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的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
❶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❷ "分析幼儿园新纲要中的知识观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http://www.soabc.net/a/a.asp?B=85&ID=615704&rd=80239 http://www.fj61.net/n119c19.aspx 这里可能有
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孩子的兴趣在于引导。问学堂点读笔首创即点即读学习模式,点到哪读到哪,全方位开发孩子智力,在游戏、故事中锻炼大脑,激发孩子内在潜能,将孩子好奇心和兴趣引致学习上。配套的多本开发逻辑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动手能力等潜能开发图书,让孩子快人一步,赢在起跑线上!你去网络搜中国宝宝点读机,第一个网站就是。希望可以帮到你,记得采纳啊
❹ 幼儿园新纲要内容
看看吧妈妈们可能对你有帮助哦 第一部分总 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分析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括哪些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健康教育是教育行业不变且不能变的主题。它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新《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深感其重要。通过对健康领域的学习,已经明确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我认为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因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健康教育也应该把握时机。例如:在幼儿进餐环节中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的进餐环境,教师的语言要少,语调要轻柔。而不是迫切希望幼儿快速改变坏的进餐习惯,就餐时斥责幼儿。又如:生活中的危险场所,教师或家长以威吓的方式提醒幼儿不要接近,使幼儿产生恐惧的心理。而是应该利用讲故事或学习儿歌的正面教育下懂得不能接近危险的地方。再如:成人用糖果或巧克力作为奖励给幼儿,这样不仅助长了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而且也有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对于以上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家庭教育做起;从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做起。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名身心健康的祖国接班人!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的成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既受年龄因素制约,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3岁-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语音有些不够准确和清晰。他们虽然掌握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他们已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4岁-5岁的幼儿基本上能够听清和发清楚全部语音,已能听懂日常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在迅速增加。在使用简单语句的基础上,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5岁-6岁的幼儿在成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发清楚全部语音,并能听懂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够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以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语言的连续性有所加强。 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同时,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4岁-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对主要接触者有进一步的亲近情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出现最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能依赖外在成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开始发展。 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下,5岁-6岁幼儿能较好地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建立自身行为与他人反应的关系,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为社会和他人所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同时,他们能进一步意识到并开始理解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情感、需要,重视成人、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同伴群体接纳,并开始自觉、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由于每个幼儿和所处的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因此,它对幼儿的一生都有影响。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岁-5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5岁-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单个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且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幼儿对数的感知是从对量的感知开始的。3岁左右的幼儿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等量方面的特征,然后学会按量排序,5岁-6岁的幼儿开始理解量的相对性。 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岁左右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至4,并说出总数。5岁左右的幼儿能正确点数至10,并说出总数。部分5岁半至6岁的幼儿能理解10以内的数守恒。 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首先从艺术的界定来看,新《纲要》要求的不再是一种技能技巧的掌握,而是从情感本为出发,从个体审美角度来看待艺术对幼儿的重要性。就目标而言,艺术领域不是只关注活动本身,它已经涵盖到了“环境、生活”,儿童不仅要在一次活动中能表现、感受艺术的魅力,还要能在生活中,社会大环境中去发现美,知道欣赏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❻ 请问新、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相互的利与弊又是什么
一、春风化雨,《纲要》带来教育内容关注点的改变。 《纲要》将带给幼教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其中最令我们感触深切的是对教育内容关注点的改变。《纲要》中将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的维度,相对划分为我们所熟悉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纵观整个《纲要》,每个领域。纵观整个《纲要》,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列出单独的知识点或技能,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的要求。这应该是《纲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方式,希望教师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的知识或技能的教育学上,仅仅以固定知识点的达成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是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其发生影响,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理解教育内容关注点的改变应避免两点: (1)过分关注知识或技能。这是我们正在改变的过去的做法。同样一篇优美的童话,如果我们的关注点在知识和技能上,那就会为此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反复练习某个词语或段落,机械地记下故事情节。如果我们意识到词语是幼儿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自我建构的东西,只有使用才会有意义,那么,就会按《纲要》所述:“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为此努力创设相适宜的环境。 (2)不敢涉及知识与技能。近日看到一次小班的公开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修补图书玩具,体验到爱物惜物的情感。 教师在不敢涉及知识与技能的指导思想下,仅为幼儿提供一些破旧图书和玩具任其自由修补。幼儿面对操作材料一筹莫展,大部分孩子都在看图书,摆弄玩具或材料。活动是失败的,其失败处就在于缺少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支撑,幼儿没有使用胶水、胶布、纸条以及修补图书玩具的相关经验,活动中获得的可能性也很少,因此也就谈不上爱物惜物的情感发展了。实际上,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关键是在活动过程、环境中,要通过幼儿的主动构建来获得包括知识和技能在内的整体发展。 二、藉风其舞,《纲要》带给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之根。 关注生命,关注个体,这是文明的标志,社会进步的标志。《纲要》从一开始便明确凸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这应该是我们在进行任何教育活动的立足之本,应扎根于每一位幼教工作的心中,成为我们在幼教这块土地上藉风起舞之根。《纲要》的所有条文都体现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对教育规律及其教育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人的尊重。 杭州师范黎安林老师认为:《纲要》细致到五个领域的次序安排上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健康,作为个体生存质量好坏的表现,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的身体,特别是生命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物质基础。语言,是人际维系的纽带。社会,是人的生存、发展的本质。科学,是生存者的个体的带有本能性质的反映。艺术,是生命激情的形式,是人性生活的孵化器。这五个方面,都是人们的发展不可或缺的,但其作用有大有小,《纲要》从人的需要、发展需要出发,因而安排有先有后,先是健康的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二、迎风而上,勇敢迎接《纲要》带来的挑战。 《纲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欣喜,它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礼、一场重大的变化、一个艰巨的挑战。 它的挑战性首先体现于教师。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质量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新《纲要》要求教师以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理性地建构自己的教育的观念。需要 教师创造与儿童生命特性相适应的教育,它应源自于教师对生命的热爱、珍惜与敬畏,对生命规律和生命潜力的认识理解与尊重,对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与理解;也源自于教师深刻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对于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懂得这一阶段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纲要》还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成为有专业素养的专业形教师。 《纲要》的挑战性也体现于管理。怎样从检查书面计划笔记了解师幼互动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评比观摩到促使教师反思澄清和提升认识,怎样从固定的作息与教育目标到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与创造,怎样促进教师树立明确的教育方向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相互的学习、合作、支持与沟通,都是幼儿园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纲要》的挑战性还体现于发展。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下,幼儿园的生存发展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纲要》所体现的现代教育思想否定着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制度没有彻底改变的情况下,被人们接受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加强沟通与宣传是幼儿园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
❼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课程标准是什么
我国先后颁布过三个幼儿园课程标准: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下简称“《暂行纲要》”)颁布。《暂行纲要》以前苏联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模板,初步确立了新中国幼儿园课程的框架和内容体系。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教育纲要》以各种先进的儿童发展理论、教育理论为指导,力图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影响,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本文拟分析建国60年来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文本变化及其意义,借此梳理建国6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不同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标准文本内容的比较 1课程目标 有学者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条明显的轨迹是从最初的偏重“双基”,即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强调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再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直到提倡素质教育。我国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演变基本遵循这一规律。 《暂行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获得健全发展、减轻家庭特别是母亲就业负担的双重任务以及教养并重的特点,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各科教学的系统性。《暂行纲要》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学的目标系统,它既包括幼儿园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包括小、中、大各年龄班和各科教学所要达到的中期、短期目标。还包括每一次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教育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与教育任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成长,为人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教育纲要》明确了小、中、大各年龄班在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的具体教育内容与要求,并且规定后一年龄班的教育必须继续巩固前一、两个年龄班的教育成果,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和衔接性,使得课程目标更为全面和系统。 新《纲要》没有细分小、中、大各年龄班的不同目标,而是针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了总括性的课程目标,既讲情感、态度、能力。又讲知识技能。 以语言方面的课程目标为例。《暂行纲要》中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使用新词句的习惯,丰富语汇,发展想象力、思考力以及表达能力”。《教育纲要》对中班的语言教育要求之一是“继续丰富词汇,能掌握运用更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学会使用常用副词(如现在、还、非常等)和连接词(如和、跟、同等),能理解词义”。新《纲要》关于语言教育的目标是: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从中不难看出,《暂行纲要》和《教育纲要》规定了具体详细的目标,着眼于“双基”,重视显性的知识技能层面目标的达成,忽视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更看重非智力因素,重在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乐观的性格、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等。 2课程内容 《暂行纲要》将幼儿园教学内容分为六个学科,包括语言、计算、音乐、美工、常识、体育。它详细规定了六科教学的纲要,每科纲要均由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要点和设备四方面内容构成。这一时期没有课程内容一说,只有教学内容。《暂行纲要》统一而详细地规定了各年龄段幼儿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见,教学内容带有浓厚的唯智主义色彩。 《教育纲要》把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教学改为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由六科拓展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并且按小、中、大三个年龄班详细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新《纲要》没有对课程内容做统一、具体的规定,也没有罗列出课程内容的清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要求——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将课程内容融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活动之中。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类经验: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关于基本活动方式(包括认识活动)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关于发展智力、提高各种基本能力的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意方面的经验。 一方面,新《纲要》把课程内容重心放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经验的获得上。完全抛弃了过去“学科说”把课程内容看作具体的知识或学科的做法。新《纲要》根据新知识观来理解课程内容,突出内容的过程性、活动性、经验性及情境性。例如,新《纲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然,这种课程内容取向没有否定知识的价值。没有忽视必要的知识学习,只是强调知识来源于活动和经验,知识反过来又成为幼儿进行活动和获取经验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新《纲要》也改变了过去统一规定课程内容的做法。因为全国统一的、单一的课程内容不适合我国地域广阔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新《纲要》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选择上赋予了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更多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一时期园本课程的大量出现就是课程权力下放的具体表现。 3课程组织与课程实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直采用从前苏联引进的“幼儿知识系统化教学”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该模式强调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教育任务的连续性。突出系统化知识在幼儿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让幼儿掌握系统化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教学——上课。《暂行纲 要》规定采用作业教学形式,并规定每周必修作业项目和时间,辅之以选修作业。必修作业占用的时间远多于选修作业,而必修作业的实质就是开展集体教学。《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不可偏废”。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尤其受教师整体素质的影响,端坐静听式的上课形式依然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新《纲要》则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定不仅大大扩展了课程实施的路径,而且体现了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充分尊重。 4课程评价 20世纪50年代的《暂行纲要》和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纲要》虽然都没有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但是毫无疑问,其评价标准就是看目标是否达成,考察大到幼儿园全年的工作计划。小到每个班每一天、每一个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这种单纯分等鉴定的课程评价方式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相应地也造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进行评价。园长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总之,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重结果而非过程。以对幼儿的评价为例。直接对幼儿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指标是显性课程目标,评价的内容是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的功能是甄选优秀幼儿。 新《纲要》将教育评价作为与总则、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