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小学新课程标准培训记录表

小学新课程标准培训记录表

发布时间: 2021-03-04 13:38:21

❶ 小学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前 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 计 理 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 本 理 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设计思路---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设计思路---关于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设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一:数与代数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律。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
模型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树立模型思想。
设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二: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徒刑,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因此,与直观一样,推理也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推力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包括逻辑和运算)验证结论,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力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设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描绘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在“统计与概率”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体验数据是随机的和有规律的,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概率的学习中,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必须结合具体案例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四: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种类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
设计思路---关于实施建议
为了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标准》分别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以及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课程内容,《标准》在相关部分提供了一些案例。以上内容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2)
“总体目标”具体阐述如下:



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考 *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
*在参与观察、实验、蔡祥、郑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3)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课标》修改稿---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课标》修改稿---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课标》修改稿---学段目标之第三学段(7-9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方程、不等式进行表述的方式。
2、探索并理解图形的基本性质、位置关系和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包括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理解频率。理解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且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体会模型的思想。
2、在研究图形运动现象、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3、初步建立数据观念,理解通过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合理性。
4、初步形成通过实例探索数学结论的思维方式。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问题解决
1、尝试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差异。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
情感态度
1、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体验独立克服困难、解决数学过程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达现实、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

❷ 小学科学学习新课标笔记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讲了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讲了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第五部分为附录。下面我分别说说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启蒙课程的科学课,必须要精心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还要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但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应当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在学习内容和活动方面应选择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建造打下基础的一些内容。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不能只是传统的测验、考试,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语、量表、图示等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内容标准:
1、科学知识 2、科学探究 3、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与社会 (1)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2)科学态度的具体内容标准;
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科学知识分为三个大的板块: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空间科学、生命世界有两个核心主题:生命的主要特征、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人类。现行课标中的生物与环境被分解到了三个主题中。物质世界有三个核心主题:(1)、物体与物质 (2)、运动与力 (3)、能量的表现形式其中物体与物质由四个部分组成:物体的特征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利用运动与力由三个部分组成:位置与运动 、常见的力、简单机械能量的表现形式由五个部分组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光的传播 、热现象、简单电路、磁现象、 能量的转换地球与空间科学有两个核心主题:地球与太阳系、自然环境保护内容标准是总目标与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分别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展开,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并不代表一个课题,是学生在小学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程度。

❸ 新课程标准内容包括 、 、 、 和 五个学习领域。

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

前 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 计 理 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 本 理 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设计思路---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设计思路---关于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设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一:数与代数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律。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
模型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树立模型思想。

设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二: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徒刑,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因此,与直观一样,推理也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推力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包括逻辑和运算)验证结论,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力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设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描绘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在“统计与概率”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体验数据是随机的和有规律的,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概率的学习中,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必须结合具体案例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关于学习内容之四: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种类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

设计思路---关于实施建议
为了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标准》分别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以及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课程内容,《标准》在相关部分提供了一些案例。以上内容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2)
“总体目标”具体阐述如下:



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考 *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
*在参与观察、实验、蔡祥、郑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3)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课标》修改稿---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课标》修改稿---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❺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怎样听课记录表

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学习和领悟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二、主要工作:(一)抓热点,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研究与实验。(1)学习阶段。 A、外出学习。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及学科培训,并在回校 后作幅射培训。 B、组织学习。组织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对课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C、教师自学。学习各课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进一步明确课改精神。本学期每位教师完成理论摘记10张。(2)活动阶段。 A、热点问题研讨。每位教师寻找一个热点小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可以是一个典型案例、一项经验总结、一种成功做法、一次难忘经历、一种典型现象等,以周记的形式加以撰写,学校将组织人员进行批阅,对于优秀的文章将组织交流,并推荐发表。 B、课堂教学展示。学校每位教师都要上校级研究课。(详见学校教研活动要求)(3)总结阶段。总结我校一年来的课改工作。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合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力求形成一个系列。(二)抓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1)教研组。 A、有计划:组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组、本学科的特点,制订教研活动计划。 B、有数量: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 C、有质量:以课改研究为重点内容,依托课堂教学,每次活动有中心议题,有主讲老师,大家有收获。 (2)备课组。 A、备教学方法。如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不同课型的不同教法,某种课型的典型教法。 B、备作业设计。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备课组内作业相对统一,压缩记硬背知识,增加综合能力检测内容,实施弹性作业。 C、备命题测试。加强命题研究,努力吃透课标、教材精神,编印质量较高的测试卷。为了便于检查,每次活动时请各组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2、抓学生作业质量。学生作业,一方面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要求老师作业布置精当,批改及时、认真,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低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③初步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④错了能订正。中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③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④做完后,自己检查。⑤错了能及时订正。高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③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④做完后,自己检查。⑤错了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订正。 3、抓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1)写字能力。 每天安排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写字时间,有老师作指导,努力使学生的字写得"入规、入轨、入体"。(2)阅读能力。 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前2分钟朗读古诗文继续进行。 (3)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本学期可以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②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③口语交际教学应避免的几种倾响。(4)数学探索与应用能力 订好、用好《小学生数学报》,在上课时及作业布置中进行适当的渗透。因材施教,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让他们掌握书上的加量题及其它有一定难度的思维训练题。 (5)应用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特别重视直觉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英语综合能力。 加强英语的双基训练,高质量地完成英语练习册。重视英语词汇教学,举行三、四、五、六年级百词竞赛。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练习。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加强学习习惯、毅力的培养。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1、抓名优教师的培养,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校内青蓝结对教师和参加名师工程教师的管理,加强梯队建设,对已取得各项称号的教师要提高层次,确定名单,落实目标责任。 2、校本培训与横向交流学习相结合,定期选派教师赴结对子学校培训,继续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机会,但要注重实效,返校后要交流幅射。 3、对照新课标继续开展教研活动,让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每个教师身上,实践在每一节课堂上。争取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创出佳绩。 4、着力于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做好三年达标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与考核工作,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新教师基本功训练和竞赛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启动新一轮基本功训练。 三、每月工作安排:九月份—一月份: 1、 全体教师“七认真”随机检查 2、 教学质量随机抽测 3、 迎接教育局随机专题调研 4、 “走进新课程”系列研讨活动九月份: 1、 举行开学典礼,明确新学期目标,正常教学秩序 2、 各科制定教学及进度计划,各教研组制定工作计划 3、 分别召开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各条线会议 4、 期初教学“七认真”检查 5、 组织沙洲片99届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 6、 庆祝第十九个教师节。 7、 组织参加张家港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8、 召开一年级学生家长会。 9、 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和平周”全国中小学(江苏赛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初赛活动。 10、 组织教师参加市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评优活动(5年以内)。 11、 组织教师参加市新教材师资培训。十月份: 1、 庆祝国庆、少先队建队54周年。 2、 组织教师参加市科学探究评优课活动。 3、 参加市组织的艺术课课件比赛及艺术课评优课。 4、 参加市中小学篮球比赛。 5、 技教育论文评比 6、 组织教坛新秀上示范课活动。 7、 对学生进行法治、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8、 组织教师外出听课活动。十一月份: 1、 参加市二年级学生铅笔字比赛。 2、 对教学质量进行期中抽测。 3、 参加市中小学乒乓球赛 4、 组织语文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 5、 部分村校举办素质教育现场会。 6、 组织教师参加市小学语文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7、 组织教师参加科学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8、 组织学生参加市“伴我成长双语作文”比赛。 9、 市英语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朗读选拔赛。 10、英语教师听说读写基本功竞赛。 11、市中小学优秀体育论文评比。 十二月份: 1、 举办乐余中心小学第四届读书节活动。 2、 组织召开全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 组织教师参加全镇“小论文”评比活动,编印素质教育论文集等。 4、 组织学生参加冬季三项比赛。 5、 进行学生英语4会单词达标活动。 6、 初拟学生评语。一月份: 1、 庆祝元旦 2、 期末复习考试,质量分析。 3、 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 4、 结算代办费、做好校产登记管理工作。 5、 进行教师业务考核,兑现岗位考核奖。 6、 部署师生寒假生活。 7、 完成各条线总结,资料归档工作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❻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截止2018年目前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2.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❼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在教研月活动中,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心学校工作要点,进一步深化我校教改教研工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校全体教师在学校和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加强教改教研,深化课堂教学,促进素质教育”。正是基于这个主题,全体教师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取得了教育教研的双丰收。
1、加强领导,落实教研月活动领导机构。
在教研月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教研组长和学校课题中心组成员组成的教研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教研月活动实施方案,并以教研小组的活动为中心,带动全体教师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教研月活动。
2、认真落实课程改革,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的原则,并把课改工作作为在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向学生传授知识向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平等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进而发现问题,教师同学生一起平等地民主地去探究解决问题,并把这一教学方法作为评价一个教师课堂教学有没有进行课改的标准之一。
3、抓好新课标培训,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确保教改扎实推进
在教研月活动中,我校进一步加强了课改理论的学习,重点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在教研月活动中,教导处作了《走进新课》的业务专题讲座。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育理念知识和认真听取了业务讲座并撰写了心得体会和论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联系本校实际,制订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校本培训计划。
我校围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加强课改,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使每个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评价方式,形成了人人争当校骨干教师的良好局面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本届教研月活动中,结合我校实际,评出了1名校级骨干教师。
5、加强课改经验总结,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在教研月活动中,全校教师人人撰写课改论文,课改日记,备一篇优质教案,人人参加说课、评课、上教研课,把教研月活动推向高潮。在这次教研月活动中教师撰写课改论文8篇,评为校级一等奖的1篇,评为校级二等奖的1篇。撰写课改日记12则,征集优质教案12篇,参加说课活动的教师14人次,参加评课、上教研课的教师12人次。
6、成果推广——通过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和各教研组认真总结经验,把经验积极推广到教学实践中。
在教研月期间,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等方面的探索还做得不够,同时合科教学尤其是艺术教学中,如何让音乐和美术教学的整合、如何兼顾二门学科、如何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
今后工作的重点
1、继续探索和制定教与学的评价体系;
2、既要探索现代教学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又要探索现代教学媒体与课改精神的结合 ;
3、 进一步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各科教师的能力培训;
4、切实加强课改中的总结工作和科研工作,把课改与学校的课改研究结合起来。

以上几点是我校教教研月活动中的一些作法和体会。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但是,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负出一定的劳动。今后,我们要加倍努力,沿着素质教育的航道,开拓进取,夺取素质教育的优异成绩,为教育的进一步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