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炎琴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发展
⑴ 怎样理解《3-6岁的发展目标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
按照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的要求实际去教孩子就行了。
⑵ 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怎样的特点
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的话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了。
⑶ 幼儿园课程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
幼儿园课程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其实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1、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里所提的各种活动,即《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2、蒙台梭利模式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为满足意大利贫困儿童而设计和发展而成的世界上第二个学前教育方案。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教具是有准备的环境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蒙氏教育方法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3、单元主题活动指在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的连接起来。
4、课程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课程等主要环节。
5、课程实施指的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将课程方案转化为生动的课程实践(现实)的过程。幼儿实际感受到的课程,是这种实践形态的课程,即他们自己参与到其中、与之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的课程。
6、支架式教学:“支架”一词原本指建筑业中的“脚手架”。在这里,它是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与儿童之间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的教学互动:儿童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
7、五指活动课程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课程”之名,源于陈鹤琴对自己所创编的幼儿园课程特点的形象比喻。该课程的内容由五方面内容组成,而课程内容的组织又是整体的、连通的,“在儿童的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就像人的手,虽有五指之分,但却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手掌。
8、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由相应的教具来完成。
9、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在课程中,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制定教育目标
⑷ 简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可以用国学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国学特色课程,以中国的琴棋书画,四书五经为课程,培养孩子的文化素质和爱国情怀。汉字宫教育:以国学教育为特色,坚持“国学教育开启孩子一生的智慧”为教育理念
⑸ 幼儿园课程要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这种全面性指的是( )
D、知情意行各方面的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家庭、幼儿园、社会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人才! 孩子年龄越小,家庭对其影响力越大。 孩子的特点: ·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且持续时间较短。 ·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逻辑思维正在萌芽, 所以孩子的学习内容应该具体形象化、 容易 理解,学习方式也应该是生活化的,在玩中学。 ·提早训练幼儿过于学术化的东西,根本无益,而且可能有害。 (美国心理学家费萨经过十 四年的研究得出结论: “不要人为的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和漫不经心。 ” ) · 孩子具有个体差异性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从而伤害孩子宝贵的自尊) 孩子应该学会什么?  孩子应该学会玩 ·喜欢玩 ·愿意和同伴一起玩 ·学会玩 ·玩出创意  孩子应该学会自理和独立 ·给孩子一种意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如:扫饭粒、摆好椅子、刷碗等) ·教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穿脱衣服、挂好衣服、扫地等 ·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和条件:画画、拼图、泥工等; 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 学习习惯: 只要离开一定推好椅子、 收拾干净, 为别人提供方 便;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 孩子应该学会遵守规则 ·不大声喧哗 ·生活中的排队和等待等规则 ·自己的东西可以任意支配,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 孩子应该学会交往:乐于分享和合作  孩子应该学会观察、感知、操作  孩子应该学会学习方法,懂得如何解决问题  孩子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和表达  家长应该给孩子什么? ·尊重和信任 ·做良好的榜样 ·创设适宜的环境 ·亲子的情感 ·锻炼的机会 ·选择的权利 家园携手,还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给孩子一个童年快乐的童年。
⑹ 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分五大领域
这是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而分的,同时也会结合不断创新的点子来分。每个领域都是对孩 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认识。
⑺ 简述认知发展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1、课程目标的定位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在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以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塑造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要以国家的幼儿教育目标为依据,其远期发展目标应定位在激发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自身积极的自我评价,自主、自信等方面。中、近期目标方向要与远期坚持一致,近期的发展目标要有利于中、远期的发展。若近期目标的方向与中、远期目标方向相矛盾时,应服从中、远期目标,确保幼儿可持续性发展。 幼儿园课程近期目标的定位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既要考虑到质的问题,又要考虑到量的适度。如过多过细,就会束缚教师和幼儿的手脚,过于宏观,过于宽泛,则教师无从掌握和操作。幼儿阶段心智的开发,应着力于幼儿发现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的培养。决不可超出幼儿年龄范围和身心发展水平,搞超前教育或掠夺性开发,以牺牲远期目标为代价,换取近期人为目标的实现。教育的超前性应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而不是拔高的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的形式和选择 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要因教育的偏重点,而选择不同的目标模式。如教育的偏重点放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行为目标的模式比较有效。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目标模式较为适合。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表示性目标模式较为合适。 3、课程目标设置的建议 笔者认为,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分级制定,将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最低课程目标,各省、市可酌情逾越统一的最低目标,制定省、市级统一的课程目标,目标不宜过细,制定阶段性目标即可,不可将目标细到每一节课。各幼儿园再根据省、市级目标,制定本园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和教育形式。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目标与国家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又能确保其符合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既能保证幼儿发展水平的一致性,又不限制幼儿发展的主动性、教师施教的灵活性与幼儿园办特色园的积极性。 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要 1、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即2—5岁是幼儿提高语言素质的最佳期,幼儿园课程应将语言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其他学科应少设或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前提下交叉进行。幼儿园课程必需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分阶段,有重点,合理安排内容。而大局部幼儿园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没有体现这一点。课程内容多是各学科平均铺设,只追求形式上的“全面发展”和课程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没能真正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2、幼儿的记忆规律 幼儿的记忆效果与事物的重现率成正比。因此,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以幼儿身边的生活为主,以幼儿常见和经常接触的事物为主。教学进程也应该是螺旋式上升,尽可能在重现幼儿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但是,这里所说的重现,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而是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3、幼儿的生活实际 我国全日制幼儿园,幼儿每天在园平均时间可达9小时。三餐两点的吃、喝,外加拉、撒、睡、洗、穿戴等用去近6小时,除去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余下的是教育活动时间。也就是说,幼儿正式的教育活动时间每天只有一个多小时。事实上,幼儿在园的大局部时间都在忙于日常生活琐事,假如我们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幼儿生活的实际,只等在每日一个多小时之内完成我们预定的教育目标,势必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忙不择法,幼儿因达不到预定目标,失去自信而望同学厌。另外,课程的内容还应考虑到幼儿离园后的生活需要,如:幼儿在家要进行看电视、听音乐、打电话等活动,假如我们将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的一局部,不是比讲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更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吗? 教育方式要尊重幼儿的兴趣情感和认知特点 其 一,在幼儿园课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个体态度的重要成分,作为其学习的内部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形式必需首先考虑的。幼儿阶段最大的兴趣就是“玩儿”。所谓的“玩儿”就是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游戏多被理解或演变为各种活动,如:美术活动、音乐活动、语言活动、体育活动等等,仍没能跳出“上课”的框框(到底怎样的活动才是游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里不加展开)。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已经成为课程目标的中心指向,这不只因为幼儿的兴趣能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重要的是对幼儿人格、天性、权利的尊重。 其 二,要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标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明显的顺序性,如思维发展,总是由具体实物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笼统逻辑思维。3—6岁的幼儿,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其 三,要考虑幼儿的记忆力与注意力的发展特点。3—6岁的幼儿注意和记忆特点是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幼儿的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事物的物理性质;幼儿的兴趣和情感需要;活动中感官参与的数量;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总之,幼儿的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从形象记忆到笼统记忆。 由此,对幼儿施教过程中,要针对3—6岁儿童知识经验贫乏、笼统思维较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设置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多采用直观教学法,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声、情、景、物、象、形、色等感性资料,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实地观察活动,设置一些感官参与性强的活动,少进行笼统的讲解和原理的灌输。更不要总是问幼儿为什么。
⑻ 简述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活动从属于幼儿园课程
⑼ 幼儿园课程与幼儿教育活动的异同
一、首先区分两个的定义: 1、幼儿园课程,所指广泛,一般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幼儿园开设课程的总类别和基本情况,不同的幼儿园开设课程是不完全一致的; (2)幼儿园教学用的教材体系,包括教材、视频、音频、卡片、挂图、教具、道具等等,这里重点说的是那些实际的教学用具,实物的。 (3)最后一层含义,...就是指幼儿园老师备课的具体方案、文件、独特教具或道具等,从这个方面来讲,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教学活动都是指的一类东西,不过前一个是方案,后一个是实践。 2、幼儿教育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常规的故事、儿歌、动画、游戏等传统的导入及正常上课的具体环节等; (2)非常规的节日活动、外出拉练、园内汇报课、家长公开课、亲子娱乐活动等。 所以,综合比较之后,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二、相同点: 幼儿园课程的第三层含义,与幼儿教育活动所指的含义基本一致,都代表了幼儿教育中,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从备课到上课,甚至到课程评价,以及复习的全过程。 三、不同点: 1、幼儿园课程一般由教材出版商(多数为出版社,也有很多是民营)的教研人员编写,不要求幼儿园老师有很强的教研能力,老师只要能够按照课程所讲,自己筛选属于自己的课程内容,最后实现完整的实现幼儿实际的教育活动即可。 2、再明白一点说,现实中,绝大多数幼儿园,普通老师不具备创造和开展幼儿园课程教研的能力和热情,他们只能是在现有大纲的基础上,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幼儿教育活动上做再加工和改造。 总之,这两类东西,代表了不同群体要做的不同工作,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做好第二项内容就算完成基本的工作职责,如何有能力设计和改编整个幼儿园课程体系,可以考虑到出版社应聘看一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