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辅导学生材料
A. 怎样辅导学生学习!!!!!!!!!!!!
具体如下:
一、指导学生阅读。
1、阅读是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指导学生阅读要抓好三点:
(1)是课前预习阅读,了解某节内容的全貌;
(2)是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再阅读,理解有关知识及观点;
(3)是学完某课后阅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3、在阅读中要圈点批划,抓课本中的黑体字,抓关键词,如基础、标志、总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开头或结尾的结论性语言,标明自己在阅读时所理解到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就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基本内容。
二、指导学生听课。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
1、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用生动而富于鼓励性的语言,用典型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用漫画或录音、录象等手段,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
2、其次在指导学生听讲时要抓好五点:
(1)是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是听教师对知识的剖析与联系;
(3)是听教师在观点应用时的提示和处理方法
(4)是听教师对每节课的总结;
(5)是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听取新的知识的同时注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知识的理解更系统、全面。
三、指导学生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应拿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言,检验学生理解的情况,给学生自由发挥或创造的机会
指导学生发言要抓好四点:一是教师要多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言;二是补充其他学生不足时让学生发言;三是纠正其他学生理解偏差时让学生发言;四是解答其他学生遇到疑难时 让学生发言。总之,让 学生动口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四、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许多学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不少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课堂记录,凡是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都详细记录下来,结果弄得课堂上很紧张,也影响听课。教师应让学生抓好五点:一是记提纲;二是记不同于课本的内容;三是记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四是对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产生疑问的内容;五是记解题的方法与思路。
五、指导学生思考与提问。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思考,思考从问题开始。会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
2、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何一个学习环节都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疑难处,并鼓励学生提问,创设爱提问的氛围,再 逐步训练提出问题
2、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奇中生疑,疑中生问,追求对问题的透彻理解,这是思考问题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讨论法激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或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新的疑点。在思考提问时可采用层层递进法,发散法等。层层递进法即对所学知识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考方法.这样有助于培养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总之,学法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指导时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B. 老师强行让学生买辅导资料
已经用了就得交钱
没用的你可以退回去
如果你学习好的话,一分钱也不用给,看他能那你怎样
C. 对教师推荐学生购买教辅材料,教育部门有何规定
国务院纠风办于2012年2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组织成立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进入本省中小学校的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
各地市教材选用委员会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本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教辅材料的评议推荐要做到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
该《通知》特别强调,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
如果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应做好统一代购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学生和家长个人自行选择的教辅材料,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除此之外,教育部门严禁学校征订没有经过审读推荐的教辅材料版本,以及其他的教辅材料。
对于违反本通知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我们将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教师辅导学生材料扩展阅读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对2014年印发的版本进行了修订。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将对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11种行为进行处理。该办法中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是指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第一条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D. 小学教师如何辅导学生有哪些规范的要求
一、总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努力学习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
6.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
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径
1.德育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课程教学
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
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7.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8.家庭与社会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听取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
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以及实施情况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管理者、优秀校长(书记)、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和研究人员;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
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学校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建立德育研究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探索德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在初中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1) 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品德修养
(2)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 民族团结教育
(4)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依据这一层次划分,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作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内在统一。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由于科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部分。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也只有从全球的大局出发才有可能解决。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世界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将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国际合作和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所以法制意识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应当努力对小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对民主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及其条件有较为感性和直接的了解,从小树立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同时还应当采取适合小学生发展实际的形式进行其他有关国家政治生活常识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小学德育在处理这一方面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小学生年龄和发展的实际决定着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地完成启蒙和奠基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的任务。第二,采用适当形式开展这一教育不等于完全否定这方面的教育。适当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以上是德育内容的重点。在这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小学德育纲要》上。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E.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
有效辅导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是对课内教学的有益辅助及补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沟通师生情感,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基于此,现就如何做好有效辅导进行一些探讨。
一、有效辅导应有的放矢在进行辅导前,要事先要确定辅导的对象和内容。辅导的内容主要有①解答疑难;②堵漏补差;③拓展提高;④端正态度、指导方法等。辅导的对象应该既有学习困难者、存在学习障碍者,又包括学有余力者和因故缺课者。由于学生之间在知识技能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对课内教学的适应性不同,有着不同的辅导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订辅导方案。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大多采用个别辅导或者集体辅导形式。
二、有效辅导应把握重点一般说来,“补差”和“提高”是对学生学习辅导的工作重点。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准确找出差的原因:是知识、技能基础薄弱,还是方法、能力缺陷?是智力因素引起,还是非智力因素造成?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还是教师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在家庭、社会环境方面出现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原因寻找有效措施。补“差”先要补“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消除自卑感,增强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多给予实事求是的鼓励和激励。除了知识技能存在缺陷外,学习落后者常常存在不善于积累、不善于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死记硬背、学习方法不良或者不求甚解、不重视阅读课本、不重视练习作业、不够严谨踏实、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教师要积极进行探索,重视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具体问题灵活机动地设法解决。对优秀学生的辅导,可以适当增加学习内容和知识难度,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吸引他们参加语文课外活动。除了重点抓好“补差”和“提高”外,对于那些问题不多或者学习一般、尚未形成强烈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具有学习潜力的学生,教师也应适当兼顾,注意引导和指导,不能不闻不问。
三、有效辅导应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辅导方法是有效辅导的关键所在,通过教学实践,结合一批教师的经验,归纳几点几种辅导方法如下:1、明确辅导内容,定时定量。2、有布置、有检查、有点评。3、作业布置适量,难易适度。4、温故与知新比例适中。5、点与面相结合。6、难与易相结合。7、谈心工作贯穿其中。8、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9、集体备课时,提前确定好辅导内容。10、填写辅导记载表,便于对重点生进行跟踪。此外对学生的辅导跟同为教学环节的作业批改和讲评互相关联,除了在课内获得有关信息或者学生提出要求外,在通过作业批改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后也常常要进行学习辅导。但是,学习辅导的内容更广泛,不一定围绕作业问题;作业讲评要经常进行并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辅导则主要面向一部分学生。对学生的辅导必须把握好度和量,否则有可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总之,要使辅导工作深入有效,教师一定要怀着满腔热情和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积极地投入,要注意跟学生坦诚交流,沟通心灵,用积极情感点燃智慧火花,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辅导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中落实,方法上得当,我们学校的有效辅导工作一定会有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并结出丰硕的教学成果。
F.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
传统教育比较强调老师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使教与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
一、让学生做“老师”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深有体会:教一遍胜过读十遍。一个人将自己理解、熟悉和擅长的知识与技能教给别人时,无形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因为教是把过去所学的知识技能,及自己的认识、理解重组加工然后以自己的方式传授给别人。如果自己所学的知识半生半熟或一知半解,就难以教给别人。
所以,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功课,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某些方面不妨让学生当“老师”,进行换位教学。我在教学古诗《游子吟》时,首先介绍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一、朗读,二、理解诗意,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接着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每人给十五分钟。在学生充当“老师”时,我以“学生”的身份请教他们,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发现不足,巩固知识。最后,我作总结,把重要的及学生没有讲到的或讲得不清楚不透彻的内容强调点拨。“要给别人一滴水,自己先有一桶水”,
学生在教之前得准备丰富材料,把知识内化。在教的过程中既能满足学生的“虚荣心”,
体验“教”的乐趣,得到成功的满足和失败的经验,又能锻炼他们的整理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辅导作用。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的灵性、智慧和潜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使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善于发现、创新。面对新课改下的现代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教与辅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预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多提几个不懂的问题,包括哪些字不认识?哪些词语不理解?哪些语句不清楚?课文大体讲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样要这样写?……当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时,教师应不急于解答,可引导学生用查工具书,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查阅资料等方式试着自己解决。如果问题太难,学生无力解决,教师再进行点拨、诱导。学生经过一番实践后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印象就更深刻。
三、培养学生倾听、交流的能力
学生能认真地听取别人讲话并能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对教学颇有好处。为了教导学生细心听别人说话,我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个规定:每隔一天抽出一小时,让学生在一起谈论对他们印象最深的个人或有意义的事情。同时特别强调:每个人在发表意见之前,必须重述前一位发言人的话,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这条规定看似简单,但却行之不易,它是适当沟通的核心原则,必须每个发言人全神贯注于别人的话语和情感里,进入他的心境,了解他的观点。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倾听和交流能力明显提高了。如果条件许可,可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意义的节目片断,然后交流讨论。这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交流能力大有禆益。
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的负担重,作业量大。许多学生一天要完成两科以上的作业,费时两至三小时甚至更多。学生天性好玩,自觉性不高,加上许多家长忽视督促子女完成作业,常常出现学生迟交、不交作业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刻不容缓。我认为以下方法值得尝试:一是经常开展做作业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既讲质量又讲速度,评比结果要公布,以表扬为主,让他们争做“交作业第一名”的学生。二是找迟交、不交作业的学生谈心。谈心要讲究技巧,分析学生迟交、不交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学生迟交、少交作业有他们的理由,教师应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因贪玩、懒惰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严厉批评,指出学生的态度问题,再督促完成;因基础较差无力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应多花时间辅导这些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三是布置作业要讲究方法,题型灵活多样,紧扣教学目的,重难点突出,分量适中。
五、合理处理学习和游戏的关系
一群孩子在操场上尽情地踢足球,一位老师走过来,紧皱眉头:“太贪玩了,都六年级的学生了,一点自觉性都没有,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其实,这并不是学生的错,只是他们没有处理好学习和游戏的关系。学生做功课必须有自发自学的精神,但他们活泼好动,玩心特重,要让他们自发自学地读书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尤其当学生精疲力竭时,适当的游戏显得很重要。如何处理学习和游戏的关系?我认为在你要求学生读书时,最好先不要提到读书的事情。而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自发自觉读书的愿望。比如,当你给学生拟定学习计划时,把游戏计划考虑进去,游戏时间必须适可而止,你事先告诉学生,游戏时间后,就应该是读书学习的时间了。学生当然不会拒绝游戏,同时对读书也产生了兴趣。鲁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就不怕学生学不好。前面这位老师不该用“孺子不可教也”的眼光去看待这群生性活泼的学生,可先让其尽情的玩一会儿,然后适时提醒他们别忘了还有许多学习任务在等着他们。如果老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游戏,这样,学生对老师会更加信任,就更乐意的接受老师的安排。
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记忆
人要九岁以前偏向于“听觉记忆”,九岁以后偏向于“视觉记忆”,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的视觉记忆占显著地位,它包括读和看两种形式,其中看比读理解得更深透,看的内容可分为文字的和图解的,事实证明图解比文字更能让人识记。如,当你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拜访朋友,凭借“文字”注明的乘几路车,到哪站下,走哪条街,找哪个门……去找,就不如按简明的路线图找方便。
同理,在学习一篇课文、进行小结、复习时,如果使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者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课上听讲的内容,提高记忆效果。
七、组建学习互助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们互相提问、解答,共同学习,会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
英国的幼儿学校,目前正采取一种名为“垂直团体”(简称VC摘自《教育孩子的谈话艺术》)的班级组织,效果不错。VC的特点是:把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混编在同一个班内。目的是让大小同学之间互相教学、互相帮助。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从受教育者(受者)的立场转变为指导者的(施者)的立场,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因为在教别人时,自己必须先“吃透”教材内容,掌握要点。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更熟练地掌握学习要领,使学习逐渐进步。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组建学习互助小组,充分利用学生互教,来提高教学质量。组建学习互组小组形式多样,如:按居住情况组合,把住得较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优秀生与后进生组合,实行“一帮一”的计划,即一个优秀生辅导一个后进生,共同进步;学生自由组合等。
八、指导学生进行小结
人的记忆有“系统效果”,对于一系列式的学习,最初与最后的部分总是容易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最后部分的学习,在记忆中比最初学习的部分,时间上靠后一些,记忆较其它部分的深刻、清晰。鉴于这种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小结时一般把重要的内容放在一堂课的前或后来上,尤其是在最后小结时重复说明一下重点,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记忆。
总之,教育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师生间必须要平等、相互理解、经常沟通。教师只要多关注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多留心,就一定能寻找到大量行之有效的学习辅导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之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G. 怎样辅导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正属于一种似懂非懂的时期,对于知识很难做到正确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其引导,才能使孩子学好语文知识.下面就给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辅导学好语文的好方法,给大家作为参考.
(走进语文)
让我试试小学三年级语文辅导学好语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议你每天必须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觉前问问自己,今天有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吗?这对于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H. 学校开展教师辅导学生计划
辅导学生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
二.原因分析:
寻找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动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课上不敢正视教师的目光,班集体生活中存有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4.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期望水平低,他们大多缺乏辅导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关心,放纵孩子,甚至认为读书无所谓。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三.采取措施: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使这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想上进吗?不是。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我们要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因此,我们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对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肯定是有益的。
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加强个别辅导, 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I. 被辅导青年教师的证明材料怎么写
关于XXX老师辅导青年教师的证明材料
我叫XXX,XXX学校的XX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徐作为版老师耐心指导我,指导内权容主要有:⒈学科教学方法;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3、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4、差生的转化方法。
XXX老师(这里写指导教师名字)采用“跟班指导”的方式长期坚持指导我,根据课改要求,怎样去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如何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怎样根据学生实际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指导我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准确选择教学方法。在学生方面,指导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转化后进生。XXX老师还经常深入课堂听我的课,然后进行指导,帮助我修改论文等。通过XXX老师的帮助指导,我能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备课、上课,能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此为契机,对后进生进行转化,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特此证明!
XXX学校教师:XXX
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