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人教版
①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地址在哪里
我遇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数学黑洞”。我在教学中遇到需要9步才得到答案6174。回
(选用数字答3、5、8、0)
河南济源克井卫传梅
② 小学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的书名是啥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著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③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的小学数学是国家级的期刊吗
华罗庚 (2004-02-06)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1958年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统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他全心全意投入到数学普及工作中去,义无反顾地干了近20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从大兴安岭到珠江两岸,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南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曾到过二十多个工矿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传授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优选法和统筹学的推广与传播十几年来从一个车间、一个村庄迅速传遍了全中国。1964年写出《统筹方法平话》和《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1967年著有《优选法》和《优选法平话》。 《统筹方法平话》和《优选法平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方法使得妇孺都能明白、掌握应用,取得了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效果。华罗庚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这期间,他还与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所取得的结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平台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深受广大中国工人的欢迎。 他精辟地总结了这些年来从事普及数学方法工作的经验,他提出并解决了普及数学方法的目的、内容及方法。也就是他所说的”三条原则”,即(1)为谁?(2)什么技术?(3)如何推广? 华罗庚教授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既广泛又具有开创性,发表论文150多篇,著作10本。198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并于北京科学会堂隆重举行了赠书仪式。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期间,他千方百计地探索着数学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他从各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数学的用途,他又以非常通俗的语言,在总标题为"数学的用场"的一系列小品文中,介绍了一些有用的数学方法,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精辟地总结了从事普及数学方法工作的经验,他提出并解决了普及数学方法的目的,内容及方法,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华罗庚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 陈景润 (2004-02-06) 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以来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证明了命题“1+2”,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其后又对此作了改进,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深受称赞。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高斯 (2004-02-05) 高斯(1777-1855),高斯是德国数学家 ,也是科学家,他和牛顿、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 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1795年进入格丁根大学学习。第二年他就发现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欧几里得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 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在数论、代数学、非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理的数论研究 总结 在《算术研究》(1801)中,这本书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它不仅是数论方面的划时代之作,也是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着作之一。高斯对代数学的重要贡献是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证明开创了数学研究的新途径。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欧几何的原理。他还深入研究复变函数,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发现了着名的柯西积分定理。他还发现椭圆函数的双周期性,但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没发表出来。1828年高斯出版了《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曲面理论后来由黎曼发展。 高斯一生共发表155篇论文,他对待学问十分严谨,只是把他自己认为是十分成熟的作品发表出来。其著作还有《地磁概念》和《论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 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算术级数(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 1801年高斯有机会戏剧性地施展他的优势的计算技巧。那年的元旦,有一个后来被证认为小行星并被命名为谷神星的天体被发现当时它好像在向太阳靠近,天文学家虽然有40天的时间可以观察它,但还不能计算出它的轨道。高斯只作了3次观测就提出了一种计算轨道参数的方法,而且达到的精确度使得天文学家在1801年末和1802年初能够毫无困难地再确定谷神星的位置。高斯在这一计算方法中用到了他大约在1794年创造的最小二乘法(一种可从特定计算得到最小的方差和中求出最佳估值的方法在天文学中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认。他在《天体运动理论》中叙述的方法今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适应现代计算机的要求。高斯在小行星”智神星”方面也获得类似的成功。 由于高斯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学中的杰出研究成果,他被选为许多科学院和学术团体的成员。“数学之王”的称号是对他一生恰如其分的赞颂。
④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总目录如下: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集合的基本关系
3.集合的基本运算
3.1交集与并集
3.2全集与补集
第二章 函数
1.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2.1函数的概念
2.2函数的表示方法
2.3映射
3.函数的单调性
4.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4.1二次函数的图像
4.2二次函数的性质
5.简单的幂函数
第二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正指数函数
2.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
2.1指数概念的扩充
2.2指数运算是性质
3.指数函数
3.1指数函数的概念
3.2指数函数 的图像和性质
3.3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对数
4.1对数及其运算
4.2换底公式
5.对数函数
5.1对数函数的概念
5.2 的图像和性质
5.3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第四章 函数的应用
1.函数和方程
1.1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1.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2.1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
2.2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3函数建模案例
必修二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简单几何体
1.1简单旋转体
1.2简单多面体
2.直观图
3.三视图
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2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
4.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4.1空间图形基本关系的认识
4.2空间图形的公理
5.平行关系
5.1平行关系的判定
5.2平行关系的性质
6.垂直关系
6.1垂直关系的判定
6.2垂直关系的性质
7.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7.1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
7.2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
7.3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和直线的方程
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2直线的方程
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4两条直线的交点
1.5平面直接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2.圆和圆的方程
2.1圆的标准方程
2.2圆的一般方程
2.3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空间直角坐标系
3.1空间直接坐标系的建立
3.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 统计
1.从普查到抽样
2.抽样方法
2.1简单随机抽样
2.2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
3.统计图表
4.数据的数字特征
4.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标准差
5.用样本估计总体
5.1估计总体的分布
5.2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6.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7.相关性
8.最小二乘估计
第二章 算法初步
1.算法的基本思想
1.1算法案例分析
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
2.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2.1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2.2变量与赋值
2.3循环结构
3.几种基本语句
3.1条件语句
3.2 循环语句
第三章 概率
1.随机事件的概率
1.1频率与概率
1.2生活中的概率
2.古典概型
2.1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
2.2建立概率模型
2.3互斥事件
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周期现象
2.角的概念的推广
3.弧度制
4.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
4.1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4.2单位圆与周期性
4.3单位圆与诱导公式
5.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1从单位圆看正弦函数的性质
5.2正弦函数的图像
5.3正弦函数的性质
6.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1余弦函数的图像
6.2余弦函数的性质
7.正切函数
7.1正切函数的定义
7.2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3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
8.函数的图像
9.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1.1位移、速度和力
1.2向量的概念
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2.1向量的加法
2.2向量的减法
3.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
3.1数乘向量
3.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4.平面向量的坐标
4.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4.2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4.3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5.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7.向量应用举例
7.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7.2向量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形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1两角差的余弦函数
2.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
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必修五
第一章 数列
1.数列
1.1数列的概念
1.2数列的函数特性
2.等差数列
2.1等差数列
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等比数列
3.1等比数列
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
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3.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不等式
1.不等关系
1.1不等关系
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
2.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3.基本不等式
3.1基本不等式
3.2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
4.简单线性规划
4.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4.2简单线性规划
4.3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充分条件
2.2必要条件
2.3充要条件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4.逻辑连结词“且”“或”“非”
4.1逻辑连结词“且”
4.2逻辑连结词“或”
4.3逻辑连结词“非”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
2.空间向量的运算
3.向量的坐标表示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1空间向量的标准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
3.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3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4.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
5.夹角的计算
5.1直线间的夹角
5.2平面间的夹角
5.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6.距离的计算
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1.椭圆
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2椭圆的简单性质
2.抛物线
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3.双曲线
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4.曲线与方程
4.1 曲线与方程
4.2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
4.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
选修2-2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1.归纳与类比
1.1归纳推理
1.2类比推理
2.综合法与分析法
2.1综合法
2.2分析法
3.反证法
4.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变化率与导数
1.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1导数的概念
2.2导数的几何意义
3.计算导数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
5.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2函数的极值
2.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2.2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第四章 定积分
1.定积分的概念
1.1定积分的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
1.2定积分
2.微积分基本定理
3.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3.1平面图形的面积
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
第五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1数的概念的扩展
1.2复数的有关概念
2.复数的四则运算
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4)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人教版扩展阅读: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
数学(汉语拼音:shù 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或Math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有个较狭隘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研究”。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意义凡与学习有关的,亦会被用来指数学的。
其在英语的复数形式,及在法语中的复数形式+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复数(Mathematica),由西塞罗译自希腊文复数τα μαθηματικά(ta mathēmatiká).
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
代数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
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
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至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他们认为,数学有三种基本的母结构:代数结构(群,环,域,格……)、序结构(偏序,全序……)、拓扑结构(邻域,极限,连通性,维数……)。
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
⑤ 小学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有什么区别
小学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有什么区别:
1、人教版教材这一节重在概念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自主构建相关概念,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苏教版教材这一节重在知识的传授、概念的构建,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但在激发学生思维方面稍有欠缺。
2、在材料的组织方面,苏教版教材的各种材料集中服务于知识本身,比如选择的图片虽然能够贴切地说明相对应的知识,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隔较远,而在这一方面有所改善,能给学生以亲切感。
3、人教版教材知识内容较多较复杂、方法指导形式多样,对于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孩子们来说难度较大。苏教版教材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方法指导融入知识的学习中没有刻意单独列出,对初一新生来说难度较小。
4、与苏教版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的开放程度更大,从模仿苏联教材到模仿英美教材的转变幅度更大,教材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相对较差。人教版教材对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程度要求更高,非专业教师授课的难度更大。
(5)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人教版扩展阅读
“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如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长春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可见所谓“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 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
比如我国中小学教育辅导报刊中,《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学苑新报》等均有着不同版本的教辅报纸,诸如人教大纲版、人教新课标版等。这两个版本名称均是配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的报纸,是新课改前后的版本名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前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者便统一称为人教版。本套教科书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与xx(科目)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由新华书店集团发行。
参考资料人教版_网络
⑥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
更简单一些 讲究掌握多种解法 增强实用性 有趣味性 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