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看法
A.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
这门课从"自然"发展到今天的“科学”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标准专“一切为了每属个学生的发展”的标志,是时代的产物。人力资源强国的今日,提高全民素质,从基础教育开始,科学能够唤醒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刺激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也是科学知识普及的开始,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个体的整体素质水平。
个人体会,纯手打。请指教。
B.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就是能够快速提升孩子们对科学领域的了解和知识。
C. 如何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该学科的名称从“自然常识”到“科学”,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往的“自然”学科主要以让学生学习与周围自然现象有关的知识为主,包括相关的技能,学习的兴趣,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情感。现代科学教育则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以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最能反映出学科的这一变化趋势。
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又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因此,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这就是科学启蒙的含义。
D. 在小学,学习科学的意义是什么。
1、首先,小学科学课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
2、其次,小学科学课可以促进师生交流,促进学生交往。科学课中涉及到很多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组成小组互相配合,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解答问题,这也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
3、最后,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例如,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小学生可以丰富词汇的储备,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等学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再如,科学课中所提倡的逻辑和因果关系,也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课程。
(4)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看法扩展阅读:
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这是自2001年颁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6年后,正式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周都将上至少一节科学课。同时,小学阶段科学课时总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扩充,具体变化和效果还有待新版课程标准深入实施后一探究竟。
E. 浅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F. 小学科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就科学学科而言,如何准确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却是一个崭新问题。以前的大纲把目标分解为三大块,即知识、能力与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方面。而通常,教师是首先考虑如何达成知识目标,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兼顾能力和科学精神等内容。这样,过去的自然课就总会在课的结尾形成一些结论性的知识,最终为评价教师的教与学,评价学生的优与劣作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在定位目标时,首先强调科学探究。什么是科学探究呢?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基本的,那就是科学探究首先应该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几个基本环节,并且在全过程中都强调如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课程目标就与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如果还是抱着首先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结论的想法不变,就肯定会与新的要求背道而驰。我以前在上课时,程序井井有条,学生按部就班,最后的结论也无可非议,但就是拿科学探究的尺子来衡量时,漏洞百出。因为学生学习了这一节课,可能对什么是科学探究,怎样去探究一问三不知。在执行科学探究的目标时,机械地理解,模式化的实施,使课堂显得十分呆板。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而不被众多表面现象所干扰,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新课程标准的表面与核心的不同,以及反映在教学目标上的基本定位的变化。我认为,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应努力解决好以下个问题:切实解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问题。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我们教师必须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多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从操作的角度讲,主要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提供条件或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反复演练他们的科学技能,不断积累他们的科学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念。
G. 怎样评价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标准》中对评价环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科学课内的评价要从容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到现在的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形式上,也要从单一的评价主体发展到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将更趋全面、合理;评价方法将更加灵活、多样。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的应试观念影响,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还是注重对最终的结果加以评判,以得失成败论英雄,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的信息,而回避一些对结论虽然看似无效,实则恰恰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如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学习态度、方法等等,结果造成了评价问题中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H. 如何对小学科学课进行评价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非易事,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及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程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定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发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头发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另外还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废旧电池的回收等等,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学生的思维。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讨论。在老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通过三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凳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是想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假设,并在假设的过程中发现: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我们再用两张同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重复上面的实验”是一个拓展活动,同样说明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证据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从可靠信息源那里获取用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数据及资料的活动。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的,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2、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动脑筋思考。3、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4、在教学中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交流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何改进探究方法。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四、注重探究方法和过程的评价,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在科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认识的自然事物,探究科学奥秘充满兴趣,踊跃地提出探究的问题;对探究的问题积极的动脑筋、想法。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在研讨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与不同的意见进行争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参与各项探究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探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学困生的问题,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