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课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课

发布时间: 2020-11-28 06:41:30

⑴ 如何开展学校团体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是本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心理辅导的实践也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团体辅导(Group Guidance)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 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一般而言,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 1名~2名指导者主持,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心理障碍。 日本心理学家村山正治认为,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班级内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提高教师教育与共情的能力”。 开展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一般采用如下几种形式:班级心理课、主题心理辅导、心理训练以及与学科的融合等等,下面分别谈一下对这几种形式的一点思考。 一、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运用教室内的团体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或解决问题。” 它重在师生及同学间的互动、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及评判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触发更深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团体辅导者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讲授法、自述法、角色法、讨论法、情景法、综合法等。团体辅导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发展规律的不一致,有目标地针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合理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以提高团体辅导课的实效。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灵活”。 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的质量得到提高。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快舒心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新生入学初期,为了使班级成员相互了解,建立亲密的关系,便可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京师博仁团体辅导活动包里有很多这样的简单的游戏(如“同舟共济”),一首温馨的歌曲(如《相亲相爱一家人》,配之手语更佳),轻松、和谐的氛围,一堂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便水到渠成,学生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友好的心理历程,而班级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同舟共济”简介: 将学生分为6或8人一组。每组分发一张大的图纸,视为大海中的一条船。 活动开始时,指导者要求将图纸铺在地上,代表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现在,需要团体成员同时站在船上(身体的重心必须同时落在船上),一个也不能少,必 须同生死共命运。随后,让成员们想方设法,使全体成员同时登上船。行动之前,团体可以充分讨论,拿出最佳方案。常常会出现人拉人、人背人、叠罗汉等各种方法,体现团体的协作。 当成功完成任务后,指导者要求将面积减半,继续实验。完成后,可以要求将面积再减半,随着难度增加,成员的努力也会越来越强,团体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练习过程中,成员会忽略性别、年龄等因素,全组一条心,练习的结果常常出乎成员们的想象,成员创造性地发挥全组智慧,也让成员充分体会团结合作的力量。 二、主题团体心理辅导 先确定一个主题,如“男女交往”、“师生关系”、“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等,把有相似性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共同团体辅导。不同年级、班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团体活动相互接纳、相互鼓励,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题团体辅导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可以是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学生的团体辅导,可以是讨论式的团体辅导,也可以是有家长、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团体辅导。 主题团体辅导可通过在学校中进行成员招募的方式,制作招募海报,引发有共同问题学生的兴趣。 例如,京师博仁团体活动包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作如下招募海报: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开始成员招募啦…… 你是否经常烦恼于如何更好地与周围同学、朋友交往?你是否想更好地增强你在你团体中的交往能力?你是否想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你所在团体交往中所碰到的一些困难?……当我们都想敞开心扉和自己的团队融入在一起时,我们该怎样去做? 这个时候,你可以来参加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旨在通过组建一个临时的新的团体,把你融入到我们新的团体中来,通过团体中所进行的团体活动和团体成员之间彼此的交往,从而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提升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名称:“解开人际千千结”——人际交往团体辅导训练 三、团体心理训练活动 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班级心理辅导课中也经常采用团体心理训练活动,但团体心理训练活动作为一种专门的团体辅导模式,还可以结合学校、团队活动开展。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的内容、形式很多,包括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拓展性的心理游园活动、心理夏令营、智力开发活动等。 经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针对此问题,可以对学生开展以“集中注意力”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例如,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锻炼注意力的小训练: 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 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寻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四、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学科教学的一般形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并记笔记。但是,如果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能增加。将团体辅导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一方面,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学生观、教育观,达到让学习者自觉领悟的效果;另一方面,借助学科的力量,学生的心理感触或许会更深刻。二者相互促进,互相提升。如果将二者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听过青岛31中刘倩老师的一堂音乐心理课,题目是《赏心悦耳的音乐理疗——针对考试焦虑》。刘老师将音乐知识与团体心理辅导有效地结合起来,用音乐的力量作用于团体心理辅导,反之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贯穿于整堂音乐课,学生在课堂上既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又使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是一堂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心理课。其中,三首曲目的运用十分恰当、有效: 1.播放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做好考前的情绪准备; 2.播放维瓦尔第《四季——春》,引导学生做好考前的心态准备; 3.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引导学生做好考前的勇气准备。 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团体辅导还可涉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学生进行国防军训时,在进行劳动下乡时,在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时,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将团体辅导的形式、方法、理念、策略等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08年1月16日,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我省潍坊市召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整天沉浸在课堂上、书本中的学生们都有了“阳光体 育”运动时间。结合“阳光体育”开展团体辅导,相信会使学生们运动得更有阳光、更有活力。此时,团体辅导的一些大型游戏便可以隆重登场,例如“夹气球”、 “组合滑雪队”等,既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运动,又可以使他们在运动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是一种动力互动。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就像他们在其他社会关系中与人互动的模式。所以,如果能在良好的团体气氛引导下,成员便可以学 习并尝试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并通过在团体内演练或角色扮演及成员的反馈来洞察与转移情绪的困扰,将学到的技巧与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Yalom,1995)由此,团体心理辅导之于每个学生自我成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当然,目前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仍处于一个开拓阶段,究竟如何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还有待于我们极积地去探索与实践。

希望采纳

⑵ 谈谈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收获和体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收获主要是对自己心理健康的把握,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写作思路就是要从自己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一些东西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起来。

人类在探索大自然的也在逐渐地探素着自己心得海洋,因为心理学已成为一订独立的学科,它为我们探秘心海和人性开空间和视角。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教会我们如何理解自己所遇到的烦恼,如何防治心理疾患,如何提升幸福指数,如何提高生命质何以更加饱満的热枕,投身民族复兴事业。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ー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

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変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竟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⑶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评估以及心理辅导。

知识点梳理

1.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研究者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为多见。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心理评估的含义

心理评估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5.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因而心理评估的功能就不应只是进行心理症状学诊断或心理病理分类学诊断,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6.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7.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的适应。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8.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①全身松弛训练。②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即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标准、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难点: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⑷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感受(要求1000字左右。)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钟庆杰 吴金秋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⑸ 沙盘心理辅导中,在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有哪些

1.语言交流障碍或自我表达不良问题
心理沙盘对来访者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问题和事件的能力要求不高。使来访者没有言语表达的压力,没有做不出作品的自卑感。伴随着陪伴者接纳、共感、无判断的态度,来访者在这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能够完全投入地专注于箱庭作品的制作,宣泄情绪,有效地表现隐藏于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将深埋心底的情绪表现出来。
2.学习困难学生的早期
对学习不良学生干预目的不是直接提高其学习成绩,而是在于解决学习不良现象背后的真正的心理原因。一旦在游戏中形成的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学生解决了其心理问题,学习成绩的提高往往会作为心理问题解决的副产品得以出现。
3.改善人际交往困难问题
团体心理沙盘特别适用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无人际交往成本的前提下,认识自己的问题,学会接纳他人并最终做到在团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的同时,实现团体的融合。在促进团体成员协作能力、增进团体整合、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确立自我概念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4.缓解学生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是青少年行为问题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从目前对攻击行为的矫治来看,情绪宣泄是最常用的方法。与传统的宣泄方法相比,心理箱庭可以使用替代性的游戏活动将长期累积的愤怒和被压抑的攻击性情感物化地表达出来,还可以为在压抑与爆发的冲突中煎熬的个体提供一个合理地情感建构的过程。
5.考试焦虑等不良情绪的调节
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习动机和意志行为的持续。但过度焦虑就会干扰听课,影响复习进度,尤其会妨碍考试时的良好发挥。传统的调节考试焦虑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构学生对考试、学习的认知方式,使其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或习得更适合于个体的学习方法、技能。心理沙盘在调节焦虑情绪的过程中通过对沙子、玩具的应用,使个体身心得到放松,不良情绪得到宣泄。
6.注意缺陷的干预与调节
注意缺陷的学生在同伴交往、学习成绩以及整体适应水平都存在困难,经常使父母、教师感到不可理解,他们无规律的、无法预测的行为更引起了他人的额外紧张,使人们对其形成一个错误信念。心理沙盘的情境设置可以帮助注意缺陷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完全自我主导的活动上。而游戏中沙子和玩具的具体实在性、可触性和可塑性使得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触觉与运动觉作用于个体的大脑神经,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的物件和活动。此外,心理沙盘使用的沙箱是一个有边界限制的空间,将学生的注意集中于这一有限的空间内,也有助于对他们注意力的训练。
心理沙盘这一以儿童为中心的心理疗法不仅能够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供很好的平台,也为中小学的学校心理咨询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这一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中,相信心理沙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更富有创造性的作用。

⑹ 初中生人际上的烦恼,求专业心理老师辅导

这个事情不好说,也不知道他们心理到底想的是什麽。既然他们不理你,你为什麽还要去理他们呢?你成绩不好,全班的人都会看不起你,他们就会越开心。我觉得你应该找一个你印象里好一点的老师,多和 TA 聊聊,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可以。
好好学习,在班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即使他们不理你,还有更多的人会主动和你交朋友的。
希望你好好珍惜美好的童年,不要让以后来后悔当初。

⑺ 求关于学习,人际方面的作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及应对策略
智能的正常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它们的完美结合即构成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80年代初期起步,已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党中央国务院也特别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坚持健康第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合社会生活的能力。”一些学校已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是,目前我国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教育处于空白状态,不少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心理教育的意识还很淡薄。据调查统计,日前学生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特别是学生面临着高考的激烈竞争,面临着出路的选择,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同学和自身等方面的压力,不堪重负,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消除,不但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进行学习,还会影响学校治安,甚至还会酿成悲剧。因此,这项调查研究对于毕业班学生以及毕业班工作的教师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1.心理健康的含义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同时具备。”心理学家英格里斯给心理健康所作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小者在那种情况上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也曾给“心理健康”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从此可以看出,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许会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而健康不健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索的影响与干扰,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可能出现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可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对于学生来讲,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一般只体现在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得以解决的。而当成为心理障碍或疾病则必须到医院就诊,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防止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方面,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即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的创始人马斯洛从他的“自我实现者”理论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14条标准,它们是:
(1) 现实知觉良好;
(2) 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
(3) 自发、坦率、真实;
(4) 以白身热爱的工作为中心;
(5) 有自立和独处的需要;
(6) 在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7) 有持久地欣赏力:
(8) 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休验;
(9) 关注社会道德;
(10) 人际关系深刻;
(11) 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 富于创造性;
(13) 处事幽默、风趣;
(14) 反对盲目遵从。
我国台湾学者黄坚厚在192年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
(1) 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发挥智慧和能力,以获取成就和满足;
(2) 乐于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正面态度常多于反面态度;
(3) 对自己应有适当的了解和悦纳的态度;
(4) 应能和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并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3 .问题的发现
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调查中发现,有5. 4%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有25. 8%的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两项指标加在一起占31. 2%近三分之一,只有32. 4%的学生心理状况是健康的,这些惊人的数字令人担忧,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在统计的8个方面中,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问题的比例最高,人数分别占到被测者的52. 9%和39. 2%。另外,存在自责倾向、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这三方面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说明由于学习带给学生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焦虑、自卑、偏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是不可小觑的。女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土要表现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几个方面,各项比例分别是对人焦虑男生占9. 1%,女生占16. 6%;孤独倾向男生占9. 2%,女生占14. 4%,恐怖倾向男生占11. 5%,女生占20. 9%。通过统计发现,三年级明显比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五个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二年级。 理科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比例都比文科生高,只有自责倾向文科生比理科生比例高,说明理科生的学习压力比文科生更大一些,应该多加以关注。
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我们看到了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个现实摆在每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教师要教书育人,教书是根本,育人是目的,我们希望将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能够在社会上顶天立地,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合法公民,而不是一个个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失去了健康心理的人。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加以关注。
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意见
针对上述调查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现今的各级中学必须要迅速而大力的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毕业班,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思想教育工作互相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卫生,对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心理疏导与治疗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逐步解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费用纳入学校的教育经费计划,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第二,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纳入学校教师编制,切实解决心理教师的编制问题。第三,开设心理专业职称,切实解决心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的问题。第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像其他文化课一样,一定要开展,不能可有可无,教育部门要有监督权利。
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既包括对学生的教育规范,也包括对心理教师的规范,还要注意教育同步性的问题。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同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比如,学校应建立家长访问日,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社会应重视和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的场所、资金等。电视台应有意识地播放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节目、影片等。
心理品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必须把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提到日程上来。要采取各种途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随着毕业的日益临近,学生面对着以高考为主的各种压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学校应该及时了解和研究学理,引导他们利用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采用简单的说教或靠德育手段和处分来解决心理问题是不能奏效的。“心病还需心药医”,每位教育工作者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来对待每个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和谐的内心交流,给以动之以情的分析,使感情沟通,然后再晓之以理,从而解除其内心深处的痛苦。
第一,学校要加大力度开设心理辅导课,即便是高三学习非常紧张的时刻也要保证至少每周一节。但是,这些课程要避免简单的说教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教育方法,比如 “体验式教学”。“体验性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内容而设计某些教学活动形式和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得到体验感受,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收益。体验感受活动若设计得好,往往能起到讲授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比如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讲授教学很难培养,但若设计跨越障碍等户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实践体验,锻炼意志,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另外还有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
第二,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比其它年级严重这一情况,我建议在高年级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以便随时对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如果学校暂时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这些工作可以由班主任或团干部来进行,但毕竟这些老师心理学知识还不够,所以他们可以参加上一些心理学研究机构或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心理学知识、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知识的培训,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当前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倾向,然后再去从事心理辅导工作。
第三,学校应大力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利用黑板报与橱窗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专题宣传,如怎样学会调试紧张、焦虑的情绪,考试紧张心理的消除,怎样摆脱高考恐惧的情绪困扰,怎样与他人交往等等。或者将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作成主页,放在互联网上,让学生在电脑上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浏览和学习。比如设有网络心理教育网络心理信箱。心理教育的教师在网上跟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辅导。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采取文字教,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优美的音乐,游戏竞猜等吸引学生。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例如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和心理门诊医生到学校来作报告、讲座,指导学生如何维护白身的心理健康。或者请这些心理咨询专家定期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学生可以自行把遇到的问题向专家咨询、谈心。现在很多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主动性不够,他们往往害怕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怕被别人看成是脑子有病或心理有病而去找心理医生的,所以,咨询除了采取面对面的形式外还可有多种形式,如通信咨询,电话咨询等。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设团体性咨询和各种心理辅导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鼓励学生去找心理专家谈心。
第五,学校还可以采取发挥榜样的作用的方式来辅导学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介绍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介绍他们成功的经验。让心理健康问题消除较快的学生现身说法谈体会,介绍他们是如何消除自己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增强宣传内容的可信度。
第六,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作用达到全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的。各课教学都要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其他文化课的老师应该有的理念,在授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
向。如语文课就包含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锻炼意志力。

⑻ 以个人为单位,人际交往为主题,设计一次团队心理辅导活动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成熟。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都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

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的是面对电视机、电话、电脑网络等,而缺少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据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咨询服务中心对6万多人次的调查,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占42%,而学习方面的问题占27%。在笔者近期对三到六年级学生抽样调查中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因此,对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成为我们当前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

根据笔者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从事心理辅导教师多年来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发展状况分析发现,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倾向:

1、 怯懦心理

生性内向、腼腆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出现怯懦心理,他们不善于主动和同学交流,心中有话不敢跟父母老师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话都不多,是容易被集体忽视的一类人。这种孩子在小学低年级较多,随着年级的增长,若能敞开心扉纠正怯懦心理也能顺利与人交往。

2、 自卑心理

与怯懦的孩子不一样的是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性格不一定内向,但是由于家境、长相、智力、特长等外在的原因导致其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尝试、害怕拒绝,也因此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如果不善加引导,自卑的孩子将逐渐丧失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3、自负心理

这种孩子也许能说会道、才华出众,深得老师的宠爱,在与同学交往时他们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会欣赏别人,习惯对人发号施令,在低年级也许他们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有这种心理倾向的孩子交往做朋友。

4、逆反心理

这种孩子内心非常想与人交往,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他们喜欢与人抬杠,也许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他们的意见总是与人相左,想借此引起别人的关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别人更深的厌恶。

5、倔强心理

性格倔强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爱钻牛角尖、与人较劲,遇到问题不善于变通,不愿与人妥协,往往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人际交往中的失败,最后朋友越来越少。这种心理的孩子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紧张。

6、嫉妒心理

嫉妒是伴随着竞争而来的,在小学高段尤其是毕业班中,面临着初中升学的竞争,同学之间开始出现猜疑、保密、不信任、留一手等,有些孩子在竞争中还出现了嫉妒、愤恨等不良心理,使得原本美好的友谊蒙上阴影。

7、势利心理

按理说,小学生是比较纯洁的,不应受金钱权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但现在的社会商业气息浓厚,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小学生。有的孩子就有这种“势利”心理,爱结交对自己有利的朋友,巴结那些有钱的或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而且见风使舵、过河拆桥,长此以往,对自己的人格魅力造成损害。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1、纠正不良心理 树立交往信心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是孩子进行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因此首先要帮助孩子纠正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

有怯懦、自卑心理倾向的孩子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教师要多鼓励,多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当众表扬他们,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我以前有一个学生小周,三年级时从四川插班过来,因其浓重的方音经常引发同学的笑声,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自己讲不好普通话的自卑感使他一度自我封闭,不爱与人交往。于是我一方面特意安排班中比较热心的同学做他同桌,主动帮助他和他交朋友;另一方面在课外帮助他纠正方音,课堂上经常表扬他作业字迹端正、作文写得好,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不忘向同学通报。渐渐的,小周活跃起来了,四年级当上了小队长,五年级当上了中队委员,在同学中人缘很好。

自负、逆反、倔强心理倾向的的孩子往往交不到朋友,心理辅导中教师要帮助其认识自己为什么不受人欢迎的原因,从改变自身做起,比如有的孩子说话语气很冲,和同学发生冲突即时是自己的错也不愿承认错误,还有总是和别人唱对头戏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因素。

“嫉妒”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妨害。要善于引导嫉妒心强的孩子学会控制排遣嫉妒心理,告诉他们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如化嫉妒为力量,这个地方你不如他总有其他地方能超过他。

有“势利”心理倾向的孩子因为其交朋友的动机不纯,也往往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要让他们认识到友谊的珍贵,告诉他们友谊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要克服功利心理,结交真正的朋友。

2、组织多彩活动 创设交往氛围

组织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获得发展。

(1)班级活动。组织如郊游、登山、野炊等需要团结、合作、互助的班集体活动给学生多方交往合作的机会,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有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学习活动、调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调动每个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交往的热情。

(2)心理辅导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时期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

(3)团体合作游戏。像“老鹰捉小鸡”“撒渔网”等传统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学会合作。近年来我们学校少先队启动“历奇为本辅导训练”,即借助简单器械、设施,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如“诺亚方舟”、“同舟共济”、“穿越黑洞”、“孤岛求生”等游戏,让队员处于一个陌生新奇的环境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发掘个人潜能、促进合作交往、激活团队创造力。

3、端正交往态度 学会正确交往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有什么样的交往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交往行为,也就产生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小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发展的限制,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自我中心,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往往不会从自身角度分析,总是觉得别人对自己有看法,牢骚满腹烦恼重重。如果能帮助孩子从改变自身做起,端正交往态度,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1)对待同学朋友——真诚友善,团结合作。

教育学生与同伴相处态度友善,热情大方,说话谦虚谨慎,注意分寸,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商量、等待和忍耐,学会退让和妥协,学会忠诚与守信,学会宽容和信任,学会倾听和接纳,这些都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

(2)对待家长教师——尊重信任,理解关爱

“尊重”是孩子与父母老师相处最起码的要求,有了尊重,才能虚心听取家长教师的意见和教诲,有了尊重,才能构建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其次是要信任家长和老师,要让学生知道父母老师都是爱自己的都是愿意帮助自己的,他们社会经验丰富,应该信任他们有事求助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

“理解关爱”是相互的,要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老师工作的辛苦,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也学会关爱回报父母老师,即使是帮父母洗一次碗,在劳累时为父母捶捶背,为老师倒一杯茶……

还有不卑不亢、热情大方、谦虚友善等也是与家长教师交往的正确态度。

4、讲究交往技巧 沟通从心开始

有的同学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想和别人友好相处,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朋友之间闹矛盾了,不知道怎样调和;遭到别人误会了,不知道怎样澄清事实……这就牵涉到一个交往技巧的问题,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社会阅历的丰富,人们能逐渐领悟到一些交往技巧并善加运用。但小学生没什么人际交往经验,所以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1) 学会结交新朋友。鼓励孩子带着真诚的微笑主动与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欢迎的,适当的场合表现自己让别人记住你,同时也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定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2) 学会倾听和交谈。越是小的孩子越不会倾听,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用眼神示意对方“我在专心听你讲话”,不要打断对方的话,适当时抱以肯定的回答。

(3) 学会赞美和感谢。真诚、适时适当地赞美是于人于己都有利的。当然还要学会感谢,学会感恩,并且要用行动表现出来,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感谢,你都会令别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 学会拒绝,消除误会。与人相处中,我们总有说“不”的时候,坦陈自己的困难,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既使自己不为难又使别人心无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绝,这就是拒绝的艺术了。如果受到别人的误解,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消除误会,当语言无效时,要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

⑼ 老实人为什么朋友少 人际交往能力低导致人缘太差

1、老实人不习惯于客套、不会应酬,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溢于言表。所以,老实回人认识的人不多答,搭得上话的人不多,办成的事也不多。

就个人而言,还是愿意去和老实人交往,因为和他们交往的时候,你是绝对放心的,因为你不用担心他们会在背后捅一刀,他们绝对不会坑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肯定会伸出援手,但那些聪明人就不一定了。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