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完善课程特色体系
⑴ 小学课程体系建设你还能否进一步完善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文昌湖区地事局,局属各学校: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和《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有关要求,现就推进全市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引领学校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加快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丰富学校课程文化,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尤其不能忽视技术类、艺术类、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
(二)差异性原则。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集思广益,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三)生本性原则。课程建设要围绕学校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四)生成性原则。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必须本着“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精神,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充分思考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不同模块之间、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整合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三、总体目标
利用3至5年的时间,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高效、个性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逐步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与课程文化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契机,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建设
(一)课程架构
学校要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课程资源整合优化的基本思路,加大课程统整力度,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各学习领域的科目按照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大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构建形成“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每一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需要。
每一类课程由培养目标相近的若干课程组成。围绕每一类课程的教育目标和特定内容,要按照三维目标表述清晰化、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化、课程实施要求具体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重点要做好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工作,要在研透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采用选择、调适、归类、整合等方式,对每个科目按一定主线重新组织学习内容;拓展型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重点做好综合实践类、社团类、竞赛类、专题教育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究型课程要以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为目的,重点要做好课题研究类、实验研究类、创造发明类、综合研究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结合地域文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校特色和学生发展实际进行改编、整合或校本创生。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三类课程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课程整体性的前提下,逐步将三类课程有机融合。课程开发初期,可以“分”为主,围绕三类课程的不同任务目标,采用适当方式,逐步建立能正常运作的三类课程体系(见附件1)。课程开发进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应以“合”为主,着力进行三类课程的重整研究,构建以基础型课程为核心,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为配套,课程内容横向有联系、纵向有提升、相互促进、浑然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三类课程的无缝链接,克服因三类课程割裂而产生的种种弊端,充分发挥三类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见附件2)。
(二)课程实施
各学校要积极实践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加快课程校本化工作。针对不同课程,要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要严格执行国家三级课程总课时数的要求,开齐开足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类课程。要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计划安排形式,结合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班级教学、小组互助、个别学习、校外课堂、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反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时间、地点或者课堂形式完成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前要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手段丰富,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完成后要有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课程实施中,要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注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教材挖掘,开发与利用好教材资源和课外课程资源,要重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学科育人、德育育人、艺术育人与环境育人”的课程环境,为学校多元的课程体系增添色彩。
(三)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要重点关注课程整体设计的科学性、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学校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制度。要按照初始论证、中期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程序进行课程评价。课程实施初,由学校相关处室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大纲进行论证;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通过建立相应的听评课制度、公开课评价制度、作业评价制度、教案检查制度、学生问卷和座谈会制度等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控,并适时进行中期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最后,通过收集学生意见、教学质量分析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终结性评价结果。学校课程综合评价完成后,应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学校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和完善。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
学校要着力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形成课程愿景,提升教育思想境界和学科思想水平,坚定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努力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努力让课程适合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科学制定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要严格遵从课程建设实施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整体设计,系统论证,按照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架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本框架,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全面、可操作性强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建设年度计划和推进措施,逐步进行课程开发,确保课程体系建设如期完成。
(三)加强课程专家队伍培养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专业引领、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等途径,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校本创生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引领教师加强学科思想建设,强化课程意识,建设培养一支敬业爱生、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且具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要注重发现和培养课程专家对象,并为其提供培训、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市教育局将开展百名优秀课程专家遴选活动,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的市级课程建设专家队伍。
(四)建立和完善评价和奖惩机制
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全市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管理与评价。基础教育科负责课程体系建设的宏观管理,教研室、电教馆和教育服务中心负责相关课程建设的指导、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市教育局将制定优秀课程专家、优秀校本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示范学校评选制度,鼓励和引导学校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课程体系建设氛围。各区县教育局也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激励机制,监督和指导本区县中小学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⑵ 小学可开设哪些特色课程
传统文化学习课程、茶艺课、小语种课、武术课、足球课、网球课等。
⑶ 构建中小学系统性特色课程体系研究假设怎样填
研究假设:
通过“自主发展教育”目标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促进学校“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思想的全面落实,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和素质教育。
⑴学生通过“自主立德”“自主立学”“自主立美”“自主健体”“自主管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形成,为终身的发展夯实基础。
⑵教师通过自主修身和自主研修,提高师德水平和专业化能力,以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熏陶学生,以高超的专业化能力去引领学生。
⑶学校通过“自主发展教育”的特色建设和科学管理,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教师发展更具风格,学生发展更具个性,教学质量更加上乘,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为争创大连市区域内有影响的一流先进学校奠定基础。
参考:http://xiaoxinxx.gane.net/templ4/view.php?CODE=20111019153509847097&id=20150609125309865939
⑷ 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哪些元素
按培训体系各要素的功能和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形成三个系统,即培训管理系内统、培训支撑系统和容培训运作系统。
1、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组成要素分为培训理念、培训管理体制、培训管理制度。
2、培训支撑系统,培训支撑系统组成要素分为培训机构、培训课程与教材、培训者队伍。培
3、培训运作系统,训运作系统由需求分析、设计与策划、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估四个要素组成
⑸ 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是什么意思
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
1、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2、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小学完善课程特色体系扩展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i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把部分课程编制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⑹ 大关小学的课程特色
学校着力构建美善相乐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隐性课程。四大类课程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学校的育人宗旨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培养国际化、现代化、艺术化、个性化,求美向善的,具备更多可能性的大关学子。其中,基础课程主要由国家课程中的品德、体育、艺术、科学、语文、数学、英语7门学科构成,在基础课程的建设上,学校主要进行课堂的审美改造,使基础课程在贴合学生、减负提质、艺术审美、激发兴趣等方面具备大关特质。目前主要实践的如“品德与养善”、“劳动技术与信息化”课程因其在课程整合和创新上的巨大魅力颇为引人关注。学校的核心课程聚焦于“以美育人“的传统,通过欣赏性德育、戏剧雅集等课程的实践,以学科美育和综合美育为两大支架,进行实施。其中学科美育课程包含艺术技能课程、艺术鉴赏课程、艺术活动课程、艺术实践课程、艺术环境课程、艺术习惯课程等六大系列。这六大系列课程融合于学科教学、社团活动、传统仪式、耳濡目染之中,力图使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能够有相对高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课程是学校的一系列吸引眼球的独创课程。主要有《自由日课程》、《十八游课程》和《国际理解课程》等,还包括60多个特色社团的开展。适时拓展课程,意在与社会接壤,与国际接轨,做现代小公民。目前,依托外教及学校特色专长教师,自由日课程与国际理解课程均在媒体上进行了专题报道,受到家长、学生的普遍欢迎。隐性课程包括校园时空存在、文化建设和师生言行态度。学校以“美善相谐,美善相乐”为核心理念,贯通了学校文化与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优良传统,以百年的辉煌历史积淀承托文化建设。大量的艺术雕塑、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布置、“石语大关课程”、“校友课程”、“敦煌课程”等都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关的校园文化建设既具有静止的美感,又具备动态课程价值,更成为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呼应。
⑺ 小学可开设哪些特色课程
这个关键看家长和老师:传统的特色课程都可以,也都不可以,关键看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能力,孩子在幼儿阶段,只要能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激发孩子的自主、热情和创造力的家长和老师,幼儿园就可以开设各类行色课程。如果是孩子在没有自由、不能自主、要较多模仿或听命于家长和老师、看重短期效果而不能激发孩子较强热情的,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参加特色课程,否则孩子最后会失去灵感和创造力或兴趣,同时更严重的是失去自信和成长的活力或失去正确的审美观,这样我们就害了孩子。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受这种伤害的事情一直在上演,任何人也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因为...不说了,现在的中国社会还不是说真话的社会,大家心里都明白。冒着挨批的风险说这么多露锋头的话,只是希望能提醒下还不了解现状的家长注意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并不是说特色课程就一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