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生辅导老师
① 英国硕士留学读预科,现在想预习下课程,哪里能找到辅导老师啊
关于英国硕士留学读预科,想提前预习。
同学可以直接与老师联系,获取相关预习信息,帮助自己提前适应国外的预科课程,顺利升学!
② 英国授课式研究生导师
course based master会有一复个形式似的导制师, 跟写paper的导师不会一样。你可以到了以后再选择, 现在选了或是到了以后再换都可以。
tutor是课程辅导员, 一般由高年级的研究生或是博士生担任。
lecturer就是你的老师了, 负责教课。
course director会帮你设计你需要读的课程,综合指导你。
③ 英国大学有没有班主任
没有班主任这一概念,有supervisor,类似于辅导员的概念,主要提供你与学业、生活有关问回题答的建议,起到辅助作用,但所有事物都是要你亲自出面处理。至于你的学科成绩,都是由各科老师直接负责,这点与国内大学一样呦~
④ 英国的大学老师怎样上课
就是上课的时候可以看见他 下课的时候开车人就没了 有事得预约找老师谈 给他发电子邮件 然后吧 说话还是很臭屁的 — —
⑤ 可以找人辅导英国大学的课程吗
英国大学课程有很多专业,课程设置的很详细。由于课程设置很细化,能辅导的老师会比较少。考而思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多年辅导经验,可以帮助赴英留学的同学提前预习、复习、补习英国大学的课程。避免留学挂科。
⑥ 英国有需要找汉语家教老师的吗
当然有,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已成为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最紧缺人才,缺口高达30、内40万,工作1-3年后平均年容薪可超10万,优秀的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年薪甚至可达20万。并有更多国外就业机会!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是需要相关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资质的。
现在都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国际认证协会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国家汉办认证同考的,其中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 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认证并授权我们颁发,是国家级一类证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唯一合法的职业资格证书。适用于大学生的上岗证明,适用于国内在职人员的职称评定和职业评 估以及海外输出的技术加分,封皮带有烫金国徽,具有防伪功能。
⑦ 英国大学预科新闻传媒方向的辅导老师有吗
英国大学预科是英国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相对来说选择人数最多的一种方式。因为去英国读预科也是通往英国顶尖大学成功率最高的方式之一。
一、英国大学预科
预科是英国大学的桥梁课程或基础课程,属于上正课之前的预备教育,其存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衔接之后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它是为了提供机会给那些学术基础欠缺、语言能力较为弱势以及受到教育体制差异的影响的学生。
二、为什么要读英国大学预科
中英教育其实在体制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英国的高中课程基本是两年的GCSE和两年A-level,后两年A-level课程学习的已经是大学具体专业课的知识,而国内的高中生三年没有针对性的专业课学习。
中英教育体制的区别:
中国:12年教育经历+4年大学本科;
英国:13年教育经历+3年本科大学。
因此,在国内完成高三或者高二课程的学生无法直接申请英国大学,预科正好弥补了这一差异。
而预科课程是专门为没有完成英国高中课程的国际学生开设的,目的是弥补教育体制的差异以及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达到了英国本科入学标准。
三、预科适合哪些人读?
1. 本科预科:
高中毕业或者完成高二学业,想去英国读大学本科;
2. 硕士预科:
三年大专毕业或本科毕业无学位,想去英国读硕士;
本科毕业但成绩不是很好,想去英国名牌大学读硕士;
本科毕业但语言成绩不好,无法达到直接读硕士的水平;
四、英国大学预科学什么
英国大学预科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术语言,专业基础和学习技巧。
除了学术英语提升,预科更多的是专业课基础知识学习。其教学目的是奠定学术基础并且衔接本科专业。
每个学校开设的预科细分方向不同,像是UCL有两个预科方向,别的学校有三个预科方向。根据预科方向的不同,其专业课设置也会有所区别。
❖学术语言部分
主要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提供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之后进入本科学习做准备,一般语言成绩会在成绩单独立出来。
❖专业基础课程
其实就是预科选择的专业,也就是之后大学本科想要学习的方向。要开设的方向包括商科,法律,传媒,艺术设计,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工程,计算机,生物,心理学,环境,生命科学,医学等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进入大学本科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学科基础。所以学生在申请之前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学习技巧方面
主要是针对文书写作之类的。英国预科是指针对想去英国参加本科阶课程学习,却因自身的语言能力限制、专业基础欠缺及教育体制的差异等因素受到阻碍而无法申请留学的同学们。
⑧ 有人能辅导英国大学的课程吗
不算贵。以语言课程本身来说,不少学校的语言课程,其实和国内贵一点的课程差不多,2个月左右,两三千英镑的样子(一般)。不过,在英国的话,当然还会有生活费之类的一些别的费用。
⑨ 在英国大学里学生都是怎样上课的
据UKEC英国教育中心了解英国大学的教学方式有:
1、讲座Lectures
英国大学课堂的讲座,一般由一名或多名教授或讲师为大家讲解专业知识、理论、近期学术发展等。教室一般会选择阶梯教室或空间较大的房间,老师会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同学们在上课期间可以记笔记、录音、提问,在课时接近尾声时,老师会给同学们提问反馈的时间,课后也会解答大家的一些疑问。
大学的讲座一般是1-3小时,信息量比较大,老师讲课的速度也会较快,要求大家快速消化知识。而且,老师在课前一般会布置阅读要求,并会在课上就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因此大家的课前阅读尤为重要,否则容易有“跟不上”的感觉。
2、讨论班Seminars
讨论班的课时一般为30分钟-1小时不等,人数在10-20人左右。引领讨论的人有时是教授,有时是同一专业的在读博士生。
这种课在形式上也比较轻松随意,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三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具体情况进行讨论。讨论过后,老师会听每一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者小组选派一名至多名成员进行自我陈述(presentation),老师会就讨论过程的表现和结果给出评分。
3、实践课Workshops
理论研究的专业很少设置这种课程,而同学们如果读一些侧重于实践操作的专业,则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计算机房或新闻直播间中度过。这类课程可能会是学习一个辅助软件、设计一个模型、进行一次实验等等。
这种课人数相对较少,课时不定,老师也不一定参加。大家会根据课上的知识和操作教材的指导,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任务,最后也可能被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或项目汇报。
4、一对一辅导Tutorials
在英国高校,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到一位老师或学院研究员做大家的个人导师。导师会不定时地与大家交流,得到各位同学学习进程的反馈。导师也会从学期一开始就询问、辅导、跟进大家的毕业论文的情况,包括前期的立题目、每一阶段的研究方法、如何操作、最终的成文等等。
每一专业的老师也会相应开放自己的辅导时间表,同学们可以预约辅导时间。在15-30分钟不等的个人辅导时间,同学可以就课程上的任何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大学老师不会每日都在学校,因此在仅有的office hour里,老师接待的同学数量有限。一旦本周的辅导时间贴出来,大家就要立刻去填上自己的名字。
5、实地考察Field Trips
英国大学里像建筑、考古、城市规划等专业,同学们经常会去实地考察旅行。大家将会前往不同的国家或城市,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学习知识;理工、医药、新闻等专业也会前往行业公司或工厂进行参观访问,让大家对真实企业环境和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6、陈述展示Presentation
这种课就是一个人或多个人走上讲台,利用自己制作的信息板或电脑幻灯片就某一课题来做陈述,一般时长在10-20分钟不等,结束后老师和在座同学都可以提问。这项技能在同学们今后的工作中也尤为重要。因此,各位同学在读书期间培养自己清晰的思路、落落大方的举止方式、明朗的表达十分重要。虽然这种考查方式最令同学们感到紧张,然而每一次这样的锻炼都会增强大家的自信心。
7、论文Essay
在英国写论文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抄袭。如果同学们需要引述他人的观点,则一定要标明出处。无论字数多少,每一篇论文的最后都应该包含参考来源,并且以规范的形式书写,以帮助今后研究大家论文的学者进一步查证。
另外,英国大学对论文的最后期限(deadline)要求也十分严格。一般要求同学们准时提交打印出来的论文和电子版本。如果大家实在难以在期限内完成,则需要向专业课老师申请并争取获得批准。
8、测试Exam
这类考查方式在本科时期较多,硕士和博士期间一般不会采用。英国大学的考试分开卷和闭卷两种,一般本科40分及格,硕士50分及格。没有通过的同学可以在特定时间进行补考(resit),但要注意,有些学校只允许补考的考生在次年与下届考生一起参加考试。
一旦大家被发现有作弊的嫌疑,就会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按照英国大学规定,一般初次作弊的考生会有一次重新补考的机会,但最后的得分即使很高也只能为及格分。如果情节严重,考生就会面临所有科目零分处理并被开除学籍的危机。
9、报告Report
报告与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对结构的要求较高,一般大标题下会套嵌多重小标题。另外,不同专业对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格式也有所不同。
10、作品集Portfolio
偏重操作性的专业会侧重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家在学期间的多个作业和项目最终汇总便成为了作品集。其中,美术设计专业的作品集可能是一叠手稿,建筑专业的可能是一卷画纸,而电影专业的则可能是一张光盘。
⑩ 英国留学生活中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如何相处
很多留学英国的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感到不适应。有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有可能是因为语言的障碍,亦有可能是因为师生间的关系导致的。那么在英国留学生活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呢?以下就由留学e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英国各大学老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后,经常会好奇的问同事:“你说他们都在想什么呢?”这时年长的同事会半开玩笑地说:“这个问题不要琢磨,若真知道学生每天都在想什么,你会疯掉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好奇,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老师们至今仍是个酷青年,但十七八岁的本科生做事的方式还是时不时让他们惊讶,使他们不情愿地承认世界上大概真有“代沟”这东西。 二是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英国大学里很强调师生双方都能有“职业范”,尊重并维护师生区别。他们可以很受学生欢迎或喜欢,但“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在英国大学里,不论是在学生间还是同事间,大多不会得到认可。这不是你们所在的学校独有的现象,而是英国高校的普遍氛围。 教育学研究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很简单:学生支付学费来上学,期待遇见的是有权威性、能答疑解惑的老师,而非能和自己谈天说地的“酷表亲”。这是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反过来,老师也应该对学生这个“职业”表示尊重。 师生界限其实不需老师划,而是英国学生自己就习惯性地在言谈举止中划出来的。他们自然喜欢有故事的老师,但并不希望有老师参与到学术之外的话题。另外,院系也会特别叮嘱老师,只负责学生的学术发展,其他问题有专门的学生工作负责人。 乍听起来对“职业性”的强调好像疏远了师生关系,其实,这种维持距离的相互尊重是件好事。比如听一些国内大学的老师说,每届学生里都会有“刺头”,有经验的老师总会有办法消一消他的锐气,使“刺头”学生更合群。 英国大学对这种情况处理就完全是另一个角度。如果遇到学生语言挑衅或者有“态度问题”,老师首先会假定这是学生因家庭或学业压力等原因,缺乏安全感或者缺乏自信的反应。 因为在强调师生各司其职的氛围下,默认的共识是老师一定是师生关系上的优势,处于弱势的学生有“刺头”表现未必是年轻气盛,更可能是因一些困扰而急于表现和证明自己。因此处理办法不是消锐气,而是寻找让学生感到困扰的缘由。 学生扎堆在一起的时候,估计也少不了八卦:“你说老师们都在想什么呢?”老师要有老师的风范,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校园里两个平行群体各尽其责,未尝不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师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