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设重点项园本课程
⑴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
园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从校本课程开发借鉴而来的。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最早是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由富鲁马克和麦克墨伦等人提出的。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三级课程”模式的确立,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蓬勃开展起来。2001年,国家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激发了更多幼儿园对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我园在近几年的园本课程开发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下面对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背景、研究实践、研究效果及反思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 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一)研究背景 任何研究都有相关的背景,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也不例外。 1、开发区幼儿园发展的迫切需要 开发区幼儿园始建于1993年,是区内唯一一所国办园,也是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园。2008年11月,开发区管委投资3200万元新建了幼儿园,开发区幼儿园喜迁新址,硬件环境大为改善,由此,幼儿园进入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通过认真研讨,我们一致认为,开发园本课程是我园内涵发展的最核心动力,因此,园本课程开发成为当务之急,全面展开。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聚焦园所内涵,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然而教师的专业水准和研究能力却不容乐观,为此我们一直在寻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无疑,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成为了我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3、 现行教材的局限性 尽管目前幼教教材五花八门,但是我们却找不到一套更适合我园的系统的课程资源。在园本教研中,我们发现现有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使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产生了很多困惑。开发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了我园教师的共识。 4、 落实《纲要》精神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纲要精神,贯彻科学的儿童教育观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命题。 (二) 相关概念 1、幼儿园课程 北师大冯晓霞教授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园本课程 王春燕、王秀萍和秦元东编著的《幼儿园课程论》一书中提出,“园本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以幼儿园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课程。” 3、 园本课程开发 2004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写的《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书中提出,“园本课程开发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 二、 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一) 课程目标的适宜性研究 课程目标是对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的灵魂。我园在课程目标的研究中,紧紧围绕《纲要》提出的五领域教育目标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结合幼儿发展需要及园所教育价值取向,借鉴了多元创意课程的主题设计框架,对35个主题的五领域课程目标进行了全面改编和再造。 研究中,每个主题的课程目标都有一名主备教师完成第一稿;主备教师负责组织教研组成员研讨初稿,对课程目标的适宜性进行完善,形成第二稿;第三稿由园内教研人员组织相关人员修改生成;在市区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一个主题的第四稿课程目标。全园35个主题的课程目标都是经过了教师第一稿,教研组第二稿,幼儿园第三稿,课程专家审定第四稿的研究历程才得以确立。 在目标表述方式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和《纲要》中的要求一致,由站在教师角度改为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课程目标的表述。如目标“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而不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课程目标表述方式的转变也自然带来了教师在课程实施时角色的改变。 对于我园来说,课程目标的研究过程是整个园本课程开发中最关键和最艰难的阶段,全园教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了35个主题中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所有课程目标的研究。完成了相关的课程目标手册,目前,我们正在审定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标,计划2014年3月完成。 (二) 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研究 目前,由于师资水平、课程理念及地方政策等因素影响,很多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时选择部分的课程开发。我园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着眼全局,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一日活动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思想,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规划。研究中采取局部研究,逐个突破,整体推进的策略,扎实开展课程研究。 结合主题课程目标,科学规划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游戏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生活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内容。我园现已完成35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集,35本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手册,区域游戏资源包,弟子规教育资源手册等课程资源的编辑。 (三) 课程开发过程的民主性研究 园本课程开发是集结教师、园长、课程专家、儿童、家长及社区人士的智慧的过程。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决定着园本课程开发的高度,园长的参与程度影响着园本课程开发的效度,而全体教师的参与质量则最终决定园本课程开发的信度和成败。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理解课程、创造课程的过程,同时也是与原创课程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才是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在研究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园本课程开发的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让一线教师担任所有课程开发项目负责人。园领导以普通参研人员身份参与课程开发,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民主平等的研究氛围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提高了研究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在全市区域活动现场会上,我园的王群、田宏杰和贺红霞三位一线教师做典型经验介绍。特别是年轻的王群老师作为园本课程开发中区域活动项目组组长介绍了我园区域活动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受到了与会者一致好评。 (四) 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研究 上世纪90年代,辛德等人在富兰和庞弗雷特的研究基础上,归纳出课程实施的三种价值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和缔造取向。课程缔造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更为强调实施者在整个实施中的地位,更为关注教育经验的实际创造过程。因此,我园在园本课程实施中更支持缔造取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优化园本课程。 三、 园本课程开发的效果 1、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通过园本课程开发,幼儿的个性差异得到尊重,个别需要得到满足,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使幼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教育理想成为可能。我园幼儿在开放、多元、丰富的活动中,张扬了个性,享受了快乐,促进了发展。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策略,提高了研究能力,坚定了专业信心,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能力。 3、 促进了园所的内涵发展 今年七月,我园有三项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研究成果也多次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近两年,我园承办了四次市级现场会,先后接到了两千多人次的参观学习。园本课程开发工作得到大家一致赞誉。 四、园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
⑵ 姚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设置与指导读后感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⑶ 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什么简答,谢谢,急 请帮我解答
园本课程(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的提出应该源自于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可以从“园本”、“课程”、“开发”三个方面着手。“园本”即是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虽然幼儿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教师,广泛参与 课程决策,但园本课程不能局限于(或等同于)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教师本位的课程指个别教师根据自己狭隘的经验编写的科目教材或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使得园本课程不连续、不均衡。所以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教育经验综合的人共同决定。
⑷ 幼儿园应该如何开发园本课程呢
首先,在开展“早期阅读”课程开发前,浦南幼儿园客观分析了幼儿园的环境,包括管理者的经验、原有的课程基础、师资条件、硬件现状等。浦南幼儿园是一所具有语言教育特色的幼儿园,教师们对语言教育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开发课程的各项条件。 其次,课程的开发并不是随意的,对于所开发课程的科学价值,必须要有有力的科学依据和论证。有的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时,想到什么就研究什么,没有考虑到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发展需要,缺乏对课程价值的理论分析。浦南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主题“早期阅读”作为完整语言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听说能力的发展,以及读写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对“书”的正确态度,发展获取信息的正确方法。同时这也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⑸ 如何制订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内,充分考虑本园容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
⑹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活动设计包含了哪些
为什么必须要在主题活动前做好适当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呢?原因是,现行的主题活动既不是以前的单元主题教学,也不是正在被界内借鉴的项目教学或生成课程。“主题活动的特点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项目教学的特点。”这一论断涵盖这样的内容:在现行主题活动中一方面要学习项目教学追随幼儿兴趣需要而形成的动态设计特点,同时也要适当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计划性。既然主题活动中存在着幼儿的动态设计,就意味着活动中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所以在做主题活动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与幼儿的自然学习特点吻合。这一点对年轻教师尤其重要。对于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作为很有利的准备工作的补充,但年轻教师正缺少这一点,准备工作就是积累。
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设计与准备呢?
一、主题活动前的宏观设计
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教师首先要做好主题活动的宏观设计,关于这一问题基本上要考虑到以下四点:
(一)这个主题怎样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会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设计的内容偏重于实践活动,这是因为该班幼儿的年龄层偏大,幼儿能够从实践中感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活动中设计了做幼儿园保洁员、拣垃圾、植树、社区宣传的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提供给幼儿优质的学习内容。例如该班一幼儿吐吐本是个粗枝大叶、做什么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环保教育“做垃圾清洁员”活动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最后捡了一块脏脏的冰棒纸,因为马上就上公共汽车了,没时间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紧紧摄着这张冰棒纸,一直下了车到家里认真地扔到了家里的垃圾筒。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动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在“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中,有一个大型环保宣传活动的设计,这一活动来源于该班幼儿家长对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标。一直有家长和该班教师谈:“为什么孩子见了陌生人那么不爱讲话?”,“我的孩子遇到困难不善于向人求助。”“孩子一遭到拒绝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鉴于家长的想法,这次活动确立了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表达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的活动目标,实践证明了这一活动的教育价值。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儿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来的遇到问题不善于求助,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的那个孩子。当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请叔叔阿姨签名时,他就藏在别人后面。爸爸鼓励他,他不肯去,但后来他从小伙伴那儿感受到了力量,与爸爸商量他也去当邀请员。爸爸提了要求,请到5个人就回家。小小经过努力,向同伴学习并完成了任务,高高兴兴回家了。
(三)合理的设计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
即有没有相应的材料和机会实现活动设计。因为有时候教师的设想很好,但真正实施起来时却经常因为某些原因实现不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年轻教师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活动的不连续性。该活动设计之初,原本包括一个参观有用垃圾回收站的活动。教师和该中心联系了两次,但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就及时把这一活动删掉,换成了“垃圾分类”活动作连接。否则到时活动断档,很容易造成脱节,因此说考虑到资源得失、可利用性是很重要的。
(四)合理的计划也包括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教师要把握主题中每一个活动之间的联系,这样才不至于导致整个活动象“一日几游”的旅游团。在主题“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设计上,每一小主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与幼儿所感兴趣的垃圾,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都是为后面的大型环保社区宣传做准备的。
二、主题活动前的微观设计
在微观活动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随时抓住教育契机,不拘泥于原有计划。
“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原来是从“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的一则新闻开始,但正巧当时一个下午赶上沙尘暴,教师及时地把幼儿带到户外,让幼儿直接体验了由沙尘暴带来的不良感受。这样,环境问题自然引出该环保主题。
这样修改了原定计划,更灵活适当地抓住了教育契机,教育效果更好。因此,不拘泥于原定计划,教师善于抓住契机是在每一活动前的要求。
(二)尽量照顾到不同兴趣需要的幼儿,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
在“大型社区宣传”活动中,教师在做活动细节设计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分配幼儿工作角色时,教师根据幼儿情况安排了签名板前的工作人员、邀请员、宣传画讲解员、剪报讲解员等岗位,还有一个小朋友提出要做发笔的服务人员,这些角色由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主要协助幼儿完成这一过程。这种由幼儿自主完成、教师参与的形式极大地照顾到了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幼儿,使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在宣传时,一直有两个大班年龄段孩子在旁观,我们不反对,因为他们的旁观可能是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对幼儿的表现给以及时反馈。
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教师及时给以反馈,就能生成更丰富而生动的内容,这些内容又是最吸引孩子的。例如在环保活动进行到电池污染这一环节时,幼儿在清洁幼儿园的同时发现了很多被随手扔掉的旧电池。午后的一个起床时间,教师听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乱扔电池的人真环!”
“也许他们不知道电池危害有多大呢?”
“那我们去告诉他们吧。”
“我们怎么去告诉他们呀?”
教师顺势作了思路调整,下午与幼儿继续讨论起电池一事,按照幼儿的思路想出了可以做的几件事,即生成了以下的几个活动:设计电池娃娃的家,回收废旧电池等一系列与电池相关的活动。可见,对幼儿的所思所想作及时的反馈使主题进一步丰富、细致起来。
总之,无论是什么内容的主题活动,有关活动设计所应考虑到的几点都是很基本的。
三、主题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⑺ 什么是课程园本化
课程园本化顾名思义即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据其特点,我们以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以办园特色为媒介,努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积极引发、释放和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7)幼儿园自设重点项园本课程扩展阅读:
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一、理念建设
1、学习《纲要》中有关课程的理念。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在这里,《纲要》明确要求我们建立适合本园特点的课程。
经过学习《纲要》,我们还了解到,无论构建怎样的园本课程,课程内容同样应包含以下基本成分:关于周围世界的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关于基本活动方式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关于发展智力、提高各种基本能力的经验;
2、学习园本课程的相关理论。
都说,园本课程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课程实践,实践和理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相依相随的关系,构建园本课程必须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作支撑。因此,我们一起学习了整合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
但学来学去,大家都觉得每种理论都有它的道理,而且作为一所乡镇幼儿园,要构建出一个建立在某个理论基础上的崭新课程体系也不现实。所以,我园在建构园本课程时,并不以某一理论为唯一指导,而是将各种理论兼容并蓄、有机结合、为我所用。
二、构建课程
1、构建以主题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整合课程。
主题活动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整合功能,能根据幼儿的生活灵活合理地组织某主题中所蕴涵的问题,因此,我园的课程采取了主题活动的形式。
我们首先组织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宜本园的若干主题,各年龄班每学期的活动主题在十个以内。然后,根据《纲要》精神,确定课程目标及内容,贯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宗旨。就课程内容而言,我们弱化了领域之间的边界,把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知识经验整合在园本课程中。
2、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
我园地处江南古镇——沙溪,我们就充分挖掘本乡本土的课程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美丽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小镇》中,组织幼儿游览家乡的橄榄岛、明清街、一线天胡同、古石桥、吴晓邦故居、陆进士住宅等,使幼儿亲身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乡土文化;参观新建的农民别墅小区、大型超市,感受家乡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
幼儿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全面的认识,更激起了他们建设家乡的愿望,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废旧纸盒制作再现了家乡的街道、住宅小区。
3、将表演课程作为园本课程的一个部分。
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出发,结合我园的苏州市级立项课题“在故事表演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积极构建了表演课程,作为园本课程的一个部分。在我园的课程中,随处可见故事表演的身影。
它有时是一个单独的故事表演活动,有时是渗透到各领域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有时甚至是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
如大班主题活动《葫芦兄弟》,这个主题中包括了多个不同领域的活动:欣赏童话剧、欣赏葫芦娃的艺术形象、创编葫芦兄弟的故事、讨论童话剧剧情、角色报名、了解评委的工作、葫芦娃角色竞选、制作舞台场景及道具、欣赏各类门票、设计请柬、制作张贴海报、创编集体舞。
三、不断发展
园本课程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逐步完善。因此,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会留有教师自主创造的空间,关注幼儿本身、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有价值的活动内容,让我园的课程体现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设计——实践——反思——修整——再实践是我们构建园本课程的方法。
(7)幼儿园自设重点项园本课程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