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思想
A.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来技术四年级自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B. 信息技术课上如何评价作品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现行的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改进现有的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 评价准则 评价方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主要任务, 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抛弃非此即彼的机械评判方式,尝试更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
一、 丰富评价内容
传统的评价只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例如,以前听说很多教师以学生能否通过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导致许多学生只重视等级考,认为只要考试前补一补、冲一冲就行了。其实任何一种考试都有它的优缺点,或多或少存在着侧重点、偏面性,由于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与练习,致使双基学习的不扎实,同时滋生了侥幸心理。新课程下评价改革的根本标志是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即不仅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弱化传统评价方式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 改变评价准则
传统的评价标准非常单一,部分学生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学习代价,但因学习结果不符合标准答案不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长此以住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生活在“自己不行”的阴影中,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教师的“标准答案”还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棱”无“角”的学生随处可见,“录音机”一般的学生比比皆是,这样的学生如何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学生的遗传基因先天条件、所处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等都是不相同的。对于同一个教师的授课,接受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如果对于所有学生要制定一个绝对的标准是很困难的。经常造成水平较好的学生不能突出表现自己,而水平较差的学生往往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我的做法是制定一个相对的标准,那就是“你是否努力了?”。“你是合格的,你是不合格的”对老师而言只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次评价,但对于学生,他们不是这么认为,往往把这个评价做为了自己最终的评价,容易造成学生的自卑。而是否努力是要根据某学生以往的表现进行评价,重视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如果说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一种阶段性的评价,那么“你是否努力了?”的评价方式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这种评价方式不歧视每一位学生,对于每位有所进步的学生都能得到满意的评价。而它另一个优点是改正学生对于失败原因的总结。学生往往把错误归咎于外因“老师看我不顺眼”或“这次测试太难了”,而很少会在自己身上找内因:“我是不是真的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三、 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个别评价、公开评价、展览评价
个别评价指教师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进步或不足时,通过语言、表情、眼神、手式、邮件或短信等方式,把对某个学生的评价信息传递给他本人,以便在不影响全班学习氛围的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评价,起到及时的肯定或矫正作用。公开评价多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观点后,或小组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后,教师即时用口头表达方式,当众对学生或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为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公开评价轻易不否定学生,多采取肯定和鼓励性的语言。展览评价指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学科需上机实践的特点,通过网络教学软件,请个别有能力的学生将某个教学内容或课堂练习的操作过程展示给全班学生,从而使参与展示的学生从中受到肯定和表彰,激励他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其他同学通过看展示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有效评价、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 改革和完善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机制
目前,不少教师以为评价就是考试或测验。事实上,评价与考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指导思想上,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或建议,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不只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主体上,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可以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等;在对象和范围上,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信息技术课教学同其它中小学课程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更具有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合作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以上几方面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评价方式,供参考:
(一)答辩评价
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论文,可以是几个学生为一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二)操作评价
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如基本技术信息技术、综合性信息技术、设计型信息技术和研究性信息技术等)操作,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编排工艺的能力;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保证信息技术数据的精度、速度;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敢干、勇于创新等等。
(三)文件夹评价
借览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针对学生参加信息技术课的表现、体验及取得的活动成果所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的检验,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如知识水平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增强等),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变化。为此,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并进一步制作成个人和课题组的网上学习主页(包括学习计划、学年论文、学习体会、读书笔记、调查报告、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动画和资料库等),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文件夹”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逐渐将有关作品放入个人学习主页中,并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更新。而且,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制作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文件夹。学生在创建文件夹的过程中,要挑选、提炼、评价自己的工作样本,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积极地思考、评价他们自身的学习历史,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信息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总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宽松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3-9.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3]郭振,周红娟.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2-24.
转载请与本文作者联系,注明本站地址及页面!
上一篇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置——下一篇文章:宗璞先生作品《西征记》读书报告 »
C. 小学技术课单元计划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三年级共三个教学班,每班学生都有70多人,机房只有电脑30台,呈现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教学中只能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两至三人一台电脑。三年级学生接触《微机》这门课程时间不长,由于学生对微机的认识大多数来自生活的感性认识,了解微机的用途是打游戏、上网等感性认识,对于微机的基础知识根本不了解,但多数同学由于认为其能打游戏的功能,因此对“微机”还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还比较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其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编版,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和计算机的软件,让电脑开始工作---开机和关机,认识windows视窗的组成等内容。三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及其组成,能够正确地开机和关机,能够输入汉字等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开机、关机,认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成,认识windows窗口的组成。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六、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七、课时安排:
周次 起始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2.8-2.10
2 2.13-2.17 缤纷的信息技术王国 1
3 2.20-2.24 鼠标一点真奇妙 1
4 2.27-3.2 小鼠标本领大 1
5 3.5-3.9 键盘大阅兵 1
6 3.12-3.16 弹指神功 1
7 3.19-3.23 字母宝宝秀 1
8 3.26-3.30 小小键用处大 1
9 4.2-4.6(清明节) 输入文字 1
10 4.9-4.13 提速秘诀 1
11 4.16-4.20 心情日记 1
12 4.23-4.27 说说心里话 1
13 4.30-5.4(劳动节) 电脑好管家 1
14 5.7-5.11 文件的魔法 1
15 5.14-5.18 网络大世界 1
16 5.21-5.25 到网上学习 1
17 5.28-6.1 快乐的网上漫游 1
18 6.4-6.8 复习
19 6.11-6.15 检测
20 6.18-6.22 检测
D.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物质和能量同为构成人类社会资;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三、教学方法的探讨;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1、合适的课堂导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2、游戏入门,自觉学习;例如学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物质和能量同为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通过对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认为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要逐步加强,他们的探索精神更要不断培养,这些教育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循环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又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家里很少有计算机,而我们这两年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口和桌面介绍等。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合适的课堂导入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喜欢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等,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讲Word97文档修饰时,不是直接讲课本的内容,而是先做好一张贺卡,并说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这时学生都很好奇,接下来我讲述了这张贺卡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如何制作这张贺卡兴趣很高,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学生既学习了贺卡的制作,又掌握了教学内容。
2、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3、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任何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
下面的Excel题目没有明确地说明要用到筛选,而事实上它是将筛选和填充相结合的题目。这个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筛选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要求: 85以上评价为“优秀”,60以下为“差”
讲了排序的一般操作及注意事项之后,在上机时我对学生给出了如下任务,学生按成绩总分排序,再排名次,最后还要重新排成原来的顺序。关键就在最后一个要求,激发学生去思考:给予适当的奖励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出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肯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
要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应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上课的时候离不开计算机。有了计算机又出现的新矛盾——“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永远要比对老师的兴趣要高”。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成了最大课题,如果这个课题解决不好,也谈不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了。
对于课堂管理,改善课堂管理的第一点就是——“老师首先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其次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一个星期一节课,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尽量不要把一些随堂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再次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给出难易不同的任务。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现象,上机任务即要考虑到基础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同学有挑战性,笔者认为,任务的给出在确保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完成的前提下,出几道思考题,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学生们在上机的过程中就没有其他心思去做与学科学习无关的事情。
信息技术教师还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精湛自己的专业技能,讲解时能深入浅出,内容上能精彩丰富,形式上能多样生动,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拜。除了掌握好自身专业技能外还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将知识融会贯通,把课上活,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配合,就无须考虑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及时控制好课堂局面,才能便于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不用担心课堂失控,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
效性,才能更好的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E. 初中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初中信息技来术的指导思想是:源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