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标准2011版
1. 急求小学德育课程计划
下面是一个计划 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为载体,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和谐德育”。
二、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学期的德育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一是要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成立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以及年级组为德育领导核心小组,保障德育工作领导作用。二是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说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本学期将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要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的开展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要开好班主任例会,每学期开展1-2次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推出一批优秀班主任。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从理论层次上提升班主任,促使他们科学管理班集体。
3、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加强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拿起表扬、赞美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4、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科德育功能。
深化以思品课为核心的德育教科研,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要抓好各级德育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力争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
5、抓好“三个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想方设法办好家长学校,并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要定期召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对部分学生建立家校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严禁出现学生逃学、厌学、进网吧等不正当现象。要充分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祖国的腾飞。要继续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通过教子有方经验交流、给家长的一封信、课堂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引导。
(二)、常规教育
1、德育工作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小公民教育”。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措施;落实“三制”:人人岗位责任制、卫生值日包干制、卫生天天检查评比制。坚持一日三查:查穿校服、戴校徽情况;查迟到早退情况。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要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2、抓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创建优良校风。以教导处、少先队管理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升国旗、卫生、纪律、两操、自行车排放、校门口值勤等常规方面的自觉意识,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使全体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坚持文明班级的评比制,常规检查反馈、督促、落实制,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3、抓好“班队”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队课。
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队活动内容,设计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主题队会每学期3-4次,并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项目。德育处要严格检查班队教案,期未进行总结评比。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
5、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配合“小公民教育”活动,在学校中掀起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热潮。配合学校的德育系列活动,做好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
6、抓好德育宣传阵地建设,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班会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同时,利用学校宣传画廊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突出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7、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掉队。
8、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思品课、班会课、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学期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9、探索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2、体育工作
(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目的,按质量,按课程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2)、做好学校体育器材并做好各种体育器材的登记、保管和使用管理工作,购买欠缺的体育器材。
(3)、坚持传统项目的训练,特别是抓好广播操、队列操日常训练。
(4)、3、认真落实“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日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值日生及值日教师每日做好督导工作。
(5)、迎合本学期田径运动会,选拔好队员,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组织训练,务求创出较好的成绩。
(6)、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学校田径队、排球队等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力争在区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卫生工作
(1)、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监管力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校卫生监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督促学校整改,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学校群体性传染疾病的发生。
(2)、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通过开展培训及检查指导,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提高广大青少年学校体质健康水平。
(3)、抓好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督促学校按规定落实常见病及传染病防治教育、防艾教育、血防教育、人口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开设。
(4)、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教育好学生用眼卫生,降低学生近视率。
4、艺术工作
(1)、以培养合格毕业生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艺体学科考核。
(2)、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做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好各类艺体竞赛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艺体特长和竞技水平。
(3)、扎实地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艺术课堂教学改革,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法与学法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组织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5、国防教育和交通安全工作
(1)、加强国防教育,开设好国防教育课,保证课时,教学质量。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国防知识普及活动。
三、具体时间安排:
三月份:
1、开展对流感、水痘等的预防宣传工作;
2、加强对学生用眼卫生,眼保健操的检查督促工作;
3、整理健康心理档案资料;
4、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文明公民”自制手抄报活动;
5、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救自护训练教育演习”活动;
6、开展“学习雷锋义务奉献 竹青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全校各班召开“小公民教育”主题班(团)队会;
2、结合世界地球日开展“绿色旋律”主题活动;
3、组织校内“千童之声”合唱比赛;
4、做好春季厕所、环境卫生、四害消杀工作。
五月份:
1、参加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
2、参加全区“千童之声”合唱比赛。
六月份:
1、加强对夏季常见病的预防宣传工作,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参加“文明小品”表演赛活动;
3、开展校内“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活动;
4、学校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七月、八月份:
开展假期“走进社区”实践活动。
九月份:
1、开展校内“人人讲红军故事”比赛;
2、整理健康心理档案资料;
3、参加全区中小学生“四球”赛。
十月份:
1、参加“守则”、“规范”、“养成教育”成果汇报演出;
2、开展校内“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参加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2、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公民”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进行德育工作总结;
2、整理材料,迎接目标管理检查。
2. 如何理解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我的徤康成长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们的学校生活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五、我们的国家
六、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四部分 实施意见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综合性 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 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开放性 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二、课程基本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坏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3.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新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段话首先给课程定位,它开设的学段是中高年级,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之上,并与6-9年级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科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两部分,一是总目标,二是分目标。
《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分目标有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 2、能力 3、知识
从以上的分目标看出,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两课的共同点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
三、课程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现在课程设置是把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把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这样做就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社会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也是两门课程标准共同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另外要注意,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要高于生活,所设置的内容要从儿童生活中提取。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为课程基础,尊重儿童的生活。尊重儿童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但是,尊重儿童也决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而是需要通过正确引导而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理解、对自我的合理把握。为此,课程所追求的不仅是针对性、有效性,而且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当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他们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也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当一个儿童遭遇到生活中某个事件、某个人时,他不仅在感知认知:这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什么人?同时也会产生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随之而萌发响应的情意、态度,然后是一定的行为。
5、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也不排斥接受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应当相互渗透,面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做出合理选择。
五、实施建议
按照课时安排,《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每周两课时,已经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谓的“副科”了。并且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要上好这门课程,应该要树立以下新的观念:
1、教材观。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教材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教师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3、学生观。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
4、教学观。教与学的新观念是:首先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学术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第三,教学要有开放性和活动性。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学生身边的事物都是学习的资源。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好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新的教学观念,新就新在,不是为了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
小学品德新课堂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确立教学课题、进行学情分析、教材课题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要点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是新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它是由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前后步骤或顺序的各个主要活动环节构成的。也称教学程序。一般情况分为导入、新授、总结、拓展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具有一定程序安排的活动内容。从总体上说,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必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一要教学过程活动化。(即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把过去那种讲解提问式教学,灵活的设计为学生的多种活动。)二要学习方式多样化。(即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要过程设计粗线条化。(这里所说的粗线条,不是指环节语言笼统、简单,而是环节语言要抓关键、抓重点,严格遵循新课堂教学课例提倡或强调的 “大环节要清,小环节要精”。 )
每个课例的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要完整,思路清晰,概括到位。做到了一方面以儿童为主体,以各种活动为媒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将儿童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同事件进行综合,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充分体现出品德课程的综合性。
4. 2011思品课程标准德育性质是什么
撒的
5.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课程标准将
B、 C具体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突出能力培养
创新课程内容
对小学低、中年级适当回减少了写字量,答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容量控制力争实现减负
6.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较旧课程标准有哪些利弊
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修改有三个关键点:1、减负。主要体现为新课标降低了会写汉字的要求,增加了背诵的篇目。2、创新。3、德育。
7. 求小学德育课的详细教案,好的追加50.谢谢!!!
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为载体,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和谐德育”。
二、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学期的德育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一是要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成立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以及年级组为德育领导核心小组,保障德育工作领导作用。二是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说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本学期将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要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的开展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要开好班主任例会,每学期开展1-2次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推出一批优秀班主任。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从理论层次上提升班主任,促使他们科学管理班集体。
3、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加强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拿起表扬、赞美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4、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科德育功能。
深化以思品课为核心的德育教科研,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要抓好各级德育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力争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
5、抓好“三个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想方设法办好家长学校,并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要定期召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对部分学生建立家校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严禁出现学生逃学、厌学、进网吧等不正当现象。要充分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祖国的腾飞。要继续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通过教子有方经验交流、给家长的一封信、课堂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引导。
(二)、常规教育
1、德育工作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小公民教育”。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措施;落实“三制”:人人岗位责任制、卫生值日包干制、卫生天天检查评比制。坚持一日三查:查穿校服、戴校徽情况;查迟到早退情况。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要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2、抓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创建优良校风。以教导处、少先队管理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升国旗、卫生、纪律、两操、自行车排放、校门口值勤等常规方面的自觉意识,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使全体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坚持文明班级的评比制,常规检查反馈、督促、落实制,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3、抓好“班队”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队课。
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队活动内容,设计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主题队会每学期3-4次,并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项目。德育处要严格检查班队教案,期未进行总结评比。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
5、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配合“小公民教育”活动,在学校中掀起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热潮。配合学校的德育系列活动,做好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
6、抓好德育宣传阵地建设,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班会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同时,利用学校宣传画廊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突出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7、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掉队。
8、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思品课、班会课、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学期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9、探索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2、体育工作
(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目的,按质量,按课程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2)、做好学校体育器材并做好各种体育器材的登记、保管和使用管理工作,购买欠缺的体育器材。
(3)、坚持传统项目的训练,特别是抓好广播操、队列操日常训练。
(4)、3、认真落实“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日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值日生及值日教师每日做好督导工作。
(5)、迎合本学期田径运动会,选拔好队员,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组织训练,务求创出较好的成绩。
(6)、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学校田径队、排球队等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力争在区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卫生工作
(1)、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监管力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校卫生监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督促学校整改,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学校群体性传染疾病的发生。
(2)、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通过开展培训及检查指导,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提高广大青少年学校体质健康水平。
(3)、抓好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督促学校按规定落实常见病及传染病防治教育、防艾教育、血防教育、人口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开设。
(4)、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教育好学生用眼卫生,降低学生近视率。
4、艺术工作
(1)、以培养合格毕业生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艺体学科考核。
(2)、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做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好各类艺体竞赛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艺体特长和竞技水平。
(3)、扎实地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艺术课堂教学改革,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法与学法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组织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5、国防教育和交通安全工作
(1)、加强国防教育,开设好国防教育课,保证课时,教学质量。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国防知识普及活动。
三、具体时间安排:
三月份:
1、开展对流感、水痘等的预防宣传工作;
2、加强对学生用眼卫生,眼保健操的检查督促工作;
3、整理健康心理档案资料;
4、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文明公民”自制手抄报活动;
5、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救自护训练教育演习”活动;
6、开展“学习雷锋义务奉献 竹青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全校各班召开“小公民教育”主题班(团)队会;
2、结合世界地球日开展“绿色旋律”主题活动;
3、组织校内“千童之声”合唱比赛;
4、做好春季厕所、环境卫生、四害消杀工作。
五月份:
1、参加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
2、参加全区“千童之声”合唱比赛。
六月份:
1、加强对夏季常见病的预防宣传工作,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参加“文明小品”表演赛活动;
3、开展校内“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活动;
4、学校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七月、八月份:
开展假期“走进社区”实践活动。
九月份:
1、开展校内“人人讲红军故事”比赛;
2、整理健康心理档案资料;
3、参加全区中小学生“四球”赛。
十月份:
1、参加“守则”、“规范”、“养成教育”成果汇报演出;
2、开展校内“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参加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2、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公民”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进行德育工作总结;
2、整理材料,迎接目标管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