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设置指南
Ⅰ 上海市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上海来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标准
发布日自期:2004
执行日期:2004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17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要求,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
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Ⅱ 上海市初中有哪些课程。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体育 生命科学(类似于生物) 政治 艺术......
每个学校的课其实都有一点不一样
某些民办初中初二就有化学课了。
初中课程只要思想上重视了都能学好……
Ⅲ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是哪一年的
2012.在网上应该有。
Ⅳ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专题网
不止一个星期了……老说在维修中……如果很急,建议你还是先放弃这网站吧~~
Ⅳ 智能电视怎么观看上海市中小学网络教学课程
智能电视怎么观看上海市中小学网络数学课程?应该再到教学的频道去看。
Ⅵ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感想
二期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二期课改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同时,二期课改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更好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学习了《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虽然领悟地不够深刻,但还是感想颇深。通过仔细阅读《解读》,使我更为具体、深刻、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充分体现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学习特点的尊重,然而要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内在需要,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偏重于为幼儿铺设一条求知、学艺的道路而忽视幼儿还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最终只会贻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多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对幼儿的内在需求的理解和对幼儿情绪波动的把握。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正在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明确自身的真正作用,在自我角色转变的同时又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他们的角色转变。首先教师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稍纵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例如:有一次早锻炼时,几个孩子跑到了水池边看起了金鱼来,并招呼自己的同伴一起过来看。一个,两个,一会儿工夫就围了一群孩子,我也凑过去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有的孩子说自己家里也养了好多金鱼,还向我建议:“我们教室里也养金鱼,好吗?”“好啊。”于是我就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养金鱼需要什么东西、怎么养等问题,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其次教师还要成为幼儿的促进者、支持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 同时,幼儿的生成与教师的回应也成了新时期教育的新主题。《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主要方式。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应加强“预设”与“生成”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教师预设的活动。对幼儿生成的活动则觉得很难以把握。通过《课程指南》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都共同指向教育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预设”和“生成”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因此,我们除了要把握好预设的活动,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要仔细地观察、分析幼儿,即时捕捉孩子们中间的热点问题,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才真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发现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满足孩子们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动的质量,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例如本学期初开展的《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新学期刚刚来到,好多孩子都带来了糖果、新年礼物和红红的中国结,由此我们向孩子抛出了许多问题: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哪里来的?小朋友们各有说法,有的说:去阿姨家做客,阿姨送的;有的说:新年里爷爷奶奶给买的;有的说: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送的…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新年的话题,我们又追加了问题:新年又可以叫什么节?外国人过春节吗?中国还有哪些节日?根据孩子们活动的热点所在,我们安排了收集、谈话、亲子制作展示、美术设计等一系列的活动,让课程追随儿童的发展。 课改,带给我们很多新理念,提供我们诸多新思路,同样也促使我们进行新的思考,在解读、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将贯彻《纲要》精神,遵循《解读》的原则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