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辅导老师出现反移情

辅导老师出现反移情

发布时间: 2021-02-21 03:55:33

㈠ 咨询师的反移情应该是什么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咨询师

首先肯定是防来止误入自移情的 “情网”,不能自拔。其次,作为咨询师,要学会利用移情促进有效的治疗,也能在关键时刻运用心理技术把患者投来的感情转移出去,比如“心理升华”、“关系合理化”和“情感移位”等。升华作用是指把感情化为进取的动力,使患者在学业、事业上获得成功;合理化作用是指把医患关系正常化为师生、亲子或友谊;移位作用则指把移给医生的感情,经医生之手再转位到更利于患者感情发展的人身上去等等。

㈡ 如何理解精神分析咨询中的移情和反移情现象

如何理解。。这来个也太宽泛源了吧OwO
首先我必须说的是,Dr. Sigmund Floyd 的理论真的很有争议,基本没有心理学家是百分百完全按照他那套来的,弗洛伊德理论的问题在于它无法被推翻(任何现象都可以说成是符合预测的),而无法(很难)被证伪。所以一定要带批判性思维去看弗洛伊德,千万不能看啥是啥。
移情是指,比如说一个患者去找心理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说明治疗有效的第一个现象是抗拒(我不想去治疗!那个医生水平不行!我不要治疗!我忘记来找医生了!etc)这些说明治疗正在渐渐接近关键的讯息。
移情是治疗有效的第二个现象,尤其在催眠疗法里。患者对于某个(某几个)人的情感转移到心理咨询师上,如对去世的父母的情感等等。这个现象称为移情。它比较危险,原因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医生不希望和病人有如此“深厚”的情感,也不希望和病人深度交往,反移情是指医生有意识的去反抗移情现象。

㈢ 关于心理学的问题,怎么判断咨询师是“反移情”还是咨询师的道德有问题

移情和反移情都来自于精神分析理论,传统的概念当然源于弗洛伊德,认为移情是求助者经过自由联想,将儿童早期所受挫折或创伤(真实的或幻想的)及其所带有的强烈情绪逐渐暴露出来,向外发泄,并把情绪转移到咨询师的身上,咨询师即变成了求助者爱或恨的对象,其强烈程度亦是早年情况的复制。
反移情则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移情的无意识反应,是与移情类似的一种情感或情绪反应,只不过它发生在咨询师而不是来访者身上,因此可以理解为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移情,又叫反向移情。反移情通常来源于咨询师意识之外的无意识冲突、态度和动机,它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无意识期待和某些神经质需求的外在表现形式。狭义的反移情被界定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这是弗洛伊德的定义。广义的反移情可以理解为“由于治疗者的需要而非治疗关系或来访者的需要而产生的治疗者任何形式的无意识情绪或行为反应”。
一般认为,“反移情”会阻碍你的咨询的中立性,会对咨询造成不良的影响。但这只是一般的认识。其实,和“移情”一样,“反移情”不可避免,咨询师也是感情的动物,而且,咨询师也有很多未能很好成长起来的心理情结。所以,只要你具备对“反移情”的体察(比如,你对这种“挂念”的体察,而且你主动寻求解释和帮助,就是很好的做法),有时候,“反移情”会帮助咨询师更好的理解来访者。它会变成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
咨询师做出的有意识的非特异性的情绪反应不属于反移情范畴,咨询师由于共情和来访者移情所产生的心理角色反应,属于“情感卷入”,也不属于反移情的范畴。
传统观点认为反移情对治疗有不良影响,治疗者应努力克服它。

㈣ 我的咨询师对我反移情了吗

你好!

你的抄描述,是从你主观角度出发,再描述时,不可避免的包涵了你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要做这样一个判断不容易。看了你的留言,你觉得心理师对你的反移情,我感觉正是你移情的表现。你的移情,让咨询师的一切反应,你都会觉得有特殊成分在内。而这,并不是咨询师的真实意图。

我相信你的咨询师,一个合格又有职业操守的心咨人,都会帮你正确处理你的移情并带着你走上良好的治疗关系中的。

另外,治疗中,你的感受,你只是在心中怀疑,而没有告诉你的咨询师吗?这个地方,我觉得你该澄清下。你出现波动的时候,告诉你的咨询师,这也许会是你们治疗的切口。

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内容。祝福你!

㈤ 反移情是如何表现的

移情是心理动力学派的用词,它指的是病人在治疗中表现出的对治疗者的情感依赖或不信任和敌意,这是一种矛盾的关系。病人常常会在治疗早期饮酒,这是对治疗关系的一种考验,治疗者必须以理解的态度而不是审判、惩罚的态度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讨论。这样不信任和敌意才能转变为一种依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病人更愿意接受治疗者的指导和建议。

对病人表现出来的矛盾情感,治疗者也应以支持性的、非审判式的态度去积极面对,把病人的失误看成是治疗不充分、不全面的结果,提供更多的认知方法。在治疗者的态度和行为影响下,病人就能逐步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更长久地保持自制。进入第三阶段后,这种移情关系可促使心理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反移情也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常用词汇,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治疗者对病人的反应,把病人看成重要人物或出于自己的情感、需要对病人的行为进行反应。病人在治疗初期挑衅性的饮酒行为或后期失误都会使治疗者感到受挫和忿怒,因为每个治疗者都希望治疗成功。这种挫折和忿怒在治疗者中非常普遍,它是许多治疗者拒绝接受酒依赖病人的主要原因。

然而事实是,治疗者不能够强迫、控制病人去戒酒,只能提供方法帮助病人获得自制,病人得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治疗者的指导和建议。

因此,每个治疗者都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否则就会造成负性的心理作用。在治疗的早期,治疗者不应与病人讨论自己的反移情,只有在第三阶段才可以对自己的反移情进行解释。

㈥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为什么会产生移情和反移情

人们对关系的体验是有模式的,而且这些模式会一再重复的。这就是移情产生的基内本条件。
移情是来访容者将自己成长中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感受,移植到了咨询师的身上,将咨询师当成了他生活里的某个人。这样就会将那个情绪也带给咨询师的。咨询师感受到了这点后,就可以抓住这个移情点来开展工作。
反移情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与来访者一起工作时,咨询师会把来访者当做自己某个重要他人,从而也有一些超出了咨询关系的情感体验。这是需要咨询师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移情进行分析的,让自我成长的重要课程。

㈦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医生也会出现移情反应吗

会 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移情,这被称为对抗移情或逆移情,书上写的是反内移情容
反移情是咨询师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倾向,因此它是应情的对立面,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移情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即,咨询师把早年对父母的感觉、想法和情绪投射于来访者身上。广义的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无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反应趋向,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咨询师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决定的。

㈧ 反移情的处理方法

从广义上来讲,对于反移情的处理应该包括对反移情的觉察和对反移情的具体处理。 (1)录音录像。仅仅靠咨询者事后的回忆与整理往往是不够准确的,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最好对自己的咨询过程进行录像或录音来记录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根据客观的记录对自己的咨询过程进行系统的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和总结,来澄清反移情出现的原因。
(2)寻求督导帮助。经过自我分析之后,咨询者也可以寻求督导帮助。因为当咨询者出现反移情时,不应与来访者进行讨论,更应该克制自己不要在来访者面前表露自己的反移情,而应该寻求老师、资深同事的帮助,让他们对自己的咨询行为进行必要的督导,并学习如何有效地觉察与节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参加心理治疗。 如果经过督导帮助后咨询者觉得还必须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探索时,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认识已经被来访者唤起的问题或者冲突、偏见。在国外,咨询者还可以参加一个成才团体,在有经验的咨询者指导和具有相同问题的咨询者的启发下达到对反移情的妥善解决,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
(4)转介给其他咨询者。如果咨询者已经尽力处理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行为,并且已经咨询了督导与同事之后,冲突与问题仍然存在,并且这种反应已经影响了继续咨询,则可以考虑把来访者转介给另一个咨询者。

㈨ 如何识别心理咨询师的反移情

在实际治疗场景中如何识别反移情,这与咨询师对自身的了解程度有关,或者说与咨询师的自身经历有关,但熟悉一些常见的预示反移情的信号还是有帮助的。Menninger等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对咨询师身上可能包含有反移情的现象做了归纳,如下: 1、无法对材料作明确的分类,因为这些材料触及到咨询师本人的问题。 2、在给某些特定的求助者做完分析治疗后,有压抑或者不舒服的感觉。 3、对于治疗安排漠不关心——忘记求助者的预约时间、迟到、没有任何特殊的理由而让求助者延长治疗时间。 4、咨询师在整个治疗时间内昏昏欲睡。 5、对求助者的经济安排过分热心或置之不理,例如,让求助者变得负债累累而不加过问,或者试图帮助求助者去借钱。 6、对一个求助者重复有关性爱或者感情体验的各种感受。 7、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允许、甚至鼓励求助者的阻抗。 8、寻求安全感,采用各种自恋性的手段,比如通过各种办法给求助者留下印象,或者让同事们觉得某一个求助者很重要。 9、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求助者持续性的依赖,特别是通过不必要的重复保证的方式。 10、在职业性的一般谈话中,有一种想要谈论某个求助者的冲动。 11、在评论和解释当中带有虐待性或者不必要的尖刻,反之亦然。 12、感觉到咨询师的名誉和声望会对求助者有好处。 13、对某一个案例如获至宝,抓住不放,这种做法的一个例子是,非常害怕求助者脱失。 14、有意识地从求助者的赞赏、认可、以及情感表露等方面得到满足。 15、被求助者的指责弄得心烦意乱。 16、与求助者争论。 18、试图在心理咨询的范围之外去帮助求助者,例如,帮助求助者安排经济开支,或者安排住房。 19、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有强迫性的“反复敲打”的倾向。 20、询问求助者爱好的冲动,这种冲动周期性出现。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