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
A. 如何才能更好的管理学生,与学生沟通是大学辅导员
管理就是服务,在这里体现得更加明确。虽然还是学生,但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需要相互间建立充分的平等、尊重与信任,在这个基础上的沟通相信才是有效的。作为辅导员,辅导也是帮助、服务的意思,主体是他们自己,作为服务者,个人以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争取利益,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中不断促进其成长——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增长,还有做人做事的长进,团队协作的经验增长,自我认知的深入,等等。这也是成人教育的主要理念:在过程中分享和进步。手打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B. 大学辅导员一般管一个专业还是一学院的学生
整个学院哦!
C. 大学辅导员将如果管理好自己的学生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首先要信任!
再就是多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
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问题1
这样的话
工作应该很好做1
D. 作为高校辅导员现在该如何管理学生
大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高校辅导员,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生活实际、成长中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转变工作观念
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实现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教育,在服务中进行管理。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启学生之所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其过程中辅导员应给予提示和警告,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2.创新工作方法
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工作的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要理解关心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进入大学的“90后”,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有父母和长辈各方面的精心呵护,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时,什么都要自己动手,难以驾驭自己的生活。因此,生活茫然,没有周密的学习计划,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也较差,乃至对所学专业与将来的就业及人生的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由此,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对学生理解的角度,将关爱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在心理上先长大成人;对于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学校的规章制度去要求,使他们明白生活在社会中必须受到约束,从而使他们从行为上长大成人;通过大学的日常生活、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信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之拥有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在精神上长大成人。
第二,要认可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90后”的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辅导员老师应当认可他们的这种特点,鼓励他们在思想上取得进步、在学习上争先恐后、在活动中敢为人先。高校辅导员应该包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抓住其中的症结再加以引导,在交谈的过程中抓住他们有道理的一面给予认可,并鼓励学生正视缺点、发挥优势、克服困境,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心中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第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90后”大学生个性自信张扬,作为辅导员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以增强大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等;
(2)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从他人和自己的优缺点对比中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激发自己不断地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摆正自己的位置,开拓创新,以激励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3.言传身教,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所谓的言传身教,是指要从辅导员自身的言行做起,给学生以榜样示范。辅导员的思想品德、知识素质、组织才能以及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心灵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辅导员更应格外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
第一,辅导员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辅导员只有在道德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道德品质的榜样。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只有辅导员真心地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关注、期望和信任,待人接物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辅导员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才会显得可亲、可敬,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和爱戴。
第二,辅导员要以乐于奉献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感染学生。辅导员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奉献的岗位,工作时间没有规律,工作内容复杂。白天要处理日常事务,晚上还要查宿舍等,若发生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到场,所有的一切都要求辅导员要有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另外, 辅导员对教育事业的极端忠诚,对工作兢兢业业,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会对学生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辅导员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完善的知识内涵影响着学生。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学习也成为每个人的终身之事,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涵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构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前提。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不仅可以解决处于敏感年龄段的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还可以赢得学生对辅导员的尊敬,进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人格影响。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讲究管理技巧和艺术的工作,时代的发展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只有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E. 大学辅导员如何管理后进学生
因材施教,增进师生感情
F. 针对学生,大学辅导员有哪些权利,同时辅导员归谁管。
大学辅导员正式名称是高校辅导员。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班级管理(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辅导员把握的事务。
(1)队伍管理(党、团、班)——建议采取民主化管理,作好授权工作(主要由学生自我管理,避免沦为大班长),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训和设计激励上。
(2)信息管理——学生各类个人信息汇总,为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库,包括学籍信息、成绩信息、道德信息、生理信息、心理信息、诚信信息、生涯规划信息
(3)日常规范管理——主要靠寝室规范和班级规章来协调
(4)事务管理——签字管理、学生权益保护、意外事故处理、贫困生、奖学金管理
二、辅导咨询(服务)——与导师、校医院、心理、职业指导中心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情况下,主动沟通,从一年级就建立一定的职责体系,必要时交给他们处理。
(1)学习辅导——理解能力、成功学、时间管理辅导等
(2)生活辅导——保健、贫困生生活、心理、班级社团指导等
(3)生涯辅导——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等
三、高校辅导员主管部门是学生工作部,但也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党支部等其他部门,因为我国高校辅导员身份比较特殊。
依据国家文件和相关规定,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目前各高校在进行体制改革时,没有针对高校辅导员特殊的双重身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遇到了窘境。以人为本、双线激励、多管齐下是实现辅导员双重身份管理的有效、可行的管理方式。
G. 高校辅导员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措施分析
在高校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最要的人际关系,辅导员与学生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辅导员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是营造校园和谐氛围的基础,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它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全面成长。因此,在高校中,辅导员处理好于学生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H. 大学里的学工处辅导员属于什么岗位,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还是工勤技能岗
高校学工处辅导员属于管理岗。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辅导员主要职责有
1、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2、党团和班级建设。
3、学风建设。
4、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7、校园危机事件应对。
8、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9、理论和实践研究。
(8)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扩展阅读
基本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2、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4、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具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遵纪守法,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廉洁自律。
I. 高校辅导员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情绪、意回志乃至道德品质有答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家庭和谐、社会进步的单任.辅导员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及时沟通,营造团结向上的班风和刻苦钻研、拼搏进取的学风,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从距离关系、亲情关系、尊重关系、朋友关系、团队关系、平等关系六种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J. 试论年轻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管理学生
王珊珊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有效管理 自我提升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5-0035-01 一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面对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辅导员工作,辅导员角色应该是一个整合体,亦师亦友。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改变原有的行政命令式、无条件服从式的管理模式。辅导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通过自身坚定的意志品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耐心的引导帮扶来触动学生的心灵,管理应以正面强化的激励方式为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辅导员与之进行的思想对话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心与细心。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他们的成长环境、经历不同,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有针对性。要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培育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二 年轻高校辅导员提升管理效率的若干建议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大多以年轻教师为主,这对学生管理来说是优势,高校辅导员可以从同龄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更易于消除认知藩篱,对时代的感悟和思维的活跃性易保持一致性,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这是年轻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优势。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由于年轻高校辅导员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在工作实践中,如果阶段性的成长与自己的规划出现不匹配或者相背离,势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教学热情,致使管理效果不好;再者,年轻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有待提升。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学校层面,要注重制度的保障性和完善性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广泛,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所以学校要通过相关制度和机制来保障管理有效性的实现。 (1)严格准入制度。鉴于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高校对学生实施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性,所以必须严格高校辅导员的准入制度。各高校要依据校本实际,对高校辅导员的政治面貌、学历、专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做出规定。 (2)优化考核机制。在实践中,要强化考核,进一步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 (3)重视职业发展。把高校辅导员视为一种职业,是高校教师工作分工的必然。每个高校辅导员都想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对于年轻辅导员而言,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能力培养前景、岗位发展前景、职称职位提升前景、薪酬增加前景等都非常重要,妥善解决好年轻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诉求,可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2.从自我提升上,年轻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素质 (1)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辅导员应在思想上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树立专业信念,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注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应该包含多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基础知识,对个人素质水平的要求非常广泛,更应采取多种形式提升自我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成为教育、管理、服务与辅导学生的专业化人才,提高管理效率。 (2)注重加强人格修养。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言行的标杆,要注重加强人格修养,重视个人能力、气质和品格的塑造。年轻的高校辅导员往往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但是,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清楚外貌、体态、服饰等个人外在因素在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中的作用,只有服饰整洁、仪表从容、举止端庄,才能让学生产生敬意和认同感。 3.从管理实践上,要注意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 (1)管理理念创新。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全面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理念,创新管理理念,强化学生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多用疏导、参与、民主讨论、典型示范等方法,实事求是地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成长和学生管理的双赢。 (2)管理方式创新。大学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过程,从管理模式上,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要注意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管理主体角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从而在自我管理中不断成长、提高。 管理媒介上,要与学生保持同步性,善于运用现代化的媒介来实现与学生沟通交流无缝对接,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上,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引导与化解,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议论,化解学生思想和认识上的矛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总之,年轻高校辅导员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又要把握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在各高校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下,通过自我能力的提升,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2]李相国等.刍议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角色定位[J].职业时空,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