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组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组策略

发布时间: 2021-03-03 16:21:11

㈠ 小学综合实践开题课教学策略怎么写

一、唤醒生活经验,感知主题的外延
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要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深入思考与挖掘,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关键。因此,开题课中,教师要以一种平等互助的姿态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畅所欲言,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如在《家乡龙舟文化》开题指导课中,我给孩子们播放我镇龙舟节时,龙舟竞渡、花船巡游、龙舟论坛等图片,并让学生交流:龙舟节的时候,我们中堂镇开展哪些活动?你们家里的人,会怎样度过龙舟节?通过这样的情景的创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回想起龙舟节的各种活动场面、形形色色的风俗习惯,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才会找到研究的方向。如在“中国年”的活动开题课中,我让学生每人讲一件跟过年有关的、自己记忆深刻的事,并用卡片或板书记录比较典型的过年活动,如:扫尘、贴春联、贴 “福”字等、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拜年、舞狮等,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回忆自己过年的场景,通过个人经历与体验的呈现,能使学生对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为学生生成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提供了资源。
当然,要能成功地唤想学生的体验,教师课前要适当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尽可能对相关问题了解得更多、更全些。提出让学生交流的问题,自己先要想一想,看能从哪些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特别是对学生交流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做些预设,才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二、大范围感知主题,拓宽主题的广度
尽管研究的主题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己熟悉的领域,根据自身的实际研究能力和范围精选、提炼出来的。然而,小学生受知识水平所限,他们所涉及的面往往比较狭窄,对主题广度、深度了解远远不足。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的基础上,还要让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大主题范围内熟悉主题的背景和内容,才能找到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有趣情境, 组织图片、实物、影像等材料展示, 或训练一些同学演示故事情景、听专题讲座、提供资源包等方式等,让学生对研究的主题有所熟悉,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在指导《玩具总动员》实践活动时,,我先播放北京玩博会现场的视频,再让学生说说在玩博会上看到了什么玩具。接着,我又通过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中小男孩安迪与玩具朝夕相处的情景,让学生回忆起自己与玩具之间发生的趣事。这样一步步激发学生对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家乡的龙舟文化》我让学生从摸得着、看得见的直观实物入手,让学生看看、摸摸教室的周围摆放的龙船鼓、锣、浆、龙舟旗、龙头等龙舟的物品与及粽子、龙船饼、龙舟饭等龙舟节美食。接着,让学生介绍这些物品的名称、用途,并交流你从这些与龙舟有关的物品中想到了什么?或者想知道些什么?接着,还播放了我镇龙舟文化特色概述的视频.通过直观的感知刺激,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感知表象,激活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对探究主题的思考。学生对研究的大主题从表面走向深入,从大概走向细节,对主题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三、活用思维导图,搭建主题的架构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图像和颜色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思维导图借颜色、图像使思维更具形象性,更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实践开题课上,我们运用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究主题中,并采用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思维发散到与主题相关的方方面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搭建主题的科学架构。③主题的分解可分为三种模式:主题深化式,主题辐射式和主题立体式。

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指导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任何教育思想的实施,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任何教育功能的实现,都要依靠一定的教育资源。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解决三个问题:要帮助受教育者学习什么?采用哪些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有这些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形式、方法等等就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换言之,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有关课程的教育资源问题,为了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就必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资源开发工作。
(一)课程资源及其重要性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课程资源,理解课程资源对课程的重要意义。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目标的达成,都要以一定的实施素材为基础,以一定的实施条件为转移。例如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知识,技能,经验,某些事物的事实材料或某些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都可以做为活动开展的素材。对这些素材加以组织和运畴,便形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要素。课程的进行又要借助于时间、地点、环境、人、财、物等条件,以及人们对该课程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这些虽不属于课程的素材要素但它们对课程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被认为是课程的条件要素,课程素材要素和条件要素的总和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换言之,课程资源也就是学校课程设计和实施全部条件的总和。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课程与课程资源虽然是两回事,但它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课程资源既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又是课程赖以实施的重要条件,课程资源的性质及其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功能的实现。毫无疑问课程资源就是课程得以成功的基础条件,对于教育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作者才告诫老师们: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度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既然如此重要,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承担者,特别是各级教研员和一线广大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给予充分的重视,事实也证明,作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工作,恰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对于学科课程而言已然是不可争辩辩的事实,对于像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由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和学校实施的课程来说,其重要性同样是不自待言的事情。综合实践活动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中是一类全新的课程,就课程资源而论,可以说是没的任何前期积累,一切都必须从头做起。对于一线教师,他们既没有像学科课程教师那样,有部颁的教材可以利用,也没有别人的系统经验可资借鉴,目前就连必要的教学指导纲要也还没有正式颁布。就是将来有了课程指导纲要,也总不能要求老师们仅仅拿上一纸纲要就走上课堂,或到课外、校外去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吧!倘若到了那样一步田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只有付诸东流了。鉴于这样一种情况,要把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就有必要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就必须努力开发学生和教师适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资源。
提到教育资源,囿于传统的认识,就以为是编写有关学生活动的指导用书(或资料),而说到活动指导用书(或资料),又会将其与传统的课程的系统教材等同起来。如此演绎的结果,课程资源开发就变成了为学生编写人手一册的教材,就成了为学生统一订书、买书。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认识。倘若再把这样一种认识和敏感的经济问题联系起来,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便常常会成为一些人一拥而上的闹市或沦为另外一些人不顾企及的禁区。这是障碍综合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的极不正常的现象。
实际上,从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看,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正在成为一种取向,虽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纸张印刷品为介质的教材,还会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内占有重要地位,但包括了活动材料、教学设施、活动阵地、媒体和网络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的呈现形式正初露端倪,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走向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情况而论,它本来就不以系统知识的传授为主,活动课程强调地区特点和学校特色,更无必要编制供全国统一使用的系统化、学科性的教材或教学用书。但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程的教育目标的要求出发,当前为教师和学生研制指导性的活动资料供各地选用则是完全必要的。以这样的资料为平台教师可以比较便捷地获得相关的教育资源。资料不像教科书那么严格,而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便为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教学留有较宽的余地。我们认为,组织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以集体力量,研制和开发用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容易保证资源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经验的实用性,这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从近年来实施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看,课程的实施是需要教育资源的。教师和学生也欢迎提供教育资源。一些比较优秀的教育资源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的促进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从现实情况看,各地区集中优势力量,认真研究已有的教育资源,去粗取精,取优劣汰,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研制和开发具有地区特点的教育资源的条件也已经日臻成熟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各地教委和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目前多数人将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大类,每一类别之下又区别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实际上人们认可了的课程资源,都只属于现实性教育资源范畴。除此之外,教育资源还存在虚拟性课程资源和历史性课程资源两种类别,前者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对人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却颇有裨益,一些常见的思维训练类的活动,常常取自于这一方面的内容;后者则是虽然在目前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然而在历史的现实中却是曾经存在过的事实,例如许多科学史的故事和技术形成的思路等等就常常被改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如此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至少可以分作三种类别:现实性课程资源,历史性课程资源和虚拟性课程资源,在每一类别之下,又可以进一步做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划分。
从宏观上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当然应对课程资源的各个方面给予全面关注,不仅要考虑课程的素材,从素材中选定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还要考虑课程的实施条件,例如综合实践活动专用教室的建设,校内外活动基地的建设和相应的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研发等等。从课程实施的教学层面,人们更多地则是考虑课程资源内容的撷取和形式、方法的确定等等。当然课程资源的素材性和条件性,永远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给予明确划分,在活动实施中做这样的划分,只不过是依人们考虑问题的习惯,常常是先研究事物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再考虑内容的呈现条件的缘故,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下面分析课程资源的特点的时候,我们会特别关注它的素材性特征,然后才考虑它们的条件性特点的。
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素材而论,大体上可以讲具有丰富性、区域性和等价性这样一些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是指可以用于课程资源开发的素材类型和数量颇多。前面已经谈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循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三条线索展开的,那么有关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事件等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加以开发和利用,在现实中还可以把上述每一条线索的具体化为几个相关的领域的内容,即:
自然与科学领域:包括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各种要素的内容,如水文,土壤、气象、生物、粮食、能源、资源以及人类生活的整体环境和常见的各种自然现象等等。
社会与文化领域:包括有关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等问题。
人的身心发展领域: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和思维等相关的问题。
上述内容本来已经十分庞杂,兼之对这些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会受到时间,地点、人力、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等条件的制约,就会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显示出千差万别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差异性,是说课程资源因地而异,常常会反映出地域性特点。这首先是因为各种地理要素如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地形、地质等因素虽不具地带性分布,然而在各个地区却仍然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使人类的生活环境总体上形成了区域性特征。再加上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成的条件和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自然和社会条件又会深刻地影响当地教育的发展和需求,从而使不同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便会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和区间的差异性。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不能搞千篇一律,那些与当地生活脱节、缺乏地方特色的。
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不受欢迎的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等价性,则是指尽管不同地区课程资源各俱特色,千差万别,但是从课程要素的角度看,不同的教育资源在实现教育目标,体现教育价值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例如:海南学生研究热带植物和内陆干旱区的孩子们研究芨芨草,同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理解,它们对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感受研究过程和成功的欢乐,以及对自然美的感受有着同质等价的教育效果。这就告诉我们,无需整齐划一的课程资源,只要坚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并提供适用的课程资源,每一个地区都可以独具特色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确定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在实施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从有利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出发,努力开发丰富而适用的教育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验表明,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特别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从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出发,开发基本的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新型课程,它有自己特定的教育目标,也有自己特定的活动领域,课程实施无疑应该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内容开发成教育资源,供学生活动时使用。为此,需要对课程的目标进行深入研究,从课程需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切适性的主题开发成活动资源。为保证每一项资源都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评估,以便正确无误地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在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无需为学生编写任何材料,如果说需要给学生开发教育资源的话,也只是各个教师自己的事,只要校本开发就足够了,这无疑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见解。诚如前面曾经提到的那样,综合实践活动,如果像学科教学那样编写全国通用的以知识的体系化为特征的教材的确没有必要,然而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效能出发,从学生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学生精选和优化必备的教育资源,开发和提供高质量、可操作的活动平台,则是完全必要的。需知,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达到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认真总结多年来实施活动课程的经验,并借鉴国外有用的经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编创适用各学段学生的,包括文本、材料、软件在内的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供各地参考,不失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2、从地方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一般讲,基本教育资源通常只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而难以反映各个学校的特殊要求和适应各地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求的实际变化。为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各地学校还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开发学校适用的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由学校组织的对适合当地需要的活动方案进行计划、设计、创编、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是学校师生自行建设独具特色学校课程的自主行动,它尊重学校师生的首创精神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但为学校实现自己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提供了教育资源支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是教师个人或教师群体对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研发,也可以是对已有资源的选择和改造,既可以通过长期计划加以实施,也可以是对单独的具体项目的研制,其形式和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基于学校和教师自主的行动,搞好这一开发工作,首先应对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有准确的把握,并对学校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以及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历史和教育理念等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课程来源确定开发的主题。一般讲,对一个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最有用武之地的领域,是与地方和社区现状发展相关联的方面,例如山西阳泉的小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将当地煤矸石堆积造成的污染纳入了课程资源建设的视野,湖南一所学校师生因为一起丧事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干挠引起了对当地髌葬改革的关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六年级学生对困扰学生的“网吧”现象做了许多深入的调查,在分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班级汇报,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提高了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学习,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绝佳的案例。因此,认真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地收集和积累相关的材料,并能够经常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就有可能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水平如何,常常可以视作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理应引起各地学校的高度重视。
依据活动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常可以将不同领域的活动项目,细化为一些基本的活动类型,如与学生发展相关的思维训练活动、心理健康训练活动,与自然和科技相关的科学探索活动、设计与制作活动、创造发明活动,及与他人和社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文化探索活动等,此外还有与上述三者都紧密相关的综合研究型活动等等,每一类型的活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策略(一)如何理解评价的基本理念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诸多问题日渐显现,其中评价问题逐渐成为课程实验深入的瓶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以及如何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进行评价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实验的纵深推进进程,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学生、教师素质的和谐发展。那么,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该理解和把握哪些评价的基本理念呢?[案例呈现一] 某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虽然困难不少,但也算保证坚持按计划开课。 一天,学校教科室主任召开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会议,打算专门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结果出乎意料,很多教师都不知道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他们觉得能够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常开起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没时间去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其实,这所学校自每个学期开始,都制订了很多计划,想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搞好,但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把计划全打乱了。担任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往往既承担其他所谓主要学科的教学,又当班主任,有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成了搭车课、机动课,教学现状也常常是虎头蛇尾的。一些教师只想着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起来,把任务完成就可以了,没有花很多心思去考虑怎样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如果非得谈评价,那就是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给予一些口头表扬 (引自董洪亮主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有删改)[案例呈现二] 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回过头来看看,在这艰难的征途上,可真是酸、甜、苦、辣,说也说不完。虽然累了些,但是看着孩子们绽放着笑脸,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我感到很欣慰。开学没多久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突然听人喊道:不关我的事!那霸道又充满稚气的童声使我不禁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学生推推搡搡地把另一名双手叉腰,嘴撅得老高的学生带到了我眼前。这不是吴希帆吗?没等我开口,吴希帆便指着对方的鼻子边哭边大喊: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错!原来,吴希帆下课时使劲掐了同座的手,还把责任推到同座身上。天啊,这简直就是歪理嘛!我好说歹说才把他劝住,但我知道,他并没有心服口服。当学生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吴希帆也总是毫无根据地指责对方,我天天想着怎样说服他,可成效不大。与吴希帆性格相似的孩子还真不少,这让我陷入了苦恼之中。 直到三年级,课改的春风令我豁然开朗了。教育包含多边的联系,单纯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得调动各方,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在体验中全面、和谐地发展。 首先,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做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及时给予鼓励,使许多原来不敢发言的学生受到激励,在师生和谐的关系中营造出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对于好表现的学生,我不仅及时给予关注,更让大家对其进行评议,找出他的优势和不足,让他在集体的氛围中自我反省。吴希帆同学就常得到学生们中肯的意见,渐渐地,他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了。此外,我还注意调动家长力量进行评价,每周让家长以便条的形式反馈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得到家长好评的学生将被给予奖励。杨嘉盛同学的母亲说:孩子很在乎我对他的评价,总希望我给他签好的评语,在家的表现也好了。以前,我无论怎么说他,他都不当一回事。还是老师这方法好。是啊,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校外人士的交往互动,这新的教育理念使我尝到了甜头。学生正在这多方的评价中、不断地反思中茁壮成长。 其次,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生活体验中获得教益。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发展变化,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所收获。时值植树节,我号召学生开展编写护绿短语的活动,选出优秀的设计制成小牌安放在绿地中。学生们积极参加、反复斟酌,其实他们和教师一样并不在乎这件事的结果(是否选上),而是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来自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可帮助他们形成环保的、健康的意识。吴希帆同学和一些五年级学生一起参加了广西电视台的《小鬼当家》节目录制,冒着烈日在柳州市街头、在行人赞许的目光中为失学儿童义卖、筹款。看了那认真、感人的场面,谁能想到他就是三年前那个心中只有自己的学生呀! (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潘柳玲)发现研讨从案例一的现象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问题确实非常棘手。很多教师在课程评价的意识、观念和方法上理解不到位或是存在着一些误区,加上某些教师行动中的惰性思想,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研究相对滞后。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当然有很多,除了学校、课程研究管理部门的教研指导力量薄弱,指导针对性不强以外,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也有着一定的主观原 因只管上课,不太关心效果如何,一味地习惯等、靠、要是一部分教师的职业通病。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指导,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边缘课程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颇低,教学研究乃至评价研究状况也就可想而知。此外,就算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想在评价方面有所尝试,但苦于缺少较为专业的技术引领,因此所做的还是表面功夫,研究终以浅尝辄止而告终。 案例二中的这位教师是既上语文课又上综合课,在课程改革的机遇中,她选择的是思考和发现。从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不断尝试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还研究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力图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中获得鼓励与精彩。无疑,这样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由此,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帮助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涵,树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 理论提升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有助于学校的文化重建及特色发展。因此,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水平,建构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其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发展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协商共建,充满民主与平等的过程,是最终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正确地引导帮助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涵,树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新设置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求树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体现在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上,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最终实现课程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发展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此外,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我们也要把握整体观,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中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诸要素所体现的更多是一些主题探究、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操作实验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传统的纸笔测验根本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只有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三)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学习结果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对于学生评价而言,学生自我、教师、家长、同学、校内外人士都可以成为评价者。这些不同主体、不同角度的评价将更有利于提供丰富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和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形态。它有别于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呈现与教学,而是不局限于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如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向社会。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能力得以培养和锻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成功体验的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是活动的相对终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助于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㈣ 如何开展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新《课标》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内容设计安排和呈现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为显著的一个举措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给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怎样的的模式呈现便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涵、意义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数学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获得直接体验。
具体来说,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并且由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着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请教,每个人的创造力、科学志趣和个性差异鲜明地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2、促进课内知识的扩展、深化和巩固,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在活动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教科书上是没有答案的。如:巧用余数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买最省钱;测量计算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设计一个春游或秋游方案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急于想解决的心理,促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去搜集信息和资料。学生在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和资料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3、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有自己成功的机会,也有自己在大家面前失败的时候;有头头道道说理的时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认别人的时候。当学生认为自己成功地解决某个问题时,他们便会尽可能地向其余的同学有条理地叙述和论证自己的方法和观点,无疑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竞争,能使他们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真理、对待荣誉,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程序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理探索,有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是由学生自己选定。一般来说,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课题——商定活动方案——论证活动方案——总结评价。笔者试以小学数学的实践活动课《我们去秋游》为例具体阐述。
1、确定课题
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必须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所以,在课的开始,老师就从谈话引入,课堂气氛异常轻松、愉悦。“秋天到了,校园了的各种花也开了,天气也特别得晴朗。这么好的季节,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当有学生建议组织四年级的秋游时,教师顺势引导:“秋游活动很有意义,可是整个四年级班级多、人数多,要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需要好好计划一下,做一番准备。想不想做一回小小策划员,自己来设计一个秋游方案?”然后,教师揭题:秋游。这样就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定向。
2、商定活动方案
这一环节是明确实践活动目的,协定实践活动程序。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商议确定活动前的准备。“回想经历过的几次春游活动,想一想要组织这样的一次较大型的秋游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异常踊跃。首先,师生经过交流共同确定秋游的地点—苏州乐园。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前需要解决问题,确定本次实践活动的方案程序。(一)制定租车方案;(二)选择购票方案;(三)建议游玩方案。
3、论证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能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研讨的问题情境,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进行探讨发现的研究材料和信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充分验证自己设计的秋游活动方案。
(1)论证租车辆数和租车费用
多媒体提供信息:洛社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人数401人,教师24人。每辆汽车最多可乘坐45人,包车每辆500元。学生很快列出算式为:(401+24)÷45=9(辆)……20(人)。当老师问要租几辆车时,大多数学生都说10辆,但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了异议,理由是最后一辆车只有20人,也要500元,太浪费。这时,老师顺势引导:“从节俭的角度考虑,20人租一辆车,空位太多,太浪费。那么,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学生纷纷展开讨论。有的学生提出“这20人挤到其他几辆车去。”但马上就有学生反对,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客车超载,违反交通规则,有不安全。”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可以租一辆小车。这样既可以解决多余人员的乘车问题,又不浪费。经过商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租一辆小车。教师于是又提供一条信息:租一辆小车要300元。这样租车费用也得到了解决。无形中学生学会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灵活解决的策略。
(2)论证购票方案
首先让学生模拟购票员角色,咨询有关信息:根据信息中提供的相关内容,以自由问答的形式向模拟购票员咨询。(什么叫“团体票”,“30以上”是什么意思?)其次让学生先商量一下怎样购票更合理,然后算一算需要多少钱。最后小组内选择最佳方案,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后,教师启发比较:“看来购票的方案不止一种,那么作为四年级的老师他们该如何选择呢?你能提供点建议吗?”学生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共鸣,选择并筛选出一种最佳方案。即
401位同学买团体票401× 30=12030(元);24位老师买成人票 24×60=1440(元)。最后教师结合实际让学生说一说本次秋游活动每位同学应该交的费用。
(3)论证游玩方案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份“苏州乐园”部分游玩项目的价目表。“参考所提供的价目表,根据自己的爱好作出决定:如果你去,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了各自的游玩方案时,教师又提出灵活性、开放性更强的要求:“如果只带20元钱,你觉得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几个项目?”在此基础上,教师评价激励:“根据个人的游玩方案设计,评出小组内哪位同学消费比较合理,做到既节约又玩得尽兴。”
论证活动方案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总结评价
数学使活动课的总结包括过程总结、结果分析、交流甚至答辩活动。侧重在学生反思探究、实践中的得失。如:“我懂得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在实践活动课中的得失”,“我打算如何改进”等。所以,教师以问题:“国庆节快到了,悄悄地设计一份全家人出游的方案,给家人一个惊喜”。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由于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型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标准和方式与常规性学习的不同。它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参照系,而不是以科学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参照系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三、数学实践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将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成课外活动和数学活动课
课外活动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数学活动课重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它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虽然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但这些内容是不确定的,它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灵活安排的。其开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数学游戏、数学讲座、数学墙报等。而数学实践活动课不同于课外活动和数学活动课。它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规范,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过程。它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侧重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避免将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成课外活动和数学活动课。
2、正确处理师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关系
由于数学实践活动课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所以小学生乐于主动参加、积极投入。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中。同时,他们又通过自身独立探索和合作研究的体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而不是间接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因此,学生是数学使活动课的主角,居于主体地位。但他们的学习活动又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教师在适当时机的引导、组织和帮助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此时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居于主导的地位。所以,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
3、数学实践活动课在组织形式上要突出灵活性的特点
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组织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可以组织课外活动、课内活动;可以组织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在家长指导下的活动。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使数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突出数学实践活动的应用性。让学生树立“大众数学”观,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逐渐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同时注重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软化学科界限,敢于打破传统的格局和学科限制,允许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而不是“纯数学”。

㈤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向个方面:
1、重视过程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一般不采用等级评分的方法,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
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评价的开放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从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结合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