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单元检测语文
A. 小学新课程学习与测评单元双测语文六年级 上册 (课标版C)答案
http://www.deare.com/p/2005-10-19/p15573.html
B. 语文七年级下(新课标人教版)单元综合测试 第二单元A卷B卷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气魄pò 扮演bàn 澎湃bài 哽住gěng
B.哺育fǔ 惩罚chéng 懊悔ào 逼狭xiá
C.屏障píng 山巅diān 滋长zī 炽痛chì
D.惨白chǎn 泛滥fàn 镐头gǎo 胡骑jì
2.加线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山巅(山顶) 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木兰当户织(门)
B.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控制) 亘古(延续不断) 问女何所忆(思念)
C.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哺育(喂) 宛转(曲折) 关山度若飞(过)
D.懊悔(悔恨) 惨白(悲惨)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
3.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2分)
A.怪诞 亘古 蚱蜢 无实无刻 B.班斓 泛滥 崎岖 回环曲折
C.屏障 懊悔 雄键 亦复如是 D.狂澜 险峻 坦荡 九曲连环
4.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一课》是篇短篇小说,作者以韩麦尔为主人公,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6.文化常识填空(4分)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的________,词作者是________,曲作者是________。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国作家______,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是_______。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______运动之后,作者______,他曾经参加编辑著名杂志________。
(4)《木兰诗》选自_____朝郭茂倩编的________,在这部诗集里还有很多名篇,如《________》、《________》等。
7.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3分) 例句:思念像一杯苦酒,越陈越苦。
8.根据下面规定的情景,以“风”为重点,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话。(3分)
情景:冬天 早晨 风 寒冷 红肿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10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9.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 ,“钥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 。(3分)
10.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的心情。(2分)
11.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2分)( )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12.划线句③是细节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的气氛。(1分)
13.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2分)( )
A.集体主义教育。
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二)(16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4.在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2分)
15.给下列字注上在文中的语音 著( ) 鬓( )(2分)
16.写出下列各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
(1)郭( ) (2)户( ) (3)著( ) (4)火( )
17.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发自内心喜悦之情的词是(2分)( )
A.开 坐 脱 著 B.脱 著 理 帖
C.门 床 袍 裳 D.门 床 窗 镜
18.语段中有一个通假字是“________”,它通“________”。 (2分)
19.“同行十二年”与前文“壮士十年归”在时间上是否矛盾?为什么?请写出全诗中类似的诗句。(2分)
答
20.这段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2分)
21.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木兰代父从军,表现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广大妇女对男卑女尊的抗议。
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C.木兰代父从军,反映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自由的劳动生活。
D.木兰代父从军,侧面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
(三)(14分)
住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 ),( )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文革”,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 ),远他而去,不久,和他( )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
“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①
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②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③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④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甫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其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孔百疮,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⑤
老人最后将叶子放到了我的小书桌上,他说:“这答案交给你啦,这实在是一部历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学啊。”
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那里吸收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
22.若给短文补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乐观向上 B.特殊的树叶 C.老人
D.老人和树叶 E.一片珍贵的树叶 F.我和老人
23.第二段空白处依次应填充的一组词语,正确的是(2分)( )
A.坎坷 多种 界线 相依为命 B.坎坷 各种 界限 相依为命
C.曲折 很多 界限 朝夕相处 D.悲惨 多种 界线 朝夕相处
24.根据语境,写出第三段加粗词语的含义。(2分)
矍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冒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简答:文中画“________”句把树叶比做心的用意是什么?(2分)
26.文中标序号的①~⑤个问句中,_____是设问,____是反问。(只填序号)(2分)
27.请你谈谈对选文倒数二段中画“________”句深刻含义的理解。(2分)
28.请为文章重新开头,使其变成倒叙的顺序。(20字以内)(2分)
(四)(10分)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宁明
落日,苍鹰,暮色,群山,我们在这样的背景的衬托下,恋恋不舍地离开陕北,奔向秦晋峡谷,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
汽车沿盘山路爬行,秋风苍凉沉寂,黄河浩荡东流。我们的心绪还沉浸在陕北高原,沉浸在沟壑纵横、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风景中。陕北,贫穷、闭塞;陕北人,顽强、质朴。一如脚下这千古奔流的民族圣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当我们离开陕北,走近壶口瀑布,希望心情不再沉重。
车窗外,渺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消逝。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①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喊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车停道旁,喧哗停止,苍茫暮色使我们看不见黄河之水,只能静静地用耳,准确地说是用心,听黄河母亲的倾诉。
上古,黄河奔泻至此,形成滔滔洪流。河道不畅,横溢流淌,黄河成为不可抗拒的洪灾。大禹用疏导之法,劈开吕梁山,凿开龙门,给后人留下名闻遐迩的壶口瀑布。
翌日清晨,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气势所震撼。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此时,我才知晓李白为什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金色的波涛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拍岸,金液飘荡。雾气蒸腾,水天一色。七色彩虹在阳光照耀下,横跨两岸。黄水万顷,无拘无束,慌不择路,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浪花、泡沫。
壶口河槽错落,岩石犬牙交错,水流跌宕,像古老的石犁烈马分尸般撕碎水层,犁开波面。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黄河雄浑博大的身躯突然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
此时,②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在摇晃,大地在颤栗。“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天和地斑斓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
壶口瀑布西畔,陕北一片莽莽苍苍,游人三三两两。东畔,山西人大搞旅游,灯火闪烁,游人如织。同一条黄河,“东边日出西边雨”。遥想当年,两岸码头红红火火,人声鼎沸,真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壶口瀑布宽度达千米,主瀑难以接近。同行的女记者忙于录音,价值几千元的照相机掉进龙槽,转眼无影无踪。壶口瀑布,烟波浩浩,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当年,光未然到此,慷慨激昂地写下中外驰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面对壶口,你唱不出“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纤夫的爱》不能在壶口唱,你只能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浩浩乎,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之精神!(选文有删节)
29.第二段说黄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联系全文请具体说说:“辉煌和苦难”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试从文中找一组形容词来概括黄河的特点;并说明写壶口瀑布为何先着力描写黄河之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试从文中找出语句来说明壶口瀑布的特点?(限于20个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作者描写壶口瀑布是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试从本文中概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限于10个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文章最后以《黄河大合唱》和《纤夫的爱》来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写作(50分)
34、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500字。
第二单元检测答案
1、C 2、D 3、D 4、C 5、D
6、(1)《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 光未然 冼星海
(2)法 都德 《小东西》
(3)五四 李大钊 守常 《新青年》
(4)宋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
7、略 8、略
9、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对法国语言的封锁 祖国语言 全句含义: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10、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11、C 12、爱国 13、C
14、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5.zhuó bìn
16.(1)外城 (2)门 (3)穿 (4)同“伙”
17.B
18.“帖”通“贴”
19.不矛盾 因为这两处数字都是虚数,极言其多。又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0.排比 对偶
21.B 22、D 23.B
24.“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冒昧:(言行)与地位、能力、场合等不适宜。
25.树叶的千孔百疮与老人一生的坎坷不幸,树叶的享尽天年与老人精神的矍铄、爽朗何其相似,既是以物喻人,又为后面写人作铺垫。
26.①②④,③⑤
27.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警示后人:树叶的享尽天年与热爱生命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何等可贵!坎坷与平坦,不幸与万幸总是相对而言的,树叶千孔百疮尚能享尽天年,我们在坎坷、不幸、艰难面前为何不能直面人生、乐观向上呢?
28.我一直完好无损地珍藏着一片树叶,那是——(抓倒叙形式)
29、“苦难”指不可抗拒的洪灾;“辉煌”指造福人民,便利交通,旅游发达。
30.宽宏博大,奔放无羁。黄河之水是形成壶口瀑布的源泉。
31.万马奔腾、惊雷行空、犬牙交错、水流跌宕。
32.顽强奋斗,质朴坦荡。
33.用对比来突出壶口瀑布的文化内涵。
34、略
C. 小学语文新课标三年级全册单元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分类复习资料
汉语拼音部分
一、写出相对应的大写字母。
b—( ) h—( ) m—( ) f—( )r—( ) j—( ) y —( ) e—()
g—( )l—( )n—( )t—( )d—( )q—( )p—( )
二、看拼音写词语。
lián péng chèn shān ōu zhōu kū lōng pān chán
( ) ( ) ( ) ( ) ( )
shè jiàn bēi cǎn dīng zhǔ shú xi xiàn mù
( ) ( ) ( ) ( ) ( )
xùn sù tuò mo zhuāng jià fán zhí yè mù jiàng lín
( ) ( ) ( ) ( ) ( )
guàn gài yě liàn piān piān qǐ wǔ pò bù jí dài
( ) ( ) ( ) ( )
hé yán yuè sè shòu yìwú qióng liàn liàn bù shě
( ) ( ) ( )
三、看拼音写句子。
jiǎ ruò nǐ yìzhí hé shíjiān sàipǎo,nǐ jìu kěyǐ chénggōng。
( )
tí qǐ yáng táo,dà jiā dōu hěn shú xi。
( )
四、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
呜咽(yàn yè) 踏实(tà tā) 记载(zǎ zà) 破裂(liè liě)
模样(mú mó) 仿佛(fú fó) 曾经(céng zēng) 挨挤(āi ái)
播撒(sā sǎ)
五、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禁{ 圈{ 便{
( ) ( ) ( )
( ) ( ) ( )
降{ 缝{ 重{
( ) ( ) ( )
字词部分
一、比一比,组词。
普( ) 箱 ( ) 式( ) 至( ) 迷( )
谱( ) 厢( ) 试( ) 致( ) 谜( )
端( ) 继( ) 旅( ) 导( ) 载( )
瑞( ) 断( ) 旋( ) 异( ) 截( )
聚( ) 犁( ) 栋( ) 幕( ) 睁( )
骤( ) 黎( ) 炼( ) 慕( ) 挣( )
悔( ) 默( ) 即( ) 缓( ) 竞( )
诲( ) 墨( ) 既( ) 暖( ) 竟( )
奏( ) 愤( ) 忧( ) 陡( ) 偷( )
凑( ) 喷( ) 犹( ) 徒( ) 输( )
灌( ) 淹( ) 辩( )
罐( ) 掩( ) 辨( )
二、我会查字典。
汉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剩几画 应选的意思
顿时 ①立刻②碰③处理④次
壮观 ①看②看到的景色③观点
善于 ①善良②好的行为、品质③长于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儿歌 一( )春雨 一( )音符 一( )剪刀
一( )翅膀 一( )画面 一( )清泉 一( )珍珠
四、补充词语。
光( )夺目 万( )千( ) 饥( )交( ) 和( )悦( )
日月如( ) 受( )无( ) ( )( )无声 ( )不自( )
左( )右( ) ( )出( )外 夜( )降( ) 无( )无( )
( )心( )胆 ( )芳( )艳 ( )薄( )出 苍( )欲( )
( )览( )书 ( )学( )问 ( )( )会神 业( )于( )
五、照样子写词语。
清对浊
栩栩如生
匆匆忙忙
喜气洋洋
六、在括号内填合适的词。
光彩夺目的( ) 清澈见底的( ) 鸦雀无声的( )
弯弯曲曲地( ) 和颜悦色地( ) 诚心诚意地( )
鲜花开得 ( ) 时间过得( ) 天空蓝得( )
七、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意思。
闹:①不安静;②吵;③害;④发生;⑤干;弄;搞。
1、教室里闹得很。( )
2、我和小明闹翻了。( )
3、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
4、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 )
5、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
抽:①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②(植物)长出;③打;
④从中取出一部分;⑤收缩。
1、这次语文能力检测抽查了部分学生。( )
2、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
3、这件衣服刚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 )
4、爸爸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爱的书。( )
5、他把鞭子挥了一挥,猛抽了一下。(
句子部分
二、把下列词语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
1、操场上 在 打乒乓球 李小明和王小红
2、辛辛苦苦 我们 农民伯伯 种出来的 粮食 吃的 是
3、尾巴 抖动着 孔雀 美丽的 不停地
4、随着音乐 同学们 在操场上 早上 做 很有节奏地 早操
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再选其中的两个各写一句话。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只要……就…… 因为……所以…… 一……就……
1、它( )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拼命往高处飞。
2、天气( )很冷,( )月季花仍然开得那么鲜艳。
3、(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4、我不用箭,( )拉一下弓,这只大雁( )能掉下来。
5、(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6、森林( )是一座大水库,( )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四、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卫生区被同学们打扫得非常干净。
3、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
5、女娲救出了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五、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西门豹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
2、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3、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4、父亲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拆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村里的人提着斧子砍下山上的树木。
6、瑞士的人们用舒适的空调列车送走了濒临死亡的燕子。
六、修改病句。
1、发现了不好的缺点,要及时改进。
2、今年的杏儿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3、又大又圆的大苹果堆出了箩筐。
4、小红穿好大衣的头巾,拿着信跑出去了。
5、爸爸再三地重复叮嘱我不要忘记去奶奶家。
6、湖的四周缠绕着绿树红墙。
七、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画画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2、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3、父母养育了我,我怎么能忘记他们的恩情呢?
4、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5、如果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呢
阅读部分
一、补充诗句。
1、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
2、 ,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3、万壑树参天, 。(王维)
4、少壮不努力, 。
5、 ,人无再少年。
6、一日之际在于晨, 。
7、黑发不知勤学早, 。
8、光阴似箭, 。
9、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0、久旱逢甘雨, 。(汪洙)
11、 ,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12、千里送鹅毛, 。(邢俊臣)
二、补充谚语。
与思想方法有关的谚语有:
1、 ,冰在薄处裂。
2、亲身下河知深浅, 。
3、 ,要看水底万丈深。
4、 ,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5、日日行, ;常常做, 。
与天气有关的谚语有:
1、 ,无雨山没腰。
2、夜里星光明, 。
3、日落胭脂红, 。
4、久晴 ;久雨 。
5、 ,明天太阳红。
三、连歇后语,再写出两句来。
姜太公钓鱼 慌了神
包公断案 愿者上钩
张飞穿针 多多益善
八仙过海 铁面无私
韩信点兵 粗中有细
孙悟空大闹天宫 各显神通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咏柳》和《春日》都是描写 季的景象的。其中《春日》是唐朝诗人 写 的,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写下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 , 。有的 ,看超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我会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填空。
乞 巧 嫦 娥
七夕今霄 , 云母屏风 ,
牵牛织女 。 长河渐落 。
, 嫦娥 ,
。 。
①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 月初 。那天是 、 鹊桥相会的日子。
②《乞巧》这首诗是唐朝诗人 写的;《嫦娥》这首诗是唐朝诗人 写的。
4、地球上的 ,都是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
处 是 。没有 、 、 、 ,没有 、 、 、 ,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 话, 没 有太阳,就 。
5、慈母手中线, 。临行 ,意恐 。 ,
2008年2月
三年级下册
课题 背诵段落
1、燕子 全文
2、古诗两首 全文
3、荷花 第2、3、4自然段
5、翠鸟 第1、2、3自然段
11、画杨桃 第18自然段
13、和时间赛跑 第8、9、10自然段
21、太阳 第8自然段
25、太阳是大家的 全文
29、古诗两首 全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读读写写”部分要求会背会写,“读读背背”部分要求会背。
你看看是不是你要的?
D. 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练习(一)试卷是怎么样的啊 知道的所有题目发下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案
1. 单元导读
(1)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草原》、《白杨》是精读课文;《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1》《回顾·拓展1》是综合性训练。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一小:刘霞
2.课程1:《草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 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出示句子。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两种感受可以调换吗?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五、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六、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高歌--低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课文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面。)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C.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 "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一小:刘霞
课程2:《丝绸之路》
教学目的:
1.会认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读懂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师生各自搜集古丝绸之路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了解丝绸古道上的风土人情。
3.阅读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2.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谈话,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学生交流 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自己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另外课文后边的资料袋里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它。
3.是啊,我国的西部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享誉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 欣赏石雕,激发想象。
1.在丝绸古道上,经商的驼队络绎不绝,悠扬的驼铃声在大漠中响起,你想看看当年那繁华的情景吗?
2.播放课件(由课文中的插图和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组合而成),生边观察,边与同桌叙述。
3.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情景。
4.今天,这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就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作者也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描写。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
5.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栩栩如生、矗立、飘忽"的理解。
三、深入了解,明确意义。
1.在漫漫黄沙中,一条丝绸古道从古都长安向远处延伸,一直延伸到罗马。商旅的频繁往来促进了亚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这巨型石雕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师板地图促进理解)
2.你可知道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吗?哪些人的故事与这条丝绸之路紧密相连?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小组交流:
(1)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你还有什么补充?
教师适时板书:科学技术 文化艺术 动物植物 友好往来 共同发展
(2)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文化和商贸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3)哪些人和这条丝绸之路有关?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他们的故事。
5.全班交流。
6.教师可补充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丝绸之路形成的艰难,以及张骞所做出的贡献。
7.一条丝绸之路,谱写了华夏灿烂文明的新篇。这条路是商贸路也是友谊路,更是发展路,繁荣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会沉浸在那遥远的往事中……
四、回顾往事,追忆历史。
1.浏览课文第2至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些什么?再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迎接--见面--赠礼--表演
建议:小标题也可由学生自己拟定。如:这部分课文讲了哪些具草原风情画体的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然后根据学生的概括板书。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文的旁边。
4.全班交流。
(1)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quot;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从这些描写安息国军民隆重的欢迎仪式的句子中感受他们对汉朝使节的尊重,体会到两国的友好往来。
(2)"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从这些描写中了解当时彼此交流的物品。
(3)"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看得惊呆了。"感受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以及他们对汉朝来使的尊重。
……
建议: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传递出来。可采用个人读、有相同感悟的学生一起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
五、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得到安息国军民的盛情接待,中国使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学生齐读。
2.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两千多年前那热烈的场面。往日商贸、文化的繁荣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想说点儿什么呢?
3.学生自由谈感受或体会。
六、课后作业。
1.朗读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3.继续阅读了解历史上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著名人物的故事,并准备讲给同学和父母听。
4、阅读教师推荐的《中国通史故事》中的《张骞通西域》。
七、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西域-------------------------- 中国
(商贸、文化交流)
科学技术 文化艺术 动物植物 ……
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迎接--见面--赠礼--表演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一小:刘霞
口语交际·习作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一小:刘霞
教学目的: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
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过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学生分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如:网络上的QQ 、 报刊杂志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址、电视栏目介绍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五、课外作业:
收集全国各地的小伙伴的联系方法,为习作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
策划"手拉手"活动
建立联系 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开展活动 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第二、三课时 习作及评改
教学过程:
一、 回忆书信的格式。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介绍自己 (略)
说出想法 (略)
提出建议 (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师生同写,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1) 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 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 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 学生个体的进步。
(5) 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次誊抄习作。
四、学写信封,寄出信件。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笺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填写信封并贴上邮票、
寄信。
五、总结。
祝你们的心愿早日实现。我们相信: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E. 碧江区新课程单元目标检测卷,九年纪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
F. 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练习(三)题目以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
二、选字组词。
三、按顺序重新排列下列词语。
1.地球 银河系 太阳系 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部 没有 少数 一半 多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 果树 杨梅树 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 《小学语文》 教科书 语文课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媒体。( )
2.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就是大脑。同样,要建造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也必须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 )
3.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l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
五、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六、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l.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异口同声:
(2)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诞、渺、赐、慷慨、滥、媒、睹、矿
二、目睹、慷慨、威胁、品尝、媒体、矿石
三、1.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2.全部 多数 一半 少数 没有 3.植物树 果树 杨梅树 4.书籍 教科书 语文课本 《小学语文》
四、1.下定义 2.举例子,打比方 3.列数字 4.列数字
五、略
六、1.(1)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一起说。(2)老师心中有数,已经拿定主意。2.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林巧稚的回忆。第二段(第2至第6自然段):写一堂生物课的经过。第三段(最后一自然段):写林巧稚悟出的人生道理。3.林巧稚上一堂生物课的故事;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G. 八年级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单元目标测试 语文试卷(下册期中)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3分)
1、请将下面成语,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并根据材料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正 jīn 危 坐 冥 思 xiá 想
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如恰当的语句。(只填序号)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人的群落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3、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拟定一条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 (2分)
10月18日,有关部门公布了北航广西招生事件处理结果。主要当事人庞宏冰受到留党察看2年、行政开除、留用察看1年的处分,另两名主要当事人也受到处分。学校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处分。处理结果中称:广西招生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违规收费事件,庞宏冰等人自作主张,擅自收取增招生和定向生的赞助费,严重违背了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要求。
4、研究探索: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图后的【说明】和你所了解的知识,写出你思考的结果。
【说明】图一是泰国皇宫洗手间的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图二是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图三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
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我的思考结果:(2分)
5、情景对话: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2分)
(2)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2分)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2分)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
阅读《五柳先生传》中一段文字,完成下面三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每有会意 ( ) ⑵亲旧知其如此 ( )
⑶衔觞赋诗 ( ) ⑷晏如也 ( )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⒌对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三)古诗文默写考查(10分)
6.填写下面诗文的上句或下旬,并填写相应的作家或作品。
(1) _____________ 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2)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个晋代人典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其中“此事”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赤壁》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楚有祠(1)者,赐其舍人(2)卮(3)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1)祠(cí):祭祀;(2)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3)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分)。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8.翻译: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2分)
9.用一句话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
(一)课内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A.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0、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11、A段②处主要从哪个方面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3分)
12、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3、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2分)
(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⑾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ɡɡ 1ónɡɡ(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⑿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⒀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⒁——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⒂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⒄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⒅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4、.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⑾段中应填的词语。(2分)
15、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6、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
17、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18、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9、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三)、课外说明文阅读理解:《谁让太阳变懒了?》(12分)
①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朦胧”。
②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照片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使“革命圣地”延安从卫星“太空之眼”中消失了。
③科学家们的另一个警告更令人心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平均每天减少了一个小时,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④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60亿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
⑤现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每年可以“生产”2亿亿吨碳水化合物,虽然日照的减少不至于使人类灭绝,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甚至已有科学家提出今后人们将戴上面罩出门。
⑥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不仅人类习以为常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的感觉不复存在,利用太阳能建造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时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能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⑦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增进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扩张皮肤、肌肉,杀死皮肤表面细菌,增强人类皮肤防范功能的功效。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发机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⑧由此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再受到污染已经是刻不容缓。为了我们的未来,请爱护我们的环境!
20、通读全文后,请指出“让太阳变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1、“太阳变懒”其实指的是“日照时间减少”,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日照时间减少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后患。(答出4点)(4分)
答:
22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请说说它在说明文中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23、第⑤自然段中“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请你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分)
答:
24本文的结尾段采用的是何种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四、作文(40分)
25.作文:
题目1: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___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要求:1.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题目2: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物使我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着别人。
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
1、拼音部分:jīn (襟) xiá(遐)(每写对一个字得1分。)书写部分:间架结构匀称,笔画优美,整体效果好得3分;问架结构较匀称,笔画较准确,整体效果较好得2分;间架结构变形,笔画不到位,整体效果较差得1分。写错一个字扣O.5分,涂改一处扣O.5分。(除正楷和行楷外。用隶书等体式书写均可) 2、Cab
3、北航招生事件公布处理结果。
4、答案有两个要点:一是结果,一是原因。答到一点给2分。例:在国外的一些公共场合,一些中国人不注意卫生(1分)、文明(1分)的习惯,以致受到特别提醒(2分)。5(1)张明不讲究公共卫生,只顾自己。(2)示例:幸亏你提醒,谢谢;我也能讲究公共卫生呢。)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B (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6分)
3、会意:领会主要意旨 亲旧:亲戚朋友 觞:酒杯 宴如:自在的样子。错1字扣0.5分
4、忘记个人得失,用这种方式终了此生
说得就是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吧
5、喜欢读书,但求对文章主要意旨的把握,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三)古诗文默写考查(10分)
6、(1)劝君更尽一杯酒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5)铜雀春深锁二乔(填出一空得1分,错别字、漏字和添字不给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5分)
7、饮:拿着 亡:丢失(1分)
8、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2分)
9、此题答案可多元化,学生言之有理,答对一点即可。例如:做事要注意分寸,不要多此一举 (2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30分)
(一)课外说明文阅读(12分)
10、本句运用比喻和反语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3分)。
11、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3分)。
12、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4分)。
13、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2分)。
(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8分)
秃的梧桐
14、憔悴 葱茏(每字0.5分共2分)
15、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16、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 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共3分)
17、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 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 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18、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3分)。
19、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3分) 20、人类造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
21、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
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感觉不复存在。
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
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22、这一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大气污染使日照时间越来越少这一事实,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23、因为日照时间减少,就直接减少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这样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数量,所以新鲜空气越来越少。
24、议论 有总结全文的作用。
H. 六年级上册,伴你学习新课程单元过关练习语文的期末,检测题b。不要
顿时,我心生雀跃之感,为成长而开心,为成长而快乐,为成长而自豪,我感谢成长。
是成长让我品味了15年的苦,是成长让我认识了15年的苦,是成长让我领略了15年的苦,是成长让我战胜了15年的苦,是成长让我15年的苦摇身一变,变成了15战胜它们的自豪与快乐。
成长……快乐……成长每个人的必经之路;烦恼每个人的必有之物;快乐,每个人都拥有的烦恼的最终产物……
成长的快乐,是咖啡那深厚的韵味.
I. 新课标单元测试卷 高三.语文试题(一)点编审 阳光启学语文研究室
是不是那套成语题??能等的话,最迟明天晚上给答案。(得给我点时间做吧 呵呵)
抱歉啊 拖了好久 你如果真需要的话,将卷子发给我,我的那张原版没了。我立刻作答案
sorry but看来您是不要了
J.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新课程单元目标梅检测试卷
一、我会拼,我会写。
ǒ kāi yě cǎo shì jiè jiě dòng
wēi xiào gǔ tou gān kū zhù sù
二、我会比,我会组词。
哭( ) 探( ) 摇( ) 脱( )
枯( ) 深( ) 遥( ) 说( )
未( ) 浇( ) 静( ) 冈( )
为( ) 烧( ) 净( ) 刚( )
三、我会填写。
的春光 的天空 的玫瑰
的田野 的小溪 的小鹿
的羽毛 的阳光 的枝条
四、我会写。
1、遮掩 遮 遮 掩 掩 躲 藏 躲 躲 藏 藏
仔细 丁 冬
认真 漂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