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学生成长中的心理辅导策略

学生成长中的心理辅导策略

发布时间: 2021-02-27 05:39:08

1. 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不要把理论看得过于高深,其实我们实际工作中已经这样做了,只是没有偏重学生的心理而已。了解学生的性格、需求,把握学生第一手资料,这些工作做到家了,指导起来就容易多了。民主平等一定要的。再有就是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解决心理问题。

2.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回的主导者,在教育答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3. 针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

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回心理。答
第二,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
第三,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第二,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
第三,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第四,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 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策略包括哪些

( 1)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民工子弟学校儿童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这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是经济地位、文化背景、出生地等造成的。这样长此以往,忽略自身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正确面对。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的事,帮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 2)传授方法,促进交往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唯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应告诉学生,与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对人有礼貌,其次态度要真诚谦逊,豁达大度,懂得克制忍让,并主动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挖苦取笑他人。较多民工子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或孤芳自赏,或自惭形秽,其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此,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多启发引导,使他们敞开心扉,愿意与人交往。同时,要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集体的爱感染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 3)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成长中的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再加上自己特殊的社会角色——边缘人第二代,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心理现象,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 4)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表现为有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自制力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点对民工子弟更为需要。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创设良好的环境,绿草如茵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和谐进取的班风,全校都关心学生心理发展的氛围,都会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要切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就当前来说,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 1)学习心理的辅导。它包括对观察、记忆、思维、创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的辅导。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效率。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存在记忆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方法和不会分析问题等缺陷。加强这方面的心理指导,可以让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况,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的规律,学会学习。
( 2)人际关系心理辅导。现在的中小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的是不愿,有的是愿意又害羞。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学会交往是人生的重要一课。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会微笑、学会赞美、学会交谈、学会宽容、学会关心人、学会尊重人等等,将自己融合到集体和社会之中。
( 3)心理品质辅导。中小学生常见的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说谎、离家出走等现象,以及个别人身上发生的自杀、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典型个案,说明中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品质有待改善。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认识、自信、兴趣、动机、气质、性格、能力、意志、情绪、战胜挫折等方面心理品质的辅导,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
以上所列三个方面的内容虽然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各有不同,但总体上又不能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被喻为现代学校的两个轮子,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应构建起一种专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专门咨询人员与科任教师相配合、课内与课外相配合等多方面协同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为此,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着手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心理健康的支柱,常常成为主导个体行动的灵魂和准则。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观点,才能在追求目标中克服困难,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丧失信心和希望;才会在自尊的同时,懂得尊重别人,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等等。而中小学生思想的可塑性很强,正是“三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所以,在中小学,应从各方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思想基础。
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笔者认为,必须把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协同效应,从而构成一个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组成的统一的全新的课程体系,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带动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
专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人的心理结构要素的一般知识;关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关于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关于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知识等。
③、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说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发挥了“主导性”的功能;则各科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便是副渠道,发挥了“濡染性”功能。概括地说,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种:科学地设定学科教学的目标;充分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增强教师“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意识。
④、寓于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系统性等原则。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时机,如:新学期开始时、成功喜悦时、困难失败时、不良倾向萌芽时等;激发动机;精心准备;有效指导;认真总结等。当然,开展的活动要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可为活动而活动。
⑤、优化环境。
学校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主要包括:时空环境、设施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心理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等,学校应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上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特别要重视心理环境的优化。
⑥、开展心理咨询。
加强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心理咨询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理解支持、保守秘密、认真倾听、疏导教育、非指示性、感受成功、系统观点、预防为主等原则。心理咨询人员的配备很重要,一般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技能、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三方面的要求。

反思讲座:
采取“对话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努力跳动课堂气氛,引导和启发学员积极思考,引起和学员之间的共鸣。讲座力求围绕民工学校儿童的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问题,与学员们共同商讨最佳教育方案,并且尽可能贴近一线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员今后的工作提供方法上的具体指导。整个讲座过程中,学员注意力集中,不时提出一些他们关注的话题和其他老师及主讲老师进行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紧紧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讲座从小处着手分析,深入浅出,在帮助学员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员普遍反应良好,受益匪浅。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本人对教育实践和对学员教育工作环境没有足够的了解,缺乏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主讲者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等。总之,本次讲座力争做到为学员“打开一扇窗、开启一扇门”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激发学员的工作热情,增强职业认同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麻烦告诉我

一、学会倾听
会谈是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和手段,会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会谈中的信息主要有两种:一是认知性的,一是情绪情感性的。认知性信息主要包括事实、行为、观点、意见等,可以称之为内容。情感性信息主要包括心理感受、情绪、情感等,其共同特点是体验。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有两种: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作为心理辅导人员在辅导过程中所做的事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接收、理解来访求助者的认知性信息和情感性信息,另一方面是对此做出反应,即发出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会谈不仅仅是交流信息,还是会谈双方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辅导人员来说,每一次辅导都是一次会谈,并通过会谈来达到影响和帮助来访者的目的。有效的会谈是需要技巧的,所以要提高辅导效果,就必须要掌握会谈技巧,其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它是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辅导人员对当事人的谈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还要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巧更重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愿意说不愿意听,习惯于说不习惯听。倾听时应注意以下艺术:第一,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在倾听时,通常使用“什么”、“怎样”、“为什么”等词语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问题、事件作出较为详尽的反应,这就是开放性提问,这样的提问会引出当事人对某些问题、思想、情感等的详细说明。在使用开放性提问时,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的辅导关系上,只有当事人对辅导员的信任,他才会在提问时作更多的回答。另外要注意问句的方式、语调,不能太生硬或随意。第二,恰当运用封闭性问题这类提问的特征是以“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词语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问题作“是”或“否”的简短回答。辅导员使用这种封闭性的提问,可以收集信息,澄清事实真相,验证结论与推测,缩小讨论范围,适当中止叙述等等。回答这些问题,只需一两个词、字或一个简单的姿势如点头或摇头等,简洁、明确。但过多使用封闭式提问,会使来访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压抑其自我表达的愿望与积极性,产生沉默和压抑感及被审讯的感觉。所以采用封闭性提问要适度,并和开放性提问结合起来。第三,善于运用鼓励和重复语句指直接重复或仅用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叙。重复来访者叙述中的某些话语或内容,是鼓励对方的一种主要方法。鼓励与重复除了促进会谈继续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来访者的谈话朝着一定方向深化。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技巧,然而正是这一简单的技巧,使辅导员得以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对来访者的关注和理解。第四,准确运用说明说明又叫释义,就是辅导员把来访者谈话内容及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用自己的语言反馈给来访者。说明最好是引用来访者谈话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说明使得来访者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更清晰准确地作出决定。同时,也有助于辅导员确认一些关键的信息与线索,为会谈的深入打下坚实基础。第五,有效运用情感反应情感反应与说明十分接近,区别在于说明是对来访者谈话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是对来访者情绪情感的反馈。也就是辅导员把来访者的情感反应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来访者,如“你对此感到伤心”、“这事让你很不愉快”等等。情感反应的最有效方式是针对来访者现时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如“你现在很痛苦”、“你此时的心情比较好”。另外,在运用这一技术时,要及时准确地捕捉来访者瞬间的情感体验,并及时进行反应,使来访者深切体验到被人理解的感觉,这时辅导就可能朝着更深入的境界迈进。第六,避免倾听时容易犯的错误初学心理辅导的人不愿意倾听,不重视倾听,喜欢自己不停地说,这是惯常的错误。除此之外易犯的错误还有:急于下结论;轻视来访者的问题,不认真听;干扰、转移、中断来访者的话题,对来访者话题作道德或是非的评判;不适当地运用参与技巧,如询问过多、概述过多等等。
二、学会尊重无条件的尊重是指对来访者接纳、关注、爱护的态度,意思是要尊重来访者的现状、价值观、权益和人格。
这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使来访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尊重来访者,其意义在于可以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可以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尊重、接纳、信任的来访者来说,尊重和接纳具有明显的助人效果,是咨询成功的基础。为了要表达尊重,需注意以下几点: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个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极面和缺点;尊重意味着以真诚为基础,并非无原则的迁就;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要尊重弱者;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对来访者热情相待,礼仪周全;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尊重意味着保护对方隐私三、学会真诚指辅导员在辅导关系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实地对待来访者。真诚有两层含义,一是辅导员真实展现自己,另一层是真诚地对待来访者。真诚对于辅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辅导员的真诚不仅给当事人一种安全感,而且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榜样。受辅导员真诚的感染和暗示,当事人也会逐渐诚实地开放自己,表达自己,袒露自己的内心。真诚与其说是一种咨询与辅导技术或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恰当地表达真诚,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因为那是真诚的一种自然流露。因此要注意: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与实话实说有联系,但不能相提并论。真诚应符合对来访者负责,有助于来访者成长的原则,所以真诚不是什么都可随意的、直接的说出来,有时实话未必要实说。真诚不是自我的发泄,应适度,过多地宣泄自己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真诚应实事求是,不必在来访者面前过多表现自己的完美,增加修饰成分,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自己,也不妄自菲薄。四、学指导、解释、忠告、自我开放等。指导就是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它是最具影响力的辅导技术之一。指导的本质在于直接造成行为改变,它明确地指示学习什么、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如何学习,所以指导有强烈的行为取向色彩。尽管一些学派不赞成自指导技术,但不同学派的咨询辅导者都或多或少使用指导。指导方式有如下几方面:其一,是指导言语的改变,就是指导来访者改变言语表达。如要求来访者把“我应该”改为“我希望”。其二,是给予特殊的建议和指导,如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建议修改作息制度,每天坚持适量的娱乐和锻炼。其三,自由联想式指导,如对有强迫观念的来访者,指导他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回想童年时经历等。其四是角色指导,采用分色扮演、角色替代等方法,指导来访者获得新的经验。其五是训练性指导,如松弛训练、脱敏训练、宣泄训练等。是辅导员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解释是最重要的影响技术之一,它可以使来访者的世界观产生认知性的改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种效果。解释分两种,一种是来自各种不同的理论,另一种是根据辅导者自身的经验、实践与观察。针对来访者不同的问题,辅导者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应该说,解释是影响来访者技术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也是最有创新性的一种。运用解释时要注意:第一,要注意了解情况,准确地把握问题,根据来访者特点因人而异,确定解释的理论和依据。第二,要注意解释不能强加于人,最好在来访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时进行解释。第三,解释不能过多,防止来访者否认辅导员的参照体系。是指对来访者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忠告,给予指导性和参考性的信息,以帮助来访者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在与来访者面谈时,提供信息,提出建议,提出劝告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职业心理咨询中尤为重要。在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因为学生的经验、阅历、知识有限,提供建议和忠告的价值则更大。但在使用这一技巧时,需注意:第一,防止这一技术技巧给会谈带来潜在的危害。如来访者对建议或忠告不以为然,这会妨碍辅导进行。第二,建议和忠告的话语要含蓄而委婉。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第三,提供的忠告和建议一般不宜太多,过多使用会失效。自我开放也叫自我暴露,自我揭示等,是辅导员公开、开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等,与来访者共享。自我开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来访者树立好的榜样,从而增进来访者自我开放。自我开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来访者表明在会谈时对来访者言行问题的体验,如“我很高兴,你这么信任我”,“我和你一样,感到失望”。另一种形式则是告诉来访者自己过去的有关经历和情绪体验,如“你说的这种情况,我过去也遇到过……”。自我开放需建立在一定的辅导关系之上,而且要适量。过多开放和暴露,就会挤占来访者的时间和开放,并可能超出其心理准备,认为辅导员心理也不太健康。另外,过度开放可能给来访者的心理带来负强化,增加消极影响。总之,在个案的辅导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掌握简单的应对技巧,我们就可以为心理有障碍或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更好的咨询与辅导。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我们的辅导一定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为此,我们这些非专业的辅导员一定要注意辅导的技巧。当然,辅导的技巧很多,面对不同的个体辅导的技巧也各不相同。但我们只要认识到辅导技巧的重要性,就会给我们的辅导工作提供帮助。

6. 怎样做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指导

1、信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找到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根据学生个体内的差异,因材容施教、“对症下药”。
2、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使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正确地疏导。
3、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积极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7. 这几个小学生如何进行心理分析和辅导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发展自我的潜能,不以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衡量评价学生。
小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各种心理品质都处于十分迅速活跃的发展过程之中,心理辅导营的开展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人类个体出生必然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才能走向成熟,在这期间,他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或人生课题。在这个长期的复杂的探索过程中,需要成人的指导与帮助,更需要同龄群体伙伴之间的互动影响。
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因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心理辅导营的小组辅导将会成为协助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目标
小学生心理辅导营,其实是一种团体辅导与训练的方式,它是一种把重点放在个体的团体辅导上,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把有同类问题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借助于团体环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际互动或相互作用,增进个体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发展人际关系,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接纳、信任、关心、支持、了解、尊重的辅导气氛,对于培养个体健康的心理状况,形成良好的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有重大的作用。
这种辅导虽然也重视团体内成员间的交互作用,但主要还是把辅导方法、手段直接作用于每个成员,重在团体成员的互动,实践性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它往往利用课外活动,依据一定的辅导目的创设情景性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活动情景的感知与体验,解决心理的疑惑和障碍,并且影响他们的行为。团体辅导的目的主要有促进自我指导的学习,为个别咨询铺路、提供了解、接纳的氛围、促进成员之间思想的交流。
辅导营心理与行为的辅导,可分为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我意识辅导、交往能力的辅导、耐挫力的辅导、学习自信心的辅导、良好的注意品质的培养、学习焦虑的辅导等。心理辅导营由营员需要不同而开设不同的辅导活动,其目标是:认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学会排解困难的方法,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能力与勇气,增强自我督导,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认清自己的内在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力,简而言之就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情况分析
不同年龄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针对各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开设若干专题心理辅导小组,对某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经观察了解,低年级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校适应性障碍。这主要表现在一年级学生中,入学前心理准备不足,学习初期过多的失败等种种原因都易造成;2.有意注意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保持适当长的时间。中年级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交往障碍;2.自信心不足。由于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的不良成绩开始挫伤他们的自信心;3.自我意识过强。表现在心理置换能力差,完全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4.优生的耐挫力不强。表现在不能承受挫折和失败。高年级的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学习焦虑和后进生的自插。据此,我们决定分别在低、中、高年级开设:我在进步(新生适应力的增强)、我最专心(注意品质的培养)、千足金(优生耐挫力的培养)、我能行(中年级后进生自信心的培养)、手拉手交朋友(交往能力的培养)、心中有他人(过强自我意识的调控)、欣赏我自己(高年级后进生自信心的培养)、为自己加油(学习焦虑的疏导)共八个心理辅导营。
2.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了更有效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设计了一些调查问卷,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了解,通过调查,确立了一些问题较突出的学生,如关于新生的适应情况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对新环境的反应,不太适应的占10%;对于与老师同学相处不太适应的占4%;对新学习内容、新学习方式、新要求等需独立处理不太适应的占6%。又如对中年级40名后进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过分依赖而导致学习不好缺乏自信的占15%;由于情绪障碍在学习方面不断受挫而导致学习不好缺乏自信的占30%;由于未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不好缺乏自信的占55%。之后,又通过向他们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情况,最终确定了辅导对象。
3.实施计划
(1)创设良好的辅导环境
为了便于辅导营活动的开展,我们布置了一个“快乐小屋”,让它成为辅导活动的主阵地。小屋里摆上长沙发,拼上较大面积的活动桌,利于集体活动。房间的基本色调采用暖色调,可以让学生进入快乐小屋后,积极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种温馨的感觉,利于学生心理的放松与释然,对于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快乐小屋里还添置了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摆设(如太阳花,色彩明快的装饰画等)和学生玩具(如孩子般大小的发声熊,史努比,Kitty猫等),易于调节气氛,使学生有去儿童乐园般放松的心理。快乐小屋真正成了孩子的乐园,在这里,心理辅导老师成了孩子们的大朋友,孩子们尽情倾诉自己的烦恼,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出点子,想办法,解决问题,消除烦恼。
(2)尊重、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了与老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就是教师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因为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和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效果的基本条件。在第一次辅导活动时,老师们都注意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继而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透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向他们那样去认识和感受,使学生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3)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自才是目的,它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自主的把握个人命运与独立的应付生活挑战的主体精神。只有当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加入心理辅导活动时,这一目标才能可能达到。因而,辅导营的老师在活动设计中都给学生发挥想象留有余地,在辅导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唱主角,通过作品展示、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每周定期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自我,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提高自信心,培养意志力,增加耐挫力,学会交往,改善适应不良等等。
四、研究成效与分析
心理教育的意义深远的,但心理辅导的成果往往是隐性的,不能立竿见影,可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在“我能行”辅导小组中的孩子,都缺乏自信。在小组开展了“埋葬我不能”一系列活动之后,小组的芮××同学课堂上敢举手了,不会做的题也敢去问老师了,成绩也有了一些进步,已经三次测验及格。一次,语文课上口语交际练习,要求大家课前准备几个笑话讲给大家听,他回家后,要求妈妈讲几个笑话让他学,妈妈说,想不起来了,他却认真的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不能说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我们还要加油,只要我们努力想,一定能想出来,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
“手拉手,交朋友”小组中的沈××同学开始不愿和大家一起玩,总是一个人,老师了解到他爱画画,就请了几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画画,创作出一幅集体画,大家合作得很愉快,他很开心,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现在他还成了小组的组长,负责联系组员,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老师请他吃饼干,他也会带巧克力来请老师吃,还把新结交的好朋友带给辅导老师看。
“千足金”小组是培养优秀学生的耐挫力的辅导小组,这个小组的林××同学在参加辅导小组之前,不能正确地对待挫折,一有考试就紧张,常爱问老师同学:我这样做没错吧。一旦考试失败就垂头丧气,失去信心,受到批评也不能正确对待。现在他开始学会客观的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有了明显的进步。
“心中有他人”小组有个孩子叫刘×,自我意识极强,好表现自己,第一次活动,大家开始自我介绍,他忙不迭的把别人的缺点、绰号以及犯过的错误说出来,轮到他自己时,他却毫不谦虚,只说优点并加以夸大,对缺点却只字不提。在后来的活动中,辅导老师为他们安排了踢足球,合作栽花等活动,合理安排,适当分工,让每个人都发挥作用,从活动中发现别人的优点,知道别人的作用。现在的他,见到老师知道问好,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而且知道了别人存在的作用及价值,让人觉得他现在懂事多了。
五、讨论与建议
1.团体辅导优势
团体辅导是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因为学校各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大体一致,生理心理发展程度大致相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大同小异。较之个别辅导,心理辅导营的开设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一是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力量。由于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悬殊,采用个别辅导方法无法满足众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将有共同问题的学生集体辅导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二是团体方式能够提供较大的效益。团体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实生活的缩影,使其能在团体中获得较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尝试学习或改变行为。因此对学校来讲,把存在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组织起来进行团体辅导,实在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值得推广。
2.引导自我教育。
辅导的最高目标与最终目的,是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辅导,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励志,自我努力,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它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评价,确立积极可行的目标,自觉的努力行为,进而促使其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以达到自我确定的目标。对待辅导对象加强自我教育既非常现实,又非常必要。虽然这个任务艰巨,但辅导者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达到这一最高要求。
3.需加强与大环境的配合。
在辅导营活动的过程中,辅导老师们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辅导营的孩子在辅导营时逐渐有了令人欣慰的表现,然而,一回到班级或家里,似乎又很容易回到老样子。这是因为辅导营的辅导与大环境的配合还不够,这就得辅导营的活动空间似乎成了一个真空,回到现实,一切又都恢复如初。这也使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在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环境起着同样重大的作用,辅导营的辅导活动必须和这几方面协调一致,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8.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良好学习策略具体有哪些

这个要看抄具体情况,多大的学生袭,学什么东西。但有几个基本规律:1.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知道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对教的知识的前设知识有没有,理解能力够不够,其实就是学生完成新学习的基础。2.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不反感学习活动,最好能激发其自发的学习,发挥主动性。3.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个分为班级教学和个人教学,主要是要注意哪种教学组织形式最适宜学生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果效率效益。4.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要注意家庭教学,社会教学,学校教学三个环境的协调设置。5.学习的知识内容应该精心设计。
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所以可能表述的不是那么清晰和全面,只是希望有一些借鉴作用。但是要是从学习心理来看学习策略的优劣,我个人意见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