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老师教学风格
Ⅰ 如何将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到教学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认真的考虑一下自己的教学风格。
风格首先是一种艺术范畴的东西,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凡是艺术的都是个性化的,凡是艺术都是创造性的,凡是艺术都是唯一的,天下唯一,独一无二。
凡是技术的都是可以复制的,都是可以克隆的。而教学有风格,因为它是一门艺术。我们的课堂教学,一个老师一个特点,即便是面对同一班学生,使用同一个版本的教材,运用同一种教法,课堂上呈现出来的肯定是各具风采,少有雷同。风格是一种艺术范畴,不是技术范畴.风格是一种境界,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最终都必须走向的一种境界,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不管你是否自觉,你的教育教学,你的教育生命,最终要固化为一种风格。既然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都要形成一种风格,都要固化为个性化的、稳定的一种形态、一种韵味、一种风貌,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普通老师很少去关注这个问题,很少去主动构建自己的风格?这是需要深刻反思的。
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有多种多样的体现,第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风格的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肯定各不相同。
第二点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同风格的老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各有不同。
未来成熟的风格,就从你今天一节又一节不成熟的课开始的;你未来散发着巨大魅力的风格,就从你今天一次又一次失误中开始的,就从今天一次又一次教学细节的改进中开始的。
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发现。一个老师,要善于发现自我:我的性格优势,我的知识结构,我的能力特点……要努力寻找自己的每个生命亮点,这是形成你风格的物质基础。很多老师,教了很多年的书,但依然对自己不甚了解,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究竟在哪里,这是一种专业成长的悲哀,是一种职业生涯的悲剧
第二,普通老师追求风格之路,完全可以从模仿开始,初登讲坛,不用不好意思,你尽可大胆地、果断地、淋漓尽致地模仿名师。
第三点就是要创造。首先,在文本解读方面,在教材的理解方面,你一定要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你不能对常规的教学内容产生个性化的解读,你就永远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步,对教材有了个性化的的解读和发现,然后就是要创造个性鲜明的方法来传递自己的解读和发现。第三步就是语言。我们天天在教课,我们天天在说话,我们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语言究竟是什么特点,什么风格。
总之,风格是每一位通老师的追求,不是名师、特级教师才有的追求;是每一位老师当下的追求,不是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追求,更不是到老了才追求。从现在,从当下,从你明天的每一节课开始,我们都要考虑朝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前行。
Ⅱ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这需要从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相关能力与因素中加以整合分析,从战略性的高度加以探讨。(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教学风格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形成。青年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就是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江苏省泅洪县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高级教师张林老师从教的前五年一直住宿在学校,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正是在这几年里,他用心钻研、刻苦实践,为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个人风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条件。所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同时,教学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斯坦福大学教授盖奇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可进人艺术之境,但必须有其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想真正了解教学或成功地从事教学的人,必须精通教学的理论和规律。因此,要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辩证灵活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学中的条条框框。教学风格既不会光顾那些对教育科学理论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也不会青睐那些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教书匠”。(二)树立教学激情,热爱学生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对教学不感兴趣,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某种事物有所认识或参与了某种活动,体验到情绪上的愉悦后发生的。所以,兴趣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没有兴趣的活动,是不可能产生激情的。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用生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著创造的。教学艺术是一种塑造人的艺术,从事教育者与其他艺术家一样,要有一种感动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风中而潜移默化。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学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积极的献身精神,以极大的热情钻研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虽然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各有不同,但各种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对学生诚挚深厚的爱,是教师出于一种对祖国负责,对人民负责,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尚无私的理性之爱,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强化教师对教学艺术的追求,这就形成了乐教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乐教爱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树立知己意识,发挥个人优势知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还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外部的关系,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己行为的对象。它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比如,要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或哪几种气质的综合。因为不同气质的教师由于情感和活动强弱、快慢不一样,教学上表现出来的个性风格也就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多血质的教师上课如同演讲,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融语言、表情为一体。但缺乏毅力和耐心,对基础差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去辅导和教诲。胆汁质的教师上课时情感起伏较大。兴致高时,如滔滔江水;兴致低时,冷若冰霜;爱时如火如茶,恨时只想把调皮、捣蛋者痛骂一顿。胆汁质的教师教学能力强,有魄力,但脾气暴躁,自制力差,激情不易控制,常常影响教学效果。茹液质的教师上课慢条斯理,以理服人;善于提问,启迪思路;富有耐心,性情随和;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讲究板书,条理分明。但反应较为迟钝,行为拘谨,碰到意外事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缺乏教学机智。抑郁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按部就班,细致平稳,缺乏表情,举止迟缓,照本宣科。但他们往往理论修养较高,看待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为人老成持重,办事有条不紊。不同的气质体现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作为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己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异于别人的生理特点、能力系统、思维品质、个性倾向等。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统一起来,使两者达到和谐发展,才能做到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风格形成的沃土。正如美国的克莱德·E·柯伦在其名篇《教学的美学》中所指出的:艺术性的东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创造的成品赋有一种美。而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更进一步指出:“只有当教师拥有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把个性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四)模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形成成熟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单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没有一个模仿学习的进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心理中的联想、类比,从科学意义上说就是思维的模仿。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可见,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所以,关键在于辩证的模仿。其一,“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因为教学风格的内部结构是多层次的。其二,模仿要适合自己的条件。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模仿要得法,不要照搬。因为最好的方法,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最坏的方法。其三,不拘一家,博采众长。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上也是各异的。因此,去粗取精,适当运用,一模仿才能做到恰当。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切忌邯郸学步,故步自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超越简单的模仿,那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由此可见,现代教学反思的新理念有助于推进教师由教学经验、教学中的模仿行为走向教学的独创,融会贯通,最终达到教学风格艺术境界的水平,’实现教学实践的提升与超越。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经验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学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Ⅲ 幼儿园教师希望杯教学风格怎么写
幼儿园教师希望杯教学风格应该这么写: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博采众长的模拟阶段
1972年至1981年是我从教的最初十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了刻苦钻研大纲、教材,大量解题,深入研究解题规律,苦练教学语言、板书、黑板画等教学基本功以外,我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继承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教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
模拟的第一类对象是自己曾听过其讲学的著名专家和学者。1965年在清华大学我曾听过著名数学家赵访熊的讲座《怎样学好高等数学》。1974年在安徽贵池我曾听过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的讲座《优选法及其应用》。1979年在无锡市科协会堂我曾听过著名学者邵品琮的讲座《哥德巴赫猜想》。这三次高水平、高品位的学术报告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使我领略到了数学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华罗庚教授、赵访熊教授沉稳老练、居高临下、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学风格,邵品琮教授镇定自如、精辟深刻、生动形象(用拟人化手法讲自然数)、妙语连珠的讲学风格,令在场的每一位听讲者赞叹不已。
模拟的第二类对象是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中学六年我就读于无锡市二中,周永菊、阮扶九、龚锡泉、许寄尧、周祥昌等全市闻名的数学教师都曾教过我。1964年考入清华后,汪鞠芳老师(曾兼任中央电视台《高等数学》课主讲教师)曾教过我两年《高等数学》。这些名教师风格各异、各具特色。例如,汪鞠芳、周永菊老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阮扶九老师精神拌擞、讲课质朴严谨;龚锡泉老师教学语言精炼、板书及黑板画美观(徒手画图堪称一绝);许寄尧老师擅教平面几何,以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而著称;周祥昌老师机智灵活,擅长巧解数学题。这些优秀教师当年的教学风姿,连同他们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铭记在我脑海中,他们的成功经验,成为我教学生涯中受用不尽的财富。
模拟的第三类对象是本校教师中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老教师。例如李泰祺老师典雅、严谨的教风,鲍彭春老师规范、漂亮的板书等,功底都很深。 这些名家高手在教学中富有特色的一招一式都有很高的示范价值。当时我的想法是:博采众长,把这些老师各自教学特色中最亮丽的“闪光点”汇聚起来,用心领悟其真谛,归纳出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的若干个“要”和“不要”,并从讲台形象、语言特点、教法技巧等方面给自己“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设计,在脑海中构画出一个理想化的教学风格“样板模型”,供自己在实践中模拟,力求从“形似”升华到“神似”。 经过十年的反复实践、反复磨练,我初步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的基本式样: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教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严谨、生动、幽默;板书——工整,详略得当;黑板画——规范、熟练(也会徒手画图);解题指导——灵活,富有启发性,讲究多解、巧解。事实上,在这一基本式样中含有许多师从上述各位名教师的成份,它是我教学风格成型的基础。
二、形成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模拟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表达方式进行教学,进入形成某些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八十年代我的教学观念更新较快,并通过带教改试点班,上公开课(十年内共计约上过60多节),参加编写江苏省中师数学教材,参加全国、华东地区及省内中师、中小学教研活动,其中包括担任江苏省和贵州、云南、广西 三省区中师数学教材讲习班主讲教师等努力提高自己,形成了一些教学特色。
特色之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一定创造性。能通过对教材内容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使其成为学生容易适应的知识框架,使其化为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和附加多种可感因素的具体形象。
特色之二是: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根据教学难度的高低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确定教学方法时不是以课时为单元而是以重要知识点为单元来考虑。我采用“读、议、讲、练、问、答”的教学法提高中师数学教学质量的经验,曾在1984年江苏省中师数学年会上作专题介绍。
特色之三是:教学手段较新。较早地把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在1986年十省市中师数学年会上,我自行设计软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独立重新试验》,因效果好,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而受到一致好评。
特色之四是: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做法行之有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文曾发表于全国性刊物《师范教育》。
特色之五是:《代数》和《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两个科目成为我任教科目中较突出的强项。由于参编教材,对这两个科目的教材体系十分熟悉,对教法的研究也较深入。
特色之六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数学语言严谨、精练,课堂教学用语流畅、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形成教学风格的成熟阶段 将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稳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在一贯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式样格调,这就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标志。
关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我的想法是: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个人的教学风格中,教法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教法的指导思想。
2.个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必须合乎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突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系统原则。
3.要全面认识数学教学的功能。它不单纯是教会学生掌握数学工具,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要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坚定不移、客观公正的品格,形成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激发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锻炼探索事理的能力。
4.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理解和参与,改变学生“被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学生自立、自强的“主人”意识。
5.教师不应当只扮演“奉送真理”的教育者,应当成为明智的指路人、辅导员,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
这些观点就是上述那些已形成的教学特色的结合点,是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在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本人的综合条件和个性特点,根据风格的外在表现,我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归属于“理智型”。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的这种风格已趋于稳定。 就教学形态而言,“理智型”风格体现“理”中带“智”。这里的“理”是指数学逻辑严密,想象丰富,联想开阔,教学系统内部各因素和各部分之间协调、统一,系统性强,这里的“智”是指随机应变,弃旧求新,化静为动,变直为曲,寓情于理,寓趣于理。 就课堂教学结构而言,“理智型”风格常表现为课的开头有一个发人深思的切入点,课的中间部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方式变化有致,教学环节与阶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课的结尾合乎逻辑。 就教学方法而言,“理智型”风格对各种教学法都具有“兼容性”。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就是“读、议、讲、练、问、答”教学法。我认为这种教法特别适合于中师数学教学,适合于教师当“明智的辅导员”。 教学风格是发展的。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精益求精”。
Ⅳ 小学数学教师形成怎样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那么,探讨研究那些因素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有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从而成为名师名家。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和更新知识的理念
记得初为人师时,我们把“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作为座右铭,认为教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有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居高临下,驾驭自如,向学生输出知识的精华。一个知识贫乏的教师,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手段也教不出好学生。固然,教师自身受教育的程度的确是教师风格形成的前提。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文化层次越高,他的知识越渊博,在教学过程中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新知识的含量,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但常识告诉我们,水也是有区别的,有清水、活水,也有死水、脏水,甚至腐水、臭水,那么,老师有了一桶水是不是就够了呢?显然是不行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具备了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更新知识理念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2、教师的乐教敬业精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以其光辉的一生铸造了教师的理想人格: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教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革新创造,时刻坚持“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正是他的这些优良品质影响着学生,才塑造出众多社会栋梁之才。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师徒如父子”。这句话说明老师可以像父亲一样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当老师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老师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老师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老师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一个教师只有乐教敬业,才能认真地对待每堂课的教学,才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强烈愿望,才能力求自身教学技术和教学效果的完美。教师的乐教敬业精神程度对教学风格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3、教师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
文如其人,课也如其人。有的人热情开朗,激情澎湃;有的人沉着冷静,思维慎密;有的人机智敏捷,幽默诙谐……,个性特征的不同教学风格就会有所不同。
玛兰德在《教室里的雕塑艺术》中指出:“教书育人就是一门雕塑艺术,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是一位雕塑家。雕塑家依据自己的风格作用于他的工作对象,那么他的作品必然也会体现出他的风格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如一位雕塑家,有的教师习惯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风采各异的教学风格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个性特征。正是由于这个个性特征在讲台上表演才使教学风格呈现多样性,使教学成会艳丽多彩的艺术。
4、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意识
教学风格形成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结果。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经历各种常态的接触,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特长的比较稳定的教学风格。正如优秀教师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创新,千学万学,都应在自己的风格基础上不断完善变化,唯如此,才能在教学上自己得心应手,教有成效。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不断进行教学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外在因素
1、社会传统和时代要求的影响和制约
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五步法已写入小学数学教法的教科书,也作为我们评价教师一堂课的标准,由此,就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教学风格。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的全球化及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都产生了根本的变革。而站在培养人才讲台上的教师如果不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成为现代教育的落伍者。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学中创建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他的“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强调“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提倡学生要能尝试,多尝试。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在这个时期提出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比较著名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卢仲衡教授,“自学辅导模式”,就是主张“先学后教”。
2、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是影响教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小学数学包含:小学数学的概念、计算、问题解决、几何等不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能一成不变的,应在自己形成的较稳定的风格基础上去应和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小学数学概念“1”,谁能见到真正的“1”,我们只能见到一棵树、一支笔、一个人、一头牛,而绝不会见到作为数学概念的“1”,数学概念的这种抽象性就决定了小学数学的学习,就要以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经历一个将感性材料在脑海里来回辨析,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特别是新概念的引入,概念形成,更要关注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作为老师,不能按照预设一味寻求答案标准性,而应注重课堂的生成性。由于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比如:学生的年龄大小,智力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好坏等等也会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
3、学校的教学民主和氛围
学校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校内的教学民主和研究氛围、学校对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状况、教学设施等等。在一个宽松的、民主的、探索的教学艺术环境里,教师经常研究切磋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取长补短。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技术的创新都是极其有利的,特别是年轻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新鲜的东西,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4、学校对教与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将起到导向作用。目前学校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存在种种弊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着重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记忆和再现情况,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没有给学生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留下必要的空间。从而造成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
数学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和评价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产生重大的影响。
5、教学设施及学校环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走上讲台讲课”早已过去。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具有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多媒体技术如何恰当地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影响到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做有激情的智慧型的小学数学教师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激情是一切艺术之母。激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疯狂,而是你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深沉的爱,在平时的交流中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同他们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无视学生或者看不起学生,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痛苦,摧毁自信,酝酿敌视。当然我们热爱学生,就要在我们的行为中清清楚楚地表露出来,热爱学生包括对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欣赏。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对学生有建设性的想法,要尊重理解,并给予赏识性评价,少说“你不行,你不对”多说“你真行,太棒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课堂高潮迭起,充满生机。
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特别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不同于其他学科。例如对于自然数的认识:1,2,3,…,101,102,103,…,1001,1002,1003,…无限制地继续下去时,很远很远的大数是决不可能由真实事物中直接抽象出来的,而只能依靠人的想象。这种想象的数,实际上是人的思维的产物,把它看成是一种“理想元素”。类似地直线的无限性,有理数的稠密性,实数的连续性等概念,也都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不可能直接为人们所感知。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因素。教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种气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因为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教学风格。可见,这种知“己”是相当重要的。
3、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了。”又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教师一旦停止学习,教师的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推陈出新,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就不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不断地学习就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4、要有一个良好的心里定势
定势理论认为,定势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们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反应,并影响着问题解决时的趋向性,这种趋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起到正效应;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小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有较大影响,积极的心理定势推动教学的进展,消极定势妨碍教学的深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反映认识上的心理定势,又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学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定势,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既要强化心理定势,又要适时地突破定势的束缚,不断完善心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的教学风格。
总之,具有独特的稳定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不是名师、特级教师才有的追求。教师的全面成长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只有通过每位教师的刻苦努力,不懈的追求,从现在开始,从你的每一节课开始,朝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Ⅳ 这位老师教学风格如何且适合高中差生辅导吗
嗯,第一感觉是特别狂。。。。
但是,后来发现这位老师讲课真的超有吸引力诶,讲重点,内所有的知识点点容到为止,留了很大的空间给学生自己思考。他讲课有一个特点,所有的知识点,讲概念,讲缘由,这个为什么是这样的,至于剩下的计算……
总得一句话,特别特别喜欢上他的课,每次上完课都感觉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Ⅵ 如何形成教学风格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这需要从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相关能力与因素中加以整合分析,从战略性的高度加以探讨。
(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
教学风格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形成。青年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就是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江苏省泅洪县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高级教师张林老师从教的前五年一直住宿在学校,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正是在这几年里,他用心钻研、刻苦实践,为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个人风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条件。所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同时,教学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斯坦福大学教授盖奇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可进人艺术之境,但必须有其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想真正了解教学或成功地从事教学的人,必须精通教学的理论和规律。因此,要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辩证灵活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学中的条条框框。教学风格既不会光顾那些对教育科学理论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也不会青睐那些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教书匠”。
(二)树立教学激情,热爱学生
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对教学不感兴趣,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某种事物有所认识或参与了某种活动,体验到情绪上的愉悦后发生的。所以,兴趣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没有兴趣的活动,是不可能产生激情的。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用生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著创造的。教学艺术是一种塑造人的艺术,从事教育者与其他艺术家一样,要有一种感动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风中而潜移默化。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学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积极的献身精神,以极大的热情钻研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虽然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各有不同,但各种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对学生诚挚深厚的爱,是教师出于一种对祖国负责,对人民负责,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尚无私的理性之爱,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强化教师对教学艺术的追求,这就形成了乐教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乐教爱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树立知己意识,发挥个人优势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知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还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外部的关系,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己行为的对象。它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比如,要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或哪几种气质的综合。因为不同气质的教师由于情感和活动强弱、快慢不一样,教学上表现出来的个性风格也就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多血质的教师上课如同演讲,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融语言、表情为一体。但缺乏毅力和耐心,对基础差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去辅导和教诲。胆汁质的教师上课时情感起伏较大。兴致高时,如滔滔江水;兴致低时,冷若冰霜;爱时如火如茶,恨时只想把调皮、捣蛋者痛骂一顿。胆汁质的教师教学能力强,有魄力,但脾气暴躁,自制力差,激情不易控制,常常影响教学效果。茹液质的教师上课慢条斯理,以理服人;善于提问,启迪思路;富有耐心,性情随和;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讲究板书,条理分明。但反应较为迟钝,行为拘谨,碰到意外事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缺乏教学机智。抑郁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按部就班,细致平稳,缺乏表情,举止迟缓,照本宣科。但他们往往理论修养较高,看待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为人老成持重,办事有条不紊。不同的气质体现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作为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己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异于别人的生理特点、能力系统、思维品质、个性倾向等。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统一起来,使两者达到和谐发展,才能做到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风格形成的沃土。正如美国的克莱德·E·柯伦在其名篇《教学的美学》中所指出的:艺术性的东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创造的成品赋有一种美。而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更进一步指出:“只有当教师拥有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把个性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模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形成成熟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单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没有一个模仿学习的进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心理中的联想、类比,从科学意义上说就是思维的模仿。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可见,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所以,关键在于辩证的模仿。
其一,“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因为教学风格的内部结构是多层次的。
其二,模仿要适合自己的条件。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模仿要得法,不要照搬。因为最好的方法,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最坏的方法。
其三,不拘一家,博采众长。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上也是各异的。因此,去粗取精,适当运用,一模仿才能做到恰当。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切忌邯郸学步,故步自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超越简单的模仿,那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由此可见,现代教学反思的新理念有助于推进教师由教学经验、教学中的模仿行为走向教学的独创,融会贯通,最终达到教学风格艺术境界的水平,’实现教学实践的提升与超越。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经验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学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Ⅶ 如何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这需要从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相关能力与因素中加以整合分析,从战略性的高度加以探讨。(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教学风格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形成。青年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就是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江苏省泅洪县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高级教师张林老师从教的前五年一直住宿在学校,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正是在这几年里,他用心钻研、刻苦实践,为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个人风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条件。所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同时,教学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斯坦福大学教授盖奇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可进人艺术之境,但必须有其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想真正了解教学或成功地从事教学的人,必须精通教学的理论和规律。因此,要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辩证灵活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学中的条条框框。教学风格既不会光顾那些对教育科学理论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也不会青睐那些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教书匠”。(二)树立教学激情,热爱学生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对教学不感兴趣,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某种事物有所认识或参与了某种活动,体验到情绪上的愉悦后发生的。所以,兴趣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没有兴趣的活动,是不可能产生激情的。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用生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著创造的。教学艺术是一种塑造人的艺术,从事教育者与其他艺术家一样,要有一种感动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风中而潜移默化。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学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积极的献身精神,以极大的热情钻研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虽然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各有不同,但各种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对学生诚挚深厚的爱,是教师出于一种对祖国负责,对人民负责,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尚无私的理性之爱,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强化教师对教学艺术的追求,这就形成了乐教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乐教爱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树立知己意识,发挥个人优势知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还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外部的关系,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己行为的对象。它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比如,要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或哪几种气质的综合。因为不同气质的教师由于情感和活动强弱、快慢不一样,教学上表现出来的个性风格也就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多血质的教师上课如同演讲,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融语言、表情为一体。但缺乏毅力和耐心,对基础差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去辅导和教诲。胆汁质的教师上课时情感起伏较大。兴致高时,如滔滔江水;兴致低时,冷若冰霜;爱时如火如茶,恨时只想把调皮、捣蛋者痛骂一顿。胆汁质的教师教学能力强,有魄力,但脾气暴躁,自制力差,激情不易控制,常常影响教学效果。茹液质的教师上课慢条斯理,以理服人;善于提问,启迪思路;富有耐心,性情随和;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讲究板书,条理分明。但反应较为迟钝,行为拘谨,碰到意外事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缺乏教学机智。抑郁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按部就班,细致平稳,缺乏表情,举止迟缓,照本宣科。但他们往往理论修养较高,看待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为人老成持重,办事有条不紊。不同的气质体现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作为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己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异于别人的生理特点、能力系统、思维品质、个性倾向等。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统一起来,使两者达到和谐发展,才能做到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风格形成的沃土。正如美国的克莱德·E·柯伦在其名篇《教学的美学》中所指出的:艺术性的东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创造的成品赋有一种美。而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更进一步指出:“只有当教师拥有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
Ⅷ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博采众长的模拟阶段
1972年至1981年是我从教的最初十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了刻苦钻研大纲、教材,大量解题,深入研究解题规律,苦练教学语言、板书、黑板画等教学基本功以外,我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继承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教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
模拟的第一类对象是自己曾听过其讲学的著名专家和学者。1965年在清华大学我曾听过著名数学家赵访熊的讲座《怎样学好高等数学》。1974年在安徽贵池我曾听过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的讲座《优选法及其应用》。1979年在无锡市科协会堂我曾听过著名学者邵品琮的讲座《哥德巴赫猜想》。这三次高水平、高品位的学术报告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使我领略到了数学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华罗庚教授、赵访熊教授沉稳老练、居高临下、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学风格,邵品琮教授镇定自如、精辟深刻、生动形象(用拟人化手法讲自然数)、妙语连珠的讲学风格,令在场的每一位听讲者赞叹不已。
模拟的第二类对象是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中学六年我就读于无锡市二中,周永菊、阮扶九、龚锡泉、许寄尧、周祥昌等全市闻名的数学教师都曾教过我。1964年考入清华后,汪鞠芳老师(曾兼任中央电视台《高等数学》课主讲教师)曾教过我两年《高等数学》。这些名教师风格各异、各具特色。例如,汪鞠芳、周永菊老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阮扶九老师精神拌擞、讲课质朴严谨;龚锡泉老师教学语言精炼、板书及黑板画美观(徒手画图堪称一绝);许寄尧老师擅教平面几何,以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而著称;周祥昌老师机智灵活,擅长巧解数学题。这些优秀教师当年的教学风姿,连同他们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铭记在我脑海中,他们的成功经验,成为我教学生涯中受用不尽的财富。
模拟的第三类对象是本校教师中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老教师。例如李泰祺老师典雅、严谨的教风,鲍彭春老师规范、漂亮的板书等,功底都很深。 这些名家高手在教学中富有特色的一招一式都有很高的示范价值。当时我的想法是:博采众长,把这些老师各自教学特色中最亮丽的“闪光点”汇聚起来,用心领悟其真谛,归纳出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的若干个“要”和“不要”,并从讲台形象、语言特点、教法技巧等方面给自己“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设计,在脑海中构画出一个理想化的教学风格“样板模型”,供自己在实践中模拟,力求从“形似”升华到“神似”。 经过十年的反复实践、反复磨练,我初步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的基本式样: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教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严谨、生动、幽默;板书——工整,详略得当;黑板画——规范、熟练(也会徒手画图);解题指导——灵活,富有启发性,讲究多解、巧解。事实上,在这一基本式样中含有许多师从上述各位名教师的成份,它是我教学风格成型的基础。
二、形成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模拟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表达方式进行教学,进入形成某些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八十年代我的教学观念更新较快,并通过带教改试点班,上公开课(十年内共计约上过60多节),参加编写江苏省中师数学教材,参加全国、华东地区及省内中师、中小学教研活动,其中包括担任江苏省和贵州、云南、广西 三省区中师数学教材讲习班主讲教师等努力提高自己,形成了一些教学特色。
特色之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一定创造性。能通过对教材内容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使其成为学生容易适应的知识框架,使其化为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和附加多种可感因素的具体形象。
特色之二是: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根据教学难度的高低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确定教学方法时不是以课时为单元而是以重要知识点为单元来考虑。我采用“读、议、讲、练、问、答”的教学法提高中师数学教学质量的经验,曾在1984年江苏省中师数学年会上作专题介绍。
特色之三是:教学手段较新。较早地把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在1986年十省市中师数学年会上,我自行设计软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独立重新试验》,因效果好,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而受到一致好评。
特色之四是: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做法行之有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文曾发表于全国性刊物《师范教育》。
特色之五是:《代数》和《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两个科目成为我任教科目中较突出的强项。由于参编教材,对这两个科目的教材体系十分熟悉,对教法的研究也较深入。
特色之六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数学语言严谨、精练,课堂教学用语流畅、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形成教学风格的成熟阶段 将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稳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在一贯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式样格调,这就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标志。
关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我的想法是: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个人的教学风格中,教法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教法的指导思想。
2.个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必须合乎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突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系统原则。
3.要全面认识数学教学的功能。它不单纯是教会学生掌握数学工具,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要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坚定不移、客观公正的品格,形成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激发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锻炼探索事理的能力。
4.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理解和参与,改变学生“被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学生自立、自强的“主人”意识。
5.教师不应当只扮演“奉送真理”的教育者,应当成为明智的指路人、辅导员,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
这些观点就是上述那些已形成的教学特色的结合点,是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在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本人的综合条件和个性特点,根据风格的外在表现,我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归属于“理智型”。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的这种风格已趋于稳定。 就教学形态而言,“理智型”风格体现“理”中带“智”。这里的“理”是指数学逻辑严密,想象丰富,联想开阔,教学系统内部各因素和各部分之间协调、统一,系统性强,这里的“智”是指随机应变,弃旧求新,化静为动,变直为曲,寓情于理,寓趣于理。 就课堂教学结构而言,“理智型”风格常表现为课的开头有一个发人深思的切入点,课的中间部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方式变化有致,教学环节与阶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课的结尾合乎逻辑。 就教学方法而言,“理智型”风格对各种教学法都具有“兼容性”。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就是“读、议、讲、练、问、答”教学法。我认为这种教法特别适合于中师数学教学,适合于教师当“明智的辅导员”。 教学风格是发展的。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