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教师
Ⅰ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征求教师意见表
对幼儿园管理的建议目前,在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中,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受到空前的重视:“园本课程”的开发,幼儿教师专业化,孩子在园中的生活、学习状况的改善等等。而家长作为幼儿教师的最好合作者之一,有效地参与到幼儿园管理中却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家长的合作成为目前幼儿园管理中的一项“未充分利用资源”。一、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矛盾经常会听到家长对幼儿园管理和教学的各种不满,幼儿教师对比常常感到头痛。请听下面两位幼儿教师的“倾诉”:有时候,面对家长提出的尖锐批评,我只能不停地为自己辩护。我总是感觉到有人在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告诉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于是,我感到很沮丧,甚至恼怒。(一位中班幼儿教师)对于家长的不满,我会忍不住生气和心烦。但我只能保持镇静,尽力给家长解释,来缓和气氛。(一位大班幼儿教师)众所周知,良好的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中更好地生活、学习,能使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然而很多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正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威拉德?沃纳所指出的“从理想的观点出发,家长和幼儿教师在以下两方面享有共同点:都希望事情朝着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他们却生活在不信任和敌意的环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却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二、家长与教师矛盾的症结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关心他们自己的孩子,而教师必须考虑班里所有的孩子。家长出于对自己孩子的过分关心,常常会对幼儿教师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而且总是坚持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孩子朝夕相处,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孩子的问题上,他们最有发言权。●一位家长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有艺术潜力,要求教师应“因势”多加“利导”,多给予孩子课堂表现的机会。而教师却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潜力,应该尽量公平地给予每一个孩子机会。●一位家长抱怨,在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教师偏袒另一个孩子。●一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由于与同班的孩子在游戏中不能很好合作,而遭到教师的批评,是压抑了自己孩子的个性。●一位不懂现代教育方法的家长要求,教师应采用他建议的教育方法,原因是,他觉得他的孩子在家表现很好,在幼儿园里却相对较差,他认为是教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一位对孩子抱有很高期望的家长背着孩子所在班级的教师,向园里另外的教师寻求育儿指导。教师对上述家长的做法感到十分反感和心烦。教师认为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受过专门训练,取得幼教专业学位,并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更懂得儿童的心理,采取的教育方法更为有效。而且有一些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已多年,在工作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他们觉得在幼儿园儿童的教育中,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尊重与支持。一位幼儿教师说:“你想想:如果是你,干一件工作已经很久了,却有一个不从事这个工作的人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想?他有什么资格来指导你,你能听他的吗?”教师会认为:●在孩子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常常会出于感情的原因,倾向于为自己的孩子找理由。●幼儿园里,儿童在集体中应该学会更好地与其他小朋友友好合作,而不是一味地任性。●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应考虑到所有孩子的进步,而不是偏向某一个。●对于自己班上的孩子的问题,家长应该和自己协商,而不该越过自己去请教别的其他的教师。三、家长与教师矛盾的解决途径——让家长有效地参与幼儿园管理(一)幼儿园管理对家长开放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幼儿园应实行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而不是仅仅建议教师如何对待他自己的孩子。让家长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他自己孩子的利益。(二)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促进幼儿园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应利用儿童入园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主动出示孩子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儿童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儿童教育的经验和知识。(三)大众传媒的宣传家长常常基于他自己孩提时代的经历来批评今天的幼儿园管理。他们不了解最新幼儿教育管理趋势、先进的管理方法。大众传媒在这一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多以儿童娱乐为主,对于普及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宣传不够,应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幼儿园管理的实际事例来做一些普及宣传,让家长了解当今幼儿管理的最新趋势,以使家长对幼儿园管理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幼儿园的现代化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有效参与。为了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教师的工作,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对家长敞开大门:让每一位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四)抓家园合作,促幼儿和-谐发展当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幼儿园也正在实践着家长工作。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因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家园合作教育活动。1、幼儿学习成果展览。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举幼儿学习成果展览的目的就在于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对幼儿园放心,并给他们以教育的信心和方法。进行幼儿成果展览时,我们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进步,既有音乐、舞蹈、绘画,也有识字、计算、英语,还有良好品德的展现。我们要让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中,不仅看到孩子的进步,更从中学习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2、接送交谈。在日常接送孩子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主要交谈一些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还有成功的经验。3、家园联系册。每月一次的家园联系册,成为家园固定的一种联系方式。它能较全面地记录孩子在园在家的生活卫生习惯、动作发展情况、学习能力、语言发展、行为习惯等。4、参与管理活动。我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委员会的同志们向幼儿园反馈家长的意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决策和监督。撰写家庭教育经验文章,有力地促进了家园合作。5、开展亲职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以家长会和家长园地为主要形式,以宣传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与爱子观;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原则;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亲职教育活动,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进一步调动幼儿园自主开发课程和管理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优化课程体系;逐步提高我区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使我区幼儿园课程建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特色化。二、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原则(一)课程开发的目标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幼
Ⅱ 试述张宗麟有关幼儿园社会化课程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什么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树立“师幼共同生活”的理念。教师不是仅仅照护幼儿的生活,而是参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共同生活,在此过程中理解儿童的生活需求和向往,把握幼儿的生活趣味,变审视儿童生活为体会和反思儿童与自己的生活。在与幼儿共同生活中,教师要充实幼儿的生活环境,扩展生活的范围,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共同生活意味着教师要感受幼儿的心灵,向幼儿学习,让幼儿成为课程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其实,《指南》里面也有许多生活的观念:第 一,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和资源。生活中有许多生活的事物和资源可以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到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第 二,要努力让幼儿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这是重要的学习。许多学习只有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的过程当中,才真正是有效的。第 三,要利用生活中的机遇和条件。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机遇,如交往的机遇、操作的机遇等,需要我们去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第 四,形成生活中的习惯和规则。幼儿园里的习惯和规则不是教师给予的,应该是跟幼儿共同商量决定的。 “我们提倡的幼稚园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际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在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在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在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我郑重地再说一句,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可以补充想象。”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认为,“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然而这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在今日以教材为中心的气氛中,我们特别提倡行为课程。” 我曾经在一所幼儿园里看到一片竹林,离竹林很远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竹笋。一位教师带了一队孩子正在参观。我就问:“竹林在那边,为什么这个地方有一棵竹笋?”接下来,他们围绕我的问题开展了探索活动,他们发现越是靠近竹林竹笋越多,越是远离竹林竹笋越少。他们把地挖开,挖开以后在地里就看到了竹根,发现原来在地底下有竹根不断地往前延伸,所以其他地方才会出现竹笋。这些发现是孩子们通过动手、观察和推理去获得的。这就是探究式的学习,等他们再去看竹笋的时候,感受就不一样了。 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把握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和条件。锻炼身体、学习语言、社会性的发展都要通过生活的机会。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有科学发现室,但内容过于规制化,设备过于高档化,基本上是中学的实验器材,这些科学发现室是不可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科学经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科学发现室和器材,而是生活中的科学我们怎么去把握,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美的东西,要感受生活中的美。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来源。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直接经验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经验。
Ⅲ 幼儿园新课改的教师观是什么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构成良好个性品质的环境和气氛 “孟母三迁”的故事通知我们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学的研讨也标明,个体的品质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在与四周其别人互相交往的过程中逐步构成和开展起来的。品德的发作需求具备两个最根本的条件:一个是交往的社会性,另一个是自我认识的产生。幼儿到一岁多,开端学会一些简单的言语,从成人那儿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开端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原则,如晓得打人骂人不好,独占玩具不好,不和其他小朋友一同玩不好等。随着与成人交往的不时增加,幼儿从成人那里取得了越来越多的道德观念,开端能盲目按成人请求去做。创设有利于幼儿构成良好个性品质的环境要留意两个问题:一是约束和禁令相对要少。金科玉律,不只约束孩子的手脚,也会约束孩子的头脑,这样不许,那样不行,你必需如何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天长日久孩子们只能循规蹈矩、战战兢兢、思想凝滞,有碍于智力的正常开展。关于幼儿来说,权威主要来自成人,假如成人过多下令管束,一味地请求幼儿服从,幼儿只能被动地承受,消极地顺应,幼儿就会习气于听命别人,依附别人,构成自卑无主意的心态,这就不利于幼儿个性品质良好地开展。二是创设开放式的环境。用丰厚多彩的、富有启示性的教育手腕,积极诱导幼儿勇于去想、去说、去做。这种开放式教育环境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思想才能,养成动脑、动口、入手的好习气。父母和教员要给孩子提供显现本人才干的时机。 二、展开多种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它所展开的各种教育活动关于幼儿构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至关重要。首先,凭仗言语文学的方式对幼儿停止道德行为教育。普通幼儿园常用儿歌、谜语、讲故事等生动形象的言语教学,向幼儿解说粗浅易懂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原则,从而进步幼儿的道德认识。 其次,经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艺术范畴活动,丰厚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减少消极情感惰力。音乐、美术等活动对幼儿来讲是自我表现的方式,也是调理心情的手腕。我们素日常看到一些孩子喜欢用粉笔在地上画,有时拿起笔来在本上,以至在白墙上“涂鸦”。关于这种现象,大人不能责骂%应积极引导、启示,给他们买“简笔画”,开展其对绘画自身的兴味。有条件的还可组织绘画小组,停止正轨锻炼。在体育活动方面,家长和教师最好能和孩子们一同玩游戏、一同玩滑雪、滚雪球、做雪人、一同骑车、一同打球等等。这些活动不但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安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构成悲观向上,不畏困难的个性品质。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艺术范畴活动中笑起来,最好让你的家庭充溢笑声,充溢欢乐。第三,为了让孩子们能对付现今社会的应战,家长常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控制孩子的时间。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求带着童真的想象力纵情地游玩,需求有时间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做网和蚂蚁搬家。让孩子依照童趣去探究世界,让他们有时间享用不受限制的快乐。 三、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协助幼儿取得自自信心、克制自卑感、维护自尊心 悲观向上、豁达开朗,自信自强是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中心。家长和教员要坚持正面教育,应用幼儿好学向上的积极要素去克制其消极要素。看待常做错事的孩子更应多褒扬少批判,维护他们自尊、自爱、自信之心。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控制了一种技艺的时分,不要总是简单地说好,要详细指出他们胜利的细节之处,好在什么地方。幼儿对本人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的位置的认识,反映了他们评价本身才能的价值。他们常常依据家长、教师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本人,有时也依据本人在生活中某件事胜利与否来认识本人。这种别人对幼儿的认识和评价,没有一个科学的尺度,常常有误差。而不恰当的自我认识,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幼儿的态度、信心和价值观,从而影响自我评价,这就需求协助幼儿调整认识评价本身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心强,感情也比拟脆弱,动不动发脾气,动不动哭,缺乏接受公开批判的才能,所以教师批判这种孩子时要谨慎,要留意批判方式和幼儿的承受才能。有个别教师采取孤立的办法,很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心理,教育效果反而不好。有的幼儿有着激烈的自卑感,缺乏自自信心,对本人的评价,请求过低,做事思前想后、畏畏缩缩。关于这些孩子,要采取多鼓舞、多褒扬的办法,协助他们克制畏难心情,树立自自信心。每当胜利的完成某种事情,哪怕是获得点小的进步,教员和家长都要及时予以鼓舞,让孩子感到本人是能行的,这有助于构成他们良好的自我感受。 四、科学教育是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保证 幼儿经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互相作用取得的理性认识必需上升到理性去认识,这就必需停止科学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起幼儿的认识兴味和探求愿望。杜威曾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求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激动,猎奇、好问、好探求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性。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扶植幼儿对四周事物和现象,及其互相关系的猎奇心、认识兴味和探求愿望。这也是科学启蒙的关键所在。教员要尽量发明条件让幼儿参与探求活动,亲身阅历真实的研讨过程,真正地学科学、做科学。不时地用手操作,动脑考虑,取得丰厚的科学学问和经历,再运用已知的学问对未知的事物停止察看、剖析、比拟取得新的学问。在活动中,幼儿象蜜蜂采蜜一样勤劳地探究,从中取得丰厚的情感体验。对科学奥妙的惊奇,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和观赏,那种亲身入手操作、探究取得满足和胜利的喜悦,关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开展和构成都起到促进作用。科学教育还应亲密联络幼儿的实践生活停止,应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会使幼儿发现和感遭到四周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四周世界提供了取得直接概念的前提和可能。幼儿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使幼儿感到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这种生成系列要不时地深化,教员要敏锐地察觉到幼儿随时呈现的探求兴味和关注的事物,积极引导幼儿向科学概念迈进,逐渐接近科学概念。
Ⅳ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什么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任务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作为教师应每天注视孩子,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了吗”? 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他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爱的语言,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形式,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而爱心是语言流露的源泉。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孩子,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去努力。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使其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因为过渡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尊重。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8、把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往里装时是满足,往外掏时是成就,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Ⅳ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幼儿园整合课程实施中必须注意的七个问题 什么是整合?整合是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了“整合”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幼儿教育课程的研究者们在有关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认识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同倾向,给儿童提供“整合”的课程成为了国际国内...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迄今为止,国内已有几种引人注目的整合取向的课程模式,主要是在学科范围内进行整合的“经验模式”,以主题方式进行整合的“主题模式”,以及以项目为方式进行整合的“项目活动模式”。结合自身教改实践,我认为不管是何种模式,都必须要做到七个“坚持”。 一、整合课程观念要坚持辩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就课程与教学而言,分科和整合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与此相对应,学校课程中的分科和整合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整合和分科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划分也是相对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不同阶段的课程整合具有不同的意义。一般来说,年级越低,整合的程度可以越高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综合化的程度应该高些,尤其是我们的幼儿园课程。 我们必须注意克服教育中常常出现的那种以偏纠偏的思维定式,要么片面强调整合或分科的优点,要么试图取代对方,这些都是不足取的。解决问题的关键立足于人是整体、教育是整体、生活是整体的观点,在课程开发和教学中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该整合的坚决综合,该分科的坚持分科,整合中有分化,分科中有整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二、整合课程目标要坚持发展性 请看一例:在绘画活动“小鸭”教学过程中,某教师一改以往先讲解示范绘画步骤、后让幼儿模仿的枯燥教学方法,而是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小鸭纸板玩具。结果,孩子们一接过就很有兴趣的和它玩了起来,转转“小鸭”的头,动动“小鸭”的翅膀,摆摆“小鸭”的腿,每个孩子都玩得非常带劲,有时还发出欢快的笑声。孩子们一边玩,一边用桌上的各种圆片粘贴小鸭,这位老师看了情不自禁地问:“你的小鸭在干什么”?孩子们争着回答:“我的小鸭在看天上的云”; “我的小鸭在低着头找小鱼吃”;“鸭妈妈不见了,小鸭回头找妈妈哟”;“我的小鸭和你们都不一样,他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这位教师趁热打铁: “小鸭怎么会做各种动作”?“转小鸭的头,嘴巴朝哪儿,小鸭就能看到哪儿了”。孩子们通过摆弄探索,经过了一个试验过程后,轻松地在纸上画出各种动态的小鸭了。这个活动中,孩子自始至终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学得轻松又自然,他们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各自的创造和想象,是孩子们自己的画。 的确,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为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存在。幼儿园的课程关注的不是应教给幼儿哪些知识,而是幼儿发展的任务是什么,或者说幼儿应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过去我们过分强调分科或分领域的教育,往往导致教师只注意某一学科或领域的教育价值。如:在数学课或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只注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活动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社会性的问题却往往会被忽视,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幼儿发展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他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教育整合中的工具性目标、认知性目标与情意性目标的制定都应该关注幼儿的发展。 三、整合课程内容要坚持系列性 教育内容的整合不仅表现在不同领域、不同内容之间产生的有机联系,而且需要构成系列。比如,教学《小兔乖乖》,我除了安排故事以外,还整合了其他相关教育内容:健康《小兔采蘑菇》、设计《小兔家的房子》、歌曲《小兔乖乖》、创造性游戏《小兔家的工作》、绘画《可爱的小兔》、折纸《萝卜》等。这一系列教育内容都是与小兔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有助于培养孩子感受、理解、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者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将他们日常生活、周围环境和社会信息中大量的素材合理组织,选择孩子所关注的内容,进行系列性整合。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选择孩子日常生活经验。孩子自身及日常生活是孩子熟悉的,最易于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最易于孩子的理解和表达。选择大量的孩子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整合,才能引导孩子对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发孩子进行探究、发现。 其次:选择孩子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现代社会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个狭隘和封闭的空间里,社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并影响着孩子。孩子们会关心“神州五号”,会讨论“北京奥运”,会谈论“希望工程”;教者不妨由此引导孩子开展积极的讨论。这类整合活动不仅使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 第三:选择孩子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孩子有机会感受或了解到许多科技信息。他们不再拘泥于拼插积木、电动玩具,而更多地对新的科技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发现。这不仅使孩子的语言表述、运用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思维的加工和概括也不断地得到锻炼。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整合。这类内容如“家乡的高层建筑”“神奇的电脑”“我见到的高速公路”“上海的磁悬浮”等。这类内容整合无疑能大大帮助孩子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为孩子的将来打下扎实基础,促进孩子和谐、全面的发展。 四、整合课程参与要坚持全员性 整合课程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课程的组织与开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幼儿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需要、兴趣、经验、探索和体验将被受到高度重视。整合课程作为很重要的课程改革运动,也必须得到家长的了解、认同和支持,从而让他们也能做个积极的参与者。如此,才有可能不出现:家长每天询问孩子学到了什么,如果孩子没有认出几个字,或是没有学会几个美丽的形容词,或是没有认识几种动物,那就会认为孩子什么也没学到,从而质疑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此,才有可能出现:家长不只限于询问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还应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或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题活动,从而观察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学习经验及创造性表现,甚至为主题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备各种资料,给予孩子有关知识方面的准备,以及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某些教育活动等。 虽然整合课程强调重视孩子的兴趣和与孩子在互动中生成课程,但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最近兴趣点,还是需要教师在进行每个主题教学之前做好教学计划。不仅如此,我们幼儿园同事之间还常常共同讨论一个主题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再根据各自的强项来分工,以便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安排,更好地让幼儿了解资讯、形成概念和获得技能。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家长的配合。只有这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积极的互动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般来说,主题活动刚确立时,孩子们的相关表达均比较贫乏。如果通过师生互动“你说我也说”、生生互动“大家一起来”、家长与孩子
Ⅵ 幼儿园的课改对新入职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构成良好个性品质的环境和气氛
“孟母三迁”的故事通知我们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学的研讨也标明,个体的品质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在与四周其别人互相交往的过程中逐步构成和开展起来的。品德的发作需求具备两个最根本的条件:一个是交往的社会性,另一个是自我认识的产生。幼儿到一岁多,开端学会一些简单的言语,从成人那儿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开端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原则,如晓得打人骂人不好,独占玩具不好,不和其他小朋友一同玩不好等。随着与成人交往的不时增加,幼儿从成人那里取得了越来越多的道德观念,开端能盲目按成人请求去做。创设有利于幼儿构成良好个性品质的环境要留意两个问题:一是约束和禁令相对要少。金科玉律,不只约束孩子的手脚,也会约束孩子的头脑,这样不许,那样不行,你必需如何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天长日久孩子们只能循规蹈矩、战战兢兢、思想凝滞,有碍于智力的正常开展。关于幼儿来说,权威主要来自成人,假如成人过多下令管束,一味地请求幼儿服从,幼儿只能被动地承受,消极地顺应,幼儿就会习气于听命别人,依附别人,构成自卑无主意的心态,这就不利于幼儿个性品质良好地开展。二是创设开放式的环境。用丰厚多彩的、富有启示性的教育手腕,积极诱导幼儿勇于去想、去说、去做。这种开放式教育环境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思想才能,养成动脑、动口、入手的好习气。父母和教员要给孩子提供显现本人才干的时机。
二、展开多种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它所展开的各种教育活动关于幼儿构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至关重要。首先,凭仗言语文学的方式对幼儿停止道德行为教育。普通幼儿园常用儿歌、谜语、讲故事等生动形象的言语教学,向幼儿解说粗浅易懂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原则,从而进步幼儿的道德认识。
其次,经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艺术范畴活动,丰厚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减少消极情感惰力。音乐、美术等活动对幼儿来讲是自我表现的方式,也是调理心情的手腕。我们素日常看到一些孩子喜欢用粉笔在地上画,有时拿起笔来在本上,以至在白墙上“涂鸦”。关于这种现象,大人不能责骂%应积极引导、启示,给他们买“简笔画”,开展其对绘画自身的兴味。有条件的还可组织绘画小组,停止正轨锻炼。在体育活动方面,家长和教师最好能和孩子们一同玩游戏、一同玩滑雪、滚雪球、做雪人、一同骑车、一同打球等等。这些活动不但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安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构成悲观向上,不畏困难的个性品质。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艺术范畴活动中笑起来,最好让你的家庭充溢笑声,充溢欢乐。第三,为了让孩子们能对付现今社会的应战,家长常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控制孩子的时间。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求带着童真的想象力纵情地游玩,需求有时间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做网和蚂蚁搬家。让孩子依照童趣去探究世界,让他们有时间享用不受限制的快乐。
三、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协助幼儿取得自自信心、克制自卑感、维护自尊心
悲观向上、豁达开朗,自信自强是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中心。家长和教员要坚持正面教育,应用幼儿好学向上的积极要素去克制其消极要素。看待常做错事的孩子更应多褒扬少批判,维护他们自尊、自爱、自信之心。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控制了一种技艺的时分,不要总是简单地说好,要详细指出他们胜利的细节之处,好在什么地方。幼儿对本人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的位置的认识,反映了他们评价本身才能的价值。他们常常依据家长、教师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本人,有时也依据本人在生活中某件事胜利与否来认识本人。这种别人对幼儿的认识和评价,没有一个科学的尺度,常常有误差。而不恰当的自我认识,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幼儿的态度、信心和价值观,从而影响自我评价,这就需求协助幼儿调整认识评价本身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心强,感情也比拟脆弱,动不动发脾气,动不动哭,缺乏接受公开批判的才能,所以教师批判这种孩子时要谨慎,要留意批判方式和幼儿的承受才能。有个别教师采取孤立的办法,很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心理,教育效果反而不好。有的幼儿有着激烈的自卑感,缺乏自自信心,对本人的评价,请求过低,做事思前想后、畏畏缩缩。关于这些孩子,要采取多鼓舞、多褒扬的办法,协助他们克制畏难心情,树立自自信心。每当胜利的完成某种事情,哪怕是获得点小的进步,教员和家长都要及时予以鼓舞,让孩子感到本人是能行的,这有助于构成他们良好的自我感受。
四、科学教育是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保证
幼儿经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互相作用取得的理性认识必需上升到理性去认识,这就必需停止科学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起幼儿的认识兴味和探求愿望。杜威曾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求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激动,猎奇、好问、好探求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性。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扶植幼儿对四周事物和现象,及其互相关系的猎奇心、认识兴味和探求愿望。这也是科学启蒙的关键所在。教员要尽量发明条件让幼儿参与探求活动,亲身阅历真实的研讨过程,真正地学科学、做科学。不时地用手操作,动脑考虑,取得丰厚的科学学问和经历,再运用已知的学问对未知的事物停止察看、剖析、比拟取得新的学问。在活动中,幼儿象蜜蜂采蜜一样勤劳地探究,从中取得丰厚的情感体验。对科学奥妙的惊奇,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和观赏,那种亲身入手操作、探究取得满足和胜利的喜悦,关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开展和构成都起到促进作用。科学教育还应亲密联络幼儿的实践生活停止,应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会使幼儿发现和感遭到四周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四周世界提供了取得直接概念的前提和可能。幼儿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使幼儿感到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这种生成系列要不时地深化,教员要敏锐地察觉到幼儿随时呈现的探求兴味和关注的事物,积极引导幼儿向科学概念迈进,逐渐接近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