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游戏材料和课程

幼儿园游戏材料和课程

发布时间: 2021-02-23 10:00:39

A.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游戏课程

1、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游戏课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2、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生 活及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生活和社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要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共同的游戏意愿还可将多个幼儿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并且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满足幼儿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儿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B. 幼儿园游戏与学科教学

课程与游戏的关系可将之概括为四种:合一的、整合的、并列的、分离的。 合一即游戏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游戏,在实践层面上,课程的基本形式就是幼儿的自发自主性游戏,教师只要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自由活动,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必要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 整合即以课程生成游戏,以游戏生成课程。前者是教师为进行某课程内容的教学而专门投放特定的材料,安排幼儿去进行这方面的游戏,比如教师要教幼儿沉与浮,而专门投放了各种玩水的的材料,让幼儿获取什么东西沉下去、什么动西浮起来的经验。后者是教师从幼儿自发性游戏中观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后设计成专门的教学活动。 并列即教学归教学,游戏归游戏,两种活动都以一定的时间保证,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全都来自于教材或其他材料,同时在幼儿自发的游戏过程中加以关注与即时指导。 分离即游戏只是一种教学以外的休闲和娱乐,除了安全和纠纷以外,教师对游戏不加以课程式的关注,比如象小学的上课和课间游戏,各不相关。

C. 如何在五大领域中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我们应如何将这三个核心理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呢? 一、对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认识 在一次有关邮局的半日活动中,教师带全班30多个孩子到附近邮局参观。邮局并不宽敞的大厅里堆放着不少纸盒,门外停着运送邮包的车子。门厅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邮件的顾客,邮局工作人员正在用电子秤称各种邮件。教师只带着孩子看了一下门厅上方的邮局标志以及大厅里的一个邮箱,在邮局转了一圈就匆匆结束了参观活动。回到幼儿园,教师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教师问:“你在邮局看到了什么?”在几个幼儿简单回应后,教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邮局标志图及用纸盒制作的小邮箱,说:“我们出来开个邮局吧。”于是,教师把“邮箱”粘贴到活动室的一个架子上。接着,教师请每个孩子把从家中带来的一个信封、一张邮票放在桌上,并让幼儿把事先画好的一幅画塞进信封,然后教师为每人提供一张打印好幼儿园所在地地址的纸条,让幼儿粘贴在信封上,再贴上邮票。中午散步时,教师再带幼儿到邮局把信投进邮箱中。 通过与带班教师交谈,我了解到,为了体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教师花了大量心血组织这次活动。 ①“充分”利用社区的邮局、家长的参与等周围的资源; ②在参观活动中生成了“邮局”游戏; ③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的机会; ④将教学、生活、游戏联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整个教育过程,就可以找出不少问题:参观邮局时还有哪些资源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参观内容还可以深入挖掘吗?开展邮局游戏时,孩子还能做些什么事,例如可以参与哪些筹备工作?如何拓展游戏内容?让孩子体验寄信过程有否更好的组织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寄一封类似的信,是否考虑过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否无端地被增加了?组织这样的活动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周围资源? 也许我们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生活、游戏、教学的综合,《纲要》所倡导的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也并不是要教师把生活、游戏、教学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去发现、选择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实施幼儿园课程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 ①关于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幼儿园的、家庭的、社区的生活等,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并有选择地将它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由于生活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就越能体现幼儿园课程有机综合的特点。 ②关于游戏。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使游戏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 ③关于综合。综合就是要使不同学科内容产生有机联系,使它们不再处于割裂、分离的状态,从而形成一个产生教育影响的整体。并非有联系就是综合,综合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学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幼儿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过程。基于此,我们大胆设想,将生活、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始了实践探索。 (一)对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认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区域活动是按五大领域划分、供幼JL小组或个别学习的活动,游戏活动则指角色游戏或创造性游戏活动。因此,很多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表上有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之分,但我们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这样的划分是有问题的,因为区域活动是从活动空间上所作的划分,而游戏活动则是按活动的性质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活动为中心,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并作适当分隔,如娃娃家、制作区、运动区、探索区、表演区、建构区等。此外,为了便于幼儿在活动中随时取用材料并创造性地综合利用材料,我们还在活动室、走廊上设置了木料区、纸布区、塑料区、金属区、瓷石区、工具区等材料区,这样,幼儿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区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实践表明,幼儿从来不会考虑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是何种性质的活动,他们总是沉浸在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中。如在一次让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报纸、水彩笔,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后说:“我怎么没有眼睛呢?”于是,马上有孩子想到给轮廓图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的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会错了。”五官画好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需要画“小鸡鸡”,于是就添画了一个“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乐成一团。看着有趣的活动过程,我不仅感叹:孩子的活动怎么能区分出是生活、学习还是游戏呢? (二)对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认识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爱的伞”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其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伞和伞的图片、画册,把各种伞挂在活动室,把伞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伞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利用这些小伞,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跳小伞、躲描描、转伞花,等等。根据伞面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有规律的图案,我们设计了“漂亮小伞排排队”的游戏,引导幼儿按规律序,通过操作寻找伞面花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三种伞面设计材料,即平面的、平面变立体的、供几个幼儿合作设计的立体大伞面,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我们还建议幼儿撑着自己设计的漂亮伞面跳小伞舞,让幼儿按数量给“小动物”送小伞,等等,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

D. 幼儿园上游戏课,有哪些可以玩

幼儿园体能游戏教案:穿越鳄鱼潭
【活动目标】
1、能双脚跳跃,能追逐跑,提高幼儿运动的速度和反应的灵敏度。
2、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并让其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弹跳鞋8个、弹力圈10个、体能条8根;鳄鱼头饰和青蛙头饰若干。
经验准备:了解青蛙的运动特点,有双脚跳跃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师:"你们知道小青蛙是怎样跳的吗?我们一起来学青蛙挑一挑吧!"教师拿出弹力圈和弹跳鞋,让幼儿自选一种材料,或穿上弹跳鞋,或用弹力圈将自己的双腿绑好,在此练习青蛙跳。
2、教师带领幼儿布置场地:用体能条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场地作"水潭",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游戏部分:
1、师:"小朋友们,我们前方有一个水潭,我来扮演'鳄鱼',你们扮演'青蛙',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像'青蛙'一样快速的跳过鳄鱼潭,不被'鳄鱼'吃掉吧!
2、教师扮演"鳄鱼",留在"水潭",做追逐者;幼儿扮演"青蛙",分散在水潭两侧。"青蛙"迅速地穿越"水潭",可单脚或双脚跳到对岸;"鳄鱼"在"水潭"内可以捉"青蛙",并与"青蛙"互换角色继续游戏。当"水潭"两侧岸边没有青蛙时,"鳄鱼"可以趁机上岸做"青蛙",最后一个跳过"水潭"的"青蛙"在下一轮游戏中扮演"鳄鱼"。
三、结束部分:
1、做腿部放松运动,游戏自然结束。
2、稍事休息后,教师带领或引导幼儿将材料归放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幼儿教育)

E.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过程性材料有哪些

区域活动: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内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容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区域活动的特点:自由性、指导的间接性、自主性、个性化。

F. 怎样让传统游戏和幼儿园课程融合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渊源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谣,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简单,玩法易学、易会、易传,游...戏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游戏中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竞争性,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是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快乐的和创造的。因此,民间游戏作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不同体验,锻炼抗挫折能力,分清正确与错误,学会合理评价,形成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而且,民间游戏一般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幼儿合作进行,这就为幼儿协商、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同时,民间游戏一般具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它们很看中伙伴是否遵守规则,因此,要想继续参加游戏,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能够理解他人,学会解决矛盾,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通过矛盾的解决与规则的改进,幼儿形成了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更好地融入集体,积极交往,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其次,民间游戏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智力。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民间游戏的童谣和儿歌,贴近生活,广泛流传。幼儿边游戏边朗诵儿歌,增加了游戏的兴趣,又了解了社会生活的知识,丰富了幼儿的词汇,还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参与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对游戏需要认真观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迅速作出判断和反应,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及注意力,培养幼儿专注做事情的习惯。而且,民间游戏的玩法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在无形中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创造能力。 再是,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 民间游戏中包括很多体育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并能促进幼儿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发展,以及平衡、协调等能力。如“弹杏核”“拾卜菇”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跳皮筋”“打沙包”能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打瓦”、“抽陀螺”可以发展幼儿手臂的力量及手眼协调能力;“跳房子”“盲人摸瘸子”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等。 二、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做法。 1、发动教师和家长,广泛收集民间游戏素材。 民间游戏虽然内容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家长对民间游戏有些偏见,他们开始不喜欢幼儿玩民间游戏。同时,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善于对幼儿进行特长培养,带领幼儿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学习;家长或者从幼儿的安全考虑,将幼儿“圈”在家里,自己玩家长为他们购置的各种高档玩具,幼儿没有玩伴,缺少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民间游戏濒临消亡。为此,我们召开了幼儿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然后,发动教师和家长,带领幼儿一起玩大人们小时候玩的民间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帮助班级收集民间游戏素材,并将搜集到的民间游戏内容记录整理带到幼儿园,我们对收集到的民间游戏重新进行了筛选整理,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打印装订,印制了“民间游戏集锦”一书,对各班开展民间游戏进行具体的指导。 2、分类开展,与幼儿园课程互相融合。 为方便幼儿进行游戏,我们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为四大类: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和民间童谣说唱,密切与幼儿游戏活动结合,在幼儿区角活动时间,渗透开展民间游戏。如益智区投放了翻绳、各种民间游戏棋(考状元、老虎吃小人、过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区投放了“捻捻转”、“绕饶转”,在美工区增加了泥塑、剪纸,在音乐表演区,投放了彩绸、旱船、民间表演头饰、绸扇等,在体育区投放了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并结合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标,将一些民间游戏设计到集体体育活动中,既丰富了幼儿游戏内容,又扩展了幼儿游戏空间,为幼儿创造了动手动脑、锻炼身体的条件。 3、引导幼儿改编与创新,赋予民间游戏新的活力。 幼儿是民间游戏的主人,也是民间游戏的创造者。民间游戏的材料、玩法、规则等本身又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我们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创造改编。 一是创新游戏材料的用途,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如一块小石子,有的幼儿用它在“老虎吃小人”的游戏中当作棋子,有的用它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当作小米,有的用它在“打瓦”游戏中当投掷器。又如“下棋”,幼儿可用杏核、贝壳、树叶、小棒、花生皮、废旧的彩笔帽、果冻盒等十几种材料当棋子,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材料多样的角色,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材料。 二是创新民间游戏的玩法。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们自己创编的游戏活动,从游戏的选择、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节的发展,都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来完成。因此,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使游戏满足不同幼儿的水平,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与发展。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原来的玩法是“小鸡”被捉到后就被罚下场,有的幼儿由于在游戏中跑的慢或躲闪能力差,很快就被捉到罚下场,然后被关在“鸡笼”里等待游戏结束,失去了游戏的机会。幼儿发现这种现象后,改变了游戏规则,就是场上的“小鸡”在躲闪跑的过程中只要用手碰一下被罚下场的“小鸡”,他就可以重新上场游戏,从而为伙伴创造了多次游戏的机会。 三是创编民间游戏的童谣或儿歌内容。由于民间游戏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幼儿在吟唱儿歌童谣的过程中会感受到部分内容的局限性。我们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反映现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变化编入民间游戏的新童谣中,赋予新的含义,使民间游戏的名称、内容、角色、情节、儿歌、童谣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加了民间游戏的魅力。如民间游戏“推小车”,原来儿歌内容是:“吱吱吱,小车叫,推上小车卖甜糕,谁要?谁要?(我要,我要)娃娃吃得咪咪笑。”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推着小车太慢,不如开着汽车快,因此,他们把儿歌进行了改编:“笛笛笛,汽车叫,开上汽车送蛋糕(雪糕),送给你,送给他,大家乐得笑哈哈。”幼儿在改编民间游戏童谣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拉近了民间游戏与幼儿生活的距离,真正体验到民间游戏的乐趣。 三、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体会 1、丰富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 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可以有效选择,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保证各环节过渡自然,减少幼儿等待。在来园、离园、饭后等零散的活动时间,可选择一些发展幼儿小肌肉群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弹杏核”“转陀螺”“挑小棍”“翻绳”“东西南北”等,幼儿自由选择玩伴和游戏场地,在自由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在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大、发展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民间游戏,如《猫捉老鼠几

G. 幼儿园游戏材料开发与制作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专门的活动内容,也包括从幼儿入园的问候、晨间谈话,到幼儿离园时的道别等各个环节之中。当然还有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内容,可以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涵盖最广、涉及领域最多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大体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语言教育活动两类。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这五种基本的形式。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其他领域活动的语言交往,还有随机渗透的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语言交往

H.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材料投放注意什么

让我们把目光投放在当前幼儿园,不难发现开展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形式单一、材料投放过于随意、教师控制过于频繁、没有有效利用户外场地、划分不够科学,等等,使得幼儿对户外游戏活动兴趣不浓厚,效果可想而知。下面我们从科学规划场地、投放适龄材料、教师有效指导三方面阐述有效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
一、科学规划场地是开展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前提条件
科学规划场地不仅影响户外游戏活动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空间的分隔会影响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效果,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因此,科学规划场地确实是开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前提条件,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户外场地的空间有多大、无论把场地分割成几个区,都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具体规划。
多样性的户外场地是开展游戏的重要资源,幼儿园的小山坡、沙池、小树林、草地等,都能在统一规划下物尽其用。我园户外场地狭小,只有三个户外可利用的空间:大操场、小晒台、楼顶大晒台,怎么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们专门组织老师分组讨论:可以开设哪些活动区?在什么地方设置?需要多大的空间?各区域之间如何更好互动?等等。对本园游戏区域的设置进行统一布局,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与材料,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如:大操场草地上设置成集平衡区、钻爬区、攀爬区为一体的综合游戏区,摆上长木凳、长梯凳、楼梯,供幼儿走平衡或在下面钻爬;三棵大树分别系上麻绳编成的爬网、软梯、竹竿,供幼儿攀爬;小晒台屋顶装上钢塑雨棚,设置成角游区,布置成“客家小剧院”、“客家小吃一条街”等;四楼大晒台设置成建构区,投放纸箱、可乐罐、木制、竹制等建构材料,引导幼儿开展主题建构。
户外游戏区域的划分和建置,极大地开发了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根据各区的特点,我们每天分时段、分年段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由于科学地划分场地,让幼儿能打破班级界限,互相交往,互相合作。以班级为单位,轮流交换活动场地,为幼儿到游戏区域进行自主游戏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投放适龄游戏材料是引发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游戏的心理基础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有所不同,教师应熟练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为其投放适宜的适龄游戏材料,才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所谓适龄的材料,是指材料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水平相适宜,能引发幼儿高效的活动、积极的发展。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上要考虑适龄、有趣、有挑战性、成功感的材料,它们能激发幼儿参加的热情,调动积极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如:我们为小班幼儿投放游戏性、情境性、趣味性较强的材料,把户外活动场地和游戏设置得犹如游乐场,投放“打怪兽”、“给小动物喂食”、“荷叶下躲雨”等游戏材料,幼儿玩得愉快;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且喜欢探索、喜欢挑战,于是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些低结构的运动材料,如:玩玩板凳,投放一人一条板凳,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一个人玩的玩法:钻、爬、抬、拖等,他们很快发现几个人玩会更好玩,可以合作、竞赛,如:叠叠高、挑担子、过弯路、下斜坡等;中班幼儿合作、协调等方面不如大班幼儿,但他们也喜欢挑战,于是我们投放“赛马”、“闯关”等游戏材料,让他们尽情其中,玩有所获。
因此,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选择和投放游戏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引发幼儿的自主游戏兴趣,强化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师有效指导是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关键因素
如今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同样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所以,尽管我们强调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户外游戏活动就等于自由活动,教师只要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维持秩序,或为幼儿添加一些游戏材料就可以了,教师仍然有责任对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只是指导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是隐性指导,更要注意指导的有效性、艺术性。
户外游戏活动指导的核心是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计划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导幼儿学会选择,学会共处与分享,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而不是仅仅管理纪律,控制纷争与噪音。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也是户外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如何让教师的有效指导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探索挖掘教材,引发幼儿游戏发展。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挖掘和利用各种适宜幼儿的游戏内容和资源,综合其他教育元素,多方位地引发幼儿游戏发展。
(1)“举一反三”的创意空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地运用游戏材料,使活动持续有效、创意无限。如:在认识竹子后,让孩子自由探索其玩法,跨越、投掷、平衡,等等,孩子们是天生的发明家,他们在探索出各种玩法的过程中,提高了运动能力;认识纸后,了解了民间造纸,角游中开辟了一个民间“造纸”作坊,还引出另一个“纸浆造型工艺厂”的诞生。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又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使活动生动、持久。
(2)“有机整合”的组合运用。单一的玩法会让人倦怠,而富有变化的组合则会创造精彩。幼儿园有宽阔的户外场地,有多样化的游戏区域,将它们进行有机整合,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游戏“炸碉堡”,先创设情境,然后提出要求,过小河(平衡区)―翻高山(攀爬区)―炸碉堡(投掷区),最后完成炸碉堡的任务。该游戏开展巧妙结合各游戏场,使活动体现综合性、创造性、挑战性。
2.善于有效观察,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在户外宽敞、自由的空间里,要求教师具备善于观察、适时指导的能力。因为只有认真、完整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对于其能力的发展,游戏中的表现我们才有较为客观的认识,指导时做出适宜的调整策略。如:建构游戏“杨成武纪念碑”,用积木叠纪念碑快垒好又倒塌,急得幼儿满头大汗,求助老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纪念碑,下面的底座和上部的碑身有什么不同?怎么拼搭才不会倒塌?幼儿认真观后说出答案,可找不到搭底座较大的木块,看到周围的鞋盒,想到办法了:鞋盒里面多放几块小木块,盖上鞋盖就可当底座,几个鞋盒叠成纪念碑底座,上半部分再用较小积木往上搭,就牢固了。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观察、敢于放手,引导幼儿挖掘材料更多的价值,在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回应,巧妙介入,有效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3.解读幼儿行为,满足幼儿不同需要。
先贤有言“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必定存在差异。我们不能单纯从字面上保持尊重幼儿差异性的认识,真正在活动中做到“尊重个性,区别对等差异性”。如何解决教育个体的不均衡性问题,就必须因人施教。首先,提供的材料具有层次性,可满足不同个体、不同能力幼儿的选择。如:跳跃区中为幼儿提供用自然物制作的跨栏架,如若干大小不一的纸盒、砖块、沙袋,幼儿可以直接使用跨栏架,也可以根据自己跨栏的水平,叠放、组合进行跨栏、跨宽、跳高等。其次,创设户外游戏具有递进性,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如:过小桥,从较宽的到窄的小桥练习再到负重过小桥、花样过小桥,难度逐渐递增,能力弱的可就练习单纯的过小桥,而能力强的幼儿则挑物过小桥、两人对面过小桥,等等,既实现锻炼目标,又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扩大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发挥户外游戏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根据环境特点、幼儿年龄和水平,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追随孩子的脚步提供适宜的支撑力量,让孩子大胆地、自由地去感受、去体悟、去探寻、去挖掘,让他们在自己能够支配掌握的世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I. 如何才能把游戏和幼儿园课程融合起来

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渊源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谣,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简单,玩法易学、易会、易传,游戏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游戏中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竞争性,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是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快乐的和创造的。因此,民间游戏作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