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向辅导后记
㈠ 灾后心理辅导的后记:
只说,灾后心理救援,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选自:中科院心理所专家谈灾后心理援助)
(回答人:林春
简介:林春,男,1965年出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范围为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问:在遇到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如果心理援助还没来得及帮助到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救,自己来进行心理调试?
答:一个事件发生以后,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亲人失去了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并不是不去面对,它就不是真的,因此一定要回到现实中来。怎样做心理调试呢?我觉得第一、要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承认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灾后所产生的情绪一般都是负面情绪,悲伤、痛苦、内疚,这都属于正常的范围,不要去否定它。不要觉得,我怎么这样呢,别人都说不要伤心,我还是伤心,我是不是有问题了。伤心没有问题,肯定会伤心,有的人不仅伤心,还有内疚,还有愤怒,这些情绪都很正常,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第二、多跟周围人的交流。我们都学过物理学,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的,跟外界其它系统不能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那么很快就会失去结构,而功能又是建立在结构的基础上,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了。像疯牛的脑袋里面是糨糊状的,那它就不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了。人在灾后,很容易出现自我封闭,自责、自疚……各种各样的情绪导致自己减少社会交往,出现回避行为,不愿意跟别人说话,这样其实对人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心理功能是不利的。
问:那如果大家都有负面情绪,交流之后会不会更加严重?
答:不是这样的。也许很多人有这样的担心:你也痛苦,我也痛苦,两个人一交流不是双倍痛苦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交流本身就是宣泄的过程,通过交流,心理压力会减少,对恢复心理平衡、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是有益的。比如说皮肤上长了个疮,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你把它盖起来,看不见它,但是看不见就会好了吗?实际上不是这样。你盖起来视而不见,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害,你不妨把它打开,该怎么治疗怎么治,当时会疼痛一点,被治好以后就正常了,各种功能又重新具备了。这和我们很多人的常识是不一样的。当人家很痛苦的时候,去安慰他说你别哭了,这并不科学。
问:比如说,一个人的亲人在地震中去世了,我们该怎么安慰他呢?
答:不一定要直接提他的亲人,但是也不要对故意回避或漠视,比如他怀念自己去世的爸爸妈妈的时候,你说别说了,都过去了。这种安慰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人觉得你特别冷漠。你可以陪着他,跟他分享对爸爸妈妈的回忆,然后说,如果他的爸爸妈妈活着,会希望他好好地生活。这是天灾,不是人能够控制和左右的,慢慢地,他会对事情有正确的认识,情绪得到充分宣泄,这样有利于他的恢复。安慰和同情要讲究方法,不仅专业的做心理工作的人,社会公众在给别人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时候,也要学一点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帮助更有效。
问:地震之后,当晚上我收到几个朋友的短信,他们住在高楼上,担心地震了该怎么办。我想问的是,对于不在灾区的人们,怎么面对地震给我们造成的恐惧和负面的情绪呢?
答:假如住在高楼上,有震感,这时候人们有恐慌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还是像刚才说的,多做交流。我们关心灾区,每天的电视,网络的报道和图片,也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对正常人来说也会体验严重的负面情绪。如果认知模式和人格特点不是特别合理,或者是不太正常的、适应能力不是特别强的人,他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种事情很难避免,很无奈。我个人觉得,我们媒体宣传的时候也要把握一个度,地震严重的程度还是要说的,因为消息的公布有利于救灾,也在整体上有利于恐慌情绪的平复。人们往往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特别想搞清楚,你不告诉他,他会从其他渠道了解,很容易把事情的严重性放大。如果什么都解释清楚了,从整体来说有利于恐慌心理的消解。但是宣传的时候要注意,特别血腥的东西还是少发一点。作为普通老百姓,我觉得地震我们已经知道了,每天关心这个事也是可以的,但还是要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这本身也是对抗震救灾的一种支持,如果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中,看起来令人动容,但是把事情都耽搁了,是于事无补的。所以还是应该正常工作,这本身就是对灾区的支持,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安慰。再就是自己有能力的,可以捐钱,帮助灾区人民。如果平常看到这种惨烈的画面太多了,脑子里想得太多了,自己痛苦得不能自拔,晚上不能睡觉,可以通过跟周围的人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和有心理学知识的人沟通以缓解自己的压力,使自己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如果对自己的生活构成严重且长期的干扰,可以找专门的心理学工作者帮助解决问题。不过,一定是这样的,大部分人都不需要专门的服务和干预。
问:作为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您希望今后政府如何加强对重大事件、重大灾害知识的宣传,让大家更愿意接受呢?
答:我觉得我们国家和政府救灾的工作组织得非常迅速,非常有效,比我们知道的以前那些救灾工作好得多。当然还有不够不足的地方,尤其心理服务这方面,我觉得应该纳入国家整个危机救援体系,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工作。在抢救生命和财产以后,心理服务要及时跟进,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应该有预案,有队伍的准备,有解决问题的专业的模式。平时就应该做好准备,组织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再就是在社会上多普及一些人们应对危机的心理知识,如正常的心理反应和不正常的心理反应是什么样的,如何助人、自助。
㈡ 物理教学后记应记些什么
1 记教学中的体会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学经验,具体包括:一个独到的见解、一个巧妙的实验、一个突破重点的方法等。例如,做“音叉共鸣”实验时现象常不够明显。因此,笔者在备课中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一根细线拴一小钢球使其在竖直方向上静止时恰好停靠在音叉B旁(图2)。结果这一演示实验非常成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高涨。课后我认真及时地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的体会:(1)在敲击音叉A时,由于共振,音叉B振动使钢球弹开,而后钢球由于重力,又会返回碰撞音叉B发出“、”的悦耳声,从而将不明显的听觉、视觉感知转化为明显直观的听觉!视觉感知;(2)在课堂上做此演示实验,有利于全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此将上述体会记录下来,并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便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 记教学中的失误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关键要看你如何对待。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拿出勇气去面对和改进。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我举了用水桶提水时,在水桶未离开水面时,手感到很轻的例子。然后我就讲这是水桶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的缘故,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在备课时我想这个例子很浅显,学生一定会一听就懂,结果,课堂上绝大部分人一片茫然。课后我向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学生说:我们没有提过水桶打过水。于是我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发现我的认识起点与学生的认识起点差距很大。我校学生的家里用的都是自来水,很少用水桶提水,即使提水也往往是家长的事,因而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导致对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困难。从此,我在引用事例时,尽可能从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和亲身体会过的经历中引出。在讲授知识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物理既有兴趣又能学好。面对教学中的失败之处,不仅要及时地将问题记录下来,并且要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请同行提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取长补短,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3 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实验原理和仪器,插入学生感兴趣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解决了困惑,也就突破了重、难点。例如在学习“电场”知识时,不少学生常会根据库仑定律F=kq1q2/r2
,用逻辑思维得出“当电荷间距离r→0时,电荷间作用力F→∞”这一纯粹数学性的结论。造成这种困惑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考虑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点电荷之间,当两电荷间距离r→0时,它们便不能再看作点电荷了,此时也就不能用上述库仑定律来求作用力F的大小了。于是,我在以后讲解任何物理公式并求解问题时,都会着重讲清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犯上述类似的错误。其实,这些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有可能稍纵即逝。因此在课后利用教学后记将这些“闪光点”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 记教学中学生的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受,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例如在一次竞赛辅导课上,我把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的一道竞赛题作为例题: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1的甲处时的速度为v1
,则它行进到离洞穴为d2的乙处时用去的时间为多少?当我讲解了几种解法(分割法、图像法、积分法等)之后,一位同学想到了令人叫绝的一种解题方法。他的想法是这样的:由题目中的老鼠的速度与位移成反比,联想到学过的汽车的运动,假如汽车以恒定功率行驶,由P=Fv,得v=P/F,此式说明汽车功率恒定时,其速度v与牵引力F成反比。如何才能使速度与位移成反比呢?只要使牵引力与位移成正比即可满足这一条件,而弹簧的受力情况正是如此,因此,他想到该题中老鼠的运动可等效为一外力以恒定的功率牵引一弹簧的运动。其运动速度一定与位移成反比。由此分析,得v=P/F=P/kx,
当x=d1时,v=v1
.将其代入上式解得k=P/v1d1.
再根据外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增加得
这个学生将老鼠、汽车、弹簧这三个几乎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知识、能力上的迁移,独具创新性。对此,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因为它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做到教学相长。
5 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来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以便使教学更上一层楼。
总之,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记录表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老师
时间 地点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联系方式
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
目标: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2、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希望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采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使到班集体的其它成员认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的重要性;并可适当让其充当班里的班干部,但一定要与其签定任职前的自我管理合约,通过激励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预,从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
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一同进行家访;详细向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
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
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1、营造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后,我分阶段地对该同学进行心理晤谈。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他阐明辅导的目的和现状,运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触情绪;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量表测试其心理特征。第三阶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式。最后阶段主要是解释为他设计的“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2、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
(1)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制造严重的冲突事件,进一步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 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提倡“和谐”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团体心理治疗的12个效能。
4、 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要分别肯定,对存在的人格障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帮助他改变自我,改善环境。
辅导后记: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治其症结,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本个案成功之处也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详实调查,认真思索为基础,长时间的予以关注、关爱,用爱心去叩开孩子封锁的心扉,融化其对老师设定的心理防线,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两次谈话辅导就能办到的。
效果反馈:
通过近一个月来的一系列辅导,其科任及同学陆续反映,该同学近来进步很大,连续两周没有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事件,性格也呈现开朗乐观积极的一面,心理日渐走向成熟健康。我叮嘱班主任继续给其鼓励,同时也提供更优越的环境让他成长。但整个过程,我必须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指导。
㈣ 怎样看待"教学反思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教学反思是教学的源头活水这句话的反思:
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中学,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㈤ 如何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忆,紧密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审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审视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的过程。通过重新审视,总结自己教学的优点,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加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因此,中小学教师坚持教学后记,是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主动地探索和总结教育规律,促进教师积极地学习教育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那么中小学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撰写教学后记呢?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对照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有关系理论要求反思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效果检测、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等环节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以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主建构为原则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是否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创新的机会与条件,是否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等方面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三、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 认真对照教材反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的情况,反思学生在学习兴趣、习惯、态度方面的情况,反思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方面的情况,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发展的情况。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善于将学生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分成不同的类型进行逐一分析,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 四、反思学生的个性差异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认真开展了培优补差工作以及工作的实际效果,是否促进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与特色,是否促进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五、反思学生的内在发展 反思课堂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生活观、朋友观、自然观等,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情感、强烈的自信心或同情心,形成勇于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习品质,形成学会尊重他的学习成果的习惯,形成共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坚强的性格与毅力等。 六、反思教学中师生关系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格局,是否形成了师生共同对话,平等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形成了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现代教学方式等。 七、反思教学中的课堂氛围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师生民主商量的良好习惯,是否给学生营造了轻松和谐,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的学习氛围,是否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相互补充。 八、反思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对学生的阅读的方法、查资料的方法、总结概括的方法、前后联系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快速记忆的方法、回顾复习的方法,课前预习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对待作业的方法,应对考试的方法、倾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开阔思维的方法,讨论交流的方法,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坚持执行学习计划的方法,调整学习计划,自觉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等进行了指导与训练。 九、反思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反思教学的过程中是否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分组,如何分配任务,如何检测小组学习的效果,如何调整小组的结构,如何组织学生高效地展示学习任务,如何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如何提高小组间的交流水平等。 十、反思教学中的自我发展 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的能力(指导语、任务的分配,学生秩序的维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设疑的能力、解答学生疑难的能力、调查学生学习情绪的能力、快速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课堂的整体调控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辅导后进生的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是不是在不断提高与进步,如果进步不大,原因何在,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等。 以上仅仅是列举了反思教学、撰写教学后记的几个方面,具体在撰写教学后记的过程,首先要认真回顾与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选择几个侧重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例子与过程进行分析。反思之后,对于好的经验可以坚持使用并不断完善,对于存在的问题可以重新设计某些环节,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还可以与同事交流或与专家交流,尽快找到解决的科学办法与措施,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