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创意机器人课程标准
『壹』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
1.《机器人结构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模块核心课程。
2.课程与系版列产品或项目设计与权开发流程的关联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该课程是“两轮移动智能教育机器人”系列产品开发流程中“创意结构设计”工序对应的核心课程。
『贰』 小学生机器人课程
小学生机器人课程有哪些
首先机器人课程分为不同阶段的课程,分别为小学、初中生、高中等几大阶段
而对于小学生机器人课程呢,当属于最基础的课程。
其中课程就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学习为主,通过直观观察,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教育。
『叁』 如何评价小学生的创客机器人教学
乐高机器人是集合了可编程主机、电动马达、传感器、Lego Technic部分(齿轮、轮轴、横梁、插销)的统称,可以是指一种课程;而像如码高是旨在培养具有具备创造力和系统化解决问题能力的机器人创客,指的是人。
『肆』 怎样利用机器人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一、巧妙激疑问难,诱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他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展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创新去探索,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的情绪,强烈的创新欲望相关。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自有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灵活地采用讨论、争论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提倡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创新思维。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学生听起来显然索然无味的。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这样,在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会“津津有味”。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托兰斯认为:创新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方式,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的,主动的去学习。教师要爱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差别,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有思维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讲究效率》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开展“怎样提高效率”的讨论,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的反复讨论,总结出多种生活、学习中提高效率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学习的欲望格外高涨,深刻地领会到“讲究效率”的内涵,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以后,其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们有的提议成立“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有的提议“让我们每一天都有新创造”的设想,有的提议开展讲究效率的竞赛活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敢于大胆地说,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活动场所。
『伍』 如何利用机器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传感器、人工智能、微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面对未来的科技发展的外部竞争和现实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大力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战略的进程中,抓住时机,在中小学引入智能机器人教育,提升学生对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创意和创新的兴趣,并作为一种培养创意思维和创新人才的新载体,是十分必要、迫切和切实可行的。
● 开设机器人普及课程的实践
智能机器人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说还仅处在“活动”层面,智能机器人教育大多是以课外活动和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模式开展的。也的确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校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智能机器人的活动或竞赛,但作为课程引入到教学中的却少之又少。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机器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我校在2008年组建了机器人俱乐部,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尝试着普及机器人课程。
1.课程实施
(1)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在小学三年级开展机器人普及课程。上学期主要学习中鸣实体机器人制作及程序编写,下学期主要学习创意机器人制作。
(2)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在尝试一年普及课程的基础上,在小学部三至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开设普及课程,课程安排两周一次,每次两节连堂,真正做到科普教育遍地开花,全校普及。通过机器人普及教学,让全校参加学习的学生都能认识机器人,都会制作机器人,了解科技创新的奥秘,体验到智能化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通过在全校各年级开展科技普及课程,真正做到将我校建设成为科创校园、科普基地。
(3)从2012到2013学年开始的这段时间内,我校组织组内教师、优秀机器人俱乐部成员,成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探讨机器人科普教学内容,撰写机器人科普教学校本课程,补充和完善各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方式。
2.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将俱乐部机器人普及课程教学的方法统一为:任务驱动、新知教授、实践应用。
(1)任务驱动。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节课,两个课时已经足够学生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发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以便引入新知。
(2)新知教授。学生将任务进行仔细剖析,并填写学生工程册(学习工程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凭证,也是学生进行任务分解、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机器人普及课程的特殊化,我们可以将每个新知(一般的传感器的应用)分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使用、应用了哪些学科知识”几个部分。学生通过以上几个部分可以较为深入地认识每一个固件,也可以扩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创作。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更多地将学习贴近生活,将生活的问题搬进学习中来。
『陆』 小学机器人教程的介绍
《小学机器人教程》是2010年8月1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编著的实体书。《小学机器人教程》以版机器人技术权的“知识点”为基础,以机器人实验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以机器人的功能扩展来巩固所学知识,以参与设计机器人活动来培养相应能力,并达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完成知识积累的目的,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以点带面”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柒』 小学生机器人学什么
《小学机器人教程》以机器人技术的“知识点”为基础,以机器人实验来促专进学生对内属容的理解。
以机器人的功能扩展来巩固所学知识,以参与设计机器人活动来培养相应能力,并达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完成知识积累的目的,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以点带面”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7)小学创意机器人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小学机器人教程》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语种为体中文,尺寸为25.4×18×0.4 cm;出版时间为第1版 (2010年8月1日)。
课程主要包括:机器人的感官、节能路灯、智能碰碰车、声控机器人、自动干手机、寻光机器人、定时闹钟、机器人升旗、智能交通灯、自动售货机。
『捌』 小学生机器人教育
小学生机器人教育,小学生机器人教育课程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 自动巡逻机器人、机械人足球、语音识别、等基础层面的机器人教育课程
还有比较高阶层次的机器人教育课程有提供协助企业搜寻、售后服务等的课程。
望采纳,谢谢
『玖』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普及课程
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传感器、人工智能、微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面对未来的科技发展的外部竞争和现实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大力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战略的进程中,抓住时机,在中小学引入智能机器人教育,提升学生对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创意和创新的兴趣,并作为一种培养创意思维和创新人才的新载体,是十分必要、迫切和切实可行的。
● 开设机器人普及课程的实践
智能机器人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说还仅处在“活动”层面,智能机器人教育大多是以课外活动和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模式开展的。也的确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校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智能机器人的活动或竞赛,但作为课程引入到教学中的却少之又少。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机器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我校在2008年组建了机器人俱乐部,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尝试着普及机器人课程。
1.课程实施
(1)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在小学三年级开展机器人普及课程。上学期主要学习中鸣实体机器人制作及程序编写,下学期主要学习创意机器人制作。
(2)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在尝试一年普及课程的基础上,在小学部三至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开设普及课程,课程安排两周一次,每次两节连堂,真正做到科普教育遍地开花,全校普及。通过机器人普及教学,让全校参加学习的学生都能认识机器人,都会制作机器人,了解科技创新的奥秘,体验到智能化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通过在全校各年级开展科技普及课程,真正做到将我校建设成为科创校园、科普基地。
(3)从2012到2013学年开始的这段时间内,我校组织组内教师、优秀机器人俱乐部成员,成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探讨机器人科普教学内容,撰写机器人科普教学校本课程,补充和完善各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方式。
2.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将俱乐部机器人普及课程教学的方法统一为:任务驱动、新知教授、实践应用。
(1)任务驱动。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节课,两个课时已经足够学生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发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以便引入新知。
(2)新知教授。学生将任务进行仔细剖析,并填写学生工程册(学习工程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凭证,也是学生进行任务分解、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机器人普及课程的特殊化,我们可以将每个新知(一般的传感器的应用)分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使用、应用了哪些学科知识”几个部分。学生通过以上几个部分可以较为深入地认识每一个固件,也可以扩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创作。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更多地将学习贴近生活,将生活的问题搬进学习中来。
(3)实践应用。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教师应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将生活与学习有效联系起来,达到培养学生体会生活、观察生活的目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3.评价方式
(1)评价主体多维化: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作品要求体现各个小组的创新性及与实际生活的相联系性,因此我们还可以请学科以外的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对作品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实践;不仅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细节的把握程度和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仅关心的是学生制作了多少作品、制作的作品创新性有多高,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建立机器人普及课程的学生学习工程册,将学生分解问题、问题解决建议、提出和学生作品展示记录下来,让学生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评价之外,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参加竞赛。让学生通过成绩的获得,感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