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x小学德育课程

x小学德育课程

发布时间: 2021-02-27 02:08:42

『壹』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范畴有哪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思维严谨

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严谨性是数学课的基本特点,思维的严谨性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然而,出题者思维中的不严谨现象在老师当中常常出现,这种不严谨的思维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某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有这样一道的判断题:“甲数的1/3等于乙数的1/4,那么乙数大于甲数。”

从参考答案来看,出题者认为该打“√”。我想出题者的本意是在有“甲乙两数都是正数”的大前提下。此时,甲× 1/3=乙× 1/4→甲/3=乙/4→甲∶乙=3:4→乙数大于甲数。但是,如果在没有“甲乙两数都是正数”的前提下,应该考虑到:

1.甲乙两数同为零时,这在小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系统下是应该考虑到的,此时甲数等于乙数。

2.如果考虑到甲、乙两数同为负数时,虽然小学生还未学到,但他们进入初中马上就会学到,此时,乙数应该小于甲数。例如,取甲数为-3,乙数为-4,有(-3)X 1/3=(-4)× 1/4,但-3>-4。

综上所述,就原命题而言,结论应分三种情形:

1.当甲乙两数同为正数时,甲数小于乙数。

2.当甲乙两数同为零时,甲数等于乙数。

3.当甲乙两数同为负数时,甲数大于乙数。

所以,我本人认为,原题是一个缺大前提的命题。作为判断题应打 “×”。

也许有人会认为,在小学生未学负数的情况下,可以打“√”,我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其一,小学生已经学了零,并且知道自然数和零是整数的一部分。对于思维严谨的学生,注意了甲乙两数同为零时,原命题是假命题。其二,当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还会碰到此题,那时他会发现,甲乙两数同为负数时,原命题也是假命题,而且他还会体会到,原来小学学的知识与初中学的知识并不矛盾,而且知识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更完整了。

谈到这里,我认为一个数学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很强、逻辑推理严密、思维方式严谨的学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这是一个假命题。因为它忽略了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条件。这里的“有”不同于“只有”,“有”是指存在,“只有”是指唯一。严密的说法应是: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假命题忽略了“等底等高”的大前提。

3.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这个假命题忽略了“相邻的两个”这样的一个条件。

4.0除以任何数都得0。这个假命题中的“任何数”应不包括0。

5.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这个假命题中的“相同的数”也应排除0在外。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到了中学还会见到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对学生负责人的人,就应该经常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完整地考虑问题的习惯,那么就能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谨思维的特点。

『贰』 如何在小学团队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x0d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者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后,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选好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时分寸的适度,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教育:\x0d一、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x0d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也不能人为地拨高,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课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学实践中走极端: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味强调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画杨桃》时,结合一个学生将杨桃画成五角星惹来同学们的哄笑,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些学生终于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杨桃,其形状是不相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教学《古井》时让学生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 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工作.\x0d二、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x0d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出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语文教学毕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产品.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突出中朝两国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学作者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x0d每篇文章的时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课前预习寻找关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x0d(二)、在解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x0d教材编排者选的这些课文都是有原因的,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达到各种育人的目的.而教师就是在分析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根据其内容和特点,掌握适当时机,灵活地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x0d1、从学习古诗中渗透德育\x0d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通过读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积累古诗,来沐浴学生的心灵.\x0d2、反复诵读,悟出情感\x0d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读的方式很多种在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x0d3、通过分析词句领会内涵\x0d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x0d(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x0d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很好的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进一步延伸.比如在语文实践性作业设置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农民种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长过程中除草、打药的调查报告,简单的一个作业,由学生向家长咨询,然后自己做这个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种花生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德育效果.\x0d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x0d三、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x0d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 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x0d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叁』 《中学德育纲要》和《小学德育纲要》哪里有下载

《小学复德育纲要》制

http://www.szcls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00

《中学德育纲要》
去网络搜搜

『肆』 如何突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x0d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者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后,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选好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时分寸的适度,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教育:\x0d一、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x0d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也不能人为地拨高,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课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学实践中走极端: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味强调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画杨桃》时,结合一个学生将杨桃画成五角星惹来同学们的哄笑,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些学生终于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杨桃,其形状是不相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教学《古井》时让学生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 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工作.\x0d二、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x0d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出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语文教学毕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产品.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突出中朝两国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学作者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x0d每篇文章的时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课前预习寻找关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x0d(二)、在解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x0d教材编排者选的这些课文都是有原因的,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达到各种育人的目的.而教师就是在分析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根据其内容和特点,掌握适当时机,灵活地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x0d1、从学习古诗中渗透德育\x0d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通过读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积累古诗,来沐浴学生的心灵.\x0d2、反复诵读,悟出情感\x0d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读的方式很多种在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x0d3、通过分析词句领会内涵\x0d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x0d(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x0d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很好的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进一步延伸.比如在语文实践性作业设置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农民种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长过程中除草、打药的调查报告,简单的一个作业,由学生向家长咨询,然后自己做这个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种花生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德育效果.\x0d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x0d三、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x0d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 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x0d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伍』 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段话从三个方面非常明确地回答了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即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环境,分秒都是德育时间的大德育观,德育存在于任何教育过程中.\x0d教育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随时地把握教育的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x0d—、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教育\x0d校园文化是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氛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弥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它的影响和熏陶,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自身情操.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恩格斯也说过:环境造就人.因此,我们要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着手,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学校的德育景点对学生提出做一名学生的基本要求.如:校园里,苍翠的松柏,碧绿的草带,五颜六色的花朵,给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学校长廊里摆放的盆花盆景,墙面挂的名人名言录、中华历史、人物介绍、学校的校训、书画作品展等.教室墙壁上的班训、雏鹰争章园地、希望之星园地、学生作品展示等,黑板的一角教师的一周寄语、名人警句等,这些不只在于装点美观,而在于“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渗透;校园里张贴的文明礼仪的温馨提示语言.如:茵茵绿草中的警示语:我是你们的植物朋友吗?卫生间水龙头前:我不想多流一滴眼泪.垃圾桶旁:来吧,我的肚子大得很等人性化语言会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羞耻心;课间广播里放的名曲、儿歌;午休时,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这些,无时无刻都在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思索和进取.\x0d二、教师的言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教育\x0d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来熏染学生的行为.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教师的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另外,教师真正意义的师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引路人,成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共同语言、无话不讲的可信赖的朋友,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心理气氛,真正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x0d三、课堂教学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教育\x0d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校教育的所有学科都有着德育渗透的功能,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学习"i’m sorry!”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董存瑞》一课,要向学生渗透我们要热爱祖国、珍惜生活.体育课,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学习自然课,我们要提升环保意识;军训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x0d四、德育活动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教育\x0d“一千次的说教不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学校的各项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机,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形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对学生进行各项教育,应融入具体、生动、有针对性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其品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人生观打下坚实基础.如每天晨读时间可进行新闻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进述广播电视上的新闻、身边的好人好事及不良行为等事例,谈谈听后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x0d开展班队教育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班队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如:召开“我为爸妈做了什么”的主题班会,鼓励他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还可以通过召开“告别陋习,向陋习开战”、“班级荣辱,我的责任”、“诚信你我他”、“寻找我的榜样,争做文明礼仪之星、“我为奥运增光彩””主题教育活动及“雷锋与我同行”奉献活动、“感恩父母、心手相连”实践活动等,强化学生的行规养成训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诚信待人,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另外,为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以大队部为主开展“读书月”、“环保科技周”、“校园之星”、“英语节”、“节约水资源征文比赛”、“‘知荣辱,树新风’演讲比赛”等,帮助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总之,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可以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x0d“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要留心.”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善于把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失时机地结合小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加强引导与训练,通过持久地、细微地、点点滴滴地诸方面的教育,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少年儿童的心灵,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