从而让家庭和自己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他们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在现实生活中,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拼命学习以期获得奖学金的同时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使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学习压力更大。
2.自卑、敏感、不稳定心理。面对经济贫困的现实,由于自卑缺乏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具体表现为很少与同学交流,不常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内心极为敏感。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波动。
3.因人际交往困难而产生的抑郁、孤僻心理。贫困生由于经济匮乏难以支付这类额外开支,如果不能另外开辟人际交往空间,易导致一部分贫困生索性采取“自我封闭”,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如果因“寒酸”形象遇到歧视或冷遇,强烈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他们产生对社会文化的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造成抑郁孤僻心理。
4.虚荣、嫉妒心理。少数贫困生好攀比、讲究衣着打扮,追求享乐与高消费。由于图虚荣,往往打肿脸充胖子,常用资助的钱或者父母辛苦借来的钱大肆摆阔,而对家庭经济困难视而不见。还有些贫困生自尊心极强且心胸狭窄,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因不满、不服气或者羡慕对他人产生嫉妒情绪。
5.行骗、犯罪心理。个别贫困大学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表现为自私自利、占有欲强、自我素质低、自制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经受不住贫穷的磨难或者对社会及富裕的人抱有抵触、敌对、报复心理。他们无视校规校纪,在校内外从事行骗或者进行刑事犯罪,这类贫困生虽然人数极少,但对社会影响很坏。
三、导致高校贫困生异常心理的原因分析
1.来自弱势群体身份的压力。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其作为社会上所定义的弱势群体的身份会直接给贫困生带来诸多压力。社会上部分人群对贫困家庭的偏见或者人们无处不在的同情都会给贫困生带来压力。
2.社会评价标准的变化和社会亚文化的冲击。在中学时代几乎以成绩作为对学生个人评价的唯一标准,贫困大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学习使成绩优异就能获得社会尊重和重视,而在大学时代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使贫困大学生失去成绩优势,又因为家庭教育资源的匮乏而缺乏其他评价所需资源。另外。大学生中不时泛起的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给囊中羞涩的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社会贫富差距在校园中的反映以及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亚文化的冲击,都给贫困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3.来自择业、就业的压力。当今社会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为了保证高质量就业,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如考证、培训、考研等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些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贫困生如果要获得同样的机会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同时,他们面对高薪酬的渴望而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条件相对缺乏与社会高薪酬对应相对综合素质较高的矛盾,目前,就业市场中存在的不正之风,都使贫困大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4.来自公开资助方式的压力。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贫困生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对贫困生进行资助,这本身是件好事,但如果资助方式不当,善意的举动也会造成贫困生的心理失衡。由于我国的慈善事业尚不发达,机制尚不健全,再加上贫困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导致一些学生虽然经济上得到了救助,自尊心却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导致自卑、抑郁、嫉妒心理加重。
5.来自学习的压力。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普遍存在着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习起点低(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等客观情况。进人大学后,由于经济原因,他们在学习上的投入比其他学生要少得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期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取高额奖学金以改变自身经济困境。这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想勤工助学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勤工助学的矛盾心理冲突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考验。
6.来自人际交往的压力。贫困大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但由于整日为学习、生活奔波,而且缺乏扩大交往的经济实力,使贫困生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有的贫困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有的贫困生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封闭;还有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另外,与普通学生在生活习惯、言行举止甚至艺术修养上的差异,也常使贫困大学生相形见绌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暗示。
四、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1.确立清晰的贫困生工作思路。在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中,要从单纯的经济救助逐步转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经济救助与能力提高相结合,形成清晰的贫困生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经济资助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坚持关爱与激励相结合,以激发贫困生内在动力为重点;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着力构建贫困生资助和能力建设体系;坚持解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让所有贫困生在校期间生活有保障,情感有归宿,学习有动力,心理无障碍,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形成科学规范的贫困生工作体系。健全贫困生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起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助学帮困网络,健全贫困生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贫困生工作制度,建立贫困生信息数据库,每年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更新数据库。为学校党委、行政对贫困生工作决策及学校贫困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较为翔实和准确的数据;为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人员的选拔、贫困生各项评优、助学金发放等提供方便;健全贫困生工作的奖励资助体系和贫困生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贫困生奖励资助体系。此外,合理安排、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和社区参加勤工助学公益劳动,既获得报酬、弥补经济困难,又得到锻炼,促进学习。让贫困生在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自我价值,保持人格尊严。
3.加强典型事例的媒体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增强贫困生发奋成才的自信心,以他们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在自立自强自助奉献方面为广大贫困生树立光辉榜样。
4.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大力拓展高校的育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服务于贫困生的社团,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贫困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贫困生健全人格。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在校园中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各种教育使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并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在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在坚持做好物质资助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有机结合。只有提高贫困生自身自助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总之,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群优秀青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问题。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不断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贫困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如何形成和谐成长氛围的问题。注重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3大心理问题
和其他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同时,家庭贫困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使他们在心理上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辅导员夏帕克提江吾守尔和曹良才及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的谭鹏曾专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
经济上的困难使贫困学生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在校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生活节俭、学习认真;但是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他们往往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而且大多性格内向,这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意识。
二是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加入学生组织,他们往往自我封闭、交往面狭窄。
三是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就业,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他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还要想到家庭的经济问题,这给他们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加之有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片面,对社会感到不满、失望,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韩祥畴同样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关注,他发现,长期的自卑、压抑会使贫困大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敏感。经济上的窘迫是他们不愿提及的,害怕同学的怜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任何事情都多疑,其他同学无心的说笑,在他们听来可能是嘲笑,与自己本来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同学是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样既为他们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又使他们容易受到更多挫折,从而对他人产生对抗情绪甚至敌意,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他们通常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助。在有关调查中发现,56%的贫困生对“其他同学主动帮助你”的态度是“虽心怀感激但不愿接受”,31%的贫困生对“无偿资助”表示“不愿接受”,其原因是“认为会被别人瞧不起,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
⑥ 浅谈如何辅导学困生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总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因素,在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有的养而不教,放任自流,只解决孩子生活上的问题,对学习不闻不问。有的家长采用棍棒教育。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影响,其次是家长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单一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除了家长的因素外,教师的因素和教材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有些教材没能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心理、生理负荷情况,在编排内容时,发生某一学习阶段内容过难、密度过大的现象,导致一些学生因接受、消化不了。正因为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家长、老师、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在此,我仅从教师这方面如何辅导学困生谈一谈。 辅导学困生首先要分清学困生的类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不想学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往往视学习为一种负担,认为家长、老师逼迫自己学习在内心形成消极对抗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 2) 不会学有些学习困难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却往往事倍功半,这是受到了不当的学习方法或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影响。 在学习方法上,有的学困生学习毫无计划;有的学困生对知识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有的学困生不能形成知识结构,这样的学生往往每天的作业表现还可以,但一到单元测验、综合考试就不行了,有的学困生抓不住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的学困生不能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他们动手能力差,不关心现实生活,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有的孩子看起来学习时间很长,但没有效率,这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例如:有的学困生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3)不是有效的学 有的学困生有学好数学、争取不断进步的愿望,也愿意在实际行动上加倍付出努力,但只要一学习,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就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无法真正投入有效的学习中。这与学困生消极的学习焦虑和自我效能感低有关。 有的学困生由于过去的学习经历中的惨痛的失败体验,或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增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常常会在一次次无功而返的追求中体验失败,产生焦躁,陷入绝望的境地。对失败的担忧和恐惧,往往是消极的学习焦虑产生的直接原因。 这三类学困生通过家庭、学校的配合、协作,通过老师的耐心辅导是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的。 辅导学困生,我认为主要抓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后辅导。课堂教学方面,要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提供优先参与机会。 1、课堂发言优先 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比如:新课一开始复习旧知时的发言机会,例题讲完后巩固练习是的发言机会以及复习课上的发言机会,我都会优先留给学困生。开始他们不举手或很少举手,回答时吞吞吐吐,声音很低,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会比较自觉地举手,只要他们会一般就会举手,而且发言时越来越爽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2、课堂板演优先 学困生一般都会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而我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难度不高的例题、配套例题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中的基本题。开始几次他们往往会因为胆怯而处处出错,甚至会心慌意乱而不能板演。到后来就会慢慢习惯,甚至抢着板演。 让学困生优先发言和板演,首先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教师有时还可以收集一些“反面材料”;其次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力。 3、巡视指导优先 当学生独立试解题和课堂练习时,我总会有目的地巡视,我的主要巡视对象就是那些学困生。开始,我一站到他们身旁,他们会紧张地做不出来,或者写一会儿用橡皮擦的动作掩饰,我们可以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善意,然后随着次数增多,就会慢慢习惯,这样,我们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及时指出,当面辅导,这也是帮助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方法之一。 除了课堂教学中给予学困生优先参与机会外,还要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 一、帮助学生调整补课心理 我们在补课过程中可能碰到过这样的现象:老师们放弃休息时间,辛辛苦苦地帮学困生补课,而学生们呢,有的毫不领情,趁机逃走或心不在焉,这与学生的对抗心理、逆反心理有关,这样的补课只是老师的一相情愿,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补课前要先帮助学生调整补课心理,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补。我在实际操作中有这样几个做法:(1)改变以往命令他们来补课的语气,而用商量的口吻。比如,问问他们什么时间有空(因为有时会利用双休日,这毕竟是孩子的休息时间)什么时间到校,(如果是上午,我都不会太早,让他们稍微睡个懒觉)这样孩子们会觉得你老师也在为我们考虑。(2)了解他们想补什么,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自己知道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让他们在补课前说一说,一方面教师可进行有关准备,同时,孩子们也可以有目的地补。(3)让学困生进行小范围的竞争,在补课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采取有吸引力的鼓励措施,如:给他们的平时成绩适当加一些分。 二、作好充分地补课准备 前面提到在补课前了解学生想补什么,但有时孩子们说不全、说不清,因此,教师自己也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班级自身情况确定补课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学困生共同的薄弱环节。补课时,我一般采用先归纳知识点,再进行分类练习的方法。归纳时,可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横向归纳就是将某一知识点所能运用的题型进行整理,并配以相应的例子,使学生在做到某一题型时,迅速反应出相应的知识点,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纵向归纳就是将有前后联系的众多知识点整理成纲,形成网络。分类练习需要在补课前参阅各种教辅材料,并精选出其中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拼成讲义,补课时边讲边练。 三、激发兴趣。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益,这样可以防止或避免学困生的再度出现。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理想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自主合作探索学习在教学上: 1、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教师应为精讲才能达到这一条件;2、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学习信息,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信息。 3、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应注重学困生的潜力,使之在课堂上有自我表现或争取成功的机会。 相信,只要课内外相结合,这些学困生在学习方面一定会有所进步。
⑦ 如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家庭和环境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人们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就业甚至情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引发了大量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生理与心理都在迅速成长及变化,各种心理问题亦不断涌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正确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成为教师工作的一大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析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不少学生有较强的依赖性,优柔寡断,缺乏主见。学习中遇到问题不努力思考,不认真复习功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生活中不能合理适当地安排衣食住行,缺乏判断力。遇到事情总想依赖父母、老师或同学,希望他们能为自己做出决定,缺乏独立处事能力。
其次,不能吃苦,没有毅力,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选择退缩逃避,难以承受学习、交往和生活中遇到的阻碍、压力和挫折,继而引起紧张、沮丧、悲观等不良情绪。
第三,有些学生表现出沉默孤独,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独自活动,不参与集体活动,寡言少语,对人冷漠无情,缺乏生活热情,没有生活和学习目标。
第四,自卑、怯懦、自我封闭、自我评价低,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情绪压抑、悲观,与老师、同学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等现象,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树立恰当的目标。
第五,焦虑,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前或考试时就情绪紧张,心慌意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对未来充满忧虑,担心自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尤其是升学目标。
第六,以自我为中心,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他人看法不在乎,我行我素,合作意识不强。自我评价过高,总认为自己说的做的是对的,自己比别人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第七,敌视、冲动易怒,对他人抱不友好的态度,老师和同学不能给他提意见,如果提意见他会认为这是针对他,甚至会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第八,情绪波动,非常敏感,时而兴高采烈,时而郁郁寡欢,时而开朗,时而忧愁。情绪来得快去得快,遇事容易激动,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时悲观失望。
第九,早恋、沉迷网络等等。
解决上述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采用一定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1. 认知调整法
由于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以思想认识为基础的,无论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还是消极心理品质的矫正,都必须以提高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为突破口,抓住学生个人和集体中带有倾向性的关键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识别与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荣辱观和价值观,做到既能正确认识、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又能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 赏识法
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所作所为积极赋义,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增强学习和生活的动机,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此外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周围的人、事、物进行积极赋义。
3. 美育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的美好之处,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发现生活的美好远景,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的美好情操,树立乐观向上的理念。
4. 同理心技术
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表示接纳,聆听和体会学生的感受,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学生,不仅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同时也使教师有一个更宽的视角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主观、偏见的产生。
5. 榜样示范法
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教师一要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典范,肯定其好的方面;二要以身作则,树立自身正面的形象;三要寻找社会中的楷模,宣讲其先进事迹,让身边的榜样更加直接激励全体学生,并构建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部分学生及时纠正不良的习惯。
6. 意志磨炼法
多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参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的结果,也是学生在与阻碍、压力和挫折做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为了达到磨炼学生意志,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制、坚韧、刚毅、果断的良好品质,纠正犹豫、盲目、执拗、鲁莽的不良品质的目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内外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活动。
7. 树立信念法
好的信念,有益于增强学生信心,有益于开发学生潜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要让每个学生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相信自己身上有许多优点,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相信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人生一定能够实现。
8. 疏导转移法
对于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早恋、网瘾等不良习气以及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应安排适当的学习、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健康兴趣,疏导学生多余的精力。
9. 人生体验法
说教只能使学生间接地获得人生经验,而很多人生道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有更深的感悟。教师应不断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在人生的历练中感悟生命、磨炼自我。
10. 社交沟通法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多与教师、同学、家长、朋友交流沟通。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对人善良、诚恳、宽容、谦虚、有爱心。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锻炼能力、释放情绪,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并增强自信。
教师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时必须注重科学性,同时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亲切真挚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要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观臆断的做法;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看待他们所遭遇的问题、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我、表达自我和定位自我。另外,教师还要有全面、发展的观点,要公平、公正;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对某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绝不能忽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艰辛,从而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心理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心理素质不同,产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及原因也必然有所不同,所以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时,必须同时注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案分析、个别辅导。
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决定了心理品质教育必须遵循经常性的原则。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要达成共识,相互渗透,持之以恒地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善于发现、把握教育的契机;并及时依据学科的特点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教师还应和家长主动交流沟通,研究解决办法。教师和家长都要时常进行反思总结,及时补充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家庭、班级人际关系环境,教会学生勇于面对和积极解决问题。
⑧ 案例分析 贫困生经济困难退学 辅导员应该怎么做
贫困女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帮助她们完成学业,但每年假期开学,因家境困难选择退学的大学女生依旧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我们在关注她们经济困难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她们的安全健康教育问题。本文分析了辅导员解决学生棘手问题时的思路和想法,试从辅导员角度探索有效的加强高校辅导员针对因贫困退学女大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案例背景
1.案例陈述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带新生班近二百名学生对我来说注定了不平凡。小蔡是我见过最“辛苦”的大学生:刚开学时依靠绿色通道贷款交学费,课余奔波在学校图书馆与食堂之间勤工助学,周末和节假日在学校附近打零工。虽然获得了班级评选出来的一等助学金,但是小蔡依旧生活拮据,为此我努力去走进她的内心深处,结果很震惊:小蔡父亲年过七旬,母亲患有重度精神病,均无劳动能力,兄长非同胞,因精神失常辍学在家;小蔡在中学时便靠打工供养自己上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校。大一寒假过后开学的报到时间是2013年2月23、24日,我在24号下午14时44分收到小蔡的短信:“寒假期间父亲病重,母亲精神病无自理能力,兄长因经济基础差失恋失意失工作,精神异常,自闭抑郁,休学在家。我每日晚上工作十几个小时,白天迷茫徘徊挣扎痛苦,整个人近乎崩溃。但是我的贷款还没还,我还要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所以现已成为苏州高新区一家大型电子厂的正式员工,月薪四千,各种福利待遇都很好,老师你放心,我一挣到六千元立马还贷款,然后回学校办退学事宜,此时已告知学生处胡老师,他已同意,我现在回不去,还徘徊在死亡边缘。”
2、调研访谈 小蔡、打工的同伴及领队者小鲁;学生处胡老师;小蔡打工所在部门负责人
二、案例分析
学生资助工作一直是我校的工作重心,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境困难辍学是我校的宗旨,而确保学生的安全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的工作。退学不仅给学生今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学校和国家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作为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政治辅导员,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不同问题采取及时、适当、有效的措施。
1.第一时间确保学生安全。收到短信后我马上与该生取得联系,劝说其返校,告诉她同学们都愿意帮忙,同时联系胡老师确认该情况属实后,了解到生存已经成了她最大的威胁,对她说:“如果实在不能上学了,你可以先回学校办理退学手续。”她回复我:“老师我不想再麻烦你,我刚正式入职没几天厂方不会批我假的,等我挣够6000元还贷款钱马上回去,我的书没有白读,我一定会当一个大写的人,不会庸俗过活。”通过交谈与知情人的沟通,掌握到小蔡更全面的信息,确保该生目前没有出现重大人身安全问题。
2.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工作。要第一时间要向上级领导汇报,按照领导的指示处理。本次事件因为在寒假开学之后才知道,所以跟系部领导汇报之后,立即着手联系学生相关工作,之后随时向领导汇报动态。
3.了解该生打工具体情况。先和她的家人以及同去的同学取得联系,得知她外出打工还没有回家,就立即和她宿舍的宿舍长取得联系得知该生打工未归,请假两三天回来。于是又和她一起外出打工的班级同学联系,获悉她们已经提前到校。随即又与领队打工的学生小鲁(小蔡的老乡)获悉该生于回来23号中午告诉他:“我们学校开学早,我要提前回去”。通过小鲁联系到该生打工所在单位的负责人,获悉小蔡确实留在那里工作。
4.了解该生家庭具体情况。除了平日对该生及其家庭了解外,再次联系她家人及其家庭具体情况(邻居电话,因为母亲精神病,父亲年迈耳聋,听不清说话,兄长轻微精神不正常),在电话里蔡亚南的兄长说有她的消息马上联系我。但是至今没有给我联系过。2月25日上午9时我与其家人联系,说蔡亚南要退学,需要家人来学校一趟,邻居找到她家人后,转告我:“她父亲年迈,母亲精神病,兄长非亲生,家人没人能够来学校办理手续。”通过这次联系更加清楚了解她的家庭情况。
5.进一步与当事人保持联系。与小蔡取得联系,我发信息:“学生手册学籍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十四条学生留级及退学管理办法第四点明确规定,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给予退学处理。”26号上午8时35分我让她把退学申请表寄回来,晚上22时44分她回复我信息,获知她的所在位置以及所做的工作,了解她的安全。
三、解决办法及结果影响
1.通过与小蔡家人以及同学之间的联系得知她的家境所迫才去的勤工俭学,根据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十四条学生留级及退学管理办法第四点,以及结合学生自身具体情况,我申请给予该生暂缓退学处分,等该生回学校还过贷款后再予与批准退学。
2.同时也让小蔡明白了同学及老师、领导对她的关心,虽然事情已成定局――退学,但是小蔡学会了照顾家人,理解家人,懂得他人关怀之心。使她在新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不息,勇往直前。截至日前,小蔡已与我取得联系,说自己七月中旬发工资之后先把钱寄给我,帮忙归还国家助学贷款。
四、案例启示
1.日常学生问题的解决思路
1.1加强对困难学生的重视程度 首先是政策倾向。对于贫困学生,辅导员应该在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助学金上给予帮助。其次是生活上的关心。贫困学生在生活上肯定会有很多困难,辅导员应多询问、多关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渡过难关。最后是心理上的关注。很多贫困生都有自卑的心理,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想法,所以辅导员要给贫困生精神上的关怀、安慰,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保持平常心态。 1.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a普及心理问题。b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c制定危机处理办法
1.3联合学生家长协调,共同教育 辅导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分析问题可能更透彻,更准确,解决问题更能找到切入点,事半功倍。
2.做好退学前后的工作
当学生申请退学或被迫退学时,辅导员不能不管不问,而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关心学生。首先要建立退学大学生事前谈话制度,例会额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切记“大而空,虚而实”的 见到说教,帮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当学生接到退学通知后,辅导员要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尽力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化解他们的消极心态,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鼓励其重新在新的人生道路上站起来。最后要建立大学生退学后的跟踪制度。要在学生离校后,辅导员要定时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和学生家长一道作好退学大学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对班级其他学生教育。总之,班级学生退学,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把其消极影响减到最低点,同时也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在小蔡这件事例中,让更多有攀比心理的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让更多年纪尚轻的学生体会到了父母付出的艰辛汗水;让更多学生学会了独立的生活;让更多的学生理解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至理名言;让更多的学生明白了“言必出行必果”;在这件案例中致使我们班的学生变得更加懂事、变得学会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同时让一个刚走出高校作为辅导员的我明白了教师这两个字的深深的含义,深刻知道了责任之重大,让我在带领我们这个饱含青春快活的温暖班级的时候更加的用心更加的爱护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