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
⑴ 试论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走进创新课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传授知识与解惑,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一些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特别对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科来说,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动力,它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对学生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当然,课堂教学也为课外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所以说,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常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在课堂上仅做几个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同学们感到化学难学,要背的东西太多,枯燥无味。我在实验教学中很重视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展了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在开学初就指导学生做了许多趣味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等,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他们立马就感觉到学化学很好玩,很感兴趣。课外实验活动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其知识领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与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全体学生参加的活动,可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如:观察蜡烛的燃烧,测定石蜡的组成,用食醋除去水垢,铁钉生锈,白酒浸泡中草药,等等。还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上措施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学有动力。这样他们就越学越主动,同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理念决定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均处在课程中,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建者,他们共同参与积极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四、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1、兴趣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2、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3、信息化教学策略。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探究性教学策略。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⑵ 如何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2
一、走进新课程,必须以情育生 情感态度指的是兴趣和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学习还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他们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好知识的信心。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二、走进新课程,教师应提前备好课 其次,教师应解读并超越教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研、解读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再次,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它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 ,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三、走进新课程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 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把握新课程理念,要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解决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时,既要把握新课程要求,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更新化学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化学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使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⑶ 浅谈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高中新课改:(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高校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1 化学教师树立新课改意识和新的教育观念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领会改革意图,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和旧教材比较,了解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先学习两个必修模块,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以后其它选修模块的学习作铺垫。必修课程阶段,为学生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满足了所有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需的基本科学素养,同时必修阶段为学生储备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知识,为选修阶段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说必修模块追求的是广度,那么选修模块追求的就是深度,选修模块培养的是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教师还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现今高中化学课程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
2 化学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并要实施新教学方法
(1)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以往的化学课中,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学术的权威,按部就班的把知识传授给学术。现今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学习的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建立平等、健康的新型师生关系,始终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主题。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上“不要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的潜力,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潜力,为同学们安排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机会。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关注其身心发展,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教学行为的转变: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内容有些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也不知道的。为了适应教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同时,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学科间融合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应当多听听别的学科的教学,了解别的学科的教学模式。抓紧课堂40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需要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很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课堂上不再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我们的老师上课要改变老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二段模式:①问题与情境:老师在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现在汽车尾气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②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尤其要重视课本上的活动探究。
总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认同不认同,高中的新课改时代已然来到,我们便无法选择回头,只有在不断的学习、模仿、总结、探索中前行了。毕竟,新课改是一个持久的、需要作出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思想和精神准备的不光是校长、老师、学生,还有我们每一个家长。
⑷ 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的特点,本着“适应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则来选择。我们认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应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基调,以学生主动和有效学习的学习策略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注意引导、促进学习主体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阐释。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引入概念。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原有知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我们知道,酸的水溶液呈酸性,碱的水溶液呈碱性,那么,盐的水溶液呈什么性?”此时不必评论学生的判断,而是设计一个学生实验,测定纯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发现盐的水溶液也有酸碱性,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而进入了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
(二)建立概念。当学生的思路被教师引入矛盾之中时,思维高度活跃,急于寻求答案,但是受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此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套事先设计好的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思考题,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例如,当学生寻求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为学生提示思维的方向,从而减少思维的盲目性。(1)醋酸钠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溶液中有哪些电离过程?(2)它们能否结合成难电离物质?(3)离子相互作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4)最终会引起溶液中CH+与CoH一如何变化?学生通过对这组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初步形成盐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要注意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一)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关键字词规定着概念的内涵及使用范围。学生只有对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弄清楚了,才会对所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导电"和“化合物”等关键字词,即可勾勒出电解质概念的特征信息,学生通过辨别、提取和概括,即可将“能导电的单质”(如金属单质)、“溶于水形成另一种化合物溶液的物质”(如S02,CO2,Cl2等)之类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有助于学生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的记忆这些特征,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变式训练。在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来帮助学习者辩明概念的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变式,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这可以促进他们对概念的灵活应用。具体说,变式训练就是从多个侧面将概念的关键特征设计成问题,要求学习者仔细辨别。例如,对强弱电解质概念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比较学习:对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等体积的盐酸、醋酸两种电解质溶液比较(1)溶液中CH+大小;(2)溶液的pH大小;(3)与Zn反应的平均速率大小;(4)溶液导电能力大小:(5)稀释相同倍数后CH+的变化大小;(6)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通过以上变式练习讨论,使学生从各方面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内涵的认识更精确,形成的认知结构更清晰稳定。
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概念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但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概念的系统和概念发展的脉络,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引导他们改造、丰富和完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概念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精确。
(一)丰富和发展对有关概念的认识。随着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认知过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发现自己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知识的积累丰富了学生对原有概念的感性认识,使概念的外延扩展。例如,初中学生在刚学完“元素”这一概念时,只知道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对“类"字理解是肤浅的,进而学了“离子"概念,了解离子也包含在元素概念之内,具有类属关系,当学了“同位素”概念之后,又明白了同一元素中还可能存在不同种的原子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后续知识来丰富和发展概念,学生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⑸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包括两本必修(必修1和必修2)、六本选修(选修1为化内学与生活,选修2为化学与技容术,选修3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为实验化学)。必修1主要为物质的量、实验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分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必修2主要是物质结构和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基础、资源的利用等基础知识。必修面向所有学生,较为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集中在必修1中的两章,不像老教材那么系统,重点是通过必要的反应理解一些基础理论。
选修4包括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速率与化学平衡(介绍平衡常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电化学基础等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⑹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从师生的健康安全出发,解决师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使幼儿园小朋友有一个内健康的体魄,且容能快乐的成长,我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重视饮食、消防、卫生、人身安全工作,为了确保小朋友的生命安全,保证饮食卫生质量,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发生。我们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事,认真落实饮食卫生安全条例。不断提高饮食质量,让领导、家长、教师放心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我们特别制定了适合小朋友饮食的套餐,不断补充小朋友所需营养素。在西溪花园幼儿园工作期间,使我更加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做到真正解决师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工作人员用心,小朋友吃的欢心,教师工作安心,家长上班放心
⑺ 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有哪些特点不同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你好
参考教育部颁布的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谢谢采纳
⑻ 化学教师怎样才能走进新课程
一、不拘一格、富有变化的课堂模式
高中生对教师主讲、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比较厌恶与反感,因为这一模式是单方面的、强制性的,剥夺了其自主活动机会,必须跟着教师思路走,没有创造、质疑与探索的空间,老师好似留声机,自己好比储存器,无法张扬个性,难以发挥生命主体作用,学生们的创造性也因此被扼杀了。同时,在化学教学中,灌输式教学只是以固定模式传递知识,原本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也变得黯然失色,枯燥而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如此,学生又怎会喜欢化学学习,又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所以,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拘一格,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尽量采取形式新颖、富有变化、互动对话的教学模式,如实验探究、课堂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如教学“氯碱生产”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选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比如学生讨论交流:建立一个食盐水电解工场需要思考哪些问题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学生会得出如下问题:选取厂址、政策是否支持、考虑环保问题、劳动力来源等等。创设情境:假设你们构建玉环氯胺厂时遭遇上述种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扮演不同角色,比如工厂总经理、工厂法律顾问、工厂技术科长或营销科长等,由不同角度出发,提出解决之策:
1.建厂对当地环境有所影响,当地居民可能会出现抵制情绪,请问有哪些应对策略?
2.近期市场对聚氯乙烯的需求不高,对生产的氯气又该怎样处理呢?
3.如果出现“民工荒”现象,对建厂又有何影响呢?
通过这些活动,课堂学习更充满趣味,也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习过程,促进了个性化的意义构建,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若要振奋学生情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除了利用教学语言之外,还需要辅助以其他多样意趣的手段,优化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推进认知活动。
首先,妙趣横生的小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关的现象新奇、变化明快的演示实验,再设置悬念,引发认知矛盾或冲突,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则会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其次,有趣的化学故事。如教学《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分析“氯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故事,引导同学们结合故事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另外,生动形象的网络技术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等网络技术,完美融合了图文、视频、声画,兼容传输与传入,真实而自然,可为教学增添趣味,唤醒学生思维与情感。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而灵活地引入网络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如模拟微观世界,直观感受知识结构。比如分析“晶体结构”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多种晶体图片,动画演示几种立方晶体的结构、熔点、硬度等等,给学生直观感受;又如一些用常规方法无法实现的化学实验、化学反应等,也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五彩斑斓,学习热情自然上升,也突破了知识难点,增强了教学效率。
三、幽默风趣、生动精练的教学语言
化学课堂是化学教学的主要阵地与渠道,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让化学知识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有趣生动。其中,语言艺术是教学灵魂所在,其他的教学艺术需要以语言艺术为基础。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由教学语言进行思考,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掘一些课堂笑点以及闪光点,使教学语言更幽默风趣、生动精练,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听觉享受,活跃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如对于教学难点重点,教师反复推敲,抓住关键字词,一语中的,让学生发掘知识本质,加深理解;在解题指导时,运用启发性语言,点拨学生思路,促使学生自主探寻解题方法,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该怎样解答;为了让化学讲课更有趣、更活泼生动,教师可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灵活穿插一些形象性、幽默性语言,寓知识教学于多样情趣中,增强教学感染力;或者在平实的话语中增加一定的幽默元素,让化学知识变得更有味道,快速吸引学生,使其有欲罢不能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条件之一就是让趣味走入课堂,借助多样手段与策略打造充满趣味与活力的化学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⑼ 简要说明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特点
科学素养的提出是本次改革最大特点,具体包括宏微结合,变化守恒模型认版知,科学权探究,科学精神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