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内容举例
Ⅰ 幼儿园课程设置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课程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一、健康领域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证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四、科学领域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研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艺术领域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Ⅱ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简介
在本教材中,编者首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幼儿园课回程的定义、理念、答特点、价值取向与四大要素等内容;接着,介绍了一些东、西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流派,包括中外近现代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早期教育方案;此外,本书还深入幼儿园课程实践层面,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然后,具体对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教育进行了课程实践方面的简要介绍;最后,结合目前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现状,论述了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主题。
Ⅲ 幼儿教师课程的内容有哪些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而目标的达成又离不开内容,没有课程内容,目标也无法实现。 (一)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来选择和确定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反映了社会对幼儿发展的期望,也反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及规律、特点,因此,幼儿课程的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同时还要有利于他们朝着社会的期望发展。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选择哪些内容才有可能满足幼儿这几方面的发展需要呢?显然,单纯地依赖一两个内容领域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但要把人类所有的文化积累都纳入内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使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如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Ⅳ 幼儿园课程内容有哪些
幼儿园课程有两种分类方式
1 是主题网络课程,一个月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多元智能,
2 是五大领域教学,即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
Ⅳ 幼儿园课程评价类型包含哪些,举例简要说明
幼儿园课程评价类型与方法
1.类型
目前经常使用的课程评价类型有:
按评价的参照点来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发展评价。相对评价是根据儿童在集体里占据的相对位置进行评价;绝对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达成度来进行评价;个人发展评价是评价该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前后比较,掌握其进步的情况。
按评价的功能来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就是确定儿童在接受教育前的“准备程度”;形成性评价是确定儿童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确定教学任务实现程度;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一个阶段之后进行评价,评定达到的程度。以上评价方式各有利弊,应配合使用,取长补短。
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当今课程评价发展的一个趋势。评价中实施多元主体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这是没有争议的。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和教育的促进者,也应当参与课程的评价,而儿童作为课程系统的三大主体之一,也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因此也应当拥有课程决策和评价的权利,而且,儿童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过程,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兴趣和信心,促进其对今后的生活学习活动更加投入。因此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儿童自我评价要相结合。
2.评价方法
评价应该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应该根据评价目的与内容,综合采用观察、谈话、测验、作品分析、调查、档案分析等多种方法。
强化练习
【单选题】下面那一项不是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分的()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个人发展评价
答案:D。解析:按评价的功能来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Ⅵ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Ⅶ 举例说明幼儿园活动区课程有哪些指导策略
1、学习性区域: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 2、社会性区域: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3、运动性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给幼儿一定的场地和合适的运动器械,让其自由选择,促进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 二、区域设置的原则 1、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学习性区域是幼教领域教改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其今后的学习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往往受到幼儿教师的更多关注,但同时,社会性区域活动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仿真的小社会,设置一些孩子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角色区,把幼儿社会化技能练习融入在游戏中,比如尊老爱幼、遵守交通法规、谦让等,孩子从中体验到社会生活准则,尝试交往的多种方法,体验自主独立,对孩子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关注学习性区域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社会性区域的价值,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2、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的原则,以避免相互干扰。各区域之间通道畅通;活动区标志要明显;活动区布置要舒适温馨。 3、由于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纲要》对他们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的比例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基本的设置原则是:小班和中班上学期,侧重社会性区域活动,但同时也纳入一定的学习性区域;中班下学期和大班,侧重学习性区域活动,但也保留一定的社会性区域。对于运动性区域,其活动原则是:幼儿园统筹安排,自由选择。 4、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 因为有些主题内容确实难以在区域活动中体现,所以,可以尝试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的模式。一般来说,像数学区、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等,是班内的常设区域。其内容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 三、区域活动内容的来源 1、学习性区域——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下放。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而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区域活动因其是以操作摆弄的个别化学习为主的,不失为落实幼儿园课程的有利补充手段,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将学习性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主要体现在:学习区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如《有趣的磁铁》;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一周内自由选择完成。在区域的设置方面,由于立足点是“开放”,大前提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孩子可以在各个区域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探索,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使 幼儿个体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 1、 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性原则 层进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①首先,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出层次性,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拼板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拼图板,中班为较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最大,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 ②递进性的材料以幼儿剪纸为例,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会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 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区”,让孩子学习“喂食”,如果仅让孩子把不同的“食物”从一个碗中夹到另一个碗中,他们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失去练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做出多种动物的头像,并提供给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这样,孩子就可以饶有兴趣地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工具给小动物喂食,他们一边喂,一边还会跟小动物交谈呢。另外,对于孩子在美工区制作的头饰、纸偶、花边等,我们应把它们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自由表演,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 ①形式要丰富多样。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这就需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例如,在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安排超市购物、拔萝卜等多种内容,幼儿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目标,这样孩子们对数学区就会有新鲜感,始终充满兴趣。 ②功能多样。因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 ③品种多样。可以有成形玩具(现有的)、自然玩具(豆、米、贝壳等)以及自制玩具。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时可设置一定的障碍。如孩子需要4个圆形,却只提供给他们3个,另一个得自己想办法,这并不是准备不充分,而是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里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即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他是否真的没有能力解决,如果真如此,那么教师就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语言上的提示或物质上的支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
Ⅷ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选择哪些内容才有可能满足幼儿这几方面的发展需要呢?显然,单纯地依赖一两个内容领域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但要把人类所有的文化积累都纳入内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使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如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习范围,也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每一个学习范围或领域,既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共同的意义,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