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课程纲要
① 课程纲要什么意思
课程纲要即课程大纲,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1、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叙述。
2、在教学方式方面,课程大纲重视知识的传承,重视较多的是科学的结论。
3、课程大纲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少。
(1)小学科技课程纲要扩展阅读
课程纲要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②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案如何制作小水轮
课题 流动的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9页--《流动的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亲身体验到流水的力量。
2、能用文学语言描述自然中不同水体的美丽。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供实验用的小水轮。
4、能想出2种以上让小水轮转得快的方法。
过程方法:观看、质疑、猜想、实验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对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2、在小组共同探究中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塑料片、水轮模板、剪刀、吸管、透明胶带、竹扦、水槽、烧杯。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观看图片。
2、组织学生说一说观看后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全班交流观看结果。
学生说出:
(1) 有的水平如镜。
(2)有的奔腾咆哮。
(3)有的直流而下。
(4)有的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
通过让学生观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科
学
探
究
二、感受流水和静水
1、 组织学生猜测水的力量与什么有关。
2、 组织学生通过控制烧杯的高低和水量,反复体验流水的力量。
组织学生说出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
3、组织学生利用材料模拟海浪,瀑布的状态。
组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三、让小水轮转起来。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制作小水轮。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2、组织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在小组内制作小水轮。
学生猜测出。
(1) 与水的高低有关。
(2) 与水的多少有关。
学生亲自体验静水和流水。
学生说出:
(1)静水把手放在上面,力量小,动水的力量大。
(2)静水把手放在上面,手有些上浮,动水没有浮力。
(3)……
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模拟。
学生争先进行汇报。
学生根据材料共同交流讨论制作小水轮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在小组内制作小水轮。
让学生在足够的活动时间内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的理念。
增强学生的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受与思想得到充分表达。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③ 小学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科学应做分组和演示实验各多少个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内以探究为核心容.”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而实验教学就能很好地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于一体.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有所启迪和收获呢?那就是:实验时应做到“六多”——多看、多做、多思、多说、多听、多评.
一、多看
“想到没想到,看了才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异想天开》之《想到没想到》栏目的宣传口号.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到了,我们就相信了,就明白了,这说明了看的重要性.
看,不是随便地看,而是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科学实验的显著特点,同时教会学生观察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科学实验时,不管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都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观察.要引导学生看清、看全事物的真实面貌,更要学生发现平时没留意的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正确、清晰的事实,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学生还能从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④ 1923年6月颁布了《新学制小学课程纲要》规定在初级小学初级阶段,将什么合并为社会
1923 年 6 月拟定、颁布了《新学制小学课程纲要》 ,纲要规定在初级小学 阶段,把卫生、公民、历史、地理合并成社会课,这是我国小学社会 课的开端。
⑤ 什么是《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教师层面上的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从概念上讲,《课程纲要》是指以纲要的的形式呈现出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的文本。
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依据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相关课程的性质而写撰写的、包含一门校本课程生成所需的各种相关要素的计划文本,它至少需要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纲要》是课程审议、实施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课程委员会及外部督导与评估部门评估该门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5)小学科技课程纲要扩展阅读:
《课程纲要》在撰写上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详可略,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生成需要,充分发挥自已的创造力去撰写。一般情况下,包括下述两部分内容:
一般性项目: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材料、授课课时和主讲教师、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三个维度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或恰当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均衡与衔接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定性、定量)、成绩来源(过程、结果)、记分方式和学分给定等。
⑥ 如何写课程纲要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于美国大学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都要分发给学生一个课程要点。这个课程要点就是课程纲要。美国的大学都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共享课程纲要。
所谓“学科课程纲要”,就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学科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
当然目的很明确,让学生和老师都要清楚地知道以后的学习中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评价和授课是一致的,教授有其课程的自主性,有切实可行的导向性。从教学的意义上说,有较强的目的性。所以,出于借鉴和学习的目的,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提升教学质量,我市也正在推行中小学教师必须高质量地编制所任学科的《学科课程纲要》。并且作为一个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旨在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化成长。既有利于学科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与内容,又有利于学科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也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更有利于学校提升课程管理水平,使学科教师变经验型教学为专业化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所以,编制《学科课程纲要》也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回答3个问题的过程: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科定位是什么,整体目标,单元目标具体课时目标分别是什么?特别是没有自主评价权的学科教学,还要清楚统一测评时测什么,怎么测?),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学科教学突出的教学手段,方法方式有哪些?),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设定什么样的跟踪监测方案,包括试题等)。
因此就要求必须把握好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这3个前提,否则《学科课程纲要》的编制设计就无从谈起。
由此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做到:1、熟悉课程标准2、熟悉所选教材3、明确测评方向(当地怎么测评,试题编制什么特点等)4、细化课时分配和课时目标5、分析学生特点,适当删减材料。
所以编制和完善《学科课程纲要》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课程纲要是分发给学生的,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编制设计,最好使用第二人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同时明确每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和作用(对自己的成长以及必须应对的测评比重等)。每个学期结束时,教师都要在一个学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
总之,一份编制质量高并被有效使用的课程纲要,如果使用中再结合多媒体等有效激趣活动,合理的组织活动,能够规范教师的教,指导学生的学,并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而是一种低碳高效、规范教学行为、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教与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当然,无可厚非的是,这种活动也需要交流,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进行统一和调整,最终保证测评的一致性,对应性,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否则,将容易陷入各行其是,造成教育教学中的高强度而不一定高效。
⑦ 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原来,“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近两年,我们一直在解读课标,从一开始的理论学习,到今年的目标续写,评估设计。从不知所措,到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使自己的认识逐渐加深,其实,课标解读就是让每位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分析的更深入、更透彻些,教学设计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课堂上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本次《课程纲要》的编写,仍然是课标解读的一部分。原来,我们在课标解读时,只是抓住学段目标和课时目标两个环节,其中缺少了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而本次编写的就是学期课程纲要。 通过案例分析的环节,使我明白了,“学期课程纲要”编制的关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课程目标:是对课标的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教材和其他资源的分析。要求:制定的要全面、适当、清晰,涉及三个维度,但是又不要割裂开写。2、课程内容,是依据课标对教材内容以及相关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难点。3、课程实施:是如何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它涉及学习主题或活动的课时安排,教与学的方式等。4、课程评价:是如何确定上述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任务才能获得准确信心。 在这四个环节中,我认为最不容易的是“课程评价”,因为语文涉及到听说读写不同的内容,如何在学期初就把整册教材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每课教学的重难点找准确,教学活动制定的合适并便于操作,这就需要每位教师认真的学习课标,深入阅读教材,了解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整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不过,我坚信,只要我们愿意深入进去,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