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配合老师辅导孩子
A. 怎样教育孩子和如何配合老师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长的首要任务。现在有很多家长由于种内种原因而疏忽了对孩容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的压力,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管,有的是因为家庭不和睦没人管教孩子,还有的干脆把孩子寄宿在别人家里,这样使老师很难与家长很好的沟通。因此老师非常希望家长能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把老师说得一无是处。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长可以私下向老师建议,但切忌诋毁老师,损毁老师的形象。
第三,要坚持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至于看到考试成绩了而大吃一惊。有的家长对老师让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的“签字”这一点极为不满,其实家长们反过来想一想,老师让家长签字,目的是为了家校联手,共同教育孩子
B. 家长该怎么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呢?
一.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学校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小学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学校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二.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校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要多到学校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把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三.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活动,重视家校联系。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及时与班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学校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 家长怎样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怎样教育抄好孩子
1、引导孩子交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交友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交朋友还真要留颗心。平时有时间多与孩子交流交流并要适当引导。
2、树立自信心。
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他是最棒的,而不是总去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有些父母很容易去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好”,这样类似的话说多了,容易给孩子造成自卑甚至是叛逆的心理。
3、确定目标。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目标,孩子也一样,需要先给他确定好目标,或者是让他自己学会确定好目标和方向,目标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如果短期内自己看不到成效便会灰心丧气,这个确立的目标也就失败了。
D.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一.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二.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三.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重视家园联系。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及时与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E. 在教育孩子上,家长怎样配合老师
原来的家庭,由于子女多,物质条件匮乏,父母整天都在为生计奔波,大部分都不重视家庭教育。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成长不用教,该是什么才就是什么才,为自己的养儿不教推脱责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混”一些,将来大了自然会好,也就是“树大自直”。还有些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孩子教育推给学校和老师,经常不参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如果碰到一个有责任心,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会给家长主动沟通,要求家长在有些方面给予配合。如果碰到不太负责人的教师,可能孩子即使变坏,家长也不会知道。现在社会上的混混,肯定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疏于管理,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当孩子小时候,思想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不注意植入正确的习惯和思想,等到孩子发展的不可收拾的地步时,父母却缺乏耐心,把孩子看得一钱不值,整天看孩子不顺眼,动辄恶语相加,拳打脚踢。这样做,伤害了亲子关系,也更加剧了孩子向坏处发展的步伐。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孩子不会偏离父母设计的轨道。没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管或不会管的父母。如果孩子发展的不尽人意,父母就要从自身找原因,看看你在履行职责上是不是尽职尽责。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履行了一个家长的职责,你就再看看是不是在做法上有些欠缺,如果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方法问题,我们就得拿起书来,从书中找方法,看看别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还可以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专家,让他在教育孩子上给你一些指点。总之,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坚决,其一是,你是孩子终生的老师,无论将来走多远,你都应该在人生的旅途上,给他一些指点和建议。其二是,我们要对家庭教育多学习,多研究,不断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水平,使孩子永远和你心心相印,永远把你当成无话不说的朋友,永远把你当成他的成长指导师。家长同志,根据我说的话,你盘点一下你的做法,以及现在和孩子的关系,你做得怎样。如果做得很好,我就祝贺你,请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如果原来的工作做得不好,孩子对你有诸多防备之心,和你有很深的代沟,你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沟通的技巧,与孩子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让他和你亲密起来,有什么话都愿意给你说。这样,你的说教和思想就会产生实效,就会被他所接纳。总之,从今天起,你就要把教育孩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项事业不能等,一旦错过教育的有利时机,所产生的后果将不能挽回。而怎样找到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勤和老师沟通在教育孩子上,你要多和老师沟通,尤其是和班主任经常沟通。因为孩子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两个空间里。在老师和你之间,有一些互不了解的情况,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就要有针对性,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另一面,对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不了解,老师就不能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如果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知情,家长也无法教育孩子。因此,要想使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有效,必须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却有很多缺点,而家长又不知道学校的情况,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使有些缺点不断强化和成长,最后积重难返。比如孩子喜欢劳动而不喜欢学习,在家里爱劳动深得家庭和邻居的喜爱,但在学习上却是非常头疼。家长如果了解这种情况,就会主动和老师配合,逐渐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如果家长一无所知,教育就会不及时,会失去教育的最佳时间。有些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也深得老师的喜爱,但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看不起父母,对父母言语顶撞或置之不理。这些也要及时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在老师的教育下,帮助理顺亲子关系,使他认识到对家长应有的态度。所以,要想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家长和学校之间就要保持畅通的细心渠道,相互知道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作为老师应该和家长主动联系,及时把孩子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从与家长的谈话中,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果因为学生多,工作忙,没有来得及和你联系的话,家长要主动沟通,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老师的学生一辈子层出不穷,但家长的孩子只有一个或两个,耽误不得。二、要配合老师,宣传老师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和规定,家长要认真配合,哪怕是对老师的有些做法不理解也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很加指责,更不能对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在学生面前口无遮拦,恣意歪曲。这时你要主动和老师单独磋商,也许是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经过沟通就能达到相互理解。如果不主动沟通,而是不负责任的胡乱评价、发牢骚,造成孩子对老师不正确的看法,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任程度。如果学生不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也不会走进学生心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的正常进行。家长无论对学校和老师又怎样的不理解,为了教育孩子,你要用积极的态度宣传老师,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好的形象,即使学生对老师有意见,家长在中间也应该正面引导,切记不要对老师的做法当着孩子乱说,一旦老师在学生心中没了地位,老师的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失灵。直接受损失的是学生和家庭。在家里,一定要形成尊师重教之风,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三、对孩子的学习一定要过问对孩子的不能长期不过问,要主动向孩子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和课堂上的收获,询问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得失,学习中还存在什么困难。发现问题就主动和老师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如果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家长要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不可长期不闻不问。对孩子在学校的一言一行,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经常和什么人来往家长都要心里有数,使孩子永远在你的视线之内。学生放学之后,要督促孩子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活动。不完成作业,就不能搞其他休闲娱乐的活动。有些学生总对家长说作业已经在学校完成了,或者老师没有留作业。对于这种说法,家长不要盲目听信,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掌握真实情况,以防止学生为了玩的快乐,使家长和老师两头受骗。这样做,并不是不信任孩子,而是要时刻掌握真实情况,以防孩子已经变得提不起来了,家长却蒙在鼓里。每天完成作业之后,要让孩子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如果学生有《家校练习本》,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个本子进行信息沟通,对学生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进行评价,使老师和家长能时刻掌握学生各个时段的表现。四、要创造学习氛围要在家里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家长不负责任,在家里摆酒场大呼小叫,在家里搓麻打牌,烟雾缭绕,说笑声不时传遍房间内各个角落;或者孩子在书房学习,外面的电视声音太高,这样的环境很难让学生安静学习。如果你对孩子真的负责任,真心关心孩子的学习的话,你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守着自己心灵的宁静。如果你都不能守望孤独和寂寞,还怎样让孩子克服欲望,去刻苦学习呢?最好的方法是家长在看完电视新闻之后,把电视关掉,拿起书本进行阅读,使家庭形成书香家庭,家庭中的成员都养成读书的习惯,文化气氛和学习气氛会给孩子创造一种宁静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也能专心致志,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看一看学生的教科书,因为新课程标准以后的课本很适合自学,大部分家长又都是学门毕业,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要你有决心,困难的技术你都能学会,学习初中的课本更不在话下。当学生有问题向你求教时,你就不会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你会对学生指教一二,孩子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使你在孩子心中竖起更高大的形象,还有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五、让孩子的成绩稳中有升就像长跑一样,只要你不被别人拉下很远,在你有能力的情况下,你就有机会在最后冲刺时超过别人。如果你已经被别人拉下很远,你又不具备超过别人的能力,你想利用冲刺得个好名次是不可能的。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中你虽不是前几名,但是你也不要使自己的成绩落下很远,如果你的功课有很多缺失,要想在升学考试中赶上别人,那是不可能的。在学校里也有这样的学生,在初中一二年级里,每次考试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初三一年的时间里,却过关斩将,最后一路领先。在别人看来好像是厚积薄发,其实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腾飞素质,腾飞的条件是,孩子的功课都不拖后腿,如果有一科提不起来,他也不会有腾飞的可能。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平常的成绩,如果发现孩子的成绩落下很远,就马上想办法让他赶上。不然会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经常失败的孩子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要记住,要想使孩子能够厚积薄发,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绩,不求第一,但要追求一流。六、课外补习关于孩子上辅导班的事,家长要慎重对待,如果孩子学有余力,并且主动提出要参加一些课外补习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辅导一下很有好处。如果学生不同意,家长却一厢情愿,往往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到最后花了钱不说,也收不到正面效果,可能还因为孩子的不情愿而事与愿违。如果家长看到某一科功课瘸腿太严重,很有必要补课的情况下,家长也要作通孩子的工作,争取让他心情舒畅的接受并参与。否则达不到目的。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学问,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要想得到成功的金钥匙,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和总结才可以。限于时间,今天我们先交流到这里、我在这里只能起到一种启发作用,后来的工作要靠家长自己去努力探索,只要孜孜以求,就会有所收获,祝家长在家教方面都取得成功。
F.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教育责任。要记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还是孩子的终生教师。诚然学校是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必须有家长的正确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要配合学校,就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1.要多与孩子谈话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脉络。2.要向孩子的同学、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三、要配合学校,就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
现在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甚至一个孩子,就有很多人爱护,对孩子的老师关注的人就更多,议论老师也就成了一些家长聊天的话题,有时在自己孩子面前随便评论老师。正确的做法是:不随便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特别是老师的不足,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老师,要让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把老师的优点放大再放大,缺点缩小再缩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的缺点还要指出来,要讲究方法,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给老师树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无从谈起。
四、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家长应积极地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密切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无关紧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面引导,教育孩子不要气馁,寻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活动中,为班级争取荣誉,否则孩子将会变得麻木不仁,不求上进,丧失集体荣誉感。
G. 如何配合学校老师管理教育辅导孩子方法
如何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一、提高思想认识,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我们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从思想上、行动上要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平时我们认为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就将教育的责任绝大部分推到学校、教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主要还靠学校和老师。其实家长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诚然学校是专门教育孩子的场所,但是我们也要重视自己的教育职责,要配合好学校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孩子的成长。
我们平时不太注重自身的学习,特别是关于如何做一名好家长方面的学习,以至于自己的知识和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的观念落后,导致自身的行为错误。我们平时很少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与保护自己的能力。对孩子教育没有足够耐心,在孩子问其问题回答不上或答错时,便向孩子发火,没有完全做好鼓励式教育。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次次考试一百分。其实,我们平时的这种做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同时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们的成长和孩子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三、按时抽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多与孩子交流。
学校里紧张的学习状态,会被放学时的自由状态所冲淡,孩子还小,自觉性较差,回家后很容易放松学习,这时我们要加强对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的抽查与监督,使其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平时我认为还要多与小孩子沟通,通过沟通发现其实有些时候小孩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路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多与老师交流沟通。
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经常联系,互相沟通。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与家里的精神及学习状态。平时我们与孩子接触最多,最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应经常与老师沟通,实事求是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这样对于解决孩子的各种困难、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五、理解学校,理解老师,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我们应理解学校,理解老师,积极参加学校活动。通过参加学校活动了解学校的任务、特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这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我们要尽可能参加,借机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长,二者要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才能真正把教育与培养孩子做得更好
H. 家长如何正确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长的首要任务。现在有很多家长专由于种属种原因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的压力,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管,有的是因为家庭不和睦没人管教孩子,还有的干脆把孩子寄宿在别人家里,这样使老师很难与家长很好的沟通。因此老师非常希望家长能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把老师说得一无是处。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长可以私下向老师建议,但切忌诋毁老师,损毁老师的形象。第三,要坚持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至于看到考试成绩了而大吃一惊。有的家长对老师让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的“签字”这一点极为不满,其实家长们反过来想一想,老师让家长签字,目的是为了家校联手,共同教育孩子
I. 怎样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一、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其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二、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三、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
J. 家长应该怎样配合教师来教育孩子
1,要求及时走访教师。
当孩子上学时,学期一开始就得抽空去学校拜访教师,最好花上一些时间观察一下孩子所在的班级。对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教师有何要求、要读哪些书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保证孩子不缺课,不要自作主张地安排孩子的日程表。
2,要与教师默契配合。
不要乱评教师,千万别在学生面前妄评某某老师“太严“啦,或者某某老师“没有水平”等等。不要过分看重分数,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方面。作为家长,向教师了解的不仅是分数——诸如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作业情况、突出的优点和品德表现等都应列入必须了解之列。
3,要经常与教师“互通情报”。
这可帮助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学生。如,家长可向教师“提供”孩子单独学习还是集体学习效果较好,他喜欢什么课程,家中最近是否有人生病或发生了诸如父母离异、家长失业、搬迁等可能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种种“变化”。及时反映、切莫等待。如果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有问题,可别等到下次开家长会时才向教师反映。不管出现了哪方面的问题,都应让教师尽早得悉各种“信息”,以便教师采取相应措施。家长只有全面、客观地熟悉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家长才能与教师“合力一处”,帮助孩子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
4,要正确的鼓励和支持孩子。
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犯了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孩子由于年龄小,在生活、学习当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尽人意的事情,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客观、公正、宽容的接纳孩子的一切,并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正确针对补习。
课外补习关于孩子上辅导班的事,家长要慎重对待,如果孩子学有余力,并且主动提出要参加一些课外补习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辅导一下很有好处。如果学生不同意,家长却一厢情愿,往往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到最后花了钱不说,也收不到正面效果,可能还因为孩子的不情愿而事与愿违。如果家长看到某一科功课瘸腿太严重,很有必要补课的情况下,家长也要作通孩子的工作,争取让他心情舒畅的接受并参与。否则达不到目的。
6,让孩子的成绩稳中有升。
就像长跑一样,只要你不被别人拉下很远,在你有能力的情况下,你就有机会在最后冲刺时超过别人。如果你已经被别人拉下很远,你又不具备超过别人的能力,你想利用冲刺得个好名次是不可能的。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中你虽不是前几名,但是你也不要使自己的成绩落下很远,如果你的功课有很多缺失,要想在升学考试中赶上别人,那是不可能的。在学校里也有这样的学生,在初中一二年级里,每次考试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初三一年的时间里,却过关斩将,最后一路领先。在别人看来好像是厚积薄发,其实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腾飞素质,腾飞的条件是,孩子的功课都不拖后腿,如果有一科提不起来,他也不会有腾飞的可能。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平常的成绩,如果发现孩子的成绩落下很远,就马上想办法让他赶上。不然会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经常失败的孩子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要记住,要想使孩子能够厚积薄发,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绩,不求第一,但要追求一流。
7,家庭和睦。
家长家中一定要多出处于家里和睦的状态,不要每天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吵架,对孩子的内心是一种折磨,处在这种环境的孩子身心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