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美术课堂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美术课堂

发布时间: 2021-03-02 22:26:18

1. 新课改中怎样进行小学美术教学

和谐的师生共事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和睦相处,有效地进行沟通,有助于减少和防止课堂问题的发生,有助于营造让学生感到愉悦、快乐的课堂气氛。而平等和谐的共事环境,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具体要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教法、评价当中去,实则难矣!特别是美术课堂。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做好中小学美术教学呢?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共事环境。和谐的师生共事环境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形成的稳定、持续、比较融洽和亲密的关系。这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来建立,其中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热爱、注重、理解、宽容学生,经常关注学生,创造亲密交往的机会,捕捉沟通时机。如给学生写信或写便条;迎面遇见学生,主动打招呼;留意困难学生;主动与学生交谈;了解、记住和称呼学生的名字;与学生分享玩笑与幽默;学生进入课堂时友好地与他们说话等。然而,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构成和运作是由不同的人(教师和学生)来实现的。其共事的效果与共事的师生间的和谐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真诚合作,和谐共事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2)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新课改中如何营造让学生感到快乐、兴奋的美术课堂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方式和师生关系的状况。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防止“一言堂”,营造“群言堂”。
要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清楚有哪些不利于和谐的因素,有的涉及一个学生的品德修养,有的属于学生的性格兴趣。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不妨设身处地的多为学生着想,经常换位思考,多想学生的长处、困难等。人各有长,各有所短,与学生相处,不必求全责备,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失误,鼓励学生提意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作为教师必须摒弃一切偏见杂念,去掉个人陋习,待学生以诚,善于容人,善待学生,以自己的诚心取得学生的信任。
(3)探究就是探索和研究。探索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求本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究式教学方法是经历探究的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为目标。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贯穿于学生的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可以是一个探究性过程。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得出的结论也许是错误的,但这个论断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潜心实验、独立思考而得出的。为了得出论断,学生投入了热情,动用了自己所有的感知系统和知识储备。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探究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获取知识,提高洞察世界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陶冶科学思维品质,并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成就与荣誉感。所以,探究式教学不但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理念。
(4)对学生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传统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方式的固定化和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往往只能对学生学习做出“终结性”评价。想有效展示学生的思维状况更需要进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其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与学习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考核一名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种评价通常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更多的帮助学生表现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知识。而且学生也可以创造一种特定的形成性评价活动。具体而言,对学生的评价应多采用多元形式。既在传统的“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交互评价”、“实践中评价”。把学生引导到学习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学习中发展。如撰写美术感受小论文,评价名家名画,美术作品画展,创新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反馈小结,学习态度反馈小结,设计教室和学校环境,办黑板报等形式。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对学习的过程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而且对学习具有强化作用。
可见平等和谐的师生共事环境,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

2. 如何搞好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美术教学

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的美术教育不仅是为将要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打基础,而是对初中生审美情操的培养,更是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力以及创造想象力的提升,为初中生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推动的作用!现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要点作以下几点见解:
1.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切实地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的立场上诱导、调动和启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各类美术材料和美术工具,及时教给学生必要的美术技巧和美术技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利用社会美、大自然美以及人类的优秀艺术作品,帮助他们揭示美的内涵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思维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美术课程来实现的。西方优秀的静物画和风景画所描绘的内容都非常质朴,而且十分贴近生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适时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爱好,搜集一些美术作品资料,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一些相关资料,比如艺术家的个人介绍、艺术风格、逸闻趣事、代表作品等。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应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对学生作品进行合理的点评。初中生通过美术课程学的不是专业性的美术知识,而是生活性的美术知识。初中美术的主要内容必须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未来发展。美术教师如果仅仅一味地强调学生的美术技能,就极易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机械、乏味,缺乏生活气息和个人的真实情感。美术教师的点评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美术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个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之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的,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点评。美术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作品时,应当找出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思考,并使学生将真实情感展现在美术作品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健康人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对学生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尽量少走弯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秀美术教师不仅仅是通过语言、仪表、辅导、绘画演示、成绩评定、板书来赢得尊重与认可的,更重要的是以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在美术教学当中,将自己的角色转换为知识的创造者,将创造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因地制宜、灵活地变通也是尤为重要的。很多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条件较差,教学设备较少,教师不可能在每一节美术课都将美术教学用品准备齐全,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多动脑筋,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并且可塑性较好的东西来代替。
3.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是美的最高雅艺术展示。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学一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这种独特的表现美的课程中,美术运用自己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不断提高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美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外也一样要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融入其中。美术课堂中,我们应该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具体艺术表现形式的鉴赏和审美,让学生抓住美术作品中各种艺术性的语言因素,如绘画时的线条、色彩和质感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艺术语言因素来整体感知艺术美与自然美之间的结合和统一。在美术课堂之外,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觉地走进生活,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主动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秀美景观,感受身边事物带来的美的享受,领略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从一些乡土风情中感知各个民族浓厚的风土人情,从而扩大初中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生活的美。正所谓"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当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美、领略美、感受美,体会美带给自己的享受。同时,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学生积极创作的热情,让学生建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情感。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美术教育不是孤立的技能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和各学科各领域有着广泛的联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获得更多视觉经验,也可以结合摄影作品或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理解学习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当地课程资源,如校园环境、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资源,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感悟美术,学习美术。
新课程改革下,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初中美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导,使学生更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建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3. 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段时间以来美术课被当作“副科”(音、体、美等),认为并不重要。这种思想也汲及内到了美术教容师:既然如此也落得个“快活”。但时代不同了,美育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要作用。日见其明示,作为美术教师应抛弃一切私心杂念,为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工作,应以自身抓起,首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案;其次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最后要认真备写每一节教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结果”从而能够正确地指导学生作画,一切要做到心中有数。

4. 如何做好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

直接搜索
如何做好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
就会找到相关文章参考
祝你成功
浅谈如何做好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得到的美术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采纳的地方。
一、绘画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都画得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应该更明确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水墨游戏——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这位同学的同桌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的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无论你如何地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会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在教《彩墨游戏》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也可以教学生画出主要的主体物,让学生去给它添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幅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手工课上要“超越”
小学手工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手工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手工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我觉得以后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手工创作的源泉。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手工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还有比制作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超越作品的人的因素,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以及完成作品以后的整个过程,都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个人的性格爱好等情感因素来赋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牵着鼻子走。有些比较困难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绕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材料与作品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让材料发挥超越材料自身的作用。例如教学《我们的小天地》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学生拿出“百宝箱”开始制作,“百宝箱”中无奇不有,有的学生用鞋盒子做成一个小房间,、有的用卡纸或彩纸做成小窗帘,还有利用一次性纸杯做成的漂亮的桌椅,有的用废弃的饮料盖子做成的挂钟……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了“超越”。
四、欣赏课上要运用“多媒体”辅助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语言、文字、实物及挂图媒体的传播,即“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学生对所学的欣赏知识难以消化。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无疑为美术欣赏课打了一剂“催化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得以消化,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使美术课成为“老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现代教学媒体”,这样就为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活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例如美术课本《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传统美术课最多只是让学生看看美术课本上的建筑,学生往往不专心,而且一节课很难讲完。而我课前先用电脑去网上搜了一些建筑艺术的典范,而且是民族的骄傲和城市的象征,如中国的北京天安门、故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图片做成美术课件,课堂上来展示给学生们看,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学生对现代建筑知识很快得以理解消化,而且一课时顺利完成了。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性质、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的变化,灵活运用、优化组织教学形式。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就一定会把美术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5.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其中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积极向上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美术教学最基础的部分,新课改还要求教师应当确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即生本思想。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创设教学情境,创造合适的课堂气氛。如:在上四年级第一课《植物的写生》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分成小组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可以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以及给人的整体感觉。回到教室后各组选派代表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又能吸收新的知识。
二、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课程中过分注重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即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式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来完成这种转变。如:(1)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引导他们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2)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3)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4)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早起晨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给自己灌输新的、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个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进步。陈景润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但他却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究其原因:他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好的教学方法源于教学实践且又指导实践,并在不断的教学中反复提炼得出。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新的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总体优化,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改善陈旧的教学手段,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当今许多学校基本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的设备,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欣赏教学在短期内带来的知识及能力的增长。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耳目一新同时也能轻松掌握整堂课的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第十一册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时,我使用多媒体给大家展示了几张大家熟知的雕塑图片:《掷铁饼者》、《说唱俑》、《沉思者》等。有趣、新颖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个都急切地说出画面中雕塑作品的名字,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师生间有了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大大缩短了。采用多媒体教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发挥欣赏教学的作用,注重情感与审美的协调性。以背诵文章和欣赏美术作品为例,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一篇欣赏文章很容易,而用欣赏的眼光来谈论一件艺术作品,却十分的困难。由此可见,欣赏教学的开设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它能增强学生情感认知。美术欣赏课引入美术课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技能基础,然后从美术的审美这一特性出发,采用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途径,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进行简要地介绍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和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并从中获得新知。
3.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如我在上造型表现的第九册15课《有人脸的器物》中,本节课中心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创作泥塑作品。课件上我用了三组图片:一组采用半写实半夸张的手法;第二组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第三组采用写实细致的手法,让学生通过两张图片脸部的刻画进行对比,相互讨论,老师适当地引导,最后得出夸张这一词的结论。在后期同学们制作的泥塑作品中,各中各样略显夸张但却真实的小玩意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创新帮助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组织学生实践新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改变自身授课方式以外,还可以带领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如在第六册第4课《会动的线条》一课上,我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对课件上作品的感受。我的问题是:画家是怎样表现运动中的人的?你最喜欢哪一幅?原因是什么?学生以组相互讨论,请代表起来回答问题。结果学生对于这项讨论毫不热衷,让他们把目光都集中在发言同学所说的画面上。讨论的气氛变得活跃,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帮助学生多加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适当营造合理的合作环境,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以第四册册第17课《快乐的节日》为例,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5个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询问父母亲朋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历史由来及庆祝方式,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绘画表现方式。引导各小组完善自己的作品。探究学习比起传统课堂单方面更能够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这是往后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必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爱护学生,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应由以往的单一、被动转为丰富多样,如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己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能力。

6. 如何看待新课程观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绘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必须承担这一启蒙重任。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今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背景,充分彰显其在教育进程中的显著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遨游太空》一课中,笔者先作这样的引导: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外星人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外星人的头饰出场,把自己想象成在太空中,乘着自己喜欢的飞船在飞来飞去。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太空的游乐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或做或画,把自己心里所想表现出来,效果很不错。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要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3.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同步发展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笔者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4.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即使学生的创作与现实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评,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另外,及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巩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在情感中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7. 当前新课改下美术教学法发展趋势

一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1.重视数学的应用性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国际数学教育改革自世纪80年代以后,处于一个深入探索加紧试验的阶段,世界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蓝图在2000年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参会代表认为“信息技术”和“数学应用”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国际数学教育的改革呈现出三大趋势,即“大众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应用”,而究其实质,都是强调了数学的应用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已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共同特点例如,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1989年公布的《中小学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2000年的《学校数学原理与标准》,其基本特点之一都是强调数学应用在美国的现代数学教材中最著名的UCSMP教材(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方案University of Chicago School Mathematics Project的缩写),其特色就在于以“数学的应用与模型化”为主线英国数学教育在应用性方面更有其显著特色1982年公布的数学教学改革纲领性文件《Cockcroft 报告》强调,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的成人生活就业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强调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系等以《Cockcroft 报告》为背景,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提出了有关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意见目前,英国数学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并形成了系统化的体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学应用在英国数学课程标准中被确定为单独的教学目标;二是所有学校都要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既体现在课程标准中,也体现在国家统考大纲中;四是提出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途径纵观世界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重视数学应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点 2.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是我国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数学素质教育的口号,首先是在1992年12月的宁波全国高级教师教学会上,就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而提出的,认为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四部分1995年的青岛会议上,对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确定,认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之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和能力的总称而数学素质教育,就是指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挖掘其潜能,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素质,且为其今后发展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头脑显然,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有所发展;就是要解决我国在数学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中学生应用意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93年应用题首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随后题量及分值逐步增加,数学高考的指挥棒已逐步朝着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在努力更重要的是,在2001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第一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板块;新近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加强数学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作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教学的建议和要求由此可见,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增进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推进我国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3.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应用的广泛性是其突出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数学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必须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生动而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乃至科学的发展道路,了解数学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真正懂得数学究竟是什么,从而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周围生活中问题的思维倾向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发现和认识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通过课堂内容的“生活化”处理,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种观念并逐步转化成为意识 1.兼顾数学的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平衡 作为数学应用意识而言,必须以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作为基础,离开了数学知识的训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学中要保持理论与应用双方面的平衡作为中学教育,既要向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式定理,为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打下基础,同时还要向学生提供运用数学解决各领域内实际问题的机会,诸如用数学来分析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消费购买问题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其他问题等既有抽象的理论演绎,也有具体的实际内容,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以更大的动力反作用于实践的过程 2.联系实际,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但数学本身却又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必须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发展,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新知识应当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数学史数学家小故事数学发展中的趣题等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领悟理解等活动,看到数学的发展轨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把“实际”与“知识”联系起来,注意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3.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从课题上来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模性课题建模性课题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要模式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给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机会,提供了运用数学的机会通过建模性课题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环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索发现分析学习求解检验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实际体验,进而增强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观察分析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数学应用意识 (2)研究性课题的学习研究性课题,即专题研究,是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以研究性课题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益形式,将课上学习与课下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更有助于把平时的学习训练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热点问题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对转变传统的封闭式学科观念,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3)微应用课题在课题的引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较小的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过程分解后,放到教学的各局部环节上去做,并且注意要经常这样做微应用课题相对于建模性课题及研究性课题来说,由于其短小灵活,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对数学的理解都很有帮助 从以上三种类型来看,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其主要方式就是把解决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做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8.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课堂的几个特点

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该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9. 如何看待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基地建设,抓好课题研究。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日程安排第一月份1、召开全体美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一年级苏少版课标本教材以及四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 3、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第二月份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教材教法研讨座谈。 2、学科常规调研。 3、美术一年级集体备课。 4、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第三月份1、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3、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第四月份1、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2、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3、课题研究工作。 第五月份1、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2、参加市区美术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商讨下学期工作。 3、学期工作总结。 4、整理上交资料。

10. 二期课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环节流程有哪些

案例1:老师现以文明遐迩的重庆市巴蜀学校的李冬亮老师的《时装(装饰设计)》
一课为例,谈一谈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这方面问题。
此课是根据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童装设计》改编而来,时迎美术新课程改革,目的是要改变小学美术课过分倚重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在这方面重新焕发活力。本节《时装(装饰设计)》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服饰文化,学会用身边的工具材料装饰自己的服装,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课前教师在美术功能室里挂一些学生设计的部分时装,营造教学情境,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学习小组,按右图的方法安排坐位。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营造自由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分钟)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课堂导入应精心设计,力求在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用独特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导入新课,并一改以往老成持重的教师角色的定式,让自己更象活泼风趣的主持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收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神秘礼物,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老师创设悬念,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这时老师播放电子邮件:“HELLO,我是美国环球时装公司,圣诞节马上就要到来了,我公司准备筹备一个大型时装表演会,我们通过世界网页了解到XX小学X班的小朋友很有设计才能,请你们都来设计一套时装并进行表演,好不好呀?
我们将评出“最佳设计小组”和“最佳时装模特” 并颁发奖杯和奖状,祝我们合作成功。”
听了邮件内容后学生被调动起来,看着讲台上的奖杯和奖状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抓住机会出示课题并宣布今天上课的游戏规则,是以每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中每小组的同学应形成团队精神,互相帮助,并规定此次比赛的评分标准主要不是看大家设计技能,而是看大家的创意实力,大家要借鉴范图的构思,大胆想象但不能全部的抄袭。
你看,整个教学引入,老师用电子邮件简短导入,既有新意,又集中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一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