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弹钢琴
A. 看到个笑话,前面的都懂了,就最后弹钢琴不懂,求解
还是说的药家鑫啊 看看这个文章: 药家鑫的蜕变:用弹钢琴的手杀人 他的那双手,纤细、修长,天生是一双弹钢琴的手。没有人知道他握刀捅人的姿势。他的朋友说,“他哪里像拿刀的人”。死者身上有8刀,致命的一刀在胸前。药家鑫杀了人。 驾车撞人后捅死伤者,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在朋友眼中柔顺却又倔强 安静 在做家教的家里,他弹琴之前总会仔细地把手洗干净 药家鑫喜欢安安静静地弹琴。 在罗太太家做了近两年的家教,有时候他一周会在这个家里出现五次。 在做家教的家里,他弹琴之前总会仔细地把手洗干净。“弹琴的时候像融在里面”,学生的家长罗太太说,能看出来,他喜欢音乐。药家鑫不喜欢激烈的曲子,他说,一弹抒情的曲子就觉得悠扬,而激烈的就没了感觉。 他的弹琴风格在大学同学看来,细而干净。他2008年考西安音乐学院的时候,弹的是《水的嬉戏》,熟练、规范。 在罗太太眼里,他就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孩子。 从没有迟到,也没有请过假。晚上六点左右开始,进了门就关了手机练琴。练琴之外,他和陪练的孩子交流的多是养小动物的心得和玩iTouch的体会。 他进门会微笑着和所有人打招呼。课时费涨了,罗太太觉得有点力不从心。孩子的奶奶给药家鑫打电话说困难,他很客气,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价格。 唯一让罗先生觉得有点特殊的是,药家鑫几乎不吃他家里的东西,“也许有点轻微的洁癖”。 他不喜欢足球以及一切剧烈的运动,世界杯的时候,说起足球,他笑笑,觉得太激烈了。 大学里,同学对他的印象多是,普通、羞涩。 “平淡的让我想不起来”,西安音乐学院08钢琴系的李娜(化名)说。有时候上课他们坐在一起,发发呆,聊聊天。回答不上问题,互相救场。也会一起抱怨曲子难背,老师太严。 同学们都叫他鑫鑫。他专业课不错,第一学年的时候拿到了乙等奖学金。 因为走读,他和班里的同学并不太熟悉。出事后,老师回忆起他来,没有特别的印象。只是提到,大二下学期因为带家教太多,成绩下降,辅导员找他谈话,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但他们都记得他笑起来的样子。眼睛眯眯的,爱脸红。老师曾经说他的名字是“要加薪”,全班哄笑。 今年大三了,他辞掉了家教,想多一点时间练琴。他对罗太太说,想要考研,有更好的深造机会。他想去上海、北京。 暗涌 他曾对朋友感叹,“也许我心理有点扭曲了” 家里,只有药家鑫一个孩子。 邻居的眼中,药家鑫文气,不是一个“油痞”,家里的乖孩子。 他父亲原来在西安华山机械厂工作,后来下海经商。母亲也是厂子里的工人,退休后主要精力都在照顾他。 楼下的邻居张定亮说,药家和邻居关系相处都不错,但也不会交往太深,家境算是殷实。 在药家鑫的朋友吴强(化名)看来,药家鑫和父亲的关系其实一直紧张。 “他常常会在背后骂父亲”,吴强说,药家鑫的父亲小时候对他太过严格。父亲打他,还曾经把他关在地下室,黑而且冷。 另外一位朋友李令(化名)曾经在药家鑫家下面的垃圾桶,发现一堆被掰成两半的游戏碟片。药家鑫从来不敢自己在家玩游戏。 父子矛盾的焦点在于,父亲不能接受药家鑫对情感的态度。药家鑫的父亲弹古筝、练书法,是一个很传统的人。 吴强说,药家鑫最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讽刺。他的父亲曾经对药家鑫说,“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 那时候药家鑫在上初中,近200斤的体重,很短的时间内,他迅速瘦了下来。到现在,他一直保持一百斤出头的体重。 药家鑫曾经对他一个朋友说,他会把吃进去的食物都吐出来,只尝一下味道。 药家鑫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夏天,为了不晒黑,他会穿长袖的衣服。他不能容忍自己的脸上长痘,会熬中药来吃。他会买各种化妆品,会用脱毛膏。他保养自己的手比女孩子还要精细,一层层的抹护手霜、修剪指甲。 他爱美,想到要整容。 有一段时间,药家鑫和自己的一个朋友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中了五百万怎么花。 计算了那么久,他最后的结论是,拿去整容。 高考他考得很好,姥爷奖励了他一万块钱。吴强说,药家鑫拿出一半钱做脸部美容,一半买了手机。“我想把家里的钱都花光”,药家鑫甚至有时候会对吴强抱怨,恨死了自己的父母。 这样的药家鑫躲在乖巧、成绩好的药家鑫后面,很多人看不到。 他对吴强感叹,“也许我心理有点扭曲了吧”。
B. 钢琴曲春舞到底是几级的
《春舞》为8-9级钢琴曲,《春舞》由孙以强谱写的钢琴曲,曲子有激昂、有柔美的地方,起伏大。前奏,柔和,轻柔,优美的感觉,似鸟儿婉转歌唱,如山泉缓缓流淌。接下来,节奏慢慢转为活泼、轻快,如新疆孩童玩耍嬉戏。
第三段加入了一些男子,刚毅,激情,语段越来越短,越来越短,以两手交替演奏的形式表现出新疆男子火热激情的舞蹈与呐喊。
最后一个D和弦结束终端。最后到达结尾,乐曲以幽静,恬静的形式完美地呈现出结局,如幽静的山涧,似舞蹈结束后,平地回回响的脚步,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新疆风格。
(2)辅导员弹钢琴扩展阅读:
1、音阶:音阶24个大小调是比较重要且有用的。很多大型奏鸣曲、乐曲、协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阶,因此需要将音阶掌握好。
弹音阶要注意的是让所有音发出来的声音都要一样,不能有轻有重,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弹音阶的时候还是有的重有的轻,控制不好力度,可能演奏不出令你满意的音色和旋律。
2、琶音:琶音包括24个大小调琶音跟属7减7琶音。这个是建立在音阶之上的东西,主要练习手指之间的扩张和伸缩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练习。
钢琴曲中琶音部分占很大一部分,各式各样的琶音都会出现,但都是24个大小调属7、减7和弦的琶音变形模式,所以弹好基本琶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3、八度:8度的演奏技巧有两种,第1个只用手腕技巧,第2个用手臂和手腕一起来完成。如果弹篇幅很长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技巧,如果弹最后结尾那一小部分8度就需要手臂的力量,这样才能弹出气势辉煌的效果。
4、手指独立练习:掌握这个技巧需要对钢琴的弹奏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什密特钢琴教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本钢琴指法练习,但是弹过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不可解决的技巧问题都不在是困难的了。
C. 心里每天都在恐慌和害怕,从9月2日被班主任和辅导员推选为学习委员之后,我就变了。变得不再像自己,心
抱抱你!要加油啊!我也是一个经常感到害怕的人。大学的时候在群里也不怎么说话,其实我内心非常羡慕那种在群里聊得很high的人。还有,我发言的时候,如果没人回复,的确很尴尬了。学习委员的确有很多要做的工作,我们大学的学习委员好像就很忙的样子。如果你感觉忙不过来,可以找别人帮帮忙,比如班长啦。作为一班之长,总得有点震慑力和号召力的。我们大学里几个班委好像就是互帮互助吧。我感觉我们学委是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人,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其实,你说到的这些问题,不光是在大学里会遇到,以后走上社会,更是难以避免。
躲避不了的,就去享受吧!其实,作为学委,也有很多好处,不是嘛。班里的学生都会认识你,记得你。自己也能锻炼一定的交际能力,积累经验,因为日后踏上社会,要面临的事情可能比这还要困难很多啊。
至于你说的钢琴和舞蹈,我觉得如果你害怕挂科的话,平时就要多下功夫。也可以找上一届的打听一下,考试内容是什么,老师标准怎么样,提前做好准备。因为考试只有很短的时间,不可能全面考验人,所以还是可以投机取巧一下了。
你是不是刚刚进入大学呢?我觉得人与人沟通还是得需要自己主动啊!虽然我也不是个主动的人,但是一直被动是很难交得上朋友的。你可以没事多和舍友交流交流。大学里,一个宿舍的还是最亲密的,也是以后联系比较多的。
不要害怕了,无论如何,大学时光都会是人生中比较轻松的一段时光,如果你每天愁眉苦脸,以后想起来会很后悔的。加油,加油!!!
D. 怎样用钢琴练唱歌音阶
音阶练习,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可我的学生在练琴时,特别不爱练音阶,作为业余辅导员,我做了一点尝试。我的学生在音阶练习过程中,走过一段弯路,经常是时好时差,很不稳定。主要问题时:腕硬;抬指不放松;穿指慢;手指力度差;五指不立;指法错。指导他学琴的老师,每次课上都认真纠正,起初我总认为是练琴时间短,不用心,就让他多练习,随着练琴时间增加,练习方法的改进,孩子终于爱练音阶了。我对它练琴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有三条原因;一是不愿练。他觉得练音阶乏味,枯燥,没有新鲜感,不详弹奏乐曲优美动听,越练越有兴趣。因此,对弹奏乐曲比较认真,面对音阶马马虎虎,会弹就行,不下工夫。二是缺乏耐心。他是属于好动,淘气坐不住的男孩子,练音阶时间太长,就厌烦了。三是手指条件不太好。手指瘦小细软,掌关节韧带发紧,导致抬指差,双手五指立不住。针对这些问题,我及时请教钢琴老师,在老师的指点下,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让孩子真正懂得练习音阶的重要和益处,启发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告诉他练习音阶,一可以提高控制和运用手指的能力,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反映速度,二可以熟悉指法,巩固记忆;三可以熟悉键盘位置,熟悉调试及其转换,提高视奏能力。特别强调基本功的练习,不是三天两早上就练好,而是需要坚持长期训练,就象练书法,尽管会写字了,但要真正写好,必须下功夫坚持每天练习,不能间断。让他树立坚持长期训练的思想,消除厌烦心理。
2.
树立明确的目标,一段时间集中克服一个毛病。首先解决一个“立”字。解决五指不立和掌关节发紧,办法就是靠苦练。弱奏时有意识注意:不练琴时,有空儿就在桌子上,脚上练习抬指和立指。二是学会一个“慢”字。只有会慢练,才能逐渐加强力度,增加耐力,并为以后的加速打下坚实基础。三是防止一个“混”字。A大调,#f小调,g小调,C小调,这几套关系大小调,很容易混淆,指法易错,反复训练,强化记忆,经常巩固,直练到准确无误。
3.
采取分组练习法。将学过的音阶分为四组,每次练琴时先弹两组音阶,再弹乐曲,而后再弹音阶,交*进行,每组慢练五次,快练一次,逐渐增加次数。除此之外,对于每次练琴中取得的小小进步,及时帮助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训练中的困难和挫折。调动他练琴的积极性。
摘自中国音乐网
http://www.yyjy.com/yyjy/jp/gq/jx/200508/11183.html
E. 听完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后的联想
1.钢琴这种乐器,是能给人带来美好回忆的。其流水般的爬音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和怀念,有时光倒流的感觉。每当我弹奏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时,其流水般的爬音把我带回到了我的童年、少年的时光。我的小学时代是无忧无虑的,对一些新生事物都感到好奇,顽童般的性格到处游荡,凡是能玩的游戏,我都参与过,什么打羊骨头、打香烟纸、做铁丝枪射击、打嘎、玩洋火炮、弹玻璃球、钢球等,爱参与的活动有推铁环、摔跤、滑冰、游泳、打乒乓球、篮球、赛跑、跳远、跳高、偷骑维族人的毛驴、打弹弓、掏鸟窝、上山掏鸟蛋、下河捞鱼、钓鱼、套狗、还有在夜晚做迷藏等等,五花八门都感兴趣,还有在春天里把柳条皮从柳条干里抽出来吹响,声音是有粗有细的,和同学偷维族人的瓜果梨桃,在孩提时什么好事坏事都参与过,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顽童。
回忆起我的孩提时代,我是没有加入过少先队的,真是我的最大的遗憾。我到现在看到小学生们戴上红领巾,我都羡慕得不行,因为我在少年时是没有带上过它的。我不是没有机会,我清楚的记得我在四年级时,那一年里,我的各门功课都符合要求,在班级里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王瑞云老师对我说:“你今年已经具备了加入少先队的条件,准备入队吧。”我听了十分的高兴,心里想,我马上就是少年队员了。和我那次一起入队的还有小胡子队长吴金玉,在那天的下午是准备戴上红领巾。可真是我没有那个福分,那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和方先明同学一起走在路上,有几个其他班的学生找方先明的麻烦,还动起手来了,我和方先明是同学,不能看着不管,于是我也就帮方先明一起打那伙学生,后来叫少先队辅导员知道了,就取消了我的那次入队。那天下午,我看到小胡子队长戴上红领巾,我坐在校园后面的地上大哭了一场。你想想,在那个年代里,小学生戴上红领巾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可我的那次机会和我是擦肩而过。我后来也就再没想过入队。那时的入队条件是严格的,一是学习要达标,二是在一年里要遵守学校里的一切规章制度。哪像现在的学生一个班里几乎都是少年队员,不管是学习、品德的优劣,统统吸收进来了。
弹奏这首《童年的回忆》,使我想到了我许多的同学和伙伴,特别是曲子里两次爬音反复的时候,我的思索愈加怀念童年、少年时代,使我倍感亲切,仿佛自己犹如梦境般地回到了那遥远的童年,如果是果真那样,那多好啊!2.理查德·克莱德曼,著名
, 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5岁开始习琴,6岁时被誉为天才,随即进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学习。16岁开始演奏自作曲。1977年,独奏《水边的阿狄丽娜》,引起轰动。1990年,以《致艾德琳之诗》获得世界上惟一的金钢琴奖。
理查德是目前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他改编、演奏并出版的乐曲包括《
》、《一条 大河》、《梁祝》以及《花心》等等。理查德·克莱德曼浪漫的钢琴诗人法国钢琴艺术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是一位用琴声来传递浪漫的人。他弹的钢琴曲,音色华丽、旋律优雅。他演奏的《致艾德琳的诗》、《心曲》、《爱的旋律》、《异国情》、《爱的乐章》等曲子,如同一首首浪漫的钢琴诗,激发出人们对生活的爱,唤醒那些沉睡在心中的浪漫情怀。每当提到这位“世界现代钢琴王子”,我们心里就会想到“爱”和“浪漫”。这些年来,理查德·克莱德曼以琴键间流淌出的爱与浪漫,感动了世界,也与中国结下了情谊。理查德·克莱德曼这个
的钢琴诗人,还与许多中国朋友结成“异国情”。其中,还有三个小朋友呢,你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别急,故事要从头慢慢说起。
a. 心曲
1953年12月28日,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小镇上。
早在3岁时,理查德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天,爸爸回家后,拿出一个像文具盒的东西,上面带着两排密密的小方孔,把它放在嘴边,左右移动了几下,就吹出了动听的音乐。理查德感觉很好奇,爸爸告诉他说:“这是一种乐器,它叫口琴,你来试试。” 理查德接过口琴,使劲去吹,听到了一种难听的响声,把自己都吓了一跳。爸爸笑了:“慢慢地学,你就能吹出好听的曲子了。”果然,在爸爸的指导下,没用多久,聪明的理查德就学会了吹口琴。
4岁时,理查德又爱上了钢琴。理查德的爸爸是一名
,每天都在家里弹钢琴,这时候,理查德就在一旁静听。他非常爱听爸爸弹的曲子,也爱那架钢琴。他心想,钢琴真是好东西,只要用手在那些黑黑白白的键子上按几下,就能发出比口琴还要美妙的声音,我也要试试。
爸爸见理查德对钢琴有兴趣,非常高兴,就开始教他学弹琴。在爸爸的指导下,理查德每天都要练上五六个小时的琴,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钢琴美妙的声音让他陶醉,心里感到说不出的愉快。
理查德非常有音乐天赋,5岁的时候就创作出一支曲子。它是理查德想告诉钢琴的一个小故事,曲名叫《菲菲圆舞曲》。菲菲是谁?原来,菲菲是爸爸给理查德取的名字,理查德的家人、朋友们,都喜欢叫他菲菲。
曲子做好了,弹给谁听呢?不久,家里举办了一次小型家庭聚会。在聚会中,理查德弹起了他创作的《菲菲圆舞曲》。大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好听的曲子,竟是只有5岁的理查德创作出来,大家都对理查德竖起了大拇指。听了大人们的称赞,理查德对音乐更加喜爱了。
b. 爱的乐章
在爸爸的精心指导下,理查德的琴艺进步很快,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
12岁时,理查德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爸爸为了奖励理查德,又送给他一个老式的小管风琴。从此,理查德发现,除钢琴之外,还有其他的好乐器。
16岁那年,理查德在学校音乐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理查德想要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就与其他搞音乐的伙伴一起成立了一支小乐队。
爸爸非常支持理查德,带着他们去排练厅练习。他知道,只有经过不断地锻炼,理查德才能在音乐方面有所造就。
经过刻苦的练习,最后,理查德与伙伴们的小乐队开始正式演出了。那段日子过得很辛苦,他们要排练,还要演出,挣到了一点钱,又要购买许多乐器,才能继续演出。不幸的是,这时,理查德的爸爸突然身患重病,无法在经济上支持理查德。为了演出,理查德只好节衣缩食,经常用
来填饱肚子。结果,他在17岁那年得了胃溃疡,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手术。
通过在小乐队里的锻炼,理查德的钢琴弹得越来越棒,人们都认为他将成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古典钢琴曲演奏家,因为他最擅长演奏肖邦、拉贝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如果继续努力,必将成为古典音乐界的明日之星。但是,偶然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后,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理查德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毅然转变方向,突破传统,超越自我,以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深厚的音乐感,把音乐和浪漫带给了更多的普通人。
成功与机遇总是垂青那些一直都在努力奋斗的人。很快,理查德被法国一个著名的唱片制作商看中,发行了他的第一张唱片《致艾德琳的诗》(又被称为《致爱丽丝》)。这张唱片,刚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理查德那特殊的演奏风格与含蓄的个性,打动了许多听众。《致艾德琳的诗》畅销全世界38个国家,总销量高达2200万,连唱片制造商都没想到它会卖得这样好。
理查德在转眼间就成为一位
的演奏者,取得了成功。理查德的爸爸非常高兴,可惜,他不久却因病去世,来不及分享儿子的以后的成功了。在去世前,理查德的爸爸仍旧很自豪,因为他相信,理查德必将取得巨大的音乐成就。
从《致艾德琳的诗》开始,理查德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
。有评论家说:“理查德是继贝多芬之后,将钢琴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人,他所做的无人能及。”
c. 异国情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理查德的音乐更是如此。
小时候,理查德在学地理时,听老师在课上讲到古老神秘的中国,从此对中国十分向往。然而,理查德却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来到中国。可是,凭着钢琴和音乐的纽带,理查德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成了好朋友。
1992年,理查德第一次到中国演出。刚来到这个东方古国时,理查德就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理查德的中国朋友也越来越多。但最让他难忘的,却是三个热爱音乐的小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邵融、刘齐、孙莲。
在邵融9岁的时候,理查德准备在中国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当时,由于邵融的钢琴弹得出色,被选上与理查德一起在台上合作。听到这个消息,小邵融非常高兴。他觉得自己太幸运了,能和钢琴王子一起合作,简直是做梦都没想到的。
在与理查德外出演出的日子,邵融每天都看见理查德很早地起来锻炼身体,就不解地问:“理查德叔叔,您演出那么累,还天天起来锻炼,不觉得累吗?”理查德笑着告诉邵融:“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有良好的身体。一个艺术家,要保持良好的体型和气质,才会带给人们更多的美和享受。”从此,邵融记住了理查德的话,他也要像理查德那样,不仅把琴弹得出色,还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断地把琴声献给
的人。
南京有个叫刘齐的男孩子,在他刚刚记事的时候,听到理查德弹的《星空》,感觉如同
,就对爸爸妈妈说:“我要学习钢琴,像理查德那样!”以后,刘齐开始刻苦学琴,进步很大。但在刘齐15岁时,他的眼睛却突然失明了。意外的打击并没有让刘齐躺在黑暗中,这时,他想到了理查德弹奏的《命运》。刘齐想:“我不会向命运低头,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以后,刘齐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继续练琴,用钢琴的声音传达他内心世界的光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刘齐弹了理查德的《童年的回忆》,演奏得充满真诚,理查德被刘齐深深地打动了。
与前两个小朋友不同,孙莲是一个女孩。4岁时,孙莲在日本学琴。6岁回国后,有一次,孙莲在从唱片中听到了理查德的钢琴曲,从此就爱上了理查德的音乐,也非常佩服理查德本人。以后,孙莲搜集了许多理查德的照片,对理查德的生日、星座,也了如指掌。孙莲做梦都会梦见理查德。等到孙莲9岁时,她的梦想实现了,她不但有幸见到了理查德,还和理查德同台演出了。孙莲非常快乐,因为她终于看见了理查德的笑脸。理查德也很快乐,因为他喜欢这个热爱音乐的女孩,能与中国孩子合作,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
d. 爱的旋律
通过同中国的大朋友、小朋友的交往,理查德对中国更加了解,也更加热爱了。至今,理查德共在中国数十个城市演出了60场,赢得了超过80万的观众。
理查德十分喜爱中国的音乐,为了向世界宣传中国,理查德把很多中国歌曲改变成钢琴曲,是目前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当我们听到由理查德改编的《一条大河》、《梁祝》等乐曲时,心里就会对理查德产生一种亲切感。我们知道,理查德正是以这种方式,用中国的音乐来表达对中国观众的敬意。
理查德是令人崇敬与羡慕的,然而,虽然他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在他辉煌成绩的背后,付出的却是别人所想象不到的努力。如果没有爸爸的熏陶和不断支持以及自身的忘我努力,理查德就不会成为最浪漫的钢琴诗人,把爱的旋律传向全世界。【作者简介,可适当添加其作文中】【答得不好请见谅哦喵】
F. 武音钢琴系有哪些人教得好
教 授(按汉语拼音排序):蒋立平 苏 斌
副教授(按汉语拼音排序): 陈 勤 田 园 王 健 祝炼坪 匡 昉
陈泱泱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陈泱泱,女,湖南长沙人。钢琴系讲师。1988年考入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1994年进入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1998年获学士学位,并留钢琴系任教。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乌克兰钢琴家芭波娃卡琳娜教授、苏霍姆尼诺夫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列奥尼特教授等。2003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著名旅法钢琴家许忠。曾于1998年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曾于2001年及2002年先后两次赴法国参加枫丹白露艺术夏令营的钢琴大师班学习。
所担任课程由钢琴主科,数码钢琴机体课。除教学工作外,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曾赴北京为我院参加“第二届全国长笛比赛”的选手担任伴奏;代表学院赴天津参加“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钢琴艺术指导研讨会”;为竹笛大师詹永明先生的独奏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等。还经常参加钢琴系举办的一系列专场音乐会,如参加钢琴家许忠与钢琴系教师四手联弹专场音乐会;举办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年专场双钢琴音乐会等。
陈勤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陈勤,男,汉族,钢琴系副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湖北省钢琴学会理事。
1989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陈婉教授;1993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陈婉教授,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名外国钢琴专家,如:加拿大钢琴家舒尔茨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列奥尼特教授、加拿大钢琴家阿兰·弗雷泽教授等。曾多次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湖北大剧院举办各种形式的钢琴专场音乐会演出。
在教学中成绩显著,学生在德国“威斯巴登”国际比赛、全国“星海杯”比赛、中法“咪多”钢琴比赛、“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大赛等获得奖项。多篇学术论文也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如《黄钟》、《江汉大学学报》、《湖北教育》等。参与完成了院科研项目《麦克道威尔练习曲》的研究工作。此外,还多次参与湖北省钢琴辅导丛书诠释的编写工作。
曾获第二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园丁奖,中法咪多比赛园丁奖, “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大赛园丁奖等。
胡杨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胡杨(1973——),男,汉族,硕士,副教授,钢琴系主科教研室主任。
1988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于姚敬庄副教授(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5年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武汉音乐学院。1999年在职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于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作曲家彭志敏教授和钢琴教育家、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蒋立平副教授,2002年获音乐学专业钢琴演奏方向硕士学位。2004至2005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留学进修,随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人民艺术家V.杰涅索夫教授和A.瓦西里耶娃教授学习。
在校期间曾先后随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家R.彼得洛维奇,美国钢琴家S.赫波特博士等外国专家学习钢琴演奏,2002、2005年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科研成果有:《俄罗斯现代钢琴艺术研究》,2005年4月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撰写论文:
《作为完整系统的肖邦前奏曲OP.28及艺术特色》发表在《黄钟》2000年
《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有关的一些特点》发表在《黄钟》2002年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教学简论》发表在《黄钟》2005年
《四季——在俄罗斯留学的日子》发表在《黄钟》2005年
立平
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
女,汉,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评委会副主任。湖北省钢琴学会副会长。湖北民族学院名誉教授。
曾担任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赛委副主任、评委;担任香港TOYAMA亚洲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担任上海“大剧院杯”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评委;担任第65届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评委(华东、华中赛区)。担任第八届、第十届“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评委;担任第一届、第二届鼓浪屿全国少年钢琴比赛评委等。
曾负责完成了《双钢琴演奏技术与教材建设研究》的院级科研项目;曾参与完成了《新型高科技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省级科研项目;现正主持《武汉音乐学院钢琴作品集成及演奏研究》的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曾在《黄钟》、《音乐探索》、《天籁》等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译文多篇。主要论文有:《注重培养钢琴学生的立体思维的能力》该论文曾获湖北省高校艺术教育类论文评选一等奖;《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钢琴学习中音乐分析的重要性》;《论巴赫三套世俗性钢琴组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论斯特拉文斯基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风格》;《论钢琴演奏中的层次问题》等。译文:《罗季翁.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著作有:《电子琴演奏手册》(合著)。此外,还在湖北省钢琴考级辅导丛书中撰文多篇。
曾应邀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曾率学生赴日参加“滨松国际钢琴比赛”。
曾获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园丁奖;北京“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乐器大赛优秀园丁奖;“蒲公英”全国钢琴比赛园丁奖等。
匡昉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匡昉,女,生于1968年,自幼随外祖母柯央教授学习钢琴。1980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陈婉教授,1986年以优异成绩直升大学本科。1988~1989年考入加拿大钢琴教育家威廉·舒尔茨教授专家班学习。199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199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硕士学位,师从蒋振瑞教授、赵德义教授。1996年进入专家班,得到白俄罗斯钢琴家尤什克维奇·列奥尼特·彼得路维奇教授的悉心指导。1997年5月成功举办了毕业独奏音乐会,同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工作之余,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如:《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中的结构感觉》、《中国钢琴作品织体的民族风格六议》、《论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中的音色联想》、《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版本之比较研究》、《关于采用钢琴专业“小组课”教学的思考与尝试》等。
巍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罗巍,女,汉族,钢琴系讲师。湖北省钢琴学会会员。
2003年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钢琴与理论系,师从钢琴教授A.吉利斯基和钢琴教育家E.卡娃连卡教授,获硕士学位。
2000年获敖德萨国家音乐研究院“吉利尔斯”钢琴比赛优秀奖。2003年代表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参加在基辅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艺术”国际钢琴重奏比赛,获第二名。2003年五月被授予乌克兰国家钢琴演奏专业“演奏家”称号。曾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专场音乐会,并多次担任钢琴艺术指导。
现担任钢琴系主科教学工作。
鲁晓玲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鲁晓玲(1980——),女,汉族,钢琴系手风琴专业讲师。
1999年从天津音乐学院键盘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武汉音乐学院。2001年在职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2003年获音乐学专业手风琴演奏方向硕士学位。2004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进修。
曾先后师从于我国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王域平教授,莫斯科师范大学V.罗金教授,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国际手风琴大师Lips教授。曾在1998年成都“美视”杯国际手风琴大赛中获青年组第二名,国内赛青年组一等奖;在2002年天津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演奏特殊才艺奖”。1999年作为国内最早的巴扬(键钮式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者赴德国参加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获得专家好评。曾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及参与专业音响资料的录制工作。
论文《手风琴复调作品演奏中的风箱处理》发表在《黄钟》2003年第1期。
苏斌
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
男,汉,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
1972年入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专业,师从陈婉教授;1978-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修班,学习钢琴专业,师从杨峻教授;1983-1988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理论专业;1987-198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学习钢琴艺术指导、总谱读法,同年考入YAMAHA株式会社上海音乐学院高级电子琴师资训练班,随日本著名电子琴演奏家日野正雄先生学习;1996、1998连续两年在白俄罗斯钢琴专家班学习;1999年在瑞士爵士乐专家班学习。
曾负责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新型高科技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技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双钢琴演奏技术及教材建设研究》、《特殊节奏训练》的院级项目和《武汉音乐学院钢琴作品集成及其演奏研究》的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曾在《钢琴艺术》、《黄钟》、《音乐探索》等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译文多篇。主要论文有:《罗季翁.谢德林25首前奏曲的构思特点与演奏风格》;《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论总谱读法中的移调弹奏技术》;《钢琴学习中音乐听觉训练的若干问题》该论文曾获湖北省高校艺术教育类论文评选二等奖。译文:《罗季翁.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著作有:《电子琴演奏手册》。此外,还在湖北省钢琴考级辅导丛书中撰文多篇。
曾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评奖”优秀演奏奖;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园丁奖”;北京2005“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乐器大赛优秀园丁奖。创作的钢琴曲《木偶进行曲》获“全国首届少年儿童钢琴作品评奖”二等奖。
田园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女,汉族,钢琴系副教授、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省音协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
1990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加拿大专家舒尔兹教授、乌克兰钢琴家,布加耶夫斯基教授、苏霍姆尼偌夫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尼奥.尼特教授等。曾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及各种形式的专场音乐会。
除教学工作外,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多次代表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各种类型的器乐比赛,并使选手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还先后多次为来汉举办音乐会的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器乐演奏家担任艺术指导。在国内多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王健
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
王健,男,汉族,1961年3月生,高级演奏家文凭(硕士),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专家评委会副主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表演委员会委员。
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艺术中心任教,多名学生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留学。多名学生在不同层次钢琴比赛中获奖,如:匡力 2001年11月参加日本第七届国际高中生钢琴比赛获复赛奖;2002年参加香港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国内选拔获第二名;香港决赛获第四名;除教学工作以外,还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为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国际声乐比赛国内选拔赛选手江明、丁平、黄灏、李大新等担任钢琴伴奏,曾获“最佳伴奏奖”。先后为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歌唱家来汉举办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为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周小燕教授来汉举办声乐大师班担任钢琴伴奏。
1996年9月—1997年12月,先后随白俄罗斯和美国钢琴专家班学习。1997年12月,作为武汉音乐学院领队赴香港参加钢琴比赛。2001年11月,随武汉市外事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和交流。2003年1月—2004年5月,赴加拿大多伦多音乐学院钢琴系攻读高级演奏家文凭(硕士),师从著名钢琴家亚历山大·盖茨教授学习钢琴演奏及教学法,师从著名的指挥家、钢琴家威廉·肖可夫教授学习歌剧艺术指导,为国际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大师在加拿大举办歌剧大师班担任钢琴伴奏。2004年5月,在多伦多赫利孔山音乐厅举办了毕业音乐会,当地《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
多篇论文在《黄钟》、《琴童》等刊物发表,编著《钢琴音乐教程》(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发行)、担任湖北省《钢琴考级教程》副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策划和监制《钢琴考级CD》(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发行)。
吴怡青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吴怡青,讲师。自幼师从陈婉教授学习钢琴,1989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95年考入香港演艺学院师从钢琴教育家、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院士、香港钢琴教师协会主席、驻院艺术家黄懿伦女士,1999年赴新加坡学习,2000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音乐学院优秀海外留学生奖学金,赴该校随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家Stephen.Savage教授深造,主修钢琴,并副修钢琴教学和重奏。留学期间,先后获演奏文凭、深造演奏文凭、音乐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学位后深造文凭。
2003年回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 2006年评为讲师。曾独自完成了院科研课题《古键琴课程的设立与教材编写》,同时在国内音乐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古键琴选修课》。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新编数码钢琴教程》,在《黄钟》杂志上发表论文《羽管键琴演奏之强弱表现》。
曾多次参与各种音乐会演出,合作举办钢琴音乐会;指导多名学生在“贝多芬钢琴大赛香港总决赛”、“舒曼钢琴大赛”、“莫扎特钢琴大赛”等比赛上获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张林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张林,女,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协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湖北省钢琴学会理事。
199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陈婉教授、加拿大专家舒尔兹教授、美国钢琴家桑德拉·赫伯特博士、白俄罗斯钢琴家尼奥尼特·彼得罗维奇教授、加拿大钢琴家阿兰·弗雷泽教授等。参加各种钢琴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多次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湖北大剧院举办各种形式的钢琴专场音乐会的演出。
所教学生在香港莫扎特钢琴大赛、TOYAMA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中法“咪多”钢琴比赛、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雅菲德”钢琴比赛等赛事中获得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意象之意象》、《让手指去歌唱》等多篇论文。
张莹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张莹,女,硕士,中共党员,出生于1978年12月。现为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兼任学生辅导员工作。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本科,2001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攻读钢琴演奏与教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张有成教授和钱仁平教授,同时还接受许忠先生的指导。200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自工作以来,承担钢琴系本科、附中、附小钢琴专业教学任务,并一直兼管本系学生工作,同时还应邀参加各类演出。科研成果有:《巴赫〈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的版本及形态研究》,2005年4月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音乐考试学研究与实验。
另担任湖北省钢琴协会公关部部长,参与《钢琴考级教程》编委和演奏录音工作。
祝炼萍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女,汉族,1982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先后跟随国内外六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学习。1991年获文化部、广电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联合颁发的“优秀伴奏奖”。2002年随“东方交响乐团”出访欧洲,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剧院”等参加新年音乐会演出。
参与中、外民歌精选伴奏带的录制、主编钢琴教材两套、发表论文多篇。所授学生分别在德国“威斯巴顿国际钢琴比赛”、香港“莫扎特钢琴大赛”、“贝多芬钢琴大赛”、“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及全国“海之曼杯”、“星海杯”等赛事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为大专院校培养了许多教师,多名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留学。 曾担任“第十二届香港亚洲钢琴公开赛”评委,多次获全国、香港钢琴大赛“优秀教师奖”及“园丁奖”。
G. 问: 20 我的大学辅导员26岁要毕业离开学校了,我想用钢琴弹奏一首曲子送给她,表达友情 惜别
雨的印记,或是少女的印象
H. 武汉理工大学的钢琴多吗能随便弹吗
你在哪个校区呢 鉴湖校区是有的 但是要选钢琴的选修课才能弹钢琴 钢琴选修课很好过就是了 一般都是90分+ 平时的练习要看情况 一般通过自己学院的辅导员找到老师 再看钢琴教室开不开
I. 写一篇招聘辅导员的英语作文
Assitants Wanted
Are you good to children?Would you like to do something meaningful to our children?Please come and join us . XXX Club is now seeking some temporary assistants.You must be able to sing,dance and play the piano.You must be able to use computers too.You must work in summer.Please contact us at XXXXXXX ring the weekdays.
XXX Club
【俊狼猎英】团队
J. 怎样练钢琴
小孩子对形状各异、能发出不同音色的乐器远不就充满了好奇心的,乐器学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发的热情与兴趣,但是这种好玩的兴趣很快被乐器学习中家长存在的功利思想所转移。大多家长将乐器学习的关注点放在结果上,不断地要求孩子学会演奏曲子,于是孩子渐渐地在枯燥、机械的训练中甚至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对乐器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保持孩子学乐器的热情呢?
方法1:兴趣
在乐器学习中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利用孩子喜爱的故事游戏,如一首乐曲在练习之前配上一个动听的故事,孩子在练习中仿佛走进故事情节,让故事中的主人公陪伴孩子练习。乐器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带给孩子快乐与好奇心。
方法2:激励法
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乐器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会弹多少乐曲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乐器学习增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甚至是保持一生的爱好与兴趣。在乐器学习中善于运用鼓励与激励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对乐器学习的兴趣。
方法3:游戏法
乐器学习要讲求方法与策略,不要让乐器学习变成机械式的训练,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尝试与体验。如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也可以一起即兴玩奏创编新的节奏等,在积极地探索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经验。
方法4:因材施教
1.对性格倔强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家长和老师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共同商讨决定建立学习的规则,什么时间练习,练习多长时间,并且严格执行。
2.对于好动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要仔细发现他们在乐器学习中的长处,并进行具体的鼓励,如:这一小节演奏起来很难,你却练得很好,很认真。要经常鼓励他们的长处,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性格好动的孩子玩性太大,学习乐器的时候,很难长时间坚持,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经常陪同孩子进行乐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