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需要小组合作的课程
⑴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
⑵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要求
一、科学安排,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新课程课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作学习成了“优生一言堂”的现象,而“学困生”只是分享罢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发展。如何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关系呢?我尝试由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组建时,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然后让学生选择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调整。“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不少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样的学习。学生自己选择的合作伙伴,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彼此间的信任和尊重极大程度地得到提高。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能真正地体现出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实现人人参与,平等交流。
二、注重时机 ,有效选择合作问题
数学中的知识,不是任意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合作或是有必要合作的。合作学习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考性和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仅凭个人的能力完成有困难,必须通过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但问题不能太简单,否则合作就没有意义;也不能过于深奥,否则容易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在课堂中注重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发现规律性知识时,在实验操作时,在揭示知识的重难点时,在解法多样化需进行优化时,在辨析易混淆的概念时,在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或意见不统一时等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尽情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的作用。在合作之前,帮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任务,使学生明确应当解决哪些问题。同时也注意通过一定的语言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
三、师生互动,努力创造和谐氛围
每一次合作学习,先精心设计情境,使教学目标始终包含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切实使学习任务具有合作性,让学生明确地感受到“我需要与别人合作”。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要求用你的学具或身边事物去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明确学习任务后,将学生推上自主合作学习的舞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倾听、合作的技能。在学生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很注意学生汇报成果的顺序。要尽量鼓励学习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先发表意见,再让其他的同学做补充,最后让学习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使优等生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也得到了帮助,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技能。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应是一名合作者、促进者。”为此,我更多地让学生体验到:老师一直在参与他们的学习过程,与他们共同分担问题、分享成功。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当学生观察由解决实际问题而得到的四组等式,得出“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用这几个数与括号外的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时,我启发学生大胆联想:“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当学生试探性的提出“当几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时,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规律?”我故作惊讶:“还有谁与他有同样的想法?”随着一只只小手的举起,我也把手举得高高的。“真巧,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实际上在学生的每次合作交流中,我是真心参与学生合作与讨论,看得出,学生也把我当作他们中的一分子。正是师生平等的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质,更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与老师合作,发挥师生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这正是师生合作的魅力所在。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乐于合作
我在小组汇报时,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同时小组代言人也将“我怎么看”改为“我们小组怎么看(或觉得、或认为)”。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合作的结果,更应关注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深入每个合作小组,进行现场的观察和指导,倾听他们的讨论,了解合作的动向,随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哪个小组分工合理,哪个小组善于合作,哪个小组速度快、效率高,在总结交流时给予积极、公正的评价,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比如,我常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某某小组也讨论出了正确的结果,虽然他们并不是全班最快的,但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家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像他们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这样使每位同学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已成为人们和发展的重要品质,作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己任的当代教师,不仅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给学生创设更好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而且,应积极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培养和迁移,使他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享成功的快乐。切实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生存,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原动力,这正是我开展合作学习新的追求和目标。
⑶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意见。总之一句话,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小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组长一言堂,或是热闹表面中的伪合作伪学习,或是一潭死水等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加强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不超过6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势必会有小组学习交流中的看客,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人数太少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让原组长根据组内同学表现,推荐新组长,由原组长辅助进行合作学习等。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如何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呢?笔者认为,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1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助力器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或“不劳而获”的现象。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使一些思维相对较慢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尽管检查时你发现他们能应答自如,但是仅限于模仿和机械地重复,并没有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必然扼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结果导致班级学习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甚至整组总动员,帮助一些学困生,达到整组共同进步。
(二)教给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人的一生中,其实听得多说得少,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然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合作。
(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四、多样的学习评价,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呢?一是评价以组为单位,以增强各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中组长的协作能力,组员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倾听交流等做出评价,评价以表扬为主,通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具体的肯定,给其他同学以正向暗示,从而给其他组提供好的方法,起到榜样促进作用,形成整体向上合作氛围,你追我赶的组间的良性竞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⑷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5页的第10题,要求根据出游价格,怎样合理购买旅游票,去XX风景区一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旅行社人员设计最佳买票方案,并填写好买票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教学“四则运算”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必须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并及时评价,不断总结经验。
⑸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⑹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意见。总之一句话,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小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组长一言堂,或是热闹表面中的伪合作伪学习,或是一潭死水等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加强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不超过6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势必会有小组学习交流中的看客,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人数太少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让原组长根据组内同学表现,推荐新组长,由原组长辅助进行合作学习等。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如何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呢?笔者认为,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1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助力器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或“不劳而获”的现象。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使一些思维相对较慢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尽管检查时你发现他们能应答自如,但是仅限于模仿和机械地重复,并没有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必然扼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结果导致班级学习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甚至整组总动员,帮助一些学困生,达到整组共同进步。
(二)教给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人的一生中,其实听得多说得少,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然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合作。
(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四、多样的学习评价,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呢?一是评价以组为单位,以增强各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中组长的协作能力,组员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倾听交流等做出评价,评价以表扬为主,通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具体的肯定,给其他同学以正向暗示,从而给其他组提供好的方法,起到榜样促进作用,形成整体向上合作氛围,你追我赶的组间的良性竞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⑺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学习、在交往中共同探讨,培养其动手能力、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个性发展。在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数学教师实践、探讨的问题,也是数学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教互学、互帮互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
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三、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四、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⑼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