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社会支持辅导员压力

社会支持辅导员压力

发布时间: 2021-02-17 16:37:57

❶ 论述:请从认知 情绪 问题解决以及社会支持等角度谈谈如何应对压力

情绪 的确是一个哲学问题。

压力 俨然是一个社会问题。

❷ 什么是社会支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取得良好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按社会学学术上较为正式的定义,它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 20世纪70年代,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此外,还有一些心理学家也对社会支持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整体来说有四大方面的看法。(1)亲密关系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社会支持的实质。这一观点是从社会互动关系上理解社会支持, 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 它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社会交换,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2)“帮助的复合结构”观:这一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帮助的复合结构。帮助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支持。(3)社会资源观:社会支持是一种资源, 是个人处理紧张事件问题的潜在资源, 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 (4)社会支持系统观:社会支持需要深入考察, 是一个系统的心理活动, 它涉及到行为、认知、情绪、精神等方方面面。 心理学界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Homes&Rach,1967)。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之后,很多著名学者将其作为一门科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从社会支持的功能界定 Co bb(1976)把社会支持定义为一种信息,它包含三个层次:(1)导致个体相信他/她被关心和爱的信息;(2)导致个体相信他/她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3)导致个体相信他/她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韦伯斯特《新大学字典》中将支持定义为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康恩等(Kahn&Anto2nuci,1980)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心和肯定。Cohen和Mckay(1984)指出,社会支持是指保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不良影响的有益人际交往。它作为个体对其人际关系密切程度及质量的一种认知评价,是人们适应各种人际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Cullen(1994)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区、社会网络或从亲戚朋友获得的物质或精神帮助。这几位学者的观点均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经历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息,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从社会支持的来源界定 Saraso n等(1991)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Malecki等(2002)认为,社会支持是来自于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个体免受不利环境的伤害。 从社会资源作用界定 黄希庭把社会支持界定为:情绪支持,如共鸣、情爱、信赖;手段支持,如援助;情报支持,提供应对情 报;评价支持,提供关于自我评价的情报。Wellman和Wortley(1989)则认为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和陪伴支持。Cutrona和Russell(1990)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 从社会支持分类的方式界定 (1)客观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也称实际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直接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重要资源;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也称领悟社会支持,即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 (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这是从社会支持来源角度进行的分类,强调个体对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来源的理解和领悟。 (3)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这是以社会支持维度为出发点的分类。认知支持指提供各种信息、意见与知识等;情感支持指安慰、倾听、理解及交流等;行为支持指实际的帮助行动。不同的分类反映了 研究者们对其本质的不同理解,当然,不同类别中许多内容是相互交叉的。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逐渐深入,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缓解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程虹娟(2002)从三个角度归纳了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一是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不仅仅是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二是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如上所列举出的(Cobb,1976)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三是从社会资源的作用来定义:来自于社会关系的帮助、人们联系的方式以及支持网络中成员间的资源交换。

❸ 社会压力和社会支持漫画作文400字

一只普通的啄木鸟,跟森林里所有的啄木鸟一样,每天替生了虫的树木看病。这可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虫子蛀了树,树会枯死,树都枯死了,就没了森林,没了森林,就没了我的家,也就没了猴子和兔子的家,所有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没了家。今天啄木鸟也像往常一样,它在林子里低低的飞着,“轰隆”这是什么声音?啄木鸟突然发现有一棵树倒了下去!奇怪,明明没有打雷!它赶紧飞过去,一看,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伐木工人。他正熟练地挥舞着斧头砍伐树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棵棵粗壮的大树,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叠厚厚的钞票。啄木鸟站在伐木工人的肩上,气愤地啄着伐木工人那木头似的脑瓜,边啄边喃喃自语道:“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是一则既幽默而讽刺的漫画。当我看了这则漫画后,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深有感悟:千万别让我们被自私自利的这些“虫”所毒害!这是一幅周月泉所创作的漫画。仔细品味此画,不觉心领神会。在如今的社会上,人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地球生态环境。人们在破坏环境的同时,根本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赚取金钱的欲望占据了人们的心灵,利益的诱惑迷惑了人们的心智。这些诱惑像一只只大青虫,正一点一点“啃噬”着人们的良心。人们现在就像一棵生了害虫的病树。人们的脑袋真的被“虫子”蛀得千疮百孔了。平时,不少同学的草稿纸只划了几笔就扔进了垃圾桶,要知道,这些纸可是一棵棵树木啊;洗手时,水开得挺大,这还不说,洗完手,也不关水就走了,任凭水哗哗的流淌,要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多么宝贵啊;平时,随手将垃圾扔在地上,既影响环境又影响美观要知道,如今我们这个地球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可是那些“脑袋有虫”的人却丝毫没有醒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环境:滥砍滥伐、毁坏植被;为了图方便将污水排入江河,不知有多少河流因此无法饮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已经便得浑浊不堪;昔日的天府之国——成都的美好风景已无复存在,土地正向沙漠化进军;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几乎处处是酸雨……在如此触目惊心的事情前,人类似乎没有觉醒,而人们脑袋里那条贪婪的虫子越来越大,人们已经被欲望迷住了双眼。大地上自从有了人类之后,地球便为我们布置了一个舒适的摇篮:给我们甘甜的乳汁——水资源;给我们抵御紫外线侵害的外衣——大气资源;同时又给我们一片生命的绿色,为我们阻挡风沙——可贵的森林资源!的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材,但是,过度地滥砍滥伐,毫无节制,只能换来眼前短暂的利益,却落下无穷的后患!据统计,在全世界以木材为燃料的人口中,我国农民竟占了一半左右。由于森林大量被砍伐,材木短缺,农民们只能将一切有机质能源充当燃料,使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条件迅速恶化,农村生态失衡,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人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在疯狂砍伐的斧头下,大片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将近13%的土地面临沙漠化,没有了树林的保护,沙尘暴、狂风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纷至沓来……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们怎能无动于衷?生活中确确实实有着许多“脑袋生虫”的人。某些人为了能够赚钱,不惜大量砍伐树木制造纸张、牙签等木制品;某些酒店为了招揽顾客,竟去捕捉珍惜动物来出售;某些企业看到金子、银子、钻石、玉石的价格不断飙升,竟过量开采图利……他们愚蠢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这些行为在无形中却深深伤害了我们的大自然。我们是“脑袋生虫”的人吗?我想不是。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袖手旁观。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保护大自然吧!让我们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爱护着养育我们的大地母亲吧!现在,人们已经渐渐觉醒,开始行动起来,加入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列当中。古人云:“但存方寸地,留予子孙耕”。是的,我也想告诉如漫画中正砍伐树木的叔叔们:“放下你们手中的斧头吧!行动起来,植树造林,造福于自己,造福于子孙后代,保护好地球上的每一片绿,不让自私自利的害虫所吞噬。让我们一起保护森林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❹ 如何正确疏导员工压力

缓解员工压力的措施
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恶劣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1)领导者或管理者力求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并严格控制打扰。如关注噪声、光线、舒适、整洁、装饰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爽心悦目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压力。
2)确保员工拥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设备。如及时更新陈旧的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
从企业文化氛围上鼓励并帮助员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学会缓解压力、放松
1)企业向员工提供压力管理的信息、知识。企业可为员工订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这也能体现企业对员工成长与健康的真正关心,使员工感受到关怀与尊重,从而也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2)企业可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可告知员工诸如压力的严重后果、代价(如疾病、工作中死亡、事故受伤、医疗花费、生产率下降而造成潜在收入损失等);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生理症状、情绪症状、行为症状、精神症状);压力的自我调适方法
(如健康食谱、有规律锻炼身体、学着放松和睡个好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让员工筑起“心理免疫”的堤坝,增强心理“抗震”能力。
3)向员工提供保健或健康项目,鼓励员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些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保健室,向员工提供各种锻炼、放松设备,让员工免费使用,还有一名专职的健康指导员去监督锻炼计划和活动,美国一些著名公司还为有健身习惯的人发放资金从而鼓励健身。通过健身、运动不仅保持了员工的生理健康(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且还可使员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和宣泄。
4)企业可聘请资深专业人士为心理咨询员,免费向承受压力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使员工达成一种共识:“身体不适,找内外科医生,心理不适,找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在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学方法。
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减轻员工压力,加强过程管理
1)人力资源招聘中:注意识别人力资源的特点,选拔与工作要求(个性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相符合的人力资源,力求避免上岗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现象。
2)人力资源配置中:力求人与事的最佳配置,并清楚地定义在该岗位上员工的角色、职责、任务。可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引起的心理压力。
3)人力资源培训中:可培训员工提高处理工作的技能(如撰写公文或报告、工作陈述、新技能等),使之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减少压力。可进行员工时间管理培训(按各项任务的紧急性、重要性区分优先次序、计划好时间),消除时间压力源。可培训员工的沟通技巧等,消除人际关系压力源,等等。
5)人力资源沟通中:领导者或管理者应向员工提供组织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绩效评估的结果,并让员工参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等,使员工知道企业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的工作完成得如何等,从而增加其控制感,减轻由于不可控、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各级主管应与下属积极沟通,真正关心下属的生活,全方位了解下属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尽可能的安慰、帮助,减轻各种生活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和压力,并缩短与下属的心理距离。
5)保障制度:完善员工保障制度,向其提供社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减轻其压力。
6)向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并保持企业内部晋升渠道的畅通等,有利于帮助减轻或消除社会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注意事项
员工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员工自身工作效能,而且也影响到企业管理和发展。因此对于企业,如何帮助员工缓解过重的工作压力,对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和企业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企业领导要重视。

❺ 阐述怎样为教师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1)客观看待自己。教师职业是一个具有强烈挑战性的职业,但是目前来说又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收入不够高的职业。教师职业有其吸引人、促使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面,也有面临清贫、辛劳的一面。所以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必须有一个客观的看法,明白自己选择的职业价值,正确地认识和接纳教师职业。同时,对自己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认知的调整,坦诚地看待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正确地面对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尊重自己的劳动、尊重学生的进步,并在客观面对现实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知识、接纳新观念、学习新方法。在教育工作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整个教育事业、学生的成长和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2)培养健康情绪。健康情绪的培养是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一个重要途径。理性情绪的理论告诉我们,树立合理的认知理念是避免情绪困扰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问题消极的一面,也看到积极的一面,对待自己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学会实事求是地判断和分析。

(3)正确面对压力。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各种压力,越是在压力面前越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耐挫折能力和承担压力的能力,学会在压力面前保持理智和冷静,学会把压力变成动力,避免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

❻ 谁知道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成长 这个讲座主要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谁组织辅导——国家、学校 谁做辅导——辅导员 谁是辅导的对象——学生 辅导做什么——辅导的工作内容 怎么做辅导——辅导的工作理念、模式、方法等 辅导要达成什么目标——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的人,此为辅导工作最高目标) 学校辅导员是做什么的? 本讲座是为甘肃省高校辅导员培训而准备,目的在于使新上岗的辅导员对辅导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但解决通过学习了解辅导“是什么”、“做什么”,而且更为重要的知道辅导工作“怎么做”。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与各位辅导员探讨,已达成共同成长的目的。 第一讲 概说 一、国内外辅导工作概说 国外学校辅导工作自兴起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以美国为例,帕森斯于1908年在波士顿创立“就业指导局”,为公众提供就业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并于1909年出版《职业选择》一书,开辅导工作的先河,之后辅导与心理咨询开始进入学校,遂发展成为学校辅导工作,成为与教学、训导鼎足而立的一足。 我国学校辅导工作是由日本、香港、台湾传来,起于20世纪50年代。 我们先来简要的回顾我国学校辅导工作的历史。 (一)、学校辅导工作的回顾。 我国大中小学普遍开展辅导起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近年来发展较快,随着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学校辅导工作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当前各级学校的辅导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高等学校从1980年代开始,陆续在学校建立学生辅导员工作机制,在院系一级配备专兼职辅导员;1990年代开始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并从2002以后开始在学院一级配备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专职学生辅导员。 可是,他们没有经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培训(专业化), 不知学校辅导工作何为(工作理念、工作内容), 缺乏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职业化)。 中小学的学校辅导工作起步比较晚,就全国而言也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才开始重视起来,一些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但辅导依然由政教处或学生处负责,对学生训导的多,辅导的少,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 总体而言,我国学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还是不尽人意,与学生本身的成长需求、心理健康引导、人生规划指导的现状来看,学校辅导工作已经滞后。 在总结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校辅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学校辅导工作,不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都应在辅导员专业化、工作理念与内容、职业化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厘清学校辅导的理念,加强对学校辅导模式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关注青少年适应和身心发展方面所遭遇的困难。 (二)、学生适应和健康成长需要人生辅导。近年来青少年在适应和身心发展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表明,许多问题的发生和危机的出现,都与青少年面临的成长需求和生活压力有着密切关系。 从个人一生发展各阶段的过程来看,青少年期是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状况、社会地位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面对种种的变化,青少年往往感到难以适应,他们感到紧张、不安、恐慌与紊乱,以致对家庭、学校、社会及传统等等产生不满和反抗的心理。 同时青少年要满足许多需要,才能达到个体的适应,但青少年缺乏客观态度来评估自身的需要问题,很容易感到现实与理想的不符,自觉有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在许多事情上出现矛盾心理。 而学校辅导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协助青少年稳步迈向成长,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困惑,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发挥,实现个人的美好目标。 学校辅导员要明白青少年问题发生的基本原因、面临的困惑,在辅导过程中给予青少年生活压力的指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讲授有关生活压力的知识和缓解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青少年渡过青春期难关和消解他们成长的困惑。 (三)我国台湾地区辅导工作开展情况;1、台湾地区辅导工作概况: 我国台湾地区的辅导工作开始于1950年代,1958年成立台湾辅导学会;1962年,辅导工作进入中学,开展学校辅导课程;1966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制订了一系列学校辅导的政策,使辅导工作在台湾普遍化和制度化,包括辅导工作制度设计、机构设置、课程安排、人员培训、社会支持。1970年代在台湾学校全面实施,先后在大学、小学陆续开设辅导课程和辅导实践。2、台湾辅导工作的特点: 台湾地区学校教育中,辅导与教学、训导结合,三位一体;在辅导工作实践中,特别强调辅导工作的专业方法和辅导员的自我成长;积极引进西方辅导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待续)

❼ 压力是富有社会支持的结果对吗

对。
扩展:
社会支持的类型

目前大致可以将社会支持分为两类回:
客观实际的支持,答即实际社会支持(receivedsocial support),包括物质上的援助和直接服务;
主观体验的或情绪上的支持,即领悟社会支持(perceivedsocial support),指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
其中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对支持的主观感知这一心理现实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发展,更可能表现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性功能。社会支持能够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个体心理障碍,在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供参考。

❽ 社会支持和压力管理是什么关系

创业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❾ 你所具有的社会支持是如何维护你的心理健康

作业应该你自己回答。如果你的老师,在网上,搜到这个帖子,那多尴尬?
不完全地谈几点吧:
一,聊天,即使不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帮你疏导情绪、压力。
二,有时候,可以直接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给予物质、人际支持。
三,可以给你出出主意,给你一定的意见、建议。
四,心理医生、老师等,还能讨论一下你的心理问题,予以调整、解决。
等等吧。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