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怎么实施
1.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是幼儿园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幼儿园发展为本,以幼儿素质教育为目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建立在充分考虑幼儿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这也是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和评价依据。当前,一些幼儿园课程偏向传授认知技能,不断增加知识性课程,而减少了应有的游戏活动,同时也忽视了对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深入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
一、教师因素: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执行者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衡量标准是课程活动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执行者,在幼儿课程实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实现等多个环节的重要联结者。幼儿教育的理念必须通过幼儿教师进行实践,幼儿教育的目标也必须通过教师的努力得以实现。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容易实现园本课程的开发。所以,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都是影响课程开发成功和实施的重要因素。
然而,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课程实施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国家对幼儿园课程没有颁发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组织编写统一的教材,幼儿园在确立了本院所开设的课程后,主要是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目标划定、选择课程内容与方法等。因此,幼儿教师在课程上的时间安排、课程计划、教学方法上的选择都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偏低。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理论水平不足日渐显露出来。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入职前的教学质量,二是强化教师入职后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幼儿因素: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者
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所以幼儿对课程实施的参与度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一个真正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必然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幼儿是一切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基础与目标,也是最佳的课程设计者,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生成性与多变性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源泉。
传统教育强调家长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十分低下表现为教学围绕教师展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常常被当做是知识传输的客体,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常常被忽略。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应鼓励从“教师中心”到“儿童中心”。所谓“儿童中心”就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出发,引导儿童热爱和参与生活,激发儿童潜能的全面发展,启发儿童的智慧,培养儿童的生活实践能力以应对外部环境的种种机遇、挑战、挫折等。
三、园长:课程实施的关键指导者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园长作为课程领导的第一负责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长对课程质量的把关,是决定课程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起着长远发展的影响。
首先,幼儿园的领导者要有独特的教育理念。目前,国家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各地、各类、各级学校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幼儿园的关键领导者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自己幼儿园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与环境,确立独特的幼儿园发展方向。例如,有的幼儿园是以突出身体锻炼为办园宗旨;有的幼儿园则强调文艺,发展儿童的个性与特长为主;有的注重兴趣培养等等。我国有些地方的幼儿园在办园特色方面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但还不成熟。但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国的幼儿园还是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窘境,“洒向孩子的都是爱”“一切为了孩子”等,都显得十分空洞,让人产生空中楼阁之感。这样延伸到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就会显得没有特色。
另外,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主要领导者,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把握科学的课程观,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决策者和引领者。课程的实施必须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本身特点,由众多的参与者共同完成的,而非决策者的个人行为。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有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或“闭门造车”,它需要幼儿园园长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协调,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广泛积极地参与,同时力邀家长们的配合和社会的有力支持。
在面对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园长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实施课程的有效途径,真正参与到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中。
四、家长因素: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持者
家长在幼儿园教育的中一直扮演支持者、配合者的角色,而今,教师们需要转变这个观念,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来。为了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相关信息,我园通过结合实际来达成共识,使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分享新的理念。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广泛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效应。同时,让家长参与到课程教材的选取,认真听取他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意见,让家长代表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这都能为幼儿园课程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复杂、动态的过程,幼儿园应该配有相应的制度和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监督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目前常见的情形是,虽然园长会定期查看各班课程实施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从教师、园长、幼儿、家长的层面深入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2. 如何制订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内,充分考虑本园容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
3. 如何利用环境实施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幼儿的课程,是幼儿的活动,是幼儿“问题—解决”的过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针对幼儿行为的亲历性、行动性、即时性、整体性、真实性与探索性,且不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发起、延续或终结。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环境”一般包括幼儿园、班级的环境、园本文化、家庭环境以及周边的自然、社区的环境等,本文所讨论的环境主要是指班级环境。
一说起幼儿园的环境,我们头脑里立刻会浮现出一幅幅美观整洁、活泼可爱的画面。确实,教师精致的手工作品、精心的色彩搭配和布局设计能给幼儿美的享受,但孩子们一般不敢去动,因为怕弄坏了而导致老师的批评。另外,常常有老师在创设环境时会把自己存了好多年的“家当”,全都罗列在各个区域中,整个教室堆的满满的,结果孩子没有了活动的空间,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环境却没有体现出教育的价值。这样的环境创设其实是老师在唱独角戏,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会给幼儿造成一种“心理疲劳”,创设的环境缺乏教育价值。
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创设的环境应该是孩子学习的乐园,孩子是环境真正的主人;教师则是陪伴孩子一起体验主动学习乐趣的合作者,更是为孩子提供主动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学习进程的导师。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不断的学习、反思,我认为环境的创设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的预设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必须有预设,而环境的创设同样要有预设。课程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某种特定的环境支持,环境创设得是否合理将影响到课程的进行。
1、 环境的创设要依据课程的目标。
将创设环境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依据目标增加或减少材料,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
2、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瑞吉欧教育理念提出:教师要成为成功的观察者,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洞察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需要和兴趣。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校园我的家》时,当时正好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刚刚搬新家,孩子们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我的家”,同样家也是孩子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于是我们将“我爱我家”的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切入点。为了让孩子体验“家”的温暖,了解自己和社区的关系,我们和孩子一起创设了“中五班小区”,整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区,有自己的家、幼儿园、超市、售楼部、银行等,每个孩子都扮演一种身份,在“小区”中快乐的生活、学习。
3、环境的创设考虑各领域的整合。
《纲要》明确的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的创设要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如在主题活动《美丽校园我的家》中,结合各领域的要求,我们提供了便于幼儿交往的各个区域,提供了各类统计表、制作材料、社区及世界著名建筑图片等,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其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材料的准备
1、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能对周围的环境做出敏锐而积极的反应,促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得到发展。在主题活动《美丽校园我的家》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是大量的制作材料,特别是小朋友在户外参观收集的小树叶、树枝等,这都是小朋友眼中的“宝贝”,我们又请来建筑系的大哥哥,和我们一起利用这些材料设计自己梦想的家,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不断有问题涌现:“大哥哥,有哪些材料是环保的?”“为什么好多屋顶会设计成尖顶的?”“旋转楼梯怎样设计上起来才不会头晕?”……在大哥哥的帮助下,“中五班小区”终于落成了,而随后而来的生成活动不断产生,如小区命名、小区的绿化、小小售楼部等等。
(2)创设的环境能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幼儿与教师、同伴的积极互动提供现实条件,便于幼儿在交往中主动学习。如当孩子们创设完成了 “我生活的地方”时,发现很多问题:“幼儿园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地方,我们认为幼儿园应该是圆顶的。”“幼儿园里应该有小朋友。”“科技大楼应该有个标记,要不然大家会找不到的。”……在幼儿的提问和讨论中,我们生成的活动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3)创设的环境应具多功能性、挑战性和变化性,使环境始终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环境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是一种富有人格魅力和思想的教育力量,能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指导性,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帮助幼儿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2、 材料来源于幼儿、教师、家长。
在主题活动《美丽校园我的家》开展过程中,以“中五班小区”作为展示孩子兴趣和经验的窗口,通过活动区游戏、集体活动、社区活动、家长参与等活动,环境的创设应成为一个设计――实施――调整――生成――再实施的发展过程,幼儿、教师、家长积极地参与其中,课程的内容也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延伸。
三、幼儿经验的丰富
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儿童建构过程的支持或妨碍,因此若要把握“教”的时机,则应把握儿童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的前提是幼儿经验的丰富。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开展了参观社区、去小朋友家作客、“我了解的建筑知识”等活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社区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建筑的常识。
四、环境的调整
丰富而适宜的环境资源可为幼儿提供无尽主动探索的机会,幼儿会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积极互动中主动思考、主动交流,幼儿生成活动也随之而来,环境的创设也将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例:在组织幼儿去小朋友家做客时,小朋友又提出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呢?”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可以打电话,提前问一问。” “可以设计一个路线图,我们看地图去找。”“可以请叔叔阿姨来接我们。”……于是我们又开辟了“请到我家来作客”的主题墙,展示孩子们和家长制作的各种路线图,孩子们可以互相欣赏、相互交流,还有的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在进行测量,原来他们在寻找“最佳路线”呢!
三、环境的延续
正如马拉古奇所说:“我们的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作用。”环境以它直观形象的方式记录下实施课程的过程,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而旧问题的解决又孕育出新的问题,环境也将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延伸。在环境创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对环境的教育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在课程内容与组织方式上下工夫,更要反思我们的环境是否符合教育改革的教育取向,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赋予我们所创设的环境更多更积极的教育价值,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家庭”的氛围,让环境伴随幼儿一起成长,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生活与学习的“快乐之家”。
4.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考虑哪些方面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考虑方面 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结构清晰、课程理念和办园特色,体现发展需求一份完整的课程方案应该包含幼儿园发展现状,课程方案的实施与发展也需要教师全力以赴,提升课程品质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发与制定需要教师共同倾注热情。理想的课程实施方案既应契合课程改革的主流价值观 既...要契合主流,又应充分展现幼儿园自身的特点;同样、课程目标,奉献智慧、课程内容。研发与实践互动、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等内容,又要富于个性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对幼儿园课程的预设性规划、同舟共济。