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⑴ 初中生物的学习感受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效果。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产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我设计下列预习提纲:①什么叫胚?②大豆种子的结构有哪些?③种子萌发有哪些内部原因?④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⑤种子萌发有什么样的过程?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光合作用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是:①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②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⑤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什么?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反射和条件反射等。
复习阅读是在教师讲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初中《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一章时,我要求以血液循环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③心脏的结构和功能;④体循环和肺循环及血液循环的过程;⑤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⑥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⑦人体内能量的供给。
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和网上阅读资料。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网上学习内容丰富。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和网上导读。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生物小论文。我还利用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和环境日等),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份生物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二.科学公正的检查评价,激发自主探索学习的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打成绩予以鼓励。对学生的生物学小论文和生物学小报,组织全教研组教师进行评选。对优秀小论文给予列榜公布并发给获奖证书,对优秀生物学小报采用在全校展览并选登在学校的《生物园地》上。以上做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主探索学习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主探索学习的信心。
三.养成勤奋的行为习惯,提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
(1)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主探索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网络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我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3)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4)养成博览群书的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⑵ 论文.初二生物学习心得(1500字)我给高分~
通过对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有关专业书籍的学习,听取名师的新课改经验传授,以及和课任老师的交流,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课程,谈几点看法:
一、内容体系上的改变
根据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内容抛弃了以往追求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它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根据生命科学的本质,重新组合内容,构建全新的体系。
二、行为动词的改变
生物课程中对以往表示不同认知层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标运用和使用等也已约定俗成的惯用术语,并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并蓄,以及通用过重新界定,来提高其可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变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
四、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评价方式上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表现在:把评价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肥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有来年搞好的记忆习惯。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即使的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四:
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3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⑶ 学习生物有感
学习生物有感
本学期,我所上的是六年级的生物课,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上好生物课,让学生既容易接受又感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还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要多;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如何上好生物课,让学生既容易接受又感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老师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老师在从中进行适当点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老师成为了真正的引导者。吴老师上课语言简练,环环相扣,对重难点的解释点到为止,从不多说一句,干净利落。江老师老师利用学案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并在课前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收集起来,在课堂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惑,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刘老师制作的生动的课件,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不少趣味,同时她优秀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初三教师的复习课内容多,任务重,但教师们仍能在学案的引导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重视学生思想认识的灌输;刘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⑷ 生物学习心得
1 生物学习心得
通过对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有关专业书籍的学习,听取名师的新课改经验传授,以及和课任老师的交流,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课程,谈几点看法:
一、内容体系上的改变
根据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内容抛弃了以往追求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它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根据生命科学的本质,重新组合内容,构建全新的体系。
二、行为动词的改变
生物课程中对以往表示不同认知层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标运用和使用等也已约定俗成的惯用术语,并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并蓄,以及通用过重新界定,来提高其可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变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
四、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评价方式上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表现在:把评价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肥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有来年搞好的记忆习惯。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即使的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四:
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3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
推荐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更新科学教学理念。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具有坚实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指导那些基于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必须参与研究和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自觉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来源,可以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新手段,来源于对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专家,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参加和经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
⑸ 学生物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奋发读遍解剖图
生物学很变态
⑹ 急求一篇关于“生物学习心得”的作文
1 生物学习心得
通过对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有关专业书籍的学习,听取名师的新课改经验传授,以及和课任老师的交流,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课程,谈几点看法:
一、内容体系上的改变
根据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内容抛弃了以往追求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它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根据生命科学的本质,重新组合内容,构建全新的体系。
二、行为动词的改变
生物课程中对以往表示不同认知层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标运用和使用等也已约定俗成的惯用术语,并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并蓄,以及通用过重新界定,来提高其可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变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
四、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评价方式上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表现在:把评价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肥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有来年搞好的记忆习惯。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即使的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四:
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3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
推荐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更新科学教学理念。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具有坚实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指导那些基于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必须参与研究和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自觉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来源,可以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新手段,来源于对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专家,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参加和经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
⑺ 谁能帮我写一篇学习生物的体会感想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是重新修订后于2002年5月颁布的,在大纲颁布之时,《课程标准》正在研究之中,由于大纲修订和标准研制在工作和人员上的连续性,使得此次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在大纲中已经有适当的体现,两者在课程改革上的方向是一致的,但与《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仍有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变化。本文着重分析课程内容的变化及在这种变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难点。
1 课程内容的变化
1.1 必修部分的变化
1.1.1 课程内容组成上的变化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按生命的基本特征为线索展开,其内容和体系主要是高校《普通生物学》的内容和体系,即生物学的学科体系。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则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高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精选出三个模块,即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
1.1.2 课程内容的具体变化
《分子与细胞》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中的“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及“生物的新陈代谢”三个章的内容,删掉“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四节的内容,增加了“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研究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及“细胞膜系统结构功能”、“细胞的凋亡”等内容。
《遗传与进化》模块整合了原大纲教学内容“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三章内容。删掉第五章中“生殖的类型”和“个体发育”两部分,增加“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内容。
《稳态与环境》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必修部分中“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与“人与生物圈”三章内容。删掉“生物圈稳态”中部分内容,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态因素”等内容。增加了“探索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选修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章)、“群落的演替”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内容。
在三个必修模块中保留了原来必修部分十二个实验中的七个,补充十五个,合计有22个实验,此外,在《课标》活动建议部分还增加了八个搜集资料活动、六个调查活动及一个参观活动、一个学生讨论活动。
1.2 选修部分的变化
三个选修模块除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和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数的内容来自原大纲教学内容的选修部分,其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全新的。选修模块共有14个实验,除“DNA粗提取和鉴定”这个实验外,其余13个实验全部集中在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都是全新的内容。
1.3变化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变化的特点是内容多而新,实验内容及其他活动多,体现生物科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生活性,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课堂教学的难点
2.1 课堂教学的组织
2.1.1 面向全体学生
任何教学都有个起点,这就是学生的知识基础,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面向全体学生,往往受制于学生知识基础的整齐度,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观念要求教学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面对知识基础差异的学生,特别是选修课上的学生,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向全体学生呢?有专家提出如下建议:1、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2、课堂提问及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性;3、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4、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根据难易程度分级编组。虽然有专家的建议,但在具体操作上仍不乏难度。
2.1.2 探究性活动
科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指导。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是一门崭新的教学艺术,他不仅涉及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还涉及组织、引导、指导等方面的技术,如何进行行有效的指导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既完成大量教学内容,又腾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这将是探究性学习教学组织的难点所在。对于时间问题,有专家建议:1、把完整的探究活动和局部探究活动相结合;2、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相结合。对于探究性活动的组织,《课标》也提出一些建议(详见《课标》实施建议部分),但建议归建议,具体操作上仍是困难很大。
2.2 教学内容的处理
课程标准是根本,教材是在《课标》基础上再创造的结果,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适应不同地区的所有学生。同样,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人教版)虽然对现行教材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毕竟有不少变化,比如教材中的完整探究性活动过程不一定都适应我们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课标》及学生情况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另外,由于高中教学都要面对高考,因而,如何取舍教材还要考虑高考的需要。显然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2.3 实验课的开课率和效率
新课程的实验课比重明显增大,实验内容新,完成实验所需的条件较高。受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内容在短时间内还没法开课,特别是选修1的实验,比如DNA扩增需要DNA扩增仪,这得在实验室建设逐渐完善之后才能开课。
新课程的学生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性实验,如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酶及DNA的提取;第二类是以检验已知的事实、概念或原理的真实性为主的验证性实验,如验证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有丝分裂等;第三类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和接受科学方法训练为主的探究性实验,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每一类实验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程序,如验证性的实验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论题、获得论据、进行论证;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因而每一类实验活动的完成各有难度,如第一类实验主要难度在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学上,每二类实验除操作上难度外,论证过程的教学也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设计,第三类实验主要难度在于组织上。显然,要上好实验课,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好的实验操作技术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组织能力。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4 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标准》所倡导的改革中,教学评价改革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鉴于传统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态度等缺点,《标准》对课堂评价提出如下建议:1、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2、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3、对纸笔测验进行适当改革;4、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5、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等。这些评价建议中,除对纸笔测验进行适当改革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外,其余评价方式都是全新的,因而,在实验内容多、难度大、教材量大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安排时间有机地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
2.5 选修模块的选修率及课堂效率
影响选修模块选修率的因素有:必修模块教学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影响(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程度)、学生对选修模块兴趣程度、选修模块实验开课率、学生对选修模块教学认同度、学科选修广告的的煽动性、其它学科选修模块影响及高考的需要等。可以看出在这些因素中,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与物理、化学相比,同样做为实验科学,生物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教学资源紧缺、高考对实验教学的冲击,以及因而产生的对实验教学的长期忽视导致的学科教师实验教学经验和能力水平的有限,将严重影响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影响选修模块选修率。
与大纲选修部分教学内容相比,新课程选修模块的内容新、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对于选修模块的教学都是很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一个教师要适应三个选修模块的教学,困难很大。对此,有学者建议先尝试教师分工,一个人上一个模块;但若选课人数不平衡也可一个模块由多个教师来上,或外聘部分教师授课。即便如此,每位教师仍应加强培训学习,以胜任选修模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