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

发布时间: 2020-11-28 13:18:47

『壹』 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基本功

工作所必须的条件性技能和技巧。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解读教材基本功,运用信息技术基本功,课程开发与实施基本功,心理健康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等。(一)解读教材的基本功“中小学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价值观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的确,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要务,而且,教师必须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解读教材。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今天之所学为解决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储备势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荀子曰:“知而不行,虽敦必困。”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养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充分地理解、娴熟地运用你所知道的一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与课文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甚至是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之间存在着的普遍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为教学过程的顺畅展开奠定丰实的基础。(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重视,大家明晰地体会到它对教育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的支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构成要件,它对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益,改变师生的学习交流方式,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在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交流、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力,能在大量信息中进行选择,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其次,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以及进行课件制作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三)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课程开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自然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寻找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结合点。如何联系、联系哪些生活和社会实际,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质量指标的主要凭借,但既定的教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就需要教师的驾驭和取舍。要寻求教材以外的各种“材料”,例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用教材和各种非教材“材料”的整合,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引向纵深,使课堂上有思维的碰撞和交锋,在“碰撞和交锋”中产生新的问题,力求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课程最终是要通过教师具体的教育活动转化成实际课程,教师既要重视学科课程,又要重视选修课程;既要重视显性课程,又要重视隐性课程;既要重视预成性课程,又要重视生成性课程;既要重视国家课程,又要重视地方和学校课程,而对后者,应该给以特别的和足够的关注,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师不应该只做既定课程的单纯执行者,而应该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中,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开发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对学科课程,教师应根据种种具体情况加以“微调”,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重组,应善于挖掘,善于扩充,善于超越。要关注其他学科,关注现实生活,使课程资源变得丰富鲜活起来。这些,应该是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意识和能力。(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本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是新时期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等作为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意识及行动。一位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学生心理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获得教化。另外,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会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就可能采取多途径,讲究教育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自己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育人。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学会处理一些心理问题,科学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五)教学评价基本功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指挥棒,没有有效、科学的教育评价,就很难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推进。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与教师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评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还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不仅要关注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结论,也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观察学生表现的优劣,还应留意学生学习欲望、情感、态度、价值是否得到提升;不仅要有选拔和竞争,更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修正与发展。这不仅是转变观念的问题,是否具备这样的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操作上来看,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能力直接关系教学效果。优秀教师从来就是激励成功的大师,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这样的激励大师。激励是一门艺术,也是新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体态、动作、表情、语言,无声的、有声的,都可以激励学生。可如今,课堂上却常听到干瘪空洞的评价语言:“你真有天赋”“你非常聪明”等。甚至有的整堂课在“棒、棒、棒!你真棒”这样毫无内涵的评价语声中淹没。从中,可看出教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语言贫乏,二是思想苍白,三是文化缺失。这方面的基本功在教师队伍的整体上都是十分欠缺的。(六)教育科研基本功 教育科研功,这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有内力的素质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今天乃至未来的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传统的经验型“教书匠”将逐渐退出教学舞台。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强力呼唤。因此,重视教科研,练就教育科研功,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这盘棋中的重要一着。同时,课程改革提出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来检验,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也是对基本功的一个挑战。

『贰』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补充哪些新的教学技能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仅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不仅是学习掌握知识,还有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二)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同的两粒砂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差异。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
我校的分层次教育也是针对不同的学生……
(三)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最终结果,使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学生的潜能发展和身心发展。
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
(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为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思维过程。
所为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揭示知识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感知——概括——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由“感知到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由“概括到应用”,这是把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过程。显然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存在以下四种主要信息交流方式:
1、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
2、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
3、以讨论法为主的三项交流方式,师生之间相互问答。
4、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探讨,做实验。
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过的最佳过程。很显然,后两种教学方法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种方式最佳,这种方法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风格。
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六)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受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师生关系显然不平等。
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识、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
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能称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三维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是造成学生厌学和课堂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七)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不能准确分析和判断今天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是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科书的处理上。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教师并不是教科书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
由于新课程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课堂中旧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权威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获取者。教师对学生成长所担负的责任,更多的体现是促进,因此教师必须补充“促进学生发展”的技能。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具备的教师技能
(一)人际活动技能
教师传统的基本功如口语、写字、板书、绘画等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财富,不可丢弃。但这些基本功大多是在“知识传授”时所使用的。当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时,教师需要“促进发展”的基本功,教师新的技能也将应运而生,其中教师的人际活动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包括倾听、交流、沟通、合作等。
1、教学中的倾听技能
倾听:非常认真地,全身心地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听过倾听,教师可以领悟学生生命的存在。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倾听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传授者的教师,是个习惯了的“说话者”。他代替了许多应该是学生的活动,由此丧失了许多倾听的技能,而作为促进者的教师,也要提倡“沉默是金”,教师的沉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余地。
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只是体系的呈现者为主。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该体现在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真正为学生创设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真正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适于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提供舞台,要从“说话的强者”变为积极的“倾听者”。
作为成长中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可能遇到困难和问题。学生的心扉被打开,他们会随时把自己的欲望、需求、情感、思想、焦虑、不满等向老师倾诉,希望获得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作为教师则必须从学生有意无意的表达中听出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解学生。
好的教师应当是机敏的倾听者。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时不应只是保持沉默,还要从学生的发言中听出其确切的言下之意,要努力理解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并做出正确判断。同时还要与发言者进行目光、形体的交流,必要时还要用提问或确认的方式,进一步理清思路。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允许有旁观者的,它本身要求参与。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要注意倾听,又要以伙伴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活动中感悟学生的需要,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自我。
传统的师生关系式接受关系,教师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因而教师没有倾听意识和习惯,虽然目前不断强调,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不当的倾听。
不健全的倾听:教师的倾听只是为了满足自我需要,因而只关注符合自己需要的声音。
虚假的倾听:教师只是表面上的听,并没有对学生的需要、创造性的火花给予应有的关注。
错听:把学生的真意扭曲或丢失,取而代之的是主观臆断。
不耐心的听:学生的表达没有结束,便组织继续表达。
2、教学中的沟通技能
新课堂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为基础的。没有沟通,就不能体现课堂中的多元体性,这是新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教学中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
在教学中,教师是否能真正理解学生的立场和看法,在对话中形成共识,则需要教师学会并运用好沟通的技能与技巧。因为在新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要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考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以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而要实现这一切,是离不开课堂中的全方位沟通的。
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学生渐渐失去自我,不能提出问题,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选择地学习,在学习中离不开教师,不会讨论协作。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平等的条件下,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我,树立信心,确立自我,使学生获得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心理状态,进而才能真正使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师生间的对话是互动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取得了学生的信息后,要给予回应。教师要把自己的理解、态度、意向和想法传递给学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3、教师回应的主要方式
(1)认可:表示已经听到,希望继续说下去。
(2)重复:重组、总结。
(3)自我暴露: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插话,对学生所谈内容,就自己的经历或经验做出回应。其作用一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二是可以起到“去权威”的作用。
(4)鼓励对方。
4、教学中的合作技能
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合作,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等。
(1)合作的特征
整合性:合作是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整合。
协作性:合作的过程有沟通与交流。
互动性:最后要达成共识。
(2)合作的基本要素
合作首先要有一种合作意识,心态应该是开放的,持宽容的态度,彼此信任。
合作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吃”)
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责任。
有好的合作方式以及学生全心的投入。
在学生之间,要分工、交流、互动、尊重事实,最后形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形成荣誉共享的意识。
(3)教师间的合作的形成
互动式合作:教师间以沟通对方为主要方式进行合作,如交流看法、沟通情况、讨论协商、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等。(表现为个人之间、自由松散式)
研究式合作:教师间以学习、研究为目的进行的合作,如教材的讨论学习,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听评课等。(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
互助式合作:教师间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合作。如班级教师组、综合课程、集体教育学生等。(实现教学目标)
(4)教师之间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不要忘记他人的感觉:友好、接受、支持。
合作者之间要有相互依赖的感:在确立合作目标、资料共享、互换角色、相互交谈时,要认真吸取他人的意见,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异议。
要有责任感:积极参加活动,虚心向别人学习,开自己的课堂。
合作要有计划性,保持长久。

(二)学习指导技能
1、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因:
(1)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合作摸索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很少让学习通过自主实践,如查阅资料、讨论、制作、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自主选择地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参与愿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对学生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或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掌握这一层面上,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
以往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比较狭隘,使得“教”与“学”均停留在获取知识这一层面上,学生虽然通过了考试甚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整体素质提高不大,“高分低能”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当然”评价。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学生一方面的事情。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历来与教师的“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如何“教”直接影响学生如何“学”。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要求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
2、教师指导行为的变化
(1)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心理上的支持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各种恰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3)方式上的引导
在新课程中,教师少讲或不讲,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教师必须参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合作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学生守纪。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只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关键在于促使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3、教师应具备的学习指导技能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既有理念上的,也有实际操作能力上的。就理念而言,教师要不断学习,理解新课程中所倡导的理论、方法的精神实质。把握好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如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之间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关系。新的学习方式与以往的学习方式的关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就实践能力而言,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科学地设计、认真地操作,及时地总结。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要在学生的学习上做科学有效的指导,首先教师要丰富自己。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相应的五个教学步骤:①创设问题情境;②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③观察并占有资料;④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⑤检验或验证。
这里所说的问题不是教师所说的问题,也不是教材中所规定的问题,更不是为提问题而提问题。
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决定研究的问题,使他们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2)建立材料“超市”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设想,选择不同的材料,把主动选择、支配材料的权利交给学生。
而不是用“典型”材料把学生一步一步逼向“目标”。用“典型”材料,学生的认识方向肯定正确,经历肯定顺利,结论肯定“规范”。实际上完全是教师设计好的“圈套”,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一种假性的“自主探究”。
(3)活化学习中的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教科书提供的内容、思路、方法、结论是基本的,一般性的,不一定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正确、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活化教科书,努力使自己的课源于教科书,高于教科书,为学生自己学习拓展途径。
(4)建立研讨的“网站”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丰富的,其中往往有非本质的现象,甚至有的是错误的,所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因此,让学生把观察的现象或对某个事物的认识用语言表达出来,不仅会引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相关联、运动的变化中认识事物,自主探究的意义才能充分体现。
(5)延伸科学的“课堂”
教学活动受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及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深入程度都不够。有的放矢的延伸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带着明确的目的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进行合理的内容组织,必要的方法指导和技术帮助,并建立有效的反馈途径,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开放式教学。

(三)课堂组织管理技能
新课堂管理——为个性的张扬创造条件
1、课堂上要多一些允许
(1)允许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2)理解“上课打哈欠的学生”。
(3)允许学生说“老师,对不起,我没想好”。
(4)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师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该随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在动态中形成。
2、新课堂管理的涵义
课堂管理的涵义不应仅仅是应付混乱,维持秩序以及教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管教,更主要的是,营造并形成良好的教室气氛。课堂管理不是对学生的消极控制,而应是师生的共同行为,师生之间彼此的尊重、相互接纳、安全轻松的学习。
3、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也是一种社会情感气氛,主要指班集体的情绪状态,它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行为可以决定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整体的教学效果。
(1)支持型课堂气氛的特征
自信与信赖
宽容与主动
自发型与多样化
无需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的眼光,有创造的去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防卫型课堂气氛的特征
恐惧与不信任
控制与服从
策略与操作
班集体处于戒备状态,担心受到批评与指责,倾向于无意外的常规活动。
4、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要
(1)理解感受
理解学生所表达的内心感受,包括正面与负面的、快乐的与不快乐的、满意的与不满意的。
(2)赞赏式鼓励
要经常使用“做得好”、“不错”、“试试看”、“说下去”、“再考虑一下”,使课堂气氛缓和或产生欢乐的语言。
(3)接纳意见
接纳来自学生的建议、意见,把学生的思想整理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4)善于发问
向学生发问,有意引导学生,能贯彻一条启发性的线索,从而引发学生的自发、参与的行为。
5、教师应具备的课堂管理技能
(1)教师要有调控课堂气氛的技能
教师对心理调整不仅仅是学习注意力的调整,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合作态度、创新意识、自主意识等等给予调整和支持。良好的课堂氛围调控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幽默的语言、合理的组织与灵活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组织形式外,要注重探究、研讨、调查、实验等多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并要根据这些方式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3)合理使用评价、奖惩、提问等管理方法的能力
教师要从新的理念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要有利于班级整体的学习。
(4)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
要有豁达的心态,要清醒的认识到,在信息时代,学生某方向长于教师是非常正确的,要善于引导、善于应变。以支持呵护的态度对待,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的技能
1、新课程中教学设计的变化
体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上,教学内容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以往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教学目标是围绕知识的获得而确定的,新课程则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而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标准的。
(1)教学设计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而服务
以往教师采用的是教师引出问题,归纳讨论,学生模仿练习,巩固记忆。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接受地位,而新课程要求要围绕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开展,教师的主要活动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总结,归纳,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2)要把握好主要教学变量的设计
以往教学设计一般只围绕教师的教学来进行。只要教师教的活动设计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了。但在新课程中,影响教学的因素明显增多了,不仅要设计教师更要设计学生,要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做出预想,为教学过程的受阻做好必要的准备。
2、教学设计原则
(1)把握指导教学设计的教学思想——一切围绕着学生
(2)把握课程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学生素质的提高
(3)把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要侧重于学生的参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各个环节要有得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技巧,使他们在主动探索、发现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形成素质。
(4)把握课程教学过程的中的各个环节
一是教师教的方法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作业法等。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关注教师教法的设计,学生学法常被忽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把学法设计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教法”应适应“学法”。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的条件和教学的空间环境等因素。

(五)教学的评价技能
1、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学生学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用来确定学生的学业情况,表达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时,还能反映出课程方案的优势和缺陷,为教师的教学反馈提供必要的信息。它还影响着教育者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学的方向。
2、倡导运用多层次、多角度、多形成的评价策略,准确描述学生的发展历程。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其基本要求是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只通过单一的评价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
(1)分层次评价:就是依据学生成长的变化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层评价,如学生学习表现性评价、认知水平评价、学习品质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等。
(2)多角度评价:要从反映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因素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评价,学习的自主性评价,学生的情绪状态评价,学习的过程评价,学习的结果评价等。
(3)多形式评价:指评价可以量化的,也可以是质性的,或者综合的。如测验、考试、观摩和记录、学生的自我评定等。
3、教师应具有的评价技能
(1)把握确定评价目标的三要素:理念、对象、手段
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确定者的教育观念。不同理念指导下的评价目的是不同的。同样是考试,可以定位在筛选和选拔人才,还是定位在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评价目标也是不同的。同时还要考虑评价的可行性。我们目前对学生评价主要是激励而非“宣判”。
(2)把握评价方案设计的三个方面
评价内容:测试教学内容,收集学生作品,观察学生表现。
评价方法:测试法、观察法。
评价的操作策略与方法:评价要求公正、准确。在设计评价的操作时,一定要有科学可行的策略和有效的方法。
如:测试——试题难易是否得当。
观察——测试法、观察法。
(3)把握评价操作原则
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进行评价操作的重要准则。
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按计划实施,这是客观的需要,但在操作中要因地、因人、因时,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评价者做好必要的说明和方法指导。
许多评价方式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的。教师需要与合作者进行必要的沟通。
(4)恰当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利用是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其特殊的作用。教师对这种作用的利用与挖掘的意义更为重大。教师在利用评价结果时要注意:
总体上要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一致,即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具体的评价结果使用上与评价的目的相一致。
评价结果的利用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来使用,恰当的使用,效果异常明显。评价结果的利用要注意策略,使用是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叁』 2009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作业题答案~~@!别乱答,150分!!

本中心专业代写毕业论文,职称论文

『肆』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掌握哪些技能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如同 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活动一样, 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师专业化 表现的特点。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树立新形象,必须学习掌握新的专 业要求和技能:除了前面提到的尊重、引导、反思、合作之外,学会 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 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一、 学会关爱 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 爱心的集中体现。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要尊重学 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抱负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判 断和个人意愿。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关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 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 民主平等, 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 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 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 更喜爱前者。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 戴和信赖;而当教师对学生随意品头论足时,学生的内心正在对教师 做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 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师爱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爱好学生是任何 一个教师都容易做到的,难能可贵的是对差生的爱心:学生看起 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 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如果你讨厌学生, 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而要想激发对差生的感情,就要换下有色眼睛,睁大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闪光的因 素,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暗示、肯定。一量这片良苦用心、趋势的 感情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就可能产生出巨大的力量,甚至创造出奇 迹。 爱要有度。溺爱当然不行,要做到爱得有节、严得有度。爱 到恨的程度更不行。我是为了学生好,而这样的好心却 常常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各,甚至危害孩子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恨 铁不成钢,不打不成材等陈腐观念,导致家庭和学校时常演绎 出一些教育的悲剧。实际上棍棒只能造就奴隶,棍棒威慑之 下造就出来的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鞭挞儿童,是教 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 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贵备中解 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 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 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 生。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 要有一个好结果。 二、 学会理解 学会理解,才能学会关爱。理解不仅是认识手段,而且是人的存 在方式。误角是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理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当前充满误解的教学是扭曲学生心灵的教学。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儿 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要用孩子的眼 睛看世界,而不能把我们的认识和想法强加给孩子。学会理解,特别 要理解哪些学生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他们往往被戴上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其结果往往直接影 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 三、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教育艺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 会宽容,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习惯一个世 界,多咱声音,尤其是对学生缺点错误的宽容性。英国科学家麦克 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 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 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 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 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期望我们 的孩子都能有麦克劳德的幸运。 孩子们犯错误时, 他们迫切想得到的, 是宽容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正处在身心 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 过失,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们正 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学会宽容,教师 要学会期待。期待,就是不能奢望学生一口吃个胖子。教师要以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 期待的老师,就能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善待学生,就永远不会对 学生说你不行;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 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学会了期待,教师就 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 望一蹴而就,就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学 会宽容,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前面已经 谈到了。 四、 学会给予 给予,当前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能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主动发展的 教育首先是具有选 择性。因此教师要学会给予,要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让 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这个空间绝不仅仅是时间,教学仅仅给学 生留下充足的复习和作业时间是不够的, 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独立思 维的过程。如果把已经还给学生的时间,再按教师的要求安排得满满 当当,学生依然是傀儡。给时间,还要给权利、给机会、给任务、 给困难。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一书中讲得好,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 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 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 自己向前走。 五、 学会分享 作为参与者, 教师要学会分享。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 共同的拥有。 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 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 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 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范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学会分享,还要学会欣赏别人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 之处,它会带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欢乐。我们不见得喜欢 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对别人表现出的真诚的 赞扬和欣赏会使用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阳光、温馨和美丽。因此教师 一定要学会欣赏、赞扬自己的学生。 六、学会合作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单兵作战。在新课程实施中, 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及综合课程的出现, 首先对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提 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 合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之间密切合作, 可以相互提供支持, 启迪灵感; 共享智慧、减轻负担;示范合作,促进成长。其实,即使在以往,一 个成功的教师,也必然得力于同校长、同事、家长,特别是同学生的 密切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 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 新课程特别要求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 程。合作要从改善师生关系做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与教师具有 同样独立人格的人。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因 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学习好、也是教师教好的前 提。 七、学会选择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学会选择。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愈来愈多的 选择的机会和 可能,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方式的可选择性为条件。学会选择成了人们必备的素质和能 力。学会选择,才能与时俱时。要让学生学会选择,作为引领学生进 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和顾问,教师必须首先学会选择,才能让更多的孩 子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 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教 师首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选择教育的途径和 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从而具备高度的判断力和鉴 赏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八、学会激励 光荣与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成长需要激励。成功教育,收 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 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 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荣誉。一些教师只把眼光牢牢地盯在分数上,成功 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大部分的学生则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许多 孩子说,老师从来就没有夸奖过我,却时时面对着老师有意无意 的暗示:你们不是好学生。我们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 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很好,再试一 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啦,别骄傲,一味 地警诫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尝试的勇 气。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青少年学生的自我否 定;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体验成功, 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 是形成追求新目标、 新成绩的最重要的动力。某学校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心目中的荣誉称号, 并自己确定本学 期获得该称号的标准。期末,教师对达到标准的同学进行奖励,极大 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这种激励方法,令人感慨而又敬佩。九、学会IT 学会IT 这里说的IT也就是信息技术,随着 21 世纪的来临,以计算 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 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素养,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 能行证,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必须首先掌握信息技术。 掌握信息技术, 是现代教育的必要手段; 给学生创造最有利有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 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 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 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 具。 十、学会创新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教材、照本宣科的时代过去了,教师 的劳动必须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新课程的实施,期待创造型的 教师来完成。 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就不可能有新的课程新的教育; 只有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发 展,才会永远体验到职业的内在欢乐与尊严。中小学教师的创新,并 不是指要有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新的发明和创造, 而是希望教师能够 谋略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 新的解释, 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 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

『伍』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我是当教师的,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的技能不是能用文字能表达的。比如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堂课我要如何去上?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如何把握好课堂?如何管理好课堂的纪律等等。教师不仅要能说,会说,还要懂得说!慢慢地积累经验,慢慢地琢磨,很快我们就能把握好我们的课堂了!谢谢!

『陆』 新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有哪些

●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比如,地理课程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音乐《划船》课,过去只要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今,还要求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环境与情景,使学生体会在风平浪静里划船、碧波荡漾下泛舟、急风暴雨中拼搏、龙舟竞赛时奋进的不同感受。同是教一首歌,不同的教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大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同是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

『柒』 寻中小学继续教育在线考试的试题,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英语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考题课堂教学技能指导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一、判断题
1、意义建构是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最为困难的一个阶段。对
2、假说如果被证伪,就不能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错
3、情意创设与课堂导入是一回事。错
4、策略性知识不适宜通过个性化的探究获得或表现出来。错
5、学和是合作学习的“当事人”,他们的评价不可能客观。错
6、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是共同的,但最终的评价应该经学生的个体表现为依据。错
7、教师既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又是素材性资源的载体。对
8、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关于“做事的时机,方式,伙伴或对象的知识”对
9、教师是校内课程资源,不是条件性和素材性的课程资源。错
10、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涉及概念,规则,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错
11、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共性色彩都很浓。错
1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探究学习只能是包括各个五一节的完整探究,不可以是只经历其中一个或几个五一节的不完全探究。错
13、选择和判断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是否适宜用作诗歌单元的教学材料,属于课程资源的利用技能。错
14、不恰当的探究不能称之为探究。错
15、“聪明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好”是个好的假说。错
16、假说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对
17、一次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探究—得出结论四个阶段。错
18、学校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体系的重要场所,不是学生实现社会的场所错。
19、探究学习只能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使用。在语言、英语、政治、历史等语言和社会类课程的学习中,不能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探究式教学。错
20、探究性学习是依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对
21、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交流机会的现时,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 对
22、教师要重视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对
23、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能力差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对
24、新课程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列为了课程目标。对
25、有时学生之所以不去尝试,是他们不想尝试。错
26、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920年,他出版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错
27、在影响合作学习的各因素中,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对
28、、胡适先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942年,他出版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错
29、充分的回忆一旦完成,教师就应向学生直接提示要学习的内容。对
30、罗伯特•加涅(R

『捌』 课堂教学技能有哪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

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首先以教师的教学基本

技能呈现出来;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要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和支撑

。因此,重新构建教师的技能结构,形成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改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突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重新界定新时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

,教会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

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

值观。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课程的本质是生活、是经验。新课程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打破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

与科学世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使课程生活化,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学习

生活中的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使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概念、定律、公式,让知识注入

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

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建构知识,体验生活,体验人生,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提升学生的生

活价值。

第三、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互动,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

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上教师一味关注自我表现的状况,要进行倾听与对

话、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享,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

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第四、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

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建构知识;要以教师的教学

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观察、倾听、对话、交流、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

分享认识与情感,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第五、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是教

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过程,反馈学习结果,促进自主发展;要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积极承担小组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规范操作,讨论研究,相互配合,积极有效地互动

,共同加工完善小组的成果,积极参与交流,分享成果;要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提供探究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分析与解决

、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六、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有效地进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是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的课程评价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

帮助学生找出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要全面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玖』 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读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变的生动,不枯燥。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从提高授课过程质量出发,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把握好一个“度”,既“严”又“活”那么,如何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呢?而在试讲过程中,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抓住重点,把时间还给学生。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计算机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学生上课的认真程度。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启发引导出的问题。
总的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拾』 《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读后感

[《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读后感]

基础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注就会有改革,《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读后感。而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人物,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呢?我在《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中找到了部分答案。这本书对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教师技能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而且也明确了作为一名新教师,自己在教师技能这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该怎么改进。

教学技能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汇,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对于教学技能的确切定义也在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在发生变化。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些列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是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它不但有教育、教学里理论做基础,还有实践的原则和要求,是教师培养中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过培训和练习后能掌握的。教师的教学技能只要包括(1)教学语言;(2)教态变化;(3)板书;(4)讲解;(5)演示;(6)导入;(7)提问;(8)反馈强化;(9)结束;(10)教学组织10方面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结合自己的教学,教师必备的10项基本技能我都需要不断自我观察、学习和反思提高。对于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自己在以下几方面最需要学习和提高。
1、讲解技能

讲解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利用语言对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本质,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教学形式。符合要求的、科学的讲解能揭示事物的联系、本质及规律,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

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学期,我还意识不到讲解的重要性,甚至还分不清哪些内容需要很清楚地讲解、哪些内容是通过提问后让学生解决的。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部分知识点不断重复后任有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在一开始的新授讲解中如果老师说得不到位或不够清楚透彻的话,后期需要花很大的时间去补充和修改。而新授中讲解得够清楚透彻的话,后期只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可见,科学的讲解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己今后在讲解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明确分类。课前明确哪些内容需要精确讲解、哪些内容只需稍做提示、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讲解的。一般情况下,教学的重点需要精确讲解,难点部分的教学既要有讲解又要有提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则让学生自己回答。(2)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充分感知。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限制,有时候只凭教师单纯的讲解不能使学生充分认知。因此需要借助生动的多媒体、丰富的实例、实验等可直观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读后感《《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读后感》。各种方法的运用要具有广泛性、科学性,要和对应的知识点有紧密的关系。(3)讲解时教师要主意自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内容要实事求是,语言组织要通俗易懂,语速要稍微慢一点。说话时要注意停顿,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2、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利用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刚工作时我教的是三年级,由于不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堂上提的问题都比较简单,刚开始时学生都会非常踊跃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一段时间后,由于老师的问题都比较简单,部分学生失去了积极性和刺激,课堂上举手的越来越少,从每次提问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兴趣在渐渐减少。因此也影响了上课时的课堂纪律。后来师傅告诉我,不要怕学生不会回答难题或不会做难题目,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需要一些挑战和挫折的。教师不必过于担心是否会因为问题太难而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后来,在备课中我注意每个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不同层次和要求、针对不同学生提问。

看完书后,我觉得在提问方面有以下几点任需要有所改进:(1)提问的表述要清晰、意义连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任停留在很简单的直观思维,因此提问的表述要使学生易于理解。(2)充分利用提问维持有效的课堂纪律。课堂上学生出现了开小差、说悄悄话、看课外书等情况如果每次都是严厉的呵斥或批评,不能良好健康地改正这些情况。而如果向开小差的同学提问,并做出正面、鼓励的引导和赞扬。学生在回答中自我满足感得到了满足,达到了自信心的积累,从而会逐渐减少开小差的机会。(3)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确认和分析,强化学生的学习。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而学生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从回答中获得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认可,希望听到老师和同伴对自己回答的反馈,尤其是教师的反馈。因此,学生回答后教师的反馈非常重要。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充分表扬,而且表扬不能太笼统,要明确说明好在哪里;对于错误的回答,老师也不要马上说不正确或批评,让其他同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并予以纠正,老师做补充。这样不仅能达到学生自己完善答案的效果,而且鼓励学生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3、反馈强化技能

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防范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强化是教师给学生的反馈信息,是促进和帮助学生把某一行为的变化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或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来巩固学习效果。

在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改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的重点已从以往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他们还不能完全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仍大量需要老师的“教”。但是小学生处于认知和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建立自信心呢?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因此教师的反馈和强化对小学生的作用是很有影响力的。因此教师正面鼓励的反馈和强化是学生顺利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铺垫和良好前提。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往往更注重于教学过程和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的反馈和强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视以下几点:(1)在教学时要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和学生充分交流,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回答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课后从学生的问题中寻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学习特点做不同的反馈和教学。(2)在反馈和强化中以正面鼓励和赞扬为主,对学生的不良学习结果则实事求是地寻找原因,消除教师的个人情感,正面、耐心、科学地改进学生的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更严格和高标准。作为新教师,处于教师生涯的起步阶段,只有科学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教师教学技能也就走好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步,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引者。

〔《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