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英语融合课程
Ⅰ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大融合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教育的任务。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英语是一门学科融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若能有效处理好其他学科与英语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会有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提高。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打开学科与学科间的壁垒,把英语学习与其它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努力打造开放式的,充满趣味的小学英语新课堂,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就本人教学实际中,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教法的点滴作如下粗浅小结。
1.融合思想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教书育人,育人德为先,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小学英语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正因如此,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思维活动、情感态度、道德态度、社会文化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十分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找好德育切入点,适时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如,学习了3A教材中Hello!Goodmorning.Nicetomeetyou.Thankyou.Sorry.等礼貌用语时,我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并鼓励学生将它们应用到平时的日常交际中;学习了4AUnit7It’slate一课时间表达时,我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谈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告诉学生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去努力学习,并顺势介绍一些名言警句:Timeandtidewaitfornoman.(岁月不等人)/Timeflies!(光阴似箭)/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Timelostcannotberecalled.(光阴一去不复返)。
2.融合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若能将英语与数学进行横向联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能得以发展。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含有许多有关数学的知识。如3BUnit5Plusandminus中学习了数字单词及plus和minus后,在操练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说相邻数、奇数、偶数、读出车牌号、说出自家的电话号码,将数字运用到生活中,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又给学生出算术题:6+10=?(What’ssixplusten?);12-8=?;(What’stwelveminuseight?)然后学生口头出算术题给其他学生做,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数学运算时,既巩固练习了英语数字,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融合自然科学,开阔学生眼界
自然知识有无穷的魅力,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一个小小的自然知识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极大的好奇心,为英语学习增添魅力。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来给课堂教学增色。如,在学3AUnit2颜色单词时,我做了一个实验,即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成三杯颜料水,随着单词的呈现,用它们合理混合,调出了橙、绿、青、紫、黑等颜色,学生看得着了迷,好奇心陡增,随之学习单词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最后我向他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还向学生介绍了跟颜色有关的彩虹的形成。学生在试验中,一举两得,既学习了单词,又增长了见识,兴趣很浓。
在6BUnit5Theseasons一课中,学生理解以下这句话有困难:Inwinter,.Insummer,.于是,我借此良机给学生们补上了一堂地理课,什么是赤道、南极、北极,还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季节差异,如,Whenit’sspringinChina,it’sautumninAustralia.It’sopisite.学生听得异常兴奋,课堂气氛也因此更加活跃。透过这一扇自然科学之窗,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启迪了心智,扩大了视野。
4.融合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音乐可以陶冶性格,可以增高兴致。确实,音乐的旋律之美能让人忘却疲劳,心情愉悦。音乐在英语学科中运用得非常普遍,首先,音乐与英语是相通的。如,英语在音韵、语调、节奏等方面有音韵美、节奏美。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出的英语这么悦耳、和谐?我觉得语音、语调、节奏是关键。如,Therearealotofbananas,orangesandapples.这一句中,若将每个词的节奏都读成一样的话,就显得很生硬。虽然这是一句简单的陈述句,但却包含了很多因素,如,thereare,lotof的连读、are,a,of,and的弱读,其余词的重读、bananas,oranges的升调、apples的降调,以及句子的整个节奏,读起来犹如一段乐曲,听起来流畅,有节奏感,所以我经常给学生放一些原版朗读带,让学生模仿。平时在教新句时,常模仿音乐老师边读边打拍子。学生不知不觉得到了语言的熏陶,悟性很好。
5.融合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智能
小学生好玩、好动、好乐,体育正好能满足他们这一兴趣,英语与体育融合能让他们在动中学、动中说、动中用。如在教5BUnit6AtaPElessonB部分人体部位单词时,利用锻炼歌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学英语,如,Head,eyes,noseandmouth,noseandmouth….(依次替换knees,toes,feet等词),学生做指点、点头、拍手、跺脚、跳跃、弯腰、屈膝、触摸脚趾等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学生俨然就是一个个体育老师。课堂也因此成了一堂体育课,学生在这项活动中,不知不觉多次操练了所学内容,真正做到了英语知识的活学活用。
Ⅱ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与各学科融合
葛慧玲(周口市纺织路小学,河南 周口 466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6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针对这一要求,怎样把各学科渗透到语文中去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对于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性情,自然地形成良好完美的性格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爱因斯坦就是在音乐中发展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罗曼·罗兰也是在音乐的海洋中发展了他的思维,获取了创作的源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运用音乐辅助教学。 1.恰当运用名曲,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好玩、易动,课间常做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上课后一时难以安静下来。这时我设计“请你欣赏”的环节,让学生听一些节奏明快、优美动听、刺激性不强的音乐,如小提琴曲、钢琴曲、长笛曲等。这样不但起到转移兴奋、镇静安抚的作用,而且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教育。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脑神经易疲劳,有意注意能力较低,20几分钟的学习注意力已很难集中。这时我又让学生听一些节奏缓慢、匀称而庄严能给人以舒适安宁感的乐曲,如舒曼的《梦幻曲》、门德尔松的《春之声》等,同时让学生或默读课文或做巩固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较理想。 2.运用音乐,启发想象。 音乐也是一门富于幻想的学科。利用音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课中,在进入拓展练习环节时,我要求学生以《海底见闻》为题写一则短文。同时,我是这样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的:边放课文录音,边放一曲有海浪、海鸟、海底动物叫声的自然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样他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景色,摸到了形状各异的矿石,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融入美术 绘画对孩子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则可把课文中平淡的语言描述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学生在这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和想象能力。 1.以图激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在授课时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展示出来,或在上课时根据授课内容,边讲边作一些简笔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导入新课时,就用投影显示圆明园被毁灭后残垣断壁、破损不堪的景象,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谈话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建筑宏伟、收藏着无数珍奇异宝的皇家园林,却在8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到底谁是罪魁祸首呢?此时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效果极佳。 2.以图诱说。图画的直观性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看图说话、作文、编故事时可以应用。如指导二年级的看图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时,通过电脑显示画面,再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诱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3.以图导思。教材中的插图除了画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还包含着深刻的“弦外音”。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点段的描述,以领悟文章中心。如《丰碑》一文的教学,文中插图可与第七自然段文字结合教学,用投影显示画面、文字,然后指导学生透过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等深入剖析,联系上下文描写,体会天气之“冷”及军需处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 4.以图促写。即让学生在作画中学写,在读文中学画。例如学生在学习美术第五册《玩具》一课时,语文教师可同美术教师联系,在学习画玩具后布置学生为自己美丽的玩具配上一篇小作文,题为《我喜欢的玩具》。又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画画“我心中最美丽的公鸡”,看谁画得最美(外表、姿态、行为……)。 三、语文教学中融入自然学科 清华大学教授吴文虎说过: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不够,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学中对“是什么”讲的多而“为什么”讲的少,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引入小实验这一方法,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合作、协同的精神。 在教《赵州桥》这课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50多米长的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怎么支撑得起那么长的桥面呢?如不做成拱形可以吗?”为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问题意识”,我指导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画纸和两块小木块,之后让学生把小木块放在两边,再把画纸平铺其上,然后把橡皮放在纸中间,当放到两块时纸便完全陷下去了。第二次,让学生把两木块稍移近固定住,再把画纸弯曲呈拱形,两头分别顶在木块上,然后将两块橡皮放在顶部,纸不会凹陷,放三块橡皮仍不会凹陷。实验后,我让学生根据所提问题组织讨论,并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学生很快便得出了结论:拱形桥比平面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学生虽不懂其中的力学原理,但已为他们的继续学习设置了悬念,也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Ⅲ 语文教学资源应该怎样更好地和课程融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是,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我在教学《望洞庭》一课时,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刘禹锡行经洞庭湖,被这样一幅美景迷住了。此时,电脑屏幕上相机展现如下画面,音箱里同时传出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多么像那银盆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舒缓流畅的音乐、满怀激情的解说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洞庭湖的美景。诗中蕴含的美,变得那么鲜明、具体。接着,教者请学生把书合上,在头脑中画画,把洞庭湖的美景画出来。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我在蓝蓝的天空中画了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中……”有的说:“我在湖中央画了一座山,山上长满了青青的草……”有的说:“我还在水面加了一点银光。”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焕发出愉悦的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蝙蝠边飞嘴里边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屏幕出现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上的雷达,蝙蝠嘴变成天线,耳朵变成荧光屏,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出来的。蝙蝠和雷达两者这一勾连,文本内容一下子成为生活中可见可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PPT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PPT效果让美的情境感染学生。从而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把难以见到的事物适时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样感官;让创设的特定环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摄取较多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享受语文的审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四、优化过程,提高效果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单调、枯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化厌为喜”了。我时常或下载或设计一些识字游戏,如“摘苹果”“找朋友”等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学得开心,记得也牢。还有写字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给学生们做出最好的示范。
五、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六、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只有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Ⅳ 孝感哪个课外辅导机构培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效果好
iEnglish 已走进数十万抄个家庭及近百袭所学校,其领先的学习理念及显著的学习效果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印证及口碑肯定。
iEnglish核心理念是通过海量的英文原版素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类母语的语言环境,让学习者在这个语言 环境中通过海量的输入和输出练习,自然而然掌握英语。
iEnglish有着20000余册英文原版素材以及400位外教发音,150级的精准评测评级,智能推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内容。
iEnglish在暑期正式登陆央视,见证母语式学习新时代,学英语用iEnglish。
Ⅳ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儿童学习外语,一定要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儿童要有大量听的机会,应以多种形式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接收有声英语信息,再逐渐要求他们会说。整个小学阶段侧重把听、说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形式。1.首先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英语听说认读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习得。因为语言学习需要一种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英语的氛围,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后让学生尽量用英语交流问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英语角活动。2.多渠道培养学生单词认读能力。单词的认读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是阅读的能力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单词认读方面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语境中认读,注意音、义、形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词汇教学中,首先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出所学的单词,而后呈现单词图片,让学生在音和义之间建立联系后,出现单词卡片,并在黑板上规范的板书。在板书时,教师每写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便告诉学生其发音。如教学fast时,我们边书写字母f,a,s,t,边说音素[f], [ a: ], [s],[t],并鼓励学生试拼,而不是让学生读出字母名称音。我个人认为字母相当于我们汉字的基本笔画,学习字母只是为了会书写单词,在学习单词时就不要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拼读,否则会影响孩子记忆单词的方法。2)开展有效活动,加强单词的认读。在单词呈现完,学生能读出单词了之后,我们则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胜,好胜心强的特点,创设各种各样的单词与图片的配对教学活动,来加强音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把图片和单词卡片分开,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将单词图片贴到黑板上,把单词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单词宝宝回家;还可以将单词图片做成简易报箱的样子,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把单词卡片投到相应的图片报箱里。这样,通过多种活动,刺激了学生的耳、眼、口、脑等各种感官,加强了英语单词的“形、声、义”三者的联系,使学生达到“耳聪目明”。3)拓展认读英语单词的空间。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制作了一些双语标牌,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设置一小块英语角,将最近所学的单词写在英语角,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认读墙上或黑板上的英语。还可以办英语墙报,或者将单词卡片贴在教室里等等。3.有序训练阅读能力。有人认为阅读能力是高年级的事情。这是大家把阅读的定义给狭义化了。程晓堂教授在他的讲座里说一幅图一句话都能称为故事,按照他的意思,我们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的每一课都是一个故事。他把故事教学分为三部分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 。在pre-reading 阶段,处理一些必要的能够影响理解的词汇和句型,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看图让学生预测,或者从故事的题目去预测,还可以事先把故事中的某些重点词汇挑出来根据重点词汇去预测。预测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构建故事,如果预测正确的话,学生可以很高兴很自豪地投入故事的学习,如果预测错误,他们会抱着好奇的心态投入故事的学习,自己以前的教学就有些偏差,脱离故事教学的目标,过分注重孤零零的词汇和句型,脱离词汇和句型的真实语境。在while-reading环节,程教授建议只听不看,或只看不听。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只让学生能够说出故事中的人物,有几个人说话?几个男生?几个女生?表面上看这些是非常幼稚的,但实际上是我们听的一种最基本的技能。第二次听的时候,我们再可以逐渐引导学生理解课课文,这样让学生有步骤地去实现听的目的。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第四模块时,是这样处理的:在pre-reading阶段,我拿起自己的一本书,This is my book. It’s my book. It’s mine. 并将It’s my book. 与It’s mine.多重复几遍,写在黑板上,两个句子间划上等号,将my book,mine 用红笔写。而后拿起学生的书,对他说It’s your book. It’s yours. 多说几遍,也写在黑板上,划上等号。同样的方法,将It’s his book. It’s his. It’s her book. It’s hers. 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学生对mine, yours, his, hers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让学生听录音。第一遍只是问学生: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story? 第二遍问:Whose T-shirt is it? 而后再引导学生解决课文里的生词,argue, matter,并进一步理解mine, yours, his, hers。在post-reading阶段,除了学生能用语言表达出所学知识外,专家认为可以以手抄报的形式画出来,或者开展别的活动展示出来。如上面这一课,可以开展失物招领活动。小学生马虎,将东西丢了也不知道找,于是每个班级的讲桌上便有一大堆学生丢失的铅笔、尺子、橡皮,我得利用此次机会,问Whose pencil is it? 让学生认领.It’s mine.也可以引导学生说It’s hers/his.如果班级的讲桌上没有学生丢失的东西,那么,教师可以课前搜集一些学生的学习用品,或者是学生小时候穿过的衣服,让学生猜是谁的。在学习了第五册第十模
Ⅵ 如何实现趣味性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
趣味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堂妙趣横生的课内程能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容预设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育气氛,有效实现教与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分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及效果。
Ⅶ 浅谈如何通过学科融合丰富小学语文课堂
趣味性教学是一场变革,如何实现趣味性与课堂的融合成为教学的制胜点。
主要探究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旨在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
Ⅷ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有效融合
英语是应用学科,语言的学习需要恰当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小学内英语课堂创设语言学容习环境提供了支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借助各类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快速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