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幼儿园课程编制难点

幼儿园课程编制难点

发布时间: 2021-03-08 10:38:45

Ⅰ 怎样编制合理的幼儿园课程方案

首先要根据你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研发,例如,孩子男孩比较多,可以开发好动的课程,女孩比较多可以开发可爱好玩的,都是需要研发课程的。 http://p.qiao..com//im/index?siteid=7421085&ucid=11158398

Ⅱ 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和建议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构、生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课程运作的‘终点’,又是它继续发展的起点,

Ⅲ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字的音节是[jīng]
精的解释
[jīng]
1.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
2.
细密的,与“粗”相对:~密。~细。~确。~制。~读。~选。~心。~研。~雕细镂。

Ⅳ 幼儿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方面

1、追随新编教材,常换常新,教师无所适从。一个幼儿园往往同时用好几套教材,教材经常更换,教师也跟着教材团团转。如此下来,教师只能永远跟着教材走,而不能真正领悟到教材所蕴含的课程实质。

2、幼儿园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以往的分科教学,在活动中只需要完成该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即可,但综合性课程推广以来,课程目标要从多个维度去实现,因此其难度也就有所加大,需要教师具有综合的素养和能力。习惯于分科教学的老师在开展综合性课程时,容易将不同领域的内容生拼硬凑在一起,从而失去整合的意义。

3、课程实施者即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影响超过了儿童。老师对课程具有绝对的掌控权,教师往往决定着孩子学什么玩什么,在课程方面,孩子很少有自主权。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多元化自主化,强调课程应当以儿童为中心,以满足儿童的目的为需要。

4、教学与游戏之间的矛盾加剧。在教育理念上,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认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应该是游戏。然而,一些教师在操作层面上泛化了游戏,将由教师发起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都称作为游戏,模糊了儿童自己生成的活动与教师预设的活动之间的界限,结果使“儿童游戏”变成了“游戏儿童”,这样不仅难以获得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也难以获得教学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

5、过于追求园本课程的开发,盲目跟风,园本课程的质量与水平得不到保障。幼儿园作为课程的实施场所,对于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合幼儿的具有最好的发言权,然而这并不代表每个幼儿园都具备开发园本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一味追求开发新课程,可能会使园本课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尽管近年来幼儿园师资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开发课程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即使是水平较高的教师和园长,也不能轻易开发和把握好课程

6、课程评价依然重结果轻过程。

虽然新课改认为课程评价应该一改过去的终结性评价,多进行过程性评价,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们还是更多的去关注教育目标的完成度,如孩子是不是已经掌握了5以内的点数,是不是能够完整地说出一段故事,是不是能够连续拍10个球等,而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其实,在幼儿教育中,只要孩子与以前相比有所进步,我们就应该予以鼓励,不应该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孩子,对孩子的评价也应该以过程性的评价为主,鼓励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Ⅳ 幼儿教学难点写什么

教学部分 语言:诗歌《生日》 目标;(1)感受诗歌中表现家的温馨氛围。 (2)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认读重点字词:生日 喜洋洋 《什么样的路》 目标:喜欢书写,能手眼协调的运笔。 《什么车》 目标:喜欢问答儿歌的形式,愿意学习仿编,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车辆。 数学:《看电影》 目标:学习5以内的序数,并能在生活和游戏中找到序数所表示的位置。 《自制棋》 目标:复习10以内的序数,能够熟练地正数和倒数,体验自制棋的乐趣。 《平行四边形》(二) 目标:(1)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生活中找到含有平行四边形的物品。 (2)发展动手能力。 (3)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社会:《有用的纸》(二) 目标:能用纸进行学习和游戏。 科学:《车的秘密》 目标:初步了解汽车的外形和结构。 艺术:《下蛋啰》(音乐) 目标:感受音乐中不同音值并做动作,随音乐改变动作的速度、难度。 《快乐折纸》(美工) 目标: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习看图折纸。 英语:新单词学习 6 o’clock、7 o’clock、8 o’clock、9 o’clock、 10 o’clock、11 o’clock、12 o’clock。

Ⅵ 幼儿园课程设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需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Ⅶ 幼儿园教材如何选择课程怎样安排比较合理

什么是课程?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把课程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课程表” ①。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1卷)把课程解释成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②o我国学者钟启泉在2003年出版的专著《现代课程...论(新版)》中指出,“传统的课程是分别以各自学校的所有年级的各科时间表的形式表现的。但是,现在所用的‘课程’这个词,不但指这种外部轮廓,指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划分与构成,而且还包括了计划化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乃至评价在内,其范围大大扩充了”。 可见,课程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既包括教学内容,又包括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了解课程的涵义及其变迁对于我们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是十分有益的。 一、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一)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即: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它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其基本立足点,反对“形式训练说”严重脱离社会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确定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就这一价值定位而言,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工具主义知识观。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问题解决的正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四个问题。 泰勒建立的目标模式被不断的修正和改造。惠勒对泰勒模式的课程编制程序的排列方式予以改造,将直线型的目标模式改为圆环型的目标模式,即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内容——组织、统合学习经验与内容——评价——调整目标、确定新一轮目标。 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也正是目标模式的这种特征,会使依据目标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由此而产生很多弊病: 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规律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还认识甚少,特别是儿童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预知性。 2、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确定,课程就会自然地强调那些可以用儿童行为明确识别的方面,而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按行为目标的方式确定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被分解成了各个独立的部分,这种将儿童的学习经验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这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的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是建立在与目标模式完全不同的教育观、知识观以及方法论原理的基础之上的。 斯坦豪斯反对目标模式的工具主义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倡导一种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的,旨在培养儿童智慧、教养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 斯坦豪斯认为,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增进人的自由及创造力,而教育的重要机制在于引导人们探索知识。他认为技能、信息与知识不同,它们是工具性的东西,是在某些知识背景中学到的,对这些浅表层的东西的掌握可以单纯依靠讲授加以完成。 过程模式吸收了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斯坦豪斯并没有绝对地反对目标,但是,他所提出的过程模式的目标与目标模式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宽泛的目标; 第二,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三,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依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 从幼儿园课程编制的角度评价过程模式,能够从该模式的长处和不足中发现很多与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改革有关联的启示。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2、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学者认为,教育是一个演进过程,课程目标反映的应是此过程的方向的性质,而不是此过程某些阶段或外部东西的性质。生成性目标反映的是前者,它反映的是儿童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反映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生成性目标取向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中发展到了极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就认为,凡是可以教的东西,相对而言都是无用的,对人的行为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而真正能够影响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课程要为儿童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的学习经验,应强调儿童个人的生长、个性的完善,而不是关注如何界定和测量课程本身。 3、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多被运用于艺术领域中,它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及反应的多元性。 表现性目标的目的:艾斯纳认为,只要儿童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在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和所学得到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因此,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 表现性目标和教学性目标的关系:艾斯纳在阐述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关系时指出,教学性目标针对的是表现所必需的某种技能的发展,这些技能一旦得到,便可用于表现活动之中。 (二)课程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作用 各种课程目标取向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应该说,从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取向,再发展到表现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发展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但是,这并不是说,后者可以取代前者,每一种目标取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中,应兼容并蓄各种课程目标取向,以每种课程目标取向的长处,弥补他种课程目标取向的短处,为达成学前教育的目的服务。 行为目标适用的方面: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在幼儿园课程中,某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行为习惯的训练可以运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表述课程目标,期望通过课程的实施过程,全体儿童或大部分儿童都能够发生行为目标所规定的行为变化。对于一些非高智能性的认知活动、文化传递性质的活动以及养成性的习惯,等等,采用行为目标取向编制课程,往往能收到较为直接的、理想的效果。 应该看到,生成性目标或表现性目标创导者也并不主张完全取消行为目标,或者说都注意吸收行为目标中的合理成分,只是他们认为行为目标只能指向人的较低层面的教育要求,而不能反映高层次的教育要求。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1、课程内容即教材 将课程内容看作教材的取向,是与将课程内容看作为向儿童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系在一起的,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把其关

Ⅷ 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⑥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目标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确定,强调以课程目标是否落实来评价教育的质量。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园课程是预成的,幼儿学习的内容、任务环境等都是教师预定的,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几乎到了机械刻板的程度。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论家斯坦豪斯提出的,他认为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强调幼儿活动的过程。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