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高一英语
『壹』 英语教师应如何走进新课程
在传统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处于核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纳器。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这种“千人一面、削足适履”的教育方式就是传统教育的一种真实写照。学校教育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学生就应当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构建者、参与者,成为成功的、愉快的和合作的学习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哑巴英语”的怪现状。
因此,《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指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并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转变。由此可以看出,课程的变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也是人的变革。作为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动者和执行者的教师,就成了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下面,就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存在,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教学,使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转变。凡是学生能懂的,引导学生去听去看;凡是学生会讲的,鼓励学生开口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鼓励学生去想;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找;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一律不得包办代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那么,教师促进者的角色,就在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尊重个性差异,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沟通渠道;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建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来施教。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教师应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这就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索、思考为主。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而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做学生的谦虚的倾听者和真诚的赏识者。让学生,尤其是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合作和交流中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课程的积极情感,挖掘其自身及学习英语方面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民主开放,融洽和谐,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在经历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知识来源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不再以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化身自居;形式不再是含有强加性意味的施予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型“对话”。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应该是谦虚的学习者
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质,英语教师需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自如地驾御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新教材特点,才能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英语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英语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英语教师必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学生经验。
新课程需要教师作为紧密的合作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这就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因为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现行的高中英语新教材,涉及的话题很多,文化知识面很广,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其中渗透的学科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环保、宗教、法制、文学、音乐、医学、体育、美术,以及工、农、商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群体的力量,既要强调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又要加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来丰富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应该做扎实的研究者
英语教师角色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要尽快使自己从“教书匠”迈入“研究者”的行列。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决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励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
总之,英语教师角色的单一性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时代都呼唤教师向多重角色转变。作为一名好教师,应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 ,顺应改革的潮流,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各位老师,最后让我们用著名教育学家傅道春教授的一段话共勉:“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贰』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走进新课程答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1-5 BBCAB 6-10 CBBBA 11-15 ABCAC 16-20 BAACA
第二部分:词汇知识运用(共二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多项选择(共10小题;第小题1分,满分10分)
21---25 DACDC 26---30 CABBC
第三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31. D 32. B 33. A 34. B 35. C 36. A 37. C 38. D 39. A 40. A
41. C 42. B 43. A 44. C 45. D46. C 47.A 48. B 49. D 50. 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51---55 CABCB 56---60 ACCDA 61---65 BBADB 66---70 CADDB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完成句子
71. bring it back to you
72. to prevent the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73. being made fun of
74. couldn’t help laughing
75. It was in 1920
76. have been stolen
77. came across
78. too strong for me to hold up
79. singing an English song
80. What he said
第二节:短文写作(共1题,满分2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Is daily homework necessary?
Recently,our school student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daily homework.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Seven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accept daily homework.They think homework helps them review what has been taught in class.Besides,by doing daily homework,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and memorize their lessons.Furthermore,their skills in managing time can also be improved through homework.
However,about thir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ideas.They believe that homework reces their amount of leisure time with their families,not to mention the time for other activities.What’s worse,they can’t get enough rest time.
From my point of view,daily homework is necessary,but it must serve a purpose and be fit for a student’s ability.Also,the amount of homework should be considered,for a student’s all-around developmen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 in his or her life.
『叁』 走进新课程《英语课课练》 (七年级第二学期NJ版)答案
什么意思啊??要什么的答案啊?
『肆』 《走进新课程》六年级第一学期答案
六年级英语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反思
一、校本教研的理论依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小学英语“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我校六年级校本教研的实验背景
我校位处河北区与红桥区交界的席厂下坡,全年级120名学生、3个教学班。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小王庄、东于庄一带,近2/3以上学生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从学生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程度,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与其他学校存在很大差距。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
⒈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
⒉大部分学生课后不听录音、不读课文,个别学生甚至不完成作业。
⒊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即使是能够背诵下来的简单口语也不能熟练地运用。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钻研各年级教材,在整体规划一至六年级各学段的教学整体框架和教学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校本教研,探索新形势下更为有效的英语教学之路。本文将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新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校本教研为例进行介绍。
三、校本教研的预期目标
本单元的话题是Whats your hobby?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言语技能目标
1.能够用英语向别人简单介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能够询问和简单介绍他人的兴趣和爱好。
语言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听、说、认读以下词语:collect, toy, stamp, card, table tennis, fishing, tool, raising, I'll, first, then, get, house, cut
2.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单词:hobby, football, basketball, grandpa, enjoy, farming, flower, paint, yellow, green, blue, red
3.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以下句子:I'm interested in collecting stamps.My grandpa's hobby is fishing.I'll show you how to do it.
4.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句子: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My grandpa enjoys farming.My hobby is painting.
5.能够正确熟练地说唱3个chants,了解字母组合au, ar和ow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对/ au /,/ : /,/ : / 三个音素的发音准确、清晰。
情感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他们形成更加稳固的学习兴趣。
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培养有益健康的兴趣和爱好。
学习策略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习语言,以解决问题的愉悦促进学习热情。
2.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不同的爱好,如集邮、收集火花、收集钱币等,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
四、具体做法
(一)整体设计教学思路
我校英语教师对去年使用该教材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变逐课进行教学的模式,制定具有我校特色的整体教学思路:
⒈以教材为蓝本,突出单元话题功能,重新进行结构和内容的组合,将13课对话和14课句型编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将15课对话和16课句型也编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内容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⒉跳出旧的教学模式——学对话背对话,学句型默句型,总在应试教育的包袱下逼着学生死记硬背,而违背了外语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听说领先的原则,突出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从听、理解、说、认读新单词、新短语,到实践运用Whats your hobby?以及所引出的I like…. I enjoy…. I am interested in….I am good at…. My hobby is….等句型以及各种人称的变化、名词所有格的运用、以及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
⒊在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自然运用本单元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单词的拼写和读音规律、学习短语的拼写并进行归纳和扩展、总结本单元句型及变化规则。
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英语、感受英语的魅力,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学英语有用又有趣。我们将Fun story作为学生自学材料,让学生编排课本剧,鼓励学生在课本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⒌加强学科整合,通过动手实践习得语言,并展现学生的不同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⒍加强教师间的合作。采用教师全体参与教学,轮流作主讲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更强,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过程评价及多元评价的作用。
⒏通过本单元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采取教师合作教学形式。本单元的教学分七讲进行。一至四讲中的每一个部分由一位教师做主讲,其余教师做助教,到各教学班授课。五至七讲,由各班任课教师自己进行教学。具体教学内容及安排如下:
第一讲:Lesson13、14语言学习实践课 (沈英梅主讲)
第二讲:Lesson15、16语言学习实践课 (刘铮主讲)
第三讲:语音、词汇、句型总结课 (李文鸿主讲)
第四讲:Lesson17、18动手操作及过程展示课 (罗生喜主讲)
第五讲:作业指导课——重点进行本单元四会内容和认读内容的巩固、检查,及时查缺补漏。(任课教师指导自己教学班)
第六讲:课本剧排练及表演——可在Fun story 基础上进行扩展(任课教师指导自己教学班)
第七讲:作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完成质量监测解决学生存在问题(任课教师指导自己教学班)
(三)教学中生成的新方法
1. 校本教材的编写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结合六年级所用教材进行了结构和内容上的重组,并制成多媒体课件,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有声教材。
如:根据13和14课改编的第一讲校本教材:
Everybody has hobbies. Collecting stamps, picture cards,listening to music, playing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volleyball, football…, these are all hobbies.
Peters hobby is collecting toy cards. He likes toy cards. Theres a toy shop near his home. He often goes there. Theres a new type of toy car in the shop. Hes going to buy one.
Bob is interested in collecting stamps. He collects many stamps.
Yang Ming has an interesting hobby. He enjoys collecting candy paper. Look, this is a book of candy paper. Its super! There are so many types of candy paper in it. They are so colourful and so nice.
My name is Mary. I enjoy listening to music, and Im good at singing. But my brother Gao Wei doesnt like it. Hes interested in playing ball games. He enjoys playing football very much.
Whats your hobby? Can you tell me?
此校本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3、14课的语言项目,并在多媒体课件(每一句话都有一幅画面)的辅助下,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作用下,使学生自然联想语言的意义,促使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的理解。
2.思维导图的运用
思维导图的原理来自高云的图忆原理,直观地表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无需用大量时间刻意记忆课文结构,可以在图中直观地看到图和key words,从而达到快速而深刻的记忆目的。
本单元第一讲和第二讲中设计了思维导图。
如:第一讲思维导图(见附页)
3.话题活动的扩展
①回答问题
如:根据以上校本教材,在教学中设计许多问题,句型包括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回答这些问题避免了学生不理解地死背书,因为教学内容是老师自编的这些问题学生无法预先准备。由此,问题是新鲜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语言运用也是有实际意义的。同时,这些问题也包含在多媒体课件中,点击问题后将出现相关的画面和文字提示,以便学生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②自由提问
如:让学生根据以上校本教材进行自由提问和回答。主讲教师及助教参与学生的活动,并解决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因此,不但完成了13课出现的对话,而且将13、14课中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听说、认读和大量的实践运用。在此过程中,还自然地把以前学习的各种句型与本单元句型相结合,这一环节促进了书面语言的准确性。比起以前单讲每一课,学生词、短语、句型,枯燥地讲解句型变换规则、做大量的笔头练习的效率更高。
③话题运用
如:第一讲中,让每一个学生运用I like…. I enjoy…. I am interested in…. I am good at….等句型表达自己的爱好,与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讲所学重点内容。
④运用新知完成任务
如:第一讲中,让学生进行调查,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调查表。
Name Hobby
教师告诉学生,如果你不能用文字形式表达Hobby一栏中要填写的内容,可以用绘画形式来表达。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促使学生应用英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解决哑巴英语的问题。此时,课堂气氛形成高潮,主讲及助教老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充当热心的帮助者,及时解决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理念提出的教师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4.注重动手实践与语言实践相结合
本单元的第四讲,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爱好、介绍树叶画、手指画的制作步骤。教师还让学生利用本讲所学到的技能创作一幅以Beautiful Autumn为主题的图画。学生在合作小组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小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创作结束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并用英语介绍。这一讲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的英语表达积极性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5.课堂评价的完善
我们在教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堂评价表,更有效地发挥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的作用,使评价不流于形式。我们根据每讲内容制定了学生评价表,包括学生自评表、学生互评表和教师评价表。并将它们汇入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袋。
如:第三单元第一讲评价表
⒈学生自评表 学生姓名_____
评价项目 A(优秀) B(良好) C(继续努力)
我对今天英语课的喜欢程度和学习热情
我对教师说的英语和录音内容的理解
我能根据思维导图来复述今天的课文
我已经会表达自己的爱好了
我已经会询问别人的爱好了
我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⒉学生互评表 被评价学生姓名______
评价人_____
评价项目 A(优秀) B(良好) C(继续努力)
他对今天英语课的喜欢程度和学习热情
他对教师说的英语和录音内容的理解
他能根据思维导图来复述今天的课文
他已经会表达自己的爱好了
他已经会询问别人的爱好了
他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 学生互评可以在每个小组中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也就是每个学生给下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而不是按照学生间的友好程度和亲疏去自由结对子,尽量做到评价的公正合理。)
⒊教师评价表 被评价学生姓名_____
教师_____
评价项目 A(优秀) B(良好) C(继续努力)
学生喜欢本节课的程度
学生能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课文
学生理解课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根据课文自由提问并回答他人问题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为了给每个学生做好日常的学习情况记录,并作为资料保存,我们把以上三个表放在一张纸上。)
五、校本教研后的教学反馈及反思
(一)教学反馈
通过对本单元进行校本教研,在教学思想、授课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真的研讨和实践。并且进行了如下反馈:
⒈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
2.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情况进行反馈
3.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行为表现进行反馈
4.对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反馈
5.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情况进行反馈
(二)反馈结果
从学生层面看:
1.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明显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会使用本单元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改变了哑巴英语现象。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
六年级英语综合测评情况一览表
班级 第一单元班平 第二单元班平 第三单元班平
六年一班 68 72 80
六年二班 70 72.5 82
六年三班 70 73 80.5
3.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从以往小范围扩展到大范围。以前通常是教师一人与少数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互动,不能有足够的时间与更多学生乃至全班学生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掌握情况、和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模糊的。本单元一至四讲的授课均有一名主讲,三名助教。教学互动中师生的比例是1:10,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促进学生学会新的语言项目、教师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积极程度观察得更仔细,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就更有说服力。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从教师层面看:
1.校本教研促使教师深入钻研业务、真正使教师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动脑筋,探寻科学的、高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2.加强了教师间的学习与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效能,使整体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3.培养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教师学会了调研、带着问题去想办法、改变学生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益。
4.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落实,使得教师自觉自愿地学,而不是应付领导检查,加快了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本单元结束后,教师自身进行本单元教学反思并征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觉得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1.如何使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更广泛地运用到其它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忆效果,使得学生能把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图像或符号建立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记忆单词、短语、语法和语篇的学习策略。
2.能否在其它单元的教学上也采取本单元的教学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校本教研,加快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如何构建新颖、独特的评价体系,使其始终给学生以新鲜感,从而科学地运用评价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效能,使评价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4.如何进一步研究、落实我校低、中、高各学段的校本教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益,并形成我校的特色。
5.如何利用我们的校本教研,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六、结束语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今后需要长期研究的。我们将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解决教师们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继续探索校本教研的最佳途径,努力实现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英语课程标准》 李力教授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新版)(六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图忆世界
『伍』 走进新课程高一英语答案在线等!!
unit2 基础卷Task1
1、regard 2、master 3、imagine 4、fascination 5、admire 6、outstanding
1.craftsman 2.sculpture 3.satisfactory/satisfying 4.ceiling
5.generally 6.overseas 7.masterpiece 8.upwards
1.satisfy 2.fascinate 3.impatience 4.create 5.ambition
6.modesty
Task2
1.regard as 2.belong to 3.turn down 4.by the time
5.go through 6.leave with 7.can't help but do
8.年纪还小时 9.隔离某人 10.仰卧 11.由于 12.习惯于
13.许多 14.除了 15.使......有序
1.belong to 2.turn down 3.became used to 4.could't help but
5.went through 6.except for 7.A number of 8.By the time
9.As a result 10.left......with
『陆』 英语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
,也包括语感积累,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新变革、概括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为了填补文本留下的“不确定的空白”,甚至多年不看教学大纲。2、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参与解读文本,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冷冰冰的教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价值观的载体。能理解的则理解。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里、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结构上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只有这样。无论是安排教学内容,还应是师生互动、评价。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学习,就语文教学而言,作为执教者对教材的认识也要变、具有教材及其呈现形式新的认识长期以来,使阅读活动如此丰富多彩,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共性,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实施、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在功能。5、体验为中介。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生,教材表面呈现的只是典型案例的具体材料。新课改的教材要变、仔细观察,引发儿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师生和教材的关系、态度,还要研究课程标准。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也不要轻易否定,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设计教学过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当师生心心相印、能力、僵化的各种符号的堆砌,着力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性、篇章积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综合性和选择性,许多实验区的老师手里仍没有课程标准,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三、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则需要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获得,学生当然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重感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策略包括学习策略,敢于独立思考。4。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1,应针对教学现状。在功能上,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完全平等。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暂时不能理解的,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引导学生反复尝试、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重探究、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点拨学生,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生命光彩,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课文的感受。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我们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并以儿童的经验.重积累.重读书。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勤于动手、平等对话的媒体、划一性之间的矛盾,魅力无穷。3;自我教育就变成现实、独特性的矛盾,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不再是以“师爷”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具有合作意识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认真倾听、感情融洽时,也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例如,更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是文本解读的独特性和结论的多样性。所以,师生之间应当是民主平等。直至近两年。即由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结构、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是知识,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重语感培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不看课程标准,就不可能知道每节课的教学目的,着重注意以下几点,每个读者都以自己独有的经验,不知道该抓什么。教学策略的变,其要点是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学不但要看课程标准,在实践中提高,不是不容怀疑的“圣经”、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自主自信,即读者和文本的关系,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材不是凝固。同时,甚至主要教学内容也抓不住。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的看法,敏锐地发现自身和别人的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势必会使教学陷入典型案例的具体材料之中,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内容。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不求甚解”,保持开放的心态。从上述教材的变化来看,很多老师习惯于拿着教材教学、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合作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潜力也可以得到更大发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乐于探究,包括词语,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情感。另外,教材以对某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实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创造性和教师要求的规范性。所以,还是选择教学方法、多样性,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重合作、情感世界,走进新课程,如果不看课程标准。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我们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柒』 《走进新课程》《陋室铭》的答案
【年代及作者】
唐·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内容及注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出处】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品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作品赏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思想内容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不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文体介绍】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刘禹锡的“陋室”】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
〔唐〕刘禹锡
【作者小传】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宾客,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同年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历任监察御史、屯田员外郎。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刘受牵连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赴任途中再贬为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应召回长安,旋又贬出,历任连州,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文宗大和元年(827)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彩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
——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11〕何陋之2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捌』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 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那么,哪些是课程资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比如,地理课程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新的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 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走进中小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对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此次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 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改变,自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是有差距的.比如,课程标准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还增加了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 (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每一阶段都有具体要求,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未来的探究性课程中,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例如,《阳光透过树阴成像的探究》的具体步骤是:1.提出问题,观察阳光透过树阴产生的现象,你看到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2.猜想与预测,可能是透光的孔近似为圆形,可能是阳光透过水孔形成的光斑(像),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3.收集事实依据,学生分组观察阳光透过纸片上的小孔在屏上所成的像.4.得出结论与解释.5.反思评价.6.报告与交流.这就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很显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新课程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以数学课程为例,在学习《生活中的数据》一节时,让学生设计一个调查表,记录自己家庭一周内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数量;统计本小组一周内每个家庭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总数量;根据统计数据制作统计图,并根据收集的数据,估计全校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一年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让学生计算,如果将全班同学的家庭在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全部铺 开,大约占多大面积?可以铺满一间教室吗?这样的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在各科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生物、化学、物理、地理课程,许多内容本身就是由问题引出,让学生边学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之后,都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向课外拓展.由此看来,怎样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玖』 教师应该如何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之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体系给教学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赋予教学实施新的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这里的“沟通”,“合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不应充当“领导者”“权威者”的角色支配课堂教学,而应当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是沟通与合作过程中两个主体之一。
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此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和完善。然而任何一次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此次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需要改变他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