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考试写作题目
❶ 太原师范学院招聘辅导员笔试内容大概考什么题型有哪些作文写什么
是学校招聘形式?一般参考公务员考试的内容
❷ 2013江苏师范大学招聘辅导员笔试就一题:写1200字议论文.太恶心人了吧,搞形式的吧
不可能这么简单吧
你是参加当天考试的考生么?
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版诽谤了
如果是的话那就是。。权。
当场的录取名单有看过么很多都是。。。
而且你报考时没有仔细看公告么:
面试结束后,总成绩确定按如下方式折算:总成绩=笔试成绩×30%+面试成绩×70%
so怪只怪你也许笔试成绩不错 but面试成绩很低哦 (个中缘由 不妨拍拍大腿想想 )
and从小语文老师就讲过 作文的分数么 呵呵。。。
(好笑的是如此占比的笔试成绩,那还神马笔试,直接面试得了 开创轻笔试的素质招聘先河 强烈建议国考省考采用如此形势 届时广大炮灰会喜大普奔 感激涕零)
(往年辅导员招聘还规定个专业,今年是“不限”)
(如此“专业”招辅导员,并如此占比的笔试成绩, 其他学校“脸红”么)
不过最应该“不平”的是笔试成绩第一名的考生哦 怎么笔杆子那么厉害 面试就名落孙山了
莫非ta只是会写字的哑巴呢 或者 干脆高分低能 抑或。。。
综上所述 苦不苦 想想笔试No.1 或许你的心情就能豁然开朗了
❸ 辅导员笔试考什么
一、笔试 共三个题目(任选两题,共100分,笔试权重为%):
(1)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哪些?
1.辅导员应对所在班全面负责。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2.辅导员要指导学生课程和业务学习。辅导员要帮助本班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3.辅导员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早锻炼,坚持按时作息,坚决杜绝通宵上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指导班委会和团支部开展工作,做好班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5.进行经常性地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遵纪守法、学习状况进行考察并作记载。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你将如何应对?
(3)如何处理学生突发事件?
(一)信息通报。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通报有关信息。通报信息要确认突发事件应对与恢复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问题。
(二)思想教育。由学工办参与并组织开展宣传和学生教育,加强舆论引导,消除学生恐慌心理,对自救互救知识和救援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予以通报表扬。
(三)治安保障。紧密联系保卫处,加强对突发事件地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发生混乱和其它滋扰事件。 (四)政策支持。对于遭受损失的学生,通过社会捐助、学校救济、同学互助等形式给予支持和救助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论坛里基本能找到。
二、面试 面试的问题比较多,比较杂,共10各考官,学生处、人事处、下面院系的书记,等等。(面试权重70%)首先是2至3分钟的自我介绍。这个环节主意要用最简短的语句刻画出最清晰的你。应侧重介绍你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而不是强调科研能力。我们不是来当任课老师的!然后是考官提问。问题很杂:你多大了?有没有女朋友?对所应聘的院系了解多少?应聘院系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开展工作?本科期间和研究生期间的辅导员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待?......不同的学校可能会问出不同的问题。 面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坦然,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讲考官喜欢的答案。可能问的有些问题是你提前准备过的、考虑过的,但是,回答时千万不要让人家一看你就是经过了精心准备,在背诵标准答案,而是应该尽量让考官感觉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在现场临场考虑、临场发挥的答案。做到这个,效果最佳!!!好了,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对某些同志有所帮助。
面试常见的几大问题!
1, 自我介绍 2, 在校期间的学生工作方面有哪些成绩? 3, 为什么要来我们学校应聘? 4, 谈谈如何应对大学生网民? 5, 如何批评学生? 6, ……
❹ 高校辅导员的笔试考试内容有哪些
高校辅导员的笔试考试内容不同学校的考试也不一样,有的参公,即考试内容为行测和申论,有的也考教育学和心理学。
笔试:行测;党的基本知识;校史;中央关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文件;案例分析,诸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面试: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做辅导员;你具备哪些竞争优势;上岗后如何展开工作等。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
❺ 辅导员 作文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其次是人格。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第三是全面。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要致利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二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四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