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各区角摆放
1. 农村幼儿园怎样进行区域区角活动
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区角活动 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开展有村本土特色的区角活动。 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在农村幼儿园活动面积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下,可综合利用,巧妙结合。比如:在开设美工区、操作区、图书区时,把 集体教学用的桌椅,分组摆放,便可就地利用;窗台上挂毛线练习编辫子;门后挂图书袋,幼儿拿到图书到自己座位看,不利用空间且不占地盘。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农村幼儿园室内、室外操作材料少,但是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可选择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材料用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和游戏。比如:石块、沙、土、树叶、草、蛋壳、各种盒子、毛线、植物种子等,这些材料的数量就足够幼儿使用。这样便解决了室内、室外操作材料少的问题。 三、根据农村条件,开设有农村特色的区角活动 比如:角色区——集市。在农村镇上商品交易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五天一次的集市了,幼儿对集市很熟悉,印象很深。开展集市,能满足农村幼儿参与成人交易活动的欲望,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还可和幼儿一起用废旧物品在活动中自制“商品”:蛋、粮食、瓜果等。开设运动区更适合户外活动场地较大的农村幼儿园。在运动区投放锻炼幼儿基本动作的自制简单器械,幼儿在活动时不仅能开心尽兴地玩,还锻炼了大肌肉动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把区角开设到大自然中去 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同时也是天然的活动区。农村中多的是土,用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芦,做窝窝头,做汽车,还可以捡树叶,做标本,贴画,拼画……在大自然中,幼儿的想象力尽情放飞,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同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是在幼儿园那狭小的空间中所不能代替的。 五、将活动区扩展到家庭之中 首先请家长为孩子开拓一片属于孩子自己的天地,并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自由画、捏、剪、折。还可请家长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比如帮家长摘拣蔬菜,帮家长做饺子或饺子皮。只要家长肯放手,孩子就会很乐意而为。同时还增强了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幼儿有事可做哪还有心情做“小皇帝”、“小公主”。 总之,农村幼儿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和探索,区角活动将更具本土特色,孩子们也一定能在广阔的天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2.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我们应版如何将这三个核心理权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呢? 一、对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认识 在一次有关邮局的半日活。
3. 大班课程游戏化区角游戏怎么开展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大班区角游戏的开展
一、区角游戏的特点
区角游戏有三个特点,第一,目标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时的。第二,空间与时间是半开放的。第三,活动过程是自主的。
二、明确区角游戏的功能价值
(一)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
首先,在学习活动中,要重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非表面的兴趣,而是真正具有学习内驱力的兴趣。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就有可能获得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其次,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关注学习的方法,关注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学,也许比学会更有意义。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是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开放的环境下,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性学习。如,看着“图示”学习折动物--探索看图解的方法;看着“说明书”学习冲配花茶--学会看“说明书”的本领。这样的学习对幼儿也许是有意义的。另外,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往重幼儿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坚持性等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一切,在区域活动中都能得到积极的体现。 (二)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学价值观
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作是接受安全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结构以及不同的经验基础都被忽视了。因此,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划上了等号。集体教学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诚然,集体教学活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地作用于幼儿的教学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教师是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的,也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应运而生的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另外,新的教学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是一种更适合于幼儿发现性学习的方式。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往往是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
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总之,心得教学价值观,要求我们在
幼儿
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优势互补,使两者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师价值观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通常是个别进行的。这种活动形式,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教师积极的自我形象。
另外,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一个我教你学的教育者形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大纲,而非幼儿。空间距离的接近,使教师能走近孩子,有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这时,教学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教学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原有的经验和水平,使教育目标真正需求化了。
三、进行有效区角游戏的指导 (一)科学合理地创设活动区
创设活动区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科学合理地创设活动区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想想吧<图一>、试试吧<图二>)、动手操作(做做吧<图三>、秀秀吧<图四>、画画吧<图五>、搭搭吧<图六>)、与人交往(看看吧<图七>、演演吧<图八>)等的机会,而且还能使幼儿在自选的活动中充分表现其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提高幼儿素质。
1、
创设区角环境,引起学习兴趣
幼儿的天性,幼儿只有在新颖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在墙体在创设区角时,可利用自然角设置悬念,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只有在新颖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在其他任何活动中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例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自然角里每组种植一种植物,让孩子天天观察、浇水、记录,孩子们就会发现:有的植物过一天就发芽,而有的植物过了一周也没发芽,教师就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种子有问题还是泥土、浇水、护理的原因。孩子们就会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我看见***那天浇水浇得很多,水都流到外面了。”还有的说:“大概种子坏掉了,因为这些种子都晒在太阳底下,烧坏了。”有的甚至说:“我叫我爸爸在网上查一下,到底怎么回事?”听见孩子们的讨论,老师觉得很欣慰,孩子们真有办法,他们长大了,教师的功夫没有白费。从讨论中孩子们也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知识。
演演吧有渲染气氛、移情入境的特点,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拨动幼儿“趣”的心弦。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意为幼儿准备一些他们喜爱的歌曲,让他们来表演,使孩子在熟悉的歌声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中,进一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例如:大班老师为幼儿准备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有趣歌曲《菜场》、《小狗抬花轿》、《五只鸭子》等,并提供配套的打击乐器:小铃、铃鼓、三角铁、蛙鸣、锣、鼓等,利用多媒体,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使幼儿愉快地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4. 课程游戏化区域游戏材料怎样投放
2015年6月10日上午,徐志国老师、薛丽娅老师以及小班组的老师们,齐聚香槟湖小三班,开展了区域游戏调研活动。中午,老师们围绕“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幼儿游戏水平”展开了讨论。
主持人王辉老师改变以往思路,从老师们看到的现场着手,直入主题,你看到了哪些材料投放和游戏水平相关的现象。郑李娜老师从她观察的拼插区入手,讲述了自己发现的几个问题:一是材料很多,但是空间不足,二是背景墙上呈现的与主题不符,容易给幼儿干扰,三是材料中使用了钉子,存在安全隐患。张南南老师观察的美工区中,材料很丰富,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情况也很多。但是对吹画的材料产生了疑问,老师们也针对此展开了讨论。高丽泽老师提出,在投放材料时,对孩子的行为是否有预设呢?老师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否有示意图呢?她觉得现阶段幼儿不应该是停留于玩材料的阶段,而应该是发展美术核心能力,比如吹画,能不能吹出一些造型呢?薛老师从美工区着手,她觉得美术活动应该是对美的事物的表达和表现,是幼儿内在的表达,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应该要做到:材料开放,给予主题,自由表达。吴海燕老师从她观察到的水贴画游戏入手,谈了自己发现的几点问题:1、水源方面,孩子有在水龙头一直洗海绵纸的情况,2、材料分类,材料全部在一起,幼儿找寻困难,3、材料缺失,部分示意图给出的图形,幼儿没有找到,4、情境性缺失。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在投放初期,是幼儿的感知图形阶段,可以不提供示意图,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图形间的关系。
接着,王辉老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从三位老师的现场介绍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比如材料是实用性以及量的满足,现在的材料是幼儿真正想要的吗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薛老师给了我们一些指导:材料投放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
会议中,徐志国老师就教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1、任何研究和改革,先保底线,然后再玩出更高水平。所谓底线则是孩子有东西可玩。在调研现场的观察不是为了评判幼儿的学习情况,而是更加深入的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声音,促进每个幼儿更好的学习。2、游戏调研,关注的应该是幼儿能做到的,是幼儿的能和兴趣,教师需要通过环境、材料来巩固和支持幼儿的兴趣。3、分享交流的焦点在于幼儿的优势和兴趣,而不是需要。4、小班幼儿不只是在单纯的游戏,他们会带着自己的角色来游戏。总之,在后期的游戏中,老师的焦点一定在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薛老师也对此进行了补充,她觉得老师游戏中“看什么”,一定是基于老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但这些正是目前我们所欠缺的。老师目前要做的是积淀理论,不断实践。
5.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什么好的建议
区域活动: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区域活动的特点:自由性、指导的间接性、自主性、个性化。
6. 如何在五大领域中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我们应如何将这三个核心理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呢? 一、对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认识 在一次有关邮局的半日活动中,教师带全班30多个孩子到附近邮局参观。邮局并不宽敞的大厅里堆放着不少纸盒,门外停着运送邮包的车子。门厅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邮件的顾客,邮局工作人员正在用电子秤称各种邮件。教师只带着孩子看了一下门厅上方的邮局标志以及大厅里的一个邮箱,在邮局转了一圈就匆匆结束了参观活动。回到幼儿园,教师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教师问:“你在邮局看到了什么?”在几个幼儿简单回应后,教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邮局标志图及用纸盒制作的小邮箱,说:“我们出来开个邮局吧。”于是,教师把“邮箱”粘贴到活动室的一个架子上。接着,教师请每个孩子把从家中带来的一个信封、一张邮票放在桌上,并让幼儿把事先画好的一幅画塞进信封,然后教师为每人提供一张打印好幼儿园所在地地址的纸条,让幼儿粘贴在信封上,再贴上邮票。中午散步时,教师再带幼儿到邮局把信投进邮箱中。 通过与带班教师交谈,我了解到,为了体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教师花了大量心血组织这次活动。 ①“充分”利用社区的邮局、家长的参与等周围的资源; ②在参观活动中生成了“邮局”游戏; ③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的机会; ④将教学、生活、游戏联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整个教育过程,就可以找出不少问题:参观邮局时还有哪些资源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参观内容还可以深入挖掘吗?开展邮局游戏时,孩子还能做些什么事,例如可以参与哪些筹备工作?如何拓展游戏内容?让孩子体验寄信过程有否更好的组织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寄一封类似的信,是否考虑过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否无端地被增加了?组织这样的活动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周围资源? 也许我们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生活、游戏、教学的综合,《纲要》所倡导的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也并不是要教师把生活、游戏、教学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去发现、选择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实施幼儿园课程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 ①关于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幼儿园的、家庭的、社区的生活等,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并有选择地将它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由于生活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就越能体现幼儿园课程有机综合的特点。 ②关于游戏。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使游戏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 ③关于综合。综合就是要使不同学科内容产生有机联系,使它们不再处于割裂、分离的状态,从而形成一个产生教育影响的整体。并非有联系就是综合,综合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学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幼儿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过程。基于此,我们大胆设想,将生活、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始了实践探索。 (一)对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认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区域活动是按五大领域划分、供幼JL小组或个别学习的活动,游戏活动则指角色游戏或创造性游戏活动。因此,很多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表上有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之分,但我们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这样的划分是有问题的,因为区域活动是从活动空间上所作的划分,而游戏活动则是按活动的性质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活动为中心,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并作适当分隔,如娃娃家、制作区、运动区、探索区、表演区、建构区等。此外,为了便于幼儿在活动中随时取用材料并创造性地综合利用材料,我们还在活动室、走廊上设置了木料区、纸布区、塑料区、金属区、瓷石区、工具区等材料区,这样,幼儿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区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实践表明,幼儿从来不会考虑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是何种性质的活动,他们总是沉浸在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中。如在一次让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报纸、水彩笔,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后说:“我怎么没有眼睛呢?”于是,马上有孩子想到给轮廓图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的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会错了。”五官画好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需要画“小鸡鸡”,于是就添画了一个“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乐成一团。看着有趣的活动过程,我不仅感叹:孩子的活动怎么能区分出是生活、学习还是游戏呢? (二)对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认识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爱的伞”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其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伞和伞的图片、画册,把各种伞挂在活动室,把伞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伞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利用这些小伞,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跳小伞、躲描描、转伞花,等等。根据伞面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有规律的图案,我们设计了“漂亮小伞排排队”的游戏,引导幼儿按规律序,通过操作寻找伞面花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三种伞面设计材料,即平面的、平面变立体的、供几个幼儿合作设计的立体大伞面,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我们还建议幼儿撑着自己设计的漂亮伞面跳小伞舞,让幼儿按数量给“小动物”送小伞,等等,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