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问题学生案例分析辅导对策

问题学生案例分析辅导对策

发布时间: 2021-02-19 17:54:05

『壹』 针对所遇到的所谓问题学生,你是采取什么措施

以下是一篇:(后面还有几篇)

一、问题简述:
蔡某同学智力尚可,但自制力差,样子邋遢,纪律散漫。上课随便讲话、插话;坐没坐相;作业几乎都不符合要求,作业本子惨不忍睹;最让人担心的是他与高年级的问题学生关系密切,而且与同学经常吵闹打架,出手较狠。

二、资料收集:

1、从他小学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他曾是某小学大名鼎鼎的“三霸“中的一霸,是同学们眼中的另类。怪不得在开学时的第一天整训后,一个学生很疑惑地这样问我:“肖老师,蔡某怎么会到我们班级来的?”在这位同学看来,与蔡某做同学不是好事,他不希望与他做同学。当时我还觉得这位同学有点自傲,其实并不然。

2、从小学班主任的评语上了解到蔡某是一个让老师费心、烦心又揪心的“三心”学生。

3、从蔡某母亲那里了解到,他从小就很倔强,不太听家长的话,他父亲有时很宠他,也带他去游戏机房玩,有时会狠狠地打他,让他吃尽皮肉之苦。他母亲坦言,她夫妇俩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也缺少办法,在学习上帮不了孩子什么忙。

4、从蔡某那里了解到,他之所在和初三的行为不怎么好的周某经常一起玩,因为他的父母与周某的父母是好朋友,他们两家经常聚在一起,周某是他的哥哥,并且待他很好,他们一起玩也很开心,别人也不敢欺负。

三、原因分析:

1、早期教育的不当

小时候父母对他百依百顺,放任自流,养成了他任性、霸道、不听大人话、说话做事随心所欲的习性。小学时面对老师多次反映问题,家长感到有点棘手,就开始教训,甚至打骂,次数多了,他的抵抗力也强了,变得更加倔强、偏执、暴力倾向更明显

2、生活环境的影响

他自小接触的人没有很好地对他进行正面引导,一起玩大的朋友给了他许多负责影响。父母也没有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必要的为人处世原则。

3、同伴群体的疏远。

由于他明显偏差的行为习惯,加之他语言的不文明,故长期处于被同伴群体疏远的地位,这种地位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对于同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情况就能过拳脚来解决。

四、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

爱打架孩子,多半是因为“肌肤饥渴”,班主任要多给他们爱抚。我想首先我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有时,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帮他把歪七竖八的桌子弄整齐。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我想他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的。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辅导功课

他对学习成绩也在意,可是讨厌做作业,由于没有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所以他的作业本子都是惨不忍睹的。一次,测验试卷批出后,我发现他考得很糟,放学后,我将他独自留下,拿出试卷给他看,首先肯定了他的一些长处,又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归纳他的不足之处,并给他鼓励。他表现出了愿意接受的样子,答应以后作业认真做。第二天他的作业确有了改观,但好景不长,看样子他需要老师长久地不间断的关注,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掉他学习的陋习,非一朝一夕之功!

(2)心理引导

那一次,他在体育课时又大打出手,把同班同学打得哭了整整一节课。第二天我知道后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打开了张某写的一篇关于他的日记(刚好张某写了关于他进步了的日记)让他看。他看着看着脸上有了笑意。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我错了,我昨天打了他,我以为他一直瞧不起我。”我乘机教育他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3)与家长沟通

在教育蔡某的同时,我还常与他的家长联系,委婉地向他们建议,希望他们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譬如在我与黄某关于如何与同学相处的话题深谈了以后,我又和他的母亲联系,希望她在家里对孩子也如此教育,她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她有空也会来学校问问孩子的情况,并和教师联系。

3、多给他一些“机会”

首先因为“问题学生”的行为、情绪、心理调控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适应不良或障碍,所以他们犯错、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比较高的。譬如他每次犯错后,我除了必要的批评外都给他提供改正的“机会”,让他将功补过,并告诉他老师相信他、他也要相信自己。

其次,对这类学生,要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尽管我们说,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事实上,“问题学生”的机会几乎很少,管同学、表扬等各种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我就让蔡某做眼保健操监督员。因为这任务是一剂唤起他责任感的良药,他也很看重这机会,做得也较认真。

五、指导成效:

1、有一次,上课时,他与同学因课桌拥挤发生争吵,当发现我看着他时,他第一次主动调整自己的桌椅,闭上了嘴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进步。

2、现在,他基本上能按时交作业了,尽管作业要求不是很符合。

3、与高年级问题学生交往这一点,教育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有待以后继续引导和教育。

如果不满意,请看如下案例:
1、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489109.aspx
2、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See.aspx?cBlogLog=1001843668
3、http://www.bzrzy.cn/bbs/blog/blogshow.asp?ID=12950

『贰』 如何进行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在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优势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W·B科勒斯涅克曾说过:“任何人都没有完美的心理健康,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个人的、社会的或感情情绪的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承受着各式各样的心理压力,有来自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的甚至是社会方面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高考落榜的这个特殊经历,心理健康水平相比起全国普通人群都较低,加上高职学生个人认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由于高职院校规模发展的压力,有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接纳了“三校生”的生源,引起了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老师授课的方式没有得到较好的调整,高职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比本科生更大,而用人单位对文凭的要求,致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压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更加有必要。如果辅导员能及时而有成效的进行个别辅导,则更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文章拟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优势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辅导员如何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职责

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作为一名辅导员,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如何发挥好本身的的角色优势,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成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表明,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基层人员,大多数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年龄、价值观、和成长的环境与在读高职院校学生有着相对类似的地方,因此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沟通的起来有效性都会较高。再者,个体心理辅导中,来访者和咨询师要建立一个基本的信任关系,才会建立起更良好的咨询关系。人的基本特性中,有这么一点喜欢得到信赖的人倾听。在辅导员角色里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学生大学生路上的朋友,对于建立与学生的相互信任感和专门的心理老师较有优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沟通优势、信息优势。因此,高校辅导员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所谓个别心理辅导是辅导员主动地与学生去发现和讨论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自我认识、积极进取、完善自我,来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学生在社会适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困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这里指辅导员的“辅导”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思政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的思政教育中,主要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是要求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命令式的。而我们这里说的辅导员的个别心理辅导更注重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学会正确地面对现实和实际存在的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即通过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结构来解决学生当前具体困难和问题,更注重的是引导的作用和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

1.把别人当自己——学会换位思考

辅导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者”,在与学生的个别辅导中,对学生要充分信任、真诚地对待学生,积极、用心的关注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辅导员的个体辅导中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在个体辅导中,辅导员不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而是将自己和学生的身份平等。不要带着居高临下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得到没有得到认同,便往往不愿意说实话。不要以“我建议/觉得/希望你……”或者“你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之类作为一句话的开头,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被责备立刻产生了抵触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能体现辅导员和学生的平等关系。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例如:在个体辅导过程中,多用一些引导性的对话,也就是你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做一个倾听者,从他的话语中分析原因并选择他能接受的开导方式,比如第一句说,“最近看你总是……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只要真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沟通,学生就会从心里信任你,并主动认识到问题所在,改变自我。

2.把自己当别人——学会设身处地

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多换位思考,想想“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怎么办?”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共情,被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家认为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比如:在咨询中采用同感心、同理心、设身处地的办法。站在别人内心世界去领悟事情,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把学生的人生经历和人格进行联系,更好的理解学生面对问题的实质。

辅导员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如果能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面临的处境,能更好的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如果能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学生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感到愉快、满足,这对个别辅导的进行有积极的影响;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如果能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会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自我了解发现问题的,然后解决问题。

3.把别人当做别人——学会尊重个体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种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心理辅导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创造性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发展。辅导员在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心理辅导的精髓。目前,我们参考一些调查数据,总结高职院校中学生较为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原因。如果我们在个体辅导中,只是照搬的参考这些数据,肯定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体,在个体辅导中,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照搬、照套一些数据,能实现实事求是的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才会感觉到被重视、被关注,达到信任的第一步,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4.把自己当自己——学会接纳自我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处于学校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位置,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在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须实现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辅导员全面了解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不足、有点和发展潜力,肯定并接纳自我显得特别的重要。

在个体心理辅导中,我们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共情,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用朋辈的优势去指导个体心理辅导的工作,也要正视自己的角色特点,更好地辅导学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基本上都是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有些甚至还是不相关专业的老师兼职的,所以很多都没有接收过正规的心理培训,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如果方法使用不恰当,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反而达到负面的效果。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正视这个实际的问题。在非专业的理念下,学会自我心理教育,参照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接纳本身存在的问题。

三、总结

蓬勃发展的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自身的角色特点中,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有自身的不足,辅导员应该把心理健康工作,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内容之一认真地去对待。高职院校如何结合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新课题。

『叁』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就咱们要走入学生的内心,和这样的学生先交朋友。这样的话才可以接近她,你接近她她就会给你敞开心扉。把他想的事情说给

『肆』 对问题学生,怎样进行心理辅导

肯定要找根源,斩草除根。每个学生的问题其实应该算到家长跟老师头上,学生并不是加工车间里的产品,不会根据老师的意愿做事。那些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如果学校不包容这些学生,他们会叛逆的更厉害。就跟西班牙不禁毒一样,他们的做法是,尽可能的给吸毒的人关爱,更包容那些吸毒的人,慢慢的,他们会更感激政府跟朋友的支持,西班牙是全球唯一一个不禁毒的国家,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吸毒率最低的国家。这个只是一个例子,希望老师们能做到包容学生,尽可能的去关心他们,而不是分为优生班跟差生班,这样做是可以提高毕业率,但是并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这是现在的社会追求,但是现在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落后好多年了。希望老师能够理解我说的话。把我说的当做一个观点来看待吧,码这么多字也不容易0、0

『伍』 如何处理问题学生的案例

我个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道一些,什么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关注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当年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都喜欢听,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止局限于课文的内容,教师的心态和语言才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利器。

『陆』 对"问题学生"进行策略后的效果有哪些

1、尊重理解,热爱学生,形成心理换位。
“问题学生”均具有学习和品德较差,缺乏自控力等特点,他们的感情落差大,容易“跳格”,产生逆反心理,对不平等的待遇非常敏感,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因此作为教师绝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对他们冷嘲热讽,而应尊重其人格,一视同仁,甚至某些方面给予特殊的“优待”。因此,我们应以“问题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生活实际为前提,去冷静分析和思考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环境及心理状态;同时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以学生的思维去度量,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实行心理换位和角色交换,将心比心,这样,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气去开导“问题学生”,使“问题学生”真的感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信任和期待,从而自觉配合教育实践,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里有个姓潘的学生,平时纪律散漫,成绩差,同学对他疏远了,他家里父母关系也很紧张。我平时很注意关心他,一发现他进步马上予以表扬,对于他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以尊重的态度去看待,耐心地进行劝解。一次,他在家里玩爆竹,不幸把脸烧伤了,我就发动班级同学去看望他,望着同学们的礼物,他真切地说:“原来老师和同学对我是好的。”从此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多了,我也抓住这个契机,予以趁热打铁,提出一些要求,以后在不断地帮助他、督促他,使他逐渐地改观,他的父母也十分高兴,夫妻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一家人的和睦使他的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2、大目标小步走,使其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并非“一日之寒”,老师转化矫正他们的行为,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具体做法:第一步,我把常见的20种缺点列成一个表格如:爱说空话、谎话、懒惰,不做作业,喜欢打闹,上课老爱开小差等发给他们,让他们找出与自身相符的缺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共同商量,制定自己计划。第二步:让班级好的同学进行一帮一督促,辅导,如果进步了就打一个五角星,进行表扬。第三步,当他实现了目标后,让全班同学见证他的成功,进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刘弘自博士强调“一定要把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作为解决学习障碍的首要事情来抓。”因此树立了“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之后,他们就会配合老师,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
3、宽容忍让,平衡心理。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特点及身处多变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理常常处于不规则的絮乱状态,容易使师生间的“沟通点”严重错位,与老师的思想达不到共识,尤其是“问题学生”,其心理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要对他们更多地加以爱抚和正确引导,宽容他们,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骂他。”因此与这些问题学生谈心时,要仔细分析对象,讲求艺术,预先备好课,应该以真情去感化他们,用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随时可能熄灭的希望之水;用爱去医治他们的心理创伤,用爱去激化他们战胜自卑的勇气;以宽容的心态去开导他们,使其心理趋向平衡。因此对待“问题学生”一定要做到并坚持“理解与批评”相结合,关心与严敬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激发“问题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
4、捕捉闪光点,培养良好的兴趣,运用好心理“支点”。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支点是指能够触及学生心灵,使其获得心理动力,形成强烈的信念,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变化甚至根本性变化的刺激,心理支点可以是某个物,或是复习得当的话,抑或是某本书等等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使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刺激物。

『柒』 问题学生的教育措施与方法

1、对待“问题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他们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真心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摆正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的心态,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找到心理、思想、体力的合理释放点。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些所谓“问题学生”多有一些逆反心理,老师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采取强制措施,那样即使能服的住人,也服不了他们的心,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对抗。

2、对待“问题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理解。优等生和所谓“问题学生”有了错误,老师在处理过程中要一视同仁,惩罚合理,不要在态度上和惩罚上有什么不同,面对有错误的优等生不予批评,不了了之,而对“问题学生”却大训特训,狠批一顿,这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千万要不得。要给予“问题学生”更多地尊重信任与理解。

3、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可能一提起“问题学生”,很多老师就爱不起来,这也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缺点;多鼓励,少批评。给予他们的爱要多一些,用真心、真情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就会使他们改掉恶习,走上正轨。

4、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一颗宽容的心。“问题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难免会脱离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老师要宽容一些,不必太苛责,只要他们的做法不出“大圈”,不出“大格”,不必太过限制。

5、对待“问题学生”要坚持做到“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要求去做,要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心罚的副作用很大,学生觉得侮辱了他们的人格,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与老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捌』 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作为一个新老师,班主任经验不足的我,带着一颗充满热情而又稚嫩的心投入到我的 教育事业中去,而作为班主任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样。在刚刚接到班主任通知的时候,我觉得 我的热情终于有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给我的实力发展出来, 但是事与愿违, 叶某是第一个问题 学生。他是一个比较邋遢的学生,什么都是稀里糊涂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是一塌糊涂的, 而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的学习态度才是最大的问题。他的父母很操心他的学习,而他的态 度竟然说出 “你担心也没用,我学习和不学习是我的事情,和你们没有关系。 ”甚至说到“不 学习,会气死妈妈。我也不怕”这类大逆不道的话语。我觉察到他的表情并不是真心这么说 的,但是出于对他妈妈的理解,我耐着性子的开始对这个孩子加以帮助。起初,他并不是愿 意改正毛病,而是处处和我做对,后来我绝对调一下他的座位,让他一个人单独一个座位。 慢慢的,我开始发现他的上课状态有了转变,随后,我跟踪了一下他的态度,和他深深的聊 了一次, 我甚至拿话来刺激他, 以至于让他感受到危机感, 从他的眼神里我看见了他的弱点, 他一直以来,妈妈对他的溺爱使得他没有危机感,甚至连最糟糕的事情,他都不曾焦虑过, 所以他养成了这种懒散的性格。找到了原因,我和他的家长联系过,征求他妈妈的同意。接 受我的建议做法。我也认真考虑过,对于我一个新班主任来说,这是冒险之举,但是我愿意 试试,所以思前想后,我觉得他是一个提的起来的学生。从一开始的叛逆、拒绝课间操、作 业不交、上课睡觉,到慢慢的课间操可以看见他的身影,作业本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上课 的时候专心程度一点一点提高,我感受到我的这一招险棋得胜了。现在,这个学生的各方面 都和其他学生一样,甚至有的老师还提出对他的表扬。 自我反思: 在对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个人感觉我有两点进步和反思: 1、 在问题学生本性方面,出于这个妈妈的同情和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我认为每个学生 的本性都是好的,甚至说有的是非常好的重点生,所以时间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武器,所 以我反思由于我是新老师,所以对于学生的代沟可能会比较小一点,而这点也成为我的 优势。 2、 在策略方面的进步方面,我首先是把他的妈妈请到学校来一起教育,看清楚他妈妈的态 度,然后制定相应的方法,并取得他妈妈的同意,所以在教育方面,才能达到预想的效 果和目标。

『玖』 对待问题学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学生呢?
第一步,区别问题的性质。教师首先要弄清学生的问题属于哪一类,是学习问题,还是纪律问题,然后再采取措施。对于学习问题,主要是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成绩等方面入手。对纪律问题,则须从加强学生集体观念、加强日常教育教学规范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其组织纪律性方面入手。其次要区分学生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

第二步,教师要有正确有态度,合理运用教育技巧,采用合适的教育手段,抓住有利时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1、教师的态度必须正确。2、合理运用教育技巧,采用合适的教育手段。(1)教师必须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凝聚力越强,对问题学生的吸引力越大,对他们的约束力也越大,他们的向心力也就越强,他们游离于集体之外、“胡作非为”的可能就越小。只有集体强大了,才能极大的转变问题学生。(2)老师必须善于寻找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并因之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够激发其同在向上的欲望,增强其自信心,点燃自尊的火种,鼓起前进的勇气。
(3)要切实改善问题学生的人际关系,消除他们与老师和同学的对立情绪。 3、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转化。

第三步,建立档案,追踪管理。反馈调整,不断强化。教育转化是一个使人首先在思想上,然后在行为上都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追踪观察,做好记录,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根据学生的转化实际及时调整教育转化计划和方法促使学生发生转变。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表扬鼓励其继续前进;批评以否定学生的当前状态,帮助其寻找原因,转变思想,改正错误。鼓起前进的风帆。

第四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学校内部必须协调好校内各种教育力量,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学校还应及时和家长进行各种方式的联系,以期学校、家庭在教育上的步调一致。其次家长应主动与学校密切配合,时时向学校了解情况,共商教育内容和方法,家长还应及时了解子女所结交的社会朋友并正确提醒他们应注意的问题。再次社会各部门应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转化问题学生作为自己份内的一项社会职责来看待,经常性的对危及青少年学生的环境和事件进行治理整顿。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同步运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