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育课程好不好
❶ 什么是儿童食育
饮食教育,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和心情。
❷ 什么是儿童食育
“儿童食育”,全面的STEAM课程教育体系,是怎么样的呢?
众所周知,“乐高”对于培养逻辑思维与创造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它是一种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玩具,是孩子们表现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的教育模式。
但是,STEAM课程,不仅只有乐高,其课程也是STEAM课程的一部分,儿童食育的课程更是STEAM的创新教育课程的模式。在美国,STEAM教育的发源地,已经将食育的教育模式列入全面的STEAM教育学习课程。
什么是STEAM?
1、注重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体现在应试教育上的知识结果。
STEAM 的5大精神
1. 跨领域的学习,打破科目框架;
2. 通过动手做的学习,实践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的教育价值;
3. 生活运用,引发儿童(青少年)探索研究的好奇心;
4. 解决真实生活的问题,感觉自己的影响力;
5. 应用五感的学习:“知识不能只是用脑学”;
STEAM是不刻意让孩子掌握做具体东西或解答具体题目,而是强调掌握一种思考方式。
具体来说,STEAM教育更提倡的是新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找到学习的热情,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
STEAM教育模型:
发现问题 → 设计解决方法 → 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 → 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
儿童食育STEAM教育体系模型:
发现问题 :每次食育课程的食物的活动、烹制或制作,从食材的认知和主题的引导开始;
设计解决方法 :如何制作食物、如何成品装盘、如何达成样板的目标(后期可以自己定制或优化原有菜单和流程,达成独创的效果)
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 :用食物的营养和烹饪的知识,用物理和化学的原理解决,数字数学的称量,逻辑的顺序,团队的协作,分析和判断,对失败的调整与修正等解决问题方式,达成最终目标;
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完成制作成品,可以通过的艺术的装盘和包装,通过感官认知,通过分享验证完成的效果和成果。
儿童食育超越了STEAM课程的教育本身有哪些地方:
1. 用生活元素感受的五感教育;
2. 认识自然生物生长的知识;
3. 认识食物的营养,远离垃圾食品;
4. 增进人际关系, 学会分享;
5.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身体全面发展;
6. 家庭式陪伴的教育并增进亲子关系;
7. 生活中温暖的食物为道具的游戏体验比理论的学习知识技能更为直观和有效;
8. 生活习惯的锻炼和培养;
9. 学会尊重食物,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食物,尊敬食物;
10. 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同时培养受挫感);
11. 餐桌礼仪文化导入及养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12. 认知中国传统文化;
13. 认识世界的文化;
14. 与学科的自然融入和巧妙结合(小学课本:语、数、外、自然科学)
更多内容结合网络搜索:儿童食育STEAM课程
美国人发明的STEAM教育,世界多个国家又发展了STEAM教育,这几年,美国又将儿童食育列入全面的STEAM课程体系。
儿童食育,通过S、T、E、M,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的融合,完成了对A的准备,通过原材料进行创作,艺术与科学很好融合,更能提升创新创造力。
STEAM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热诚并且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找到自己前进的航道,向大人的想象力发起挑战,为中国输送主动学习的下一代,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儿童食育STEAM,让食育的教育过程,锻炼孩子社交能力,责任感,生存能力,审美能力,决策能力等,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热情的值得回忆的童年生活。
❸ 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利弊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一直是我国幼教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一些大中城市有条件的幼儿园,几乎都有本园自成体系的课程,各省、市也争相编制本区域的学前教材,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潮迭起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无疑是学前教育的一场革命。 学前教育研究人士当前的观点表明,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课程即教学科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总和。二是课程即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一切活动。三是课程即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综合以上三个观点,笔者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欲实施的教育,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对受教育者而言,课程即是体验教育、提高心智、积累经验的过程。 在课程建构的理论方面,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显著,为幼儿园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根据。但由于课程建构过程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和参与建构课程的人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取向、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差异,使得课程建构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的目标求高求全,概念求大求深,教师望而生畏。如将“分科课程” 改曰“七大领域”,将“自然”说成“生命科学”,将“图形分类”说成“集合”,就连教师和家长都弄不清楚的“生命科学”这样宏大的概念,也写进了教师参考书。课程的内容繁多,面面俱到。各学科内容平铺均设,没能将幼儿“关键期、敏感期”易掌握的内容列为重点加以突出,幼儿难以接受,更谈不上消化了。内容的选材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方法、形式单一,多以课堂讲授的形式出现,虽然在理论方面强调了“以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但在课程建构中体现的仍不明显。课程评价在一些课程建构中虽然得到了注意,但评价中往往只重视对幼儿的学习结果和幼儿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而忽视了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师生互动的质量等指标的评价。如何将课程建构理论转化为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这一问题,仍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共同探究和解决的难题。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1、课程目标的定位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在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以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塑造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要以国家的幼儿教育目标为依据,其远期发展目标应定位在激发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自主、自信等方面。中、近期目标方向要与远期保持一致,近期的发展目标要有利于中、远期的发展。若近期目标的方向与中、远期目标方向相矛盾时,应服从中、远期目标,确保幼儿可持续性发展。 幼儿园课程近期目标的定位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既要考虑到质的问题,又要考虑到量的适度。如过多过细,就会束缚教师和幼儿的手脚,过于宏观,过于宽泛,则教师无从把握和操作。幼儿阶段心智的开发,应着力于幼儿发现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的培养。决不可超出幼儿年龄范围和身心发展水平,搞超前教育或掠夺性开发,以牺牲远期目标为代价,换取近期人为目标的实现。教育的超前性应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而不是拔高的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的形式及选择 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要因教育的侧重点,而选择不同的目标模式。如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行为目标的模式比较有效。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目标模式较为适合。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表现性目标模式较为合适。 3、课程目标设置的建议 笔者认为,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分级制定,将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最低课程目标,各省、市可酌情超过统一的最低目标,制定省、市级统一的课程目标,目标不宜过细,制定阶段性目标即可,不可将目标细到每一节课。各幼儿园再根据省、市级目标,制定本园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及教育形式。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目标与国家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又能确保其符合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既能保证幼儿发展水平的一致性,又不限制幼儿发展的主动性、教师施教的灵活性与幼儿园办特色园的积极性。 二、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要 1、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即2—5岁是幼儿提高语言素质的最佳期,幼儿园课程应将语言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其他学科应少设或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前提下穿插进行。幼儿园课程必须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分阶段,有重点,合理安排内容。而大部分幼儿园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没有体现这一点。课程内容多是各学科平均铺设,只追求形式上的“全面发展”和课程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没能真正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2、幼儿的记忆规律 幼儿的记忆效果与事物的重现率成正比。因此,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以幼儿身边的生活为主,以幼儿常见和经常接触的事物为主。教学进程也应该是螺旋式上升,尽可能在重现幼儿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但是,这里所说的重现,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而是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3、幼儿的生活实际 我国全日制幼儿园,幼儿每天在园平均时间可达9小时。三餐两点的吃、喝,外加拉、撒、睡、洗、穿戴等用去近6小时,除去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余下的是教育活动时间。也就是说,幼儿正式的教育活动时间每天只有一个多小时。事实上,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日常生活琐事,如果我们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幼儿生活的实际,只等在每日一个多小时之内完成我们预定的教育目标,势必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忙不择法,幼儿因达不到预定目标,失去自信而望学生厌。另外,课程的内容还应考虑到幼儿离园后的生活需要,如:幼儿在家要进行看电视、听音乐、打电话等活动,如果我们将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不是比讲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更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吗? 目前比较流行的“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和“游戏生成课程,课程生成游戏”、“一日生活即课程”等观点,都强调了幼儿教育要就近取材,贴近生活。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及课程的设置,较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易使幼儿接受和产生兴趣。 三、教育方式要尊重幼儿的兴趣情感和认知特点 其一,在幼儿园课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个体态度的重要成分,作为其学习的内部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形式必须首先考虑的。幼儿阶段最大的兴趣就是“玩儿”。所谓的“玩儿”就是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游戏多被理解或演变为各种活动,如:美术活动、音乐活动、语言活动、体育活动等等,仍没能跳出“上课”的框框(到底怎样的活动才是游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里不加展开)。幼儿的需求和发
❹ 食育课程意义
食育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在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刘广伟撰写的《食学(第二版)》中,“食育”分为食业者教育和食者教育两个方面。[1]
中文名
食育
适用领域
儿童
应用学科
教育
起源地
日本
快速
导航
日本订立标准详细介绍体现方面中国状况专家呼吁
起源及发展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说:“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食学(第二版)》(刘广伟著、线装书局2020年版[2])中,“食育”被分为食业者教育和食者教育两个方面。[1]
日本订立标准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地域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来达到“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的。
在日本政府每年为食育运动制定的“目标值”中,第一项是提高国民对于“食育”的关心度;而第二项所强调的就是“早餐”了。根据日本内阁府所发布的“食育推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关注“食育”的日本国民为70%,2010年要求达到90%;不吃早餐的孩子现为4%,到2010年要求减低为“0”;不吃早餐的20岁和30岁前后的成年男子,目前分别为30%和23%,2010年要求减低到15%。
工作“脑力”取决于早餐,不吃早餐等于放弃工作----日本的营养学家们这样警告日本国民说
❺ 如何看待中国的食育教育
目前国内的食育教抄育相对还比较匮乏,可能与目前中国儿童的教育压力比较大的原因有关。家长在关注儿童学业的同时,无法同时兼顾更多的知识内容。因此食育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入手,做更多的普及和推广。食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基础。好侍食品(中国)专项基金开展的“好食之旅”系列活动设计的食育课程兼具了德智体美劳的多元化渗透式教育,和传统的教学相比,食育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能给孩子们带来最直观的感受。通过食育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孩子们的营养健康知识和辨识食物是否健康和安全的技能,为提高学生未来的健康生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❻ 幼儿园如何进行食育
放在具体情境中 如,每天吃饭前,对要吃事物就行讲解 包括形状 颜色 营养物质 对身体的好处 口感 做法。。。。。。。 还能引发孩子食欲 单拿一节课讲也行 但效果不如情境教育好 上课时 用真的食物 或者逼真的教具 图画最次 真的食物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使孩子印象深刻 效果好啊~~~ 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在院子里种菜 收获 然后吃掉 哈哈 这样让孩子亲子动起手来 印象就更深了 哈哈
❼ 幼儿园明师课堂的课程有哪些缺点
缺点一,线上教学,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理想。缺点二,师生互动少,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缺点三,教师示范性不强,幼儿难以模仿。缺点四,环境受限,幼儿难以进行充分活动。
❽ 幼儿园食育课程
儿童食育STEAM课程,一切活动和学习,都在真实的场景,更直接,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和内掌握。
在学科方面容:
儿童食育可以结合语文:听,读,说,写,认,知识,理解,交流,沟通,表达,总结,应变等,加以绘本的形式,更能增加理解和认知;
儿童食育可以结合数学:数字,称量,刻度,温度,时间,几何,逻辑,顺序,空间,长短,等分,增减,控制,平衡,加减,体积,面积等;
儿童食育可以结合英语:场景的英语,生活中的英语,基本的英语单词来自生活,通过视觉和绘本,更容易记忆和运用;
❾ 幼儿园有培养好习惯的课程吗
有,儒灵童有系统的好习惯课程
❿ 儿童食育亲子活动是怎么样的
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通过食育过程中的动手烹饪,来教导小朋友下厨,因为厨艺需要花心思构想采用甚么食材、调料,整个烹饪过程让小朋友不知不觉发挥创造力,并训练他们的组织能力。而烹饪很需要专注力,可培养小孩子做事专注和有耐性。同时,在煮食时有可能出现未预料到的变量,可让小朋友学习如何应付和解决,培养应变能力等等。
食育可以通过对各种食材,食物,调料的最直接认知和营养价值教育;
食育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的形式表现;
食育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表现;
儿童食育在学科方面:
儿童食育可以结合语文:听,读,说,写,认,知识,理解,交流,沟通,表达,总结,应变等,加以绘本的形式,更能增加理解和认知;
儿童食育可以结合数学:数字,称量,刻度,温度,时间,几何,逻辑,顺序,空间,长短,等分,增减,控制,平衡,加减,体积,面积等;
儿童食育可以结合英语:场景的英语,生活中的英语,基本的英语单词来自生活,通过视觉和绘本,更容易记忆和运用;
儿童食育就是科学:生物知识,自然科学,物理变化,化学原理,结合绘本,更有说服力和理解力;
儿童食育可以是艺术:大自然的绘画,蔬菜水果的创意手工,烹饪成果的创意装盘,成品的艺术包装等;
儿童食育更是健康:认识食物营养,认知健康食品,烹饪和制作食物,养成不挑食习惯,学习独立生活和基本自理能力,远离包装食品和垃圾食品,亲近大自然,享受天然食物的营养和乐趣;
儿童食育更是STEAM教育课程,一切活动和学习,都在真实的场景,更直接,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网络搜索儿童食育STEAM也可以看到很多介绍!
幼升小是爸爸妈妈们在孩子幼儿园时代最关注的:
儿童食育可以锻炼孩子进入小学的能力: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理解能力,认字的能力,听和讲的能力,知识力,专注力,做事情不拖拉,受挫力,文化修养,文明礼貌等。
附加值:营养均衡的饮食,健康生活习惯,充沛精力面对小学的学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